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_分节阅读_第55节
小说作者:寒小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53 KB   上传时间:2019-07-01 15:44:29

  “娘你想啊,咱们镇上是只有两条街,可县城多大呢?从这头到那头,怕是半天时间就过去了。这会儿是冬日里,日头短,真要是游街结束就已经傍晚了,我估摸着二嫂不能让他们立刻往回赶。”

  “再说了,不是还有杀猪吃肉吗?就算县城里有屠夫,要把一头大肥猪收拾出来,没个小半天也不可能的。我猜,可能还不是二嫂不让回来,是县太爷留人了吧?等明个儿大清早的,把猪一杀,中午正好吃刨猪汤,下午二嫂他们顺便在县里多买些年货,回家怕是得明个儿太阳落山那会儿了。”

  这么说也挺有道理的,朱母听进去了话,扭头安慰灶台:“听到了没?你爹娘要明个儿才回来,你赶紧洗洗睡了。”

  灶台小大人似的长叹了一口气:“我就说该叫我跟着娘一起出门的,就我爹娘和四叔去了,他们能背着我吃多少好吃的呀!”

  “去!睡!觉!”

  朱母一声令下,倒是没把灶台吓到,反而把六郎吓得一惊一乍的,飞快的拽上灶台,匆忙洗漱后就回了屋。

  老屋这边房间是不少的,毕竟四房人搬了出去,要说没房间肯定不现实。不过,灶台只住这么一两宿,犯不着特地清理出一间屋子,再说这大冬天的,别给他冻出个好歹来。因此,六郎当仁不让的接过了这个苦差事。

  嗯,没错,就是苦差事。

  六郎在此之前,从未跟灶台睡过一屋。要知道,他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原先倒是跟五郎睡过一屋,却是堂屋那头的大房间,两个铺的那种。可灶台呢?小时候是跟着爹娘住的,前两年才搬进了六郎那屋。这俩人名为叔侄,实则交际并不算太多。

  本以为带着个已经八岁的侄儿睡觉是件特别容易的事情,而且小孩子火气旺,睡一个铺还不得比早先一个睡暖和许多?结果,暖和是暖和了,六郎差点儿没叫灶台踹得口吐鲜血。

  想着好歹就凑合一宿,到快天亮时,六郎索性起了个大早,在院坝上头劈柴禾,却反被朱母训了一顿,问他天都没亮呢,作啥幺呢?这还不是最惨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二哥二嫂第二天压根就没来得及赶回来,他还要跟灶台凑合一宿。

  屋里,六郎杀气腾腾的威胁灶台:“晚上睡觉老实点,知道了吗?不然回头我把你踹到地上去!”

  灶台冲着六郎扮了个鬼脸:“六叔你要是再凶我,小心我以后坑你啊!”

  “坑你个头!睡觉!”

  睡觉前,六郎还很是担心,生怕次日他二哥二嫂还不回来。幸好,他这个担忧没有实现,可另外一个担忧出现了。睡到半夜里,他突然觉得天旋地转,然后身子一沉,屁股一痛,他本能的惨叫了一声,及至他老娘举着油灯过来瞧情况时,他才发现自己摔下了床。

  母子俩齐刷刷的看向了躺得四仰八叉睡得喷香的灶台。

  “再凑合一宿吧。”朱母一看没啥大事儿,随后就转身走了,关门之前还不忘叮嘱一句,“记得给灶台盖被子,你看他都把被子踢开了。”

  六郎:……

  他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灶台绝对是他娘亲生的,一看就是坑人的主儿,还专门坑他!不过,他到底是不是他娘亲生的,那就没准儿了。

  好不容易捱过了这一夜,六郎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在傍晚时分,将他二哥二嫂盼回来了。当然,回来的还有四郎。不过跟去的时候不一样的是,二郎赶着驴车,四郎赶着牛车,两辆车子上都是装得满满当当的。至于二嫂宁氏……

  她如同脚踏风火轮、手舞乾坤圈一般,以一往无前之势径直冲向了猪舍。

  “四弟妹你真是太能耐了!你说一样都是人,咋你就那么能耐呢?脑子活络就是好,聪明人才能得到老天爷赏的饭!你说,村子里多少人养猪啊,谁能跟你似的把猪养的那么好?那猪哟,啊哟那就不是一般二般的猪,要我说,那就是神仙猪!!”

  nb s  宁氏一个箭步冲上去,立马拽住了王香芹的手,边说边忍不住热泪盈眶。

  “那猪肉的味道实在是太好太好了,我这辈子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猪肉啊!你说你教我的那个焖肉,原先在家里吃的时候,也就觉得特别好吃,咋用你养的猪焖出来的肉味道就不一样了呢?明明是一样的做法啊!”

  “不说做法了,那猪肉……哎哟哟,我这说着哈喇子就要留下来了。要说那天的焖肉好吃,今个儿中午那就是神仙都没尝过的好滋味啊!”

  “好吃,太好吃了,吃的我恨不得连舌头一起吞下去啊!!”

  王香芹是听见车碾子的声音出来看情况的,结果她只远远的瞥见四郎赶牛车的身影,压根就没来得及细看,就被宁氏逮了个正着。

  这一刻,她从前的那些怀疑统统都消失了,她坚信宁氏就是土生土长的古代土著了。就宁氏方才那激动的劲儿,假如是穿越者,这会儿她可就不单单被死拽着双手不放了,最起码也是一个熊抱顺便好几个么么哒。

  “二、二嫂啊!”王香芹努力想要挣脱宁氏的挟制,可她明明力气不小的,却硬是没能立刻挣脱出来,由此可见宁氏是真的激动了。

  尽管如此,王香芹还是尽可能的提醒宁氏往旁边看。宁氏倒是往旁边看了一眼,看到的却是一脸睡眠不足蔫了吧唧的六郎,她一脸的茫然:“看六郎干嘛?四弟妹你觉得我会关心他睡得好不好?”

  “不,我不是让你看六郎,你应该往另一头看。”王香芹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其实我也不关心六郎睡得好不好。”

  并没有人关心六郎的睡眠质量。

  宁氏依言看向了另一头,只见灶台蹲在地上,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这小胖娃平常哭得倒是惊天动地,唯独真正伤心的时候,哭得悄然无声,可一看就知道他是真的在哭,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那种假哭。

  王香芹见宁氏终于注意到了灶台,忙帮着解释一句:“灶台从昨个儿起就说你背着他在县城里大吃大喝,结果你一来就……”不打自招了。

  论悲剧是如何诞生的。

  宁氏懵圈了,灶台哭疯了。

  方才还觉得生无可恋的六郎,在努力憋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能憋住笑,当着宁氏和灶台的面,抱着肚子笑开了。

  六郎不贪嘴,事实上朱家兄弟几个就没有馋嘴的人,反正一贯都是朱母做什么他们吃什么,饭量倒都是不小,却从来不会挑三拣四的,哪怕粗粮馒头配红薯粥,也照样能吃得津津有味的。所以,六郎一点儿也不嫉妒二哥和四哥吃到了难得的美食,他只知道,二嫂的好日子到头喽!

  还有灶台,那胖娃子最最最贪嘴了。

  宁氏在懵圈过后,上前抱住了灶台:“哎哟娘的宝贝儿子啊,别管你那傻叔叔咋笑话你,娘最疼你了,回头就给你烧好吃的。不就是焖肉吗?明个儿……哦不,今个儿就叫你爹去屠夫那头割一刀肉,拣最最好的五花肉割,晚上肯定能叫你吃上焖肉好不好?”

  “要吃娘吃过的那种!要吃四婶养的猪!”灶台一点儿也不好糊弄,他听懂了好不好!

  “那不行,你四婶养的猪要下小猪崽子的,哪儿能割给你吃呢?”宁氏指着驴车上的东西说,“你前个儿不是说要蜜枣子还有糖葫芦啥啥的吗?就吹糖人没给你找到,别的我都买了。单是糖葫芦就给你买了十串呢!走走,回家洗把脸去,叫你爹给你拿糖葫芦吃。”

  王香芹赶紧上前拦人:“娘都准备好了饭菜,二嫂你们就留下来吃吧。”又弯腰哄灶台,“回头杀年猪吃刨猪汤的时候,我去喊你好不好?叫你娘来掌勺。”

  灶台委屈唧唧的低着头对着手指:“娘背着我偷吃好吃的……还有爹!!”

  朱二郎这会儿都已经停下驴车准备卸东西了,忽的背后一凉,回头就看到胖儿子瞪着自己,纳闷道:“咋了?哦哦,就为了中午那顿焖肉啊?那味道确实不赖。嗯,真挺好的,特别好吃,连县太爷都说自己这辈子从来没吃到过那啥啥味?四弟啊,他咋说来着?”

  “跟六郎早些年说话那样的,此等美味药之类的。”

  六郎秒懂,提醒道:“是不是,本官从未品尝过此等美味佳肴?”

  灶台原本都已经被王香芹哄好了,听了这话懵了一秒后,爆发出了杀猪般的惨烈哭声。

第062章

  因为灶台哭得太过于惨烈了, 且怎么哄都哄不好,宁氏恶狠狠的瞪了六郎好几眼。可惜, 六郎完全不带怕的。

  谁让宁氏一贯都是在外头横得很,在家里却跟面团似的, 六郎跟她认识那么多年了,就没见过她真的坑过人。唯一勉强算的上坑人的, 大概就是让他算账那个事儿了,可严格来说这也不是宁氏主动要求的, 要知道宁氏嫌弃他还来不及呢!

  当下,六郎乐呵呵的走在前头, 帮他二哥四哥往下卸年货。

  四郎买的东西当然是全部卸下来的, 待在老屋里的朱父见状也过来帮忙。二郎车上的东西则一半是自家的, 另一半留下来给父母作为孝敬的年礼,里头的东西比较杂,好在买东西的时候, 是宁氏挑的,特地选了四郎不曾买的那些,又提前归整到了一块,卸东西的速度却是比那头三人帮忙的还要快。

  “爹,这些是给你和娘的年礼,我先把驴车赶回家去,等下再过来吃饭。”二郎肯定不会跟父母客气的, 既然留他们一家三口吃饭了, 何必推来推去的?如今的老朱家还真就不差那顿饭。

  朱父撇了一眼放在院坝上的那堆东西, 虽说并不清楚里头装了什么,可还是立刻露了笑:“好好,我还买了酒,回头咱们爷几个喝两杯。”

  听到声儿从灶屋出来的朱母拿围裙擦了擦手,高声招呼儿子儿媳进堂屋去:“饭菜都做好了,在灶上热着呢,这就能吃了。”

  说是就能吃了,也没到立刻开饭的地步。二郎几个到底还是先将东西搬进了堂屋里,又将牛车送去了三房那头。王香芹见状,拣了两样吃食搁在牛车上,虽说亲戚之间借东西实属平常,不过添点儿礼,大家伙儿也能高兴一下,哪怕三房并不差这口吃的,多少也是个心意。

  等这些事儿全都妥当了,灶台也终于不哭了,他怕哭鼻子耽搁他吃晚饭,所以决定先吃,吃饱了再哭也来得及。

  晚饭还是很丰盛的,尤其宁氏临时拿了一包卤牛肉过来,切好了端上桌:“谁能想到县城里居然还有卖牛肉的,说是盐井那头累死的老牛,轻易煮不烂的,要用小火炖煮个一天一夜,好料全渗进去了。来,爹娘也尝尝看。”

  这年头,牛肉绝对是实打实的稀罕东西。家里其他人好奇的伸了筷子,他们压根就没尝过牛肉的味道,毕竟乡间地头难得碰上老牛过世的,早些年就算碰上了,也不会舍得花大价钱去买的。物以稀为贵,买一斤牛肉的钱,足够买十来斤上好的五花肉了。

  在场的人里头,只有王香芹和宁氏尝过牛肉的味道,王香芹自是上辈子吃过的,宁氏却是小时候托她爹的福,略尝过几口。即便这俩是吃过的,这会儿吃起来也是格外的香。

  一时间,堂屋里那叫一个和乐融融。

  谁也没注意到,院坝外头有个人影闪过。更奇怪的是,老朱家是养了狗了,大黄狗就蹲在灶屋前头,见了那人影却只是抬眼瞅了瞅,又继续不声不响的蹲檐下了。

  ……

  温氏气呼呼的回了家。

  进家门时,她的脚步略顿了顿,眼神扫过自家那宽敞的院坝以及新盖的青砖瓦房,可惜心情却并未好转。

  都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温氏本就是爱攀比的人,且还是那种由不得自己比别人差的。在王香芹进门之前,她还真就没叫人比下去过,甭管是出嫁前还是嫁人后,反正前头二十多年她都是顺风顺水的。当然,不是说她不知道这世上有人比自己过得好,而是她不可能拿自己去跟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比较。反正在她跟前这一亩三分地上,她能称王称霸就已经很不错了,唯一的烦恼来源大概就是明明没有读书天赋还非要走科举一途的小叔子了。

  然而,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你刚才干啥去了?咋突然撂下碗筷就走了?”朱大郎饭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没离开饭桌就是因为好奇媳妇跑出去干啥。至于他俩的儿子猪毛,这会儿当然是待在自个儿那屋里用功。

  温氏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没好气的道:“我刚不是听到隔壁院子有响动?我还寻思着呢,二郎他们俩口子干啥去了,咋连灶台都不管了,甩手就丢给了娘。这两天,灶台吃住都在老屋那头呢!他们能这样,那咱们能不能?都是孙子,爹娘果然偏心得很。”

  “不是说送猪去县城?”

  “去县城一天工夫还不够他们来回的?用得着住两个晚上?哄小孩呢!”

  “这都分家了,他们爱干啥咱们也管不了。算了吧,对了,咱闺女睡了?喂过了吗?别回头半夜里又饿了。我前头买了炭, 要不要点个炭盆?这两天白日里还好,夜里头挺凉的。”

  “一天到晚就提你闺女,你烦不烦!”温氏本来都已经端起了饭碗,一听这话又撂下了。她真是烦透了那丫头片子,也不知道是因为早产的缘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比前头猪毛难带多了。这里头的难带,不是指小孩儿要闹腾,而是体质相当得不好,吃也吃不了多少,一不小心就闹肚子。秋收后生的娃儿,到如今都半年光景了,瞧着就好像猪毛三个月时候那么大。

  要说温氏也没狠心到不管闺女的地步,可不能否认的是,她的确对这孩子喜欢不起来。尤其因为这孩子还离不得人的缘故,她直到如今都没办法干活赚钱。

  眼下,大郎管着自家的地,还要抽空上山砍柴,去镇上置办年货,原本是兄弟几个一起做的事情,如今全是他自己在干。可要知道,很多事情本来就是顺手的,像置办年货这种事儿,去两个人就能将一大家子的年货办齐了。

  至于温氏本人,光一个娇气的闺女就够她头疼的了,她还要分神关注猪毛的学业。偏屋前屋后的活儿还不能丢,以前妯娌几个一道儿做的事情,如今也全部都是她的了。洗衣打扫、生火做饭,光这两样就够烦了,完了她还得准备冬衣冬被,要知道这些事儿以前全是田氏的活儿。

  “你闺女一天换八遍屎尿布都不够,我本来想着反正她也要尿湿的,就兜着呗。结果她倒是好,不歇气的哭,哭哭哭,哭个不停。你说这不是娘惯出来的?早先是大夏天的,换也就换了,可这会儿是冬天了啊,屎尿布难洗不说,干得也慢啊!”

  一提到自家那倒霉闺女,温氏简直就是道不尽的苦水:“娘就知道说,谁生的娃儿谁管,我看她不就是嫌弃我生的是个丫头片子吗?”

  “那以前猪毛和灶台,不也是你和二弟妹管的吗?”

  “你还知道说以前?以前孩子是我管的,那娘不是会搭把手帮着洗下屎尿布吗?再说了,以前到点就吃饭,我啥时候操心过生火做饭的事儿?就连猪毛长大了三四岁大,那做饭的人不也是二弟妹吗?就光看个孩子,我会跟你抱怨吗?我是个连孩子都看不好的人吗?”

  朱大郎努力安慰媳妇:“娘都这么说了,能有啥办法呢?反正都一样的。”

  温氏一听就明白大郎这话的意思,顿时愈发的火大了:“一样?哪里一样了?你别给我提二弟妹、三弟妹他们。你当我不知道呢?二弟妹把鲷鱼烧的买卖白送给了她娘家人,就算那买卖没以前那么好做了,多少都能来钱的。回头她要是再怀了,她娘家人会不帮衬一把?还有三弟妹,她那个半瞎的老娘见天的在她院子里晃悠,你没瞧见?分家那会儿,她分到的地多,一早的便宜赁给了她娘家父兄,她那老娘就算半瞎了,还能帮她洗个衣裳、做个饭菜。我有谁帮?”

  其他人的情况也差不多的,牛氏跟她娘家的关系也不错,眼下是没啥需要娘家人帮衬的,可真等到要帮忙的时候,牛家人还是会搭把手的。就半个月前,牛氏她奶过生,其他嫁出去的女儿孙女大半都没回来,就算回来的也就送十来个鸡蛋,唯独牛氏提了一大块肉回去。

  那天,温氏恰好瞧见了,估摸着那块肉起码也有五斤重。

  温氏越说越气,不单气红了眼,还忍不住拿手背抹起了泪花:“妯娌几个里头,就独我一个是外头嫁进来的。娘家离得远,啥都靠不上,娘不说来帮忙,还故意扯那些话来给我添堵,叫我好好照顾闺女,又说既不缺钱就多买些炭。她要是真疼孙女,为啥不帮我带?”

  “四弟妹不是跟家里也处得不大好……”

  “所以她才故意在分家前挑事,往我头上扣了个屎盆子不说,还抢着要养爹娘。我就知道,她连跟娘家的关系都处不好,咋对公婆就这么有孝心?她肯定是……等等,为啥四弟妹跟她娘家处不好关系?”

  温氏说着说着不由的陷入了沉默。

  其实,在村里多半人看来,王香芹跟她娘家人的关系算是还凑合的。这姑娘家嘛,一旦嫁了人,跟娘家渐行渐远是必然的。哪怕在同一个村里好了,毕竟乡下地头的妇人要干很多的活儿,忙里忙外的一通忙活下来,这一天时间也就混过去了。加上老朱家跟王家还是有段距离的,平常不太来往,时间一长疏远了也很正常。

  可这是外人的看法。

  相较于村里其他人,温氏更了解家里的这些弟媳妇们。她原先就感觉王香芹跟娘家的关系怪怪的,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就是相处起来有种特别奇怪的感觉。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因为王家姐妹易嫁那个事儿,王香芹记恨娘家才故意疏远的,可时间一长她还是觉出不对来,因为她确实没感觉到王香芹恨娘家。

  不是恨,甚至谈不上 怨,可其他妯娌偶尔都会提一两句娘家的事情,唯独王香芹提都不提。就连头一年嫁过来时,正月初二回娘家,带礼啥的也都是学别人的,及至后来她嫂子生孩子,王香芹当时手头上的钱不少的,屋里也应该有宁氏送她的各种小东西,田氏给的料子也不少,可她全不拿,只拎了一篮子鸡蛋回去,说是这样刚刚好。

  “大郎,你觉不觉得四弟妹对娘家的态度怪怪的?按说她不小气啊,可对娘家就好像时时刻刻拿捏着度一样,多一分都不可能,就恰恰好捏在不被人说闲话的线上。还有啊,你说这十里八乡的,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着猪呢,为啥她就养的那么好?还能过了镇上的比赛,直接跑到县城去比?对了,我明个儿要去打听打听,她那猪去县里比赛得了第几名。”

  温氏连晚饭都没心情吃了,要不是因为眼下天黑得快,她都想立刻跑出去打听情况了。即便她勉强忍住了没跑出去,一整个晚上她都在琢磨这个事儿。

  不过,其实温氏根本就没必要出去打听,这不是有宁氏这个大嘴巴吗?

  第二天,不到半天工夫,宁氏就让全村人都知道王香芹养的猪是他们全县上下份量最重的,而且味道极好,还得了县太爷的夸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9页  当前第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1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