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之彪悍女知青_分节阅读_第59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38 KB   上传时间:2019-05-15 13:46:00

  等拉完两车瓦,差不多傍晚,闫润芝做了饭,让程如山和戴国华吃过再走。她包的葫芦海米馅儿的饺子,给戴国华吃得直眯眼一个劲地说鲜。

  “婶子,回头我让如山给你带白面和大米回来。”他们经常给部队送米面,关系好了,可以从部队买一些。

  闫润芝笑道:“家里不缺吃的,你们在外面可别亏待自己,千万别犯错误。”

  “放心吧,不会的。”

  姜琳给程如山收拾了提包,送他上车。程如山把包扔到车上,摸摸她的脸,“平反大会我回不来,你拿主意就行。不管有什么事儿不用怕,不好解决的就等我回来。”

  姜琳点点头,感觉戴国华在车上笑眯眯地瞅他们,她赶紧道:“你快上车吧。”

  程如山笑了笑,转身打开车门跳上车,朝她摆摆手。

  文生和大宝小宝从外面野回来,瞅着程如山的车走了,他领着大宝小宝就追。

  “爹!”他们大喊着。

  姜琳赶紧道:“你们,回来!”

  文生停下脚步,回头委屈地瞅她,“娘,爹走你咋不叫我们?”

  姜琳:“不是你们三个害怕爷爷让认字偷跑出去捡豆子的?”

  大队忙着秋收,程蕴之和文生还没安排活儿,程蕴之就让孩子在家里学俩字。大宝小宝腻歪被拘在家里,撺掇着文生带他们去拾高粱穗和豆子,拾了可以给大队挣工分,也可以自己拿回来。

  结果程如山出门他们就没在家,怪谁呢。

  这时候有社员来买瓦,“姜知青,有这么好的红瓦,我们能不能买红的?”

  姜琳道:“这个瓦贵几分钱,其实水泥瓦一样用。”

  瓦好,路远运费贵,自然也要贵一些。水泥瓦一片一毛五,红瓦至少一毛八,不便宜,但还是有人买,觉得更好看,气派,哪怕灰瓦上铺一圈红的也打眼。

  姜琳无所谓,反正这时候是卖方市场,就那么两车瓦不怕卖不掉。这还不够,段长安那里还是要得空就帮她送瓦过来。

  又下了一夜秋雨,社员们盖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姜琳就忙得很,每天早出晚归的。

  这晚上回来,就见文生、大宝小宝三人都气鼓鼓的,也不像往日那样在院子里开心地玩儿。

  她笑道:“这是怎么啦?”

  闫润芝轻声道:“跟人打架了呗。”

  小孩子善良又恶毒,对待和自己不一样的总会格外歧视。他们听大人说文生比自己爹年纪还大,脑子却不如自己,这可激发他们的优越感。只要见到文生就追着骂“大傻子,大傻子”。

  文生倒是无所谓,反正在农场被人叫大傻州习惯了,大宝小宝很生气,就凶他们,结果他们骂得更凶。

  大宝小宝还小,追不上打不过,文生帮弟弟吓唬他们。

  结果那帮小孩子反而回家告状,说大宝小宝让大傻子打人。有些大人知道是自家孩子调皮骂人,教育孩子两句拉倒,有些却不服气。

  狗蛋狗剩娘一起上门找闫润芝抱怨抱怨,让她好好管管孩子,说什么“傻子就好好呆家里,别处去乱打人”之类的。

  闫润芝直接把她俩怼回去,“管好你们孩子别嘴贱追着骂人,保管一点事儿没有。我们宝儿娘说了,先撩者贱,犯贱就挨揍!”

  气得那俩婆娘骂骂咧咧地走了,说什么再也不让孩子和大宝小宝一起玩儿,不买姜琳的瓦。

  姜琳问大宝小宝:“哪家的坏孩子?告诉妈妈,妈妈去骂他们爹娘!孩子没教养,就是当爹妈的混蛋。”

  大宝小宝说了几个,最后耷拉着脑袋:“都骂了。”

  法不责众,而且小孩子不听话,就算大人说不能随便骂人,他们也会因为好玩跟着别人学样。而且有那么几个大人,听见孩子骂人也不认真约束,小孩子自然变本加厉。更何况,这时候乡下人本来就粗话连篇,不管大人孩子,都是把x、腚之类的挂在嘴上,粗俗不堪。

  要认真去和他们计较,他们还会觉得你事儿多,你也可以骂,也没人不让你骂。

  程蕴之就劝姜琳:“刚回来他们不了解,时间长了知道文生是个乖的,他们就不会再骂。为这点事儿,你去和他们撕破脸反而不美。”

  他觉得儿媳妇是知青,脸皮薄好面子,去跟人家吵嘴不值当。而且他在农场已经习惯,大人孩子都叫文生大傻州,毕竟他的确也傻的。

  姜琳却不想惯着那些婆娘,不过闫润芝已经骂回去,她也不必上门追着骂。

  她对大宝小宝道:“狗蛋狗剩家,如果不来道歉,以后不卖瓦给他们。”

  大宝小宝立刻高兴起来。

  姜琳又去看文生,他乖乖地站在一边等娘训。

  他虽然像个孩子,其实比大宝小宝还懂事,很听话从来不搞破坏。不过快四十的人,行为像个六七岁的孩子肯定会被人当傻子。

  姜琳寻思他和大宝小宝一起,不肯学识字,整天跑出去野也不好。

  她对大宝小宝道:“你们跟爷爷好好识字,看看是谁骂咱们,小本本记下来,等娘一家家和他们算账。”

  大宝小宝有点犹豫。

  姜琳:“这么点小事儿做不到?连个名字不会写嘛?”

  大宝:“会,我学!”

  姜琳笑了笑,又看小宝这个小滑头,“你们要是会念会写六个字,我就给你们讲一个新故事。”

  “真的?”文生和大宝小宝都凑过来,一脸激动,“学,学的。爷爷,快教学认字。”

  看他们上钩,姜琳笑起来。大宝小宝虽然跟着爷爷嫲嫲学背书速度很快,但是不喜欢认字写字,尤其小宝屁股长了角一样坐不住。

  至于文生,姜琳发现他很乖,学东西特别快,很多时候一学就会,喜欢抢着干活儿让她休息,别提多贴心。不知不觉,姜琳已经忽略他的外形,真把他当成大宝小宝的哥哥。

  于是姜琳带着他去给人修屋顶铺瓦,若是有孩子敢骂他,她就立刻凶回去,吓得那些孩子再也不敢追着骂。

  姜琳带着文生出入,外人看着他和程如山外形接近,年纪比程如山还大,跟姜琳又那么亲密,少不得悄悄议论。不过鉴于程如山的凶悍和姜琳的彪悍,还真没人敢当面说闲话的。大人议论人家男女关系和小孩子骂人傻子自然是不同性质,要是被姜琳知道,保管砸破他们家吃饭的锅。

  所以哪怕马开花,也不敢公开说这种话。

  等有些人听见文生叫姜琳娘,不但生不出说闲话的心思,又同情起来,多可怜的孩子啊。尤其他跟着姜琳干活,利索又板正,像个孩子一样天真烂漫的。渐渐的,人们同情的居多,再也没有孩子追着他骂傻子。

  还有老人记得文生小时候神采飞扬的样子,心里不落忍,就悄悄给闫润芝提供偏方,试着能不能帮他治治病,自然也只是心里安慰,无甚用处。

  这日姜琳带着他去后庙子村铺瓦回来,日头西斜,秋风微凉,气温是最舒服的时候。

  文生采了一大把野花跑回来,“娘,给你。”他塞给姜琳。

  姜琳抱在怀里,笑道:“真好看。”

  正走着,几个妇女下工回来,看到姜琳和文生,少不得嘀嘀咕咕一番。

  锁头媳妇追上姜琳,“姜知青,我们家什么时候铺瓦啊?”

  姜琳随口道:“我按照单子一个个来,你们什么时候买的瓦?”

  锁头媳妇儿说了个日子,姜琳从包里掏出本子对了对,没有她。锁头媳妇纳闷道:“我早就说了啊,怎么没有?是不是你忘记给我写?”

  姜琳明白了,“你说了,但是没交钱。”

  之前要买瓦的时候,姜琳就跟她们喊过好几次,“明天去拉瓦,预订的赶紧交钱,我没钱垫付。”

  有些人你不说清楚,他就觉得你有钱应该帮他垫付,他拖拖拉拉还不想还呢。

  还有买瓦这事儿,明明是自己家屋顶漏了,应该积极主动,但是有那么几户人家,整天就会唉声叹气,又怎么怎么不好了,可姜琳已经拿出改善方法,他们还是只会唉声叹气,不见实际行动。

  对于这种人,姜琳呵呵,随便你,反正不是我家屋顶漏。

  大部分人积极交钱,因为姜琳说按照收钱顺序发瓦,谁也没的特殊。姜琳这里有账目,有些人家几块,十几块,还有人家凑钱买两三百块钱的。锁头媳妇并没有记录。

  锁头媳妇有些讪讪然,“是吗?我记得交了呢。”

  姜琳:“你交的是修屋子的,不是买瓦的啊。”

  后面有妇女听见,也跑过来,“姜知青,我们也要买瓦,晚上去给你交钱。”

  实在是扛不住了,邻居都挂上瓦,自家还是麦草的,实在是难看。关键前两天又下了一场雨,雨不大,却还是不可避免地渗透漏雨。

  姜琳让她们只管去,她领着文生回家。

  程蕴之带着大宝小宝在搓棉花纺线,顺便背点唐诗三字经。

  虽然姜琳让程蕴之不要干活,可他闲不住,下地出大力气不行,他就跟大队申请帮忙纺线赚工分。扬红大队庙子连队有纺织副业,都是自己收棉花、弹棉花、搓棉条、纺纱、织布、染色等。

  “妈妈,我们学了新诗。”大宝小宝看到姜琳和文生回来,立刻跑过来。

  姜琳笑道:“背来听听啊。”

  大宝立刻站得笔直,两只小手贴着大腿,“回乡偶书,妈妈你说是谁写的?什么朝代?”

  姜琳:“!!!”你以为我真不会?我不过是好些年用不上而已,少小离家老大回我还是会的。

  她朝着小宝笑笑:“来,你先说说,我看你会不会。”

  小宝:“我知道!回乡偶书,贺知章,甜代大诗人!”

  “哈哈哈。”姜琳和大宝几个笑起来,这小子整天就想吃糖。

  背诵的时候,爷爷教他,“唐代大诗人。”他就自己补充一句,“唐代一定很甜”。然后就记成甜代大诗人。

  文生立刻道:“我也会,少小离家老大回……”他背诵一遍,很得意地扬起下巴,一副求表扬的姿态。

  姜琳:“文生棒棒哒。大宝小宝也棒棒哒。”

  小宝:“娘,是不是奖励一块糖?”

  姜琳:“奖励你一个唐代就好啦,甜三百年呢。”

  小宝撇嘴:“琳琳好狡猾。”

  闫润芝已经准备做饭,笑道:“琳琳都被你练出来了,随时随地防着你这个小滑头呢。”

  姜琳去洗手洗脸,准备吃饭。

  晚饭是鸡蛋疙瘩汤,用一点油一把葱花炝锅,把西红柿碎放进去炒出红油,然后添水烧开,把已经搅拌好的面团碎碎倒进去,再把鸡蛋液倒进去,撒上一把碎菠菜或者其他绿叶菜,搅拌均匀就可以出锅。

  香喷喷的,姜琳能喝两大碗,不需要吃主食。

  闫润芝看她吃得香,还要馋她,“没有地豆子,要是有地豆子放点小碎块进去,更好吃呢。”地豆子就是土豆,老太太喜欢叫地蛋、地豆子。

  姜琳:“咱也种点土豆呗。”

  闫润芝:“咱们这里种的少,不顶种,个头越来越小,不划算。”

  土豆这种作物喜欢高寒,一般在东北西北地区育种以及大面积种植,温度高的地方种子会退化,种一年小一圈,两年后就成了小豆豆。当地种土豆觉得浪费地方,不如种点倭瓜之类的,也能囤起来吃一冬天。

  除了疙瘩汤,闫润芝还做了几个番瓜饼,西葫芦科的小瓜和鸡蛋也是好搭档,擦成丝撒盐杀杀加上鸡蛋面粉,放在油里煎成饼,香甜可口。油少不腻,可闫润芝还是做了料汁蘸着吃。

  只要姜琳和孩子们发出赞叹的好吃声,她心底里就涌出一种开心的感觉,好幸福。

  对她来说,一家团聚,儿孙满堂,就是最大的快乐。

  姜琳刚吃完,来了几个交钱的妇女,有锁头媳妇和狗剩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0页  当前第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23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之彪悍女知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