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寒小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53 KB   上传时间:2019-07-01 15:44:29

  最终,晚饭还是上桌了,却不是二嫂做的,而是王香芹和三嫂一起准备的。

  直到现在,王香芹还是没办法一边生火一边做饭,像煮猪食倒还好,只需要看着火就成了,可做饭的话,除非是最简单的熬粥,别的真是够呛的。三嫂给她搭了把手,还纳闷:“你原在娘家不做饭?可你不是会做那个特别好看的汤圆吗?”

  “我娘家人口少,原先嫂子没进门时,就五口人。我娘、我和我妹胃口也小,就连我爹和我哥吃得也不算多。五人的饭菜小锅子就能做出来了,哪儿像咱们家,那么大口锅子,我差点儿连锅铲都提不动。再说了,我娘家那头,自打嫂子进了门,灶间的活儿就交给了她,我都有好多年没碰这些了。”借口是王香芹早先就盘算好的,好在也跟实情相符,倒不怕被戳穿。

  事实上,三嫂也就随口一问,做活时哪儿能不闲聊几句呢?听着院坝上的热闹劲儿,三嫂颇为羡慕:“可惜我也不会做吃的,也就只会看个火。我娘家穷,长年累月的喝稀粥,不怕你笑话,我都是嫁到老朱家以后才吃饱的。”

  王香芹不大了解几个嫂子娘家的情况,只依稀知道,仿佛大嫂娘家的家境是最好的。冷不丁的,她的脑海里闪过一个疑问,二嫂娘家既然条件不大好,怎么就那么会做饭菜呢?连邻村人都特地请二嫂去掌勺……

  一时没想通,她也没往深处想,很快就同三嫂一起将饭菜端了出去。

  不料,外头的气氛却有些不大对劲儿。

  见王香芹过来,大嫂扭头冲着她道:“四弟妹,就算我厨活一般,可这不就是搓个汤圆吗?这活儿我也能做啊,你怎么不教我呢?”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有点儿不舒服,晚更了抱歉_(:з」∠)_

  PS:庆祝三八女王节,今天也随机发放100个红包=v=

第016章

  大嫂这话问得太尴尬,叫人根本就没法往下接。

  本来嘛,一家子是不该分得那么清楚,可就摆小食摊儿这个事,当初压根就是话赶话出来的,早先谁能想得到?那会儿,二嫂在为掌勺摆盘的事情犯愁,王香芹就帮着支了个招,后又随口出了个主意,叫二嫂去集市上支个小食摊儿。哪知恰好叫朱母给听到了,最后可不就演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假如说,事情还没定下来,怎么商量都成。可眼下都成定局了,再说这种话除了伤和气外,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总不能将二嫂撸下来让大嫂上吧?先不说二嫂得气成啥样儿,单说就大嫂那厨艺,能成吗?搓汤圆是容易,调馅儿就麻烦多了,王香芹只是出了个博人眼球的噱头,真叫她上也未必能成。

  见没人搭理自己,大嫂愈发的气恼了:“四弟妹,你是不是还记恨我早先寻你麻烦的事儿?那是个误会!也是我傻,啥事儿都冲在最前头,平白遭了娘的嫌不说,如今还……”

  “还吃不吃饭了?”朱母一下子冷了脸,“不吃就出去!”

  二嫂原本都已经准备开腔了,人都从长凳上跳起来了,就在开炸的时候,听得朱母饱含怒气的一声吼,顿时整个人都缩成了一团,怂怂的哆嗦了一下,就把手伸向了筷子:“来来,吃饭,赶紧吃饭。”

  吵架嘛,总得有人接腔才能接下去吵。王香芹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腔,二嫂本来都已经撸袖子准备上阵开怼了,被朱母一吓就给怂回去了。大嫂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里,满腔怒火发都发不出来,憋得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朱父挟了一筷子菜,朱母等人就顺势开了饭,片刻工夫堂屋里就只剩下了吃饭的声音,及至吃了个七七八八,朱母才再度开了口:“前头我去你们大伯家借牛车的时候,老太太也问了我让家里儿媳们私藏钱的事儿,我跟她解释了几句,她就说我心善,说当儿媳的,吃喝用度全是家里出的,连人都是咱们老朱家的,就算赚了点钱,全交给家里也是应该的。”

  妯娌几个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都抬头看朱母。

  “我是想着,说出去的话哪儿有收回来的道理?可再一想,要是你们真不乐意,还依着老规矩也成呢。你说是不是,大郎媳妇?”

  大嫂温氏:……

  她听懂了,婆婆这话的意思是,要么选择听话交公一半,要么就索性全部充公。

  “娘您说的是,既然家里定了新规矩,就依着新的来吧。”

  温氏心里怄得都快吐血了,可眼下根本就没她选择的余地。仔细想想,这还能不是因为她不让六郎念书那事遭了婆婆的嫌?这么算下来的话,全都是二郎媳妇的错,要不是她怂在一旁看热闹,连婆婆来了都没发现,能成如今这样?还有,哪个新进门的儿媳不得战战兢兢个一年半载的,偏二郎媳妇爱充好人,非要上赶着各种帮衬,再就是主动分钱那桩事……

  原本,温氏是暗恨王香芹没帮她想个发财的主意,因为朱母这一席话,她反而恼上了二郎媳妇,总觉得要不是二弟妹从中挑事,也不会变成如今这般情况。

  可惜再懊恼也没用了,多好的发财机会啊,叫二郎媳妇抢走了。

  温氏越想越难受,晚饭压根就没用多久,本想回屋后跟男人仔细分说分说,偏她男人今个儿也干了一天的活儿,躺到床上就睡过去了。她就出去倒了下洗脚水,转身回来,已经是鼾声如雷了。更叫她难受的是,晚饭没吃饱,半夜里肚子就咕咕叫了,她心里又揣着事儿,整夜就翻来覆去的,压根就没能睡上一个囫囵觉。

  次日,等温氏起来时,朱母和二嫂已经兴冲冲的出门了。

  这么早就离开,还能不是因为赚大钱了?温氏看着还擦黑的天色,委屈得眼圈都红了。有什么比钱在眼前被人抢走更叫她难受的?哦,其实是有的,那就是她还得接着干活。

  有活儿干,没钱分。

  温氏打定主意,回头一准儿要跟二郎媳妇拿钱,没的说她和她男人牺牲休息的时间帮着干活,却拿不到一文钱的。她这想法倒是不错,就是实施起来略有些难,等这天傍晚朱母和二郎媳妇回来时,温氏一提这茬,就被怼了一脸。

  二嫂答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有我啥事儿啊?又不是我分派活计给你的,你不想做可以不做嘛,等我回来自己会做的!”

  朱母分别看了眼斗鸡眼似的俩人。在她看来,这俩儿媳都不是省油的灯。大郎媳妇自然是不用说了,让干活绝对想法子开溜,有好处绝对抢着先上。二郎媳妇严格来说也没比大郎媳妇好多少,从前两日那事就可以看出,这人鸡贼得很,还知道主动让利笼络了王香芹。

  其实,正是因为看出了二郎媳妇鸡贼,朱母才会跟着她一起去摆摊。这要是卖别的倒也罢了,卖汤圆啊,还是按颗卖的,谁知道一木桶的糯米粉能出多少颗汤圆?要是没人盯着,就二郎媳妇那性子,一准中饱私囊。

  “不是说累了?早点儿吃饭早点儿歇着去。”朱母丢下这句话,扭头就去找六郎了。

  温氏又被气到了,她不明白怎么婆婆就偏心成这样了,殊不知,在朱母眼里,能赚钱能分给她钱才是最重要了,要是家里人都不干活了,就二郎媳妇一人能做多少?尤其五色汤圆这买卖吧,都不用等时间长了别人跟风,单就说出了正月,还有人会买汤圆吃?

  强行镇压了想搞事的温氏后,朱母回头想了想,决定犒劳一下家里人,毕竟赚了钱,买斤猪肉给家里人补补身子还是应该的。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老朱家的饭桌上出现了肉菜。

  唯一的问题就是,肉菜也不是那么好吃的,原先只是单纯的干活,眼下都吃着肉了,不得加把劲儿努力拼搏?不过,老朱家这些人就算再怎么努力,仍旧比不得二嫂。

  二嫂啊,她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尤其卖汤圆吧,是卖一颗算一颗的钱。每当她感觉膀子太酸了,可看着食客们掏出钱来,她就两眼放光,重新又绽放了神采,对钱的渴望愣是让她忽略了疲惫。

  朱母也是眼看着她从慢吞吞的搓一个汤圆,到后面捏面团加馅料搓圆下锅……

  所有的步骤那叫一个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动作快到让人眼花缭乱,几乎可以说是一天一个加速。到年二十九那天,二嫂已经超越了她自己,速度快到几乎出现了残影。

  当然,代价也是有的。连着数日下来,二嫂那膀子足足粗了一圈,夜里睡觉的时候,胳膊都直抽抽,好几次一胳膊砸到二郎脸上,把他砸了个眼冒金星,彻底清醒过来。没等他出声抗议,又一肘子过去,他只能默默的起身去跟灶台挤着睡了。

  二郎还跟兄弟们哭诉了这个事儿,可惜其他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五色汤圆说白了就是抢一个时间差,在别人还未仿出来之前,狠狠的捞一笔钱。等于说,要快,一定要快,手快有手慢无,要想赚钱怎能不多付出一些呢?在这种情况下,全家都不好受,哪怕家里的伙食急速上升也安慰不了他们。

  王香芹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她炒的肉菜不大中吃。

  三嫂还安慰她:“这年头谁家能天天吃大荤的?起码你还会做肉菜,我呀,真就只会烧个水熬个粥。”

  王香芹很无奈,她其实会做肉菜的,可小炒能跟食堂大锅饭相比?就老朱家兄弟们的食量,她如今跟个食堂师傅也没啥区别了。再一个,肉菜要做得好吃,就必须舍得放油放佐料,可自家啥都缺,饭菜做得不好吃,真怪不了她。

  “明个儿就三十了,娘她们还出去支摊儿吗?”

  “不了吧,我听说初一那天,娘要去庙会呢,大概会让咱们多准备一些。”

  妯娌俩齐齐的叹了一口气。

  朱母还嫌弃二郎媳妇掉进了钱眼里,殊不知她更夸张。生怕备下的原材料少了耽搁她赚钱,那可真是牟足了劲儿让老朱家哥几个推磨,到如今堂屋里还堆了半间屋子的东西,多半都是磨好了的糯米面。

  正说着话呢,忽的听到外头有人喊,王香芹出来一看,却是个眼生的半老头儿,瞧着还略有些富态:“你找谁?”

  这个点儿,朱家哥几个还在长房那边接着推磨呢,他们自家倒是也有磨,却是个小的,磨点儿花生酱还使得,磨糯米面就够呛了。至于朱母和二嫂是出门还未归,大嫂则是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找我闺女。”半老头儿双手搁在背后,乐呵呵的道,“她不在啊?那你跟她说一声,就说我帮她寻着狗了,是她表叔家的。要是有空,正月初二我领她去挑,没空我帮她挑条好的,让她哥给送过来。”

  “诶,你……”王香芹还没明白咋回事儿呢,那半老头儿就哼着小曲儿转身走了。

  后一步出来的三嫂看了眼,笑道:“那是二嫂她爹。二嫂她早先不是闹着要养条狗看菜地吗?回头记得跟她说一声。”

  作者有话要说:  生病真头疼_(:з」∠)_

  PS:本章再随机发送100个红包,希望明天病就好QAQ

第017章

  二嫂娘家姓宁,她亲爹名唤宁大河。

  宁家也是外来户,不过来的却是要比王香芹娘家早许多年。大概是从宁大河爷奶那一辈儿起,因逃荒而留在这里的。

  秀水村极大,光是村里的第一大姓朱家,就有族人两三百号。还有旁的大姓,多则百余人,少则几十人,大多都是依着姓氏聚居的。至于像王香芹娘家这种外来户,则是零散的在村子边沿盖屋定居,平日里也不会跟村中的老姓来往过多,因此王香芹对村里人并不十分了解。

  王香芹是不认识宁大河,对方倒是认识她。这不是前几个月朱四郎娶媳妇,作为姻亲,肯定会来沾喜气的。

  不过,对于二嫂娘家人来说,沾喜气倒不重要,关键是多尝一口闺女做的菜。要知道,自打闺女嫁了人,他们家的伙食水平是急剧下降,连烧肉都不是熟悉的那个味儿了。

  宁大河离开老朱家后,走至岔路口,还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今个儿,他往镇上去了。本来是想着快过年了,瞅瞅有没有卖新鲜吃食的,他儿子还叮嘱他要是有大棒骨捎两根回家。去是去了,也顺利的到达了镇里,结果就是那么凑巧,在镇上碰着了他亲闺女。

  他闺女在干啥?正甩开膀子动作格外利索的搓汤圆呢!

  那搓汤圆的架势简直绝了,当真是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般的完成,配合旁边亲家母收钱的速度,直接把没见过世面的宁大河给看呆了。

  叫他震惊的,第一是闺女搓汤圆的勇猛模样,第二就是亲家母收钱的狠劲儿。

  懵了好一会儿后,宁大河又将目光投向了摊子上的东西。汤圆啊,明明就是很平常的汤圆,居然被他闺女搞出新花样来了,还带色儿的,红彤彤的格外好看。馅儿也极好,就一眼瞄过去,起码有五六种调好的馅儿。再闻闻空气中散发着的甜香味儿,他瞬间走不动道儿了。

  宁大河恍惚了,等回过神来之后,那可真是又懊悔又委屈。

  他真的好后悔啊!

  闺女任劳任怨多能干啊!!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招赘啊!!!

  结果呢?就这么白白便宜了老朱家……唉!

  宁大河也没心思继续逛了,直接转身离开镇子回到了村里。及至走在了村道上,他才想起多日前,他闺女特地跑回了娘家,闹着要一条狗,可他家的母狗估摸着得来年开春才能生。想了想,他就调转头,往亲戚家去了。

  寻到了狗,又往老朱家跑了一趟。这么一耽搁,等宁大河回到家里,已经是半下午的时候了。听着外头的动静,宁大河的儿子宁冬生跑了出来,却很快又止住了脚步,一脸狐疑的上下打量了老爹一阵,才问:“爹啊,让你帮着捎带的大棒骨呢?你去的那么早也没买到?”

  噢,还要买东西来着。

  宁大河愣了一秒,随后抬起手就冲着儿子的后脑勺来了一下:“吃吃吃,你除了吃还记得什么?我咋就没把你嫁出去呢?留你妹在家招赘多好呢,你个赔钱货!”

  宁·赔钱货·冬生:……

  一脸懵圈的看着不知道抽啥风的老爹,他过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老爹没买东西回家,顿时长叹一口气,耷拉着脑袋回去了。路过堂屋时,他还特地停下脚步,哀求的冲着屋里头道:“娘啊,看在大过年的份上,这两天你下厨好不好?”

  紧随其后的宁大河也跟着放软了声儿:“孩儿他娘,我想吃碗汤圆,要芝麻馅儿的……不然饺子也行。”

  “你俩就见不得我闲!!”

  ……

  王香芹完全不知道宁家那头的热闹,她只是在二嫂回来后,尽职尽责的把话传达了过去。

  二嫂那叫一个高兴:“有狗了?也别等正月了,娘说明个儿不出摊,我干脆明个儿就去抱小狗。我爹说是我表叔?哪个表叔?算了,我明个儿先回一趟娘家好了,顺便告诉他们,正月初二不回去了。”

  婆家和娘家在一块儿的话,其实没必要掐着时间回去。事实上,早以前每年正月初二必回娘家的也就只有大嫂温氏了。像二嫂,多半都是让着她的。至于刚进门才一年半的三嫂,她去年倒是回去了,今年一样没打算回去。

  正好提到了回娘家的事儿,一旁的三嫂道:“你才头一年嫁过去,年初二回去看看爹娘吧。家里有我呢。”

  王香芹道了声谢,想着是该回去一趟。别看她娘家也在秀水村,因为是在村口那边,她平日里除了待在家里就是往山那头去,出嫁多日以来,还真就没回过娘家。当然,这也是因为她心里发虚,到底不是原装货了,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

  大嫂温氏姗姗来迟,朱母看了她一眼,毕竟是大过年的,也懒得说她,只吩咐赶紧卸东西,外加可以准备开饭了。

  “说啥呢,这么高兴。”温氏不想帮忙,索性躲进了灶间,磨磨蹭蹭了半天,也只打开了咸菜坛子,拿长筷子挟了一些出来,放到案板上准备切成块。

  “年初二回娘家的事儿,我要回去,大嫂你呢?”王香芹道。

  温氏抬头想了想,随后摇了摇头:“年初二不回去,我等月底再去,正好把鸡蛋拿回来孵小鸡。算算时间,等小鸡出壳了,这天气也该暖和起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9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