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之彪悍女知青_分节阅读_第103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38 KB   上传时间:2019-05-15 13:46:00

  转眼到了小年。

  姜琳不但收到娘家的信,还收到潜博和吕航的,一个信封里来的。潜博的很短,问候一下她和孩子过年好。吕航的信比较啰嗦,先花式问候她好各种角度夸她美,然后狗腿地表达对程哥的敬仰之情,让姜琳怀疑是不是找人代笔的。

  姜琳看完也没看出点门道,她问程如山:“吕航这信写给你的还是我的?”

  程如山笑:“自然是给你的,没看信封是姜琳收嘛。”

  姜琳:“他给我写信,告诉我,他是怎么怎么崇拜你的?你对他做什么了?”

  程如山很无辜:“就打他一顿,请他喝酒,两清了啊。”

  “后来这些日子你们又干嘛了?”姜琳才不信。

  程如山:“真没干嘛,我也不是每次都有时间去省城逛。”

  “你不是去给人家垒锅灶了?”

  “是啊,吕航给打下手,请我吃顿饭,喝点酒。”

  “你喝了多少,他就崇拜成这样?”

  “你让我少喝,我就喝二两,不能再多的。”

  那姜琳就想不明白吕航崇拜个什么劲儿,也不是中二病时期,这么莫名其妙。

  农历二十四开始,村里杀猪、磨豆腐、继续下粉条。猪是社员家里养的,都是任务猪,大部分要交给公社屠宰组,少部分留在村里大队杀了分猪肉。豆腐粉条做完按照工分领,有剩余的社员也可以花钱买。有些自己家富裕的,也可以做,现在政策越来越放开,还有那些富裕的大队,专门做豆腐、粉条卖,集市上卖吃食、日用品的也越来越多。

  程如山和姜琳带着文生、大宝小宝去逛集市,买糖葫芦、糖瓜、蜜枣等小吃食,还参加大队杀猪分肉,姜琳花钱买自家人口的份额。豆腐和粉条也是花钱买的,因为他们家几乎都不上工赚工分,花钱买是应该的。

  二十六这天一早,程如山起来做早饭。昨晚上媳妇儿累蒙了,他起来的时候又轻巧,她连点感觉都没有。因为天冷他让爹娘也不要起得太早,睡不着多躺会儿。

  文生却早早起来练剑,在院子里舞得有模有样的。

  一套太极剑耍完浑身热乎乎的,有人来叫门,听着是程如海。

  文生问程如山:“爹,给他开门不?”

  程如山:“开。”

  文生就去开门,看着门外的程如海,“你干嘛来?”

  程如海手里拎着两斤肉,还挎着一小箢子白面,对文生道:“这不是过年吗,我来给爹娘送年礼包饺子吃。”

  文生让开让他进去。

  程如海进了院里就笑:“冬生,爹娘起了没?大队分了肉,我来给爹娘送肉面包饺子吃。”他笑眯眯的,一脸和气。

  程如山看了他一瞬,让他屋里坐,程蕴之和闫润芝听见动静也都起来。

  程蕴之先下来,程如海立刻上前扶着他,让他在桌旁坐下。

  “爹,这段时间我想了很久,想明白了,的确是我们错了。不管怎么说,娘从来没对不起我们,我们却没孝敬过一天,是我们做儿女的不对。爹,我也不说大话,以后你看我行动。你和娘有什么事儿,冬生不在家,你吩咐我,我绝对没有二话的。”

  他说得一片真诚。

  他去找商老婆子取过经的。他想让她帮忙和闫润芝说和一下。商老婆子却让他不要那么多想法,“除了那些真混蛋的,这天底下的爹娘,没有不盼着儿女出息和睦的,犯错不要紧,改了就行。你也不用别扭花什么心思,你就比照着咱们村里养老的规矩来,保管没错。”

  程如海想了想,老两口自己有口粮,犯不着他养老,但是逢年过节送点节礼是应该的。

  闫润芝从屋里出来,程如海又赶紧去扶,殷勤地叮咛:“娘,你小心着点。”

  闫润芝看他一眼,“老大,你这样我有点害怕啊。”

  程如海一听赶紧道:“娘,以前都是我的错。儿子以前混账,做了错事,娘你说要打要罚,我都认的。”

  闫润芝:“你不用这样,我也不打不罚,你们好好过日子就行。”

  她看看程如海又看看程蕴之,“老大,既然你有心,那咱们丑话说头里,你们再有对不起宝儿娘的事儿,那爹娘可绝不饶你。”

  程如海立刻道:“娘你大度,儿子对不起你的你不说。你放心,以后我和红花要是再有那犯糊涂的事儿,你和爹只管打。”他没看到姜琳,就道:“我也跟弟妹道个歉,以前诸多不对的,咱也不多说好听的,爹娘和弟妹就看哥哥嫂子行动。”

  闫润芝示意他小点声,“行啦,宝儿娘同意你们过年来吃年夜饭、祭祖,一家人一起过年。”祭祖归大房,因为文生在,自然在这里,不会交给程如海。

  程如海和刘红花愿意让步,愿意做出改变,有这个态度就能让老头子开心。如果他们不提要家产的事儿,过了年可以考虑把那个小院让他们住,要是提呢,就拉倒。

  这是姜琳跟闫润芝商量的意思。

  虽然程蕴之不说,姜琳却明白他的心愿,不求荣华富贵,但求平反以后一家人一起好好过日子。

  程蕴之受过那么多苦难和煎熬,回家以后和和气气,从不抱怨哭诉,和孩子们在一起积极不颓废。这样的老人家,她欣赏。

  而且程蕴之不是那种拎不清的,从没对家里指手画脚过,对她的事情也都支持,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程如山和闫润芝对她好,处处迁就她,她自然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虽然他们从来没要求过她,尤其程如山,对她有求必应从不拂逆,她不知道多喜欢他呢。

  她也想让他高兴,而老两口高兴,他自然就高兴。

  她穿来以后,观察过水槐村的大部分家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对的,家家都有矛盾是常态。

  那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婆媳妯娌十分和睦,如同封建家庭范本的,偌大的村子,真的没有一家。

  要求低一点,虽然各自有算计,但是大面上过得去,大家就算有矛盾也能彼此退让和气过日子,倒是有的。

  而那种父子闹矛盾,兄弟反目的,在村里也不在少数,他们还只是普通人家,并不是程如山家这种大起大落的。

  有些父子兄弟,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儿,可能是孩子打架,可能谁多吃口饭,可能谁少干点活,可能单纯话不投机,就能打破头多少年不说话。

  其实父母多半都盼着儿女和睦,可大部分父母不是自己没做到位,就是儿女失和跟着糟心。

  她不需要和程如海真的亲如一家,她只要程如海和刘红花懂事,维持大家庭的表面和睦就行。

  他们不作妖,姜琳自然要给一个机会,也给程蕴之和冬生一个机会。

  另外她有一层想法,以后她和程如山肯定要进城,老两口自然跟着,但是这里有祖坟、祠堂和展览室,老两口每年肯定要在老家住几个月,这就需要人帮衬一下。程如海自然是最佳人选。

  程如海听见闫润芝让他来吃年夜饭,高兴得直搓手,“我让红花来给弟妹陪个不是,以前实在是我们太混账了。”

  闫润芝:“不急,日久见人心,你们记着这是宝儿娘看在你爹的面上,最后给你的一次机会就行。”

  她暗示程如海,她和程如山都看宝儿娘的眼色行事,这个家宝儿娘说了算,讨好你爹没用,你们以后要对宝儿娘好才管用。

  程如海也不知道领会了没,反正是很高兴。

  他对程蕴之和程如山道:“爹,冬生,我寻思着,咱们去农场把大伯的坟迁回来吧。”

  他要为家里做点事儿,否则万一百年后冬生不让他入祖坟,那岂不是叶落不归根?这是乡下人最看重的大事儿。

  这倒是和程如山想一起,他之前已经和程蕴之商量,明天就去呢。

  程蕴之听他这么说,就看程如山。

  程如山道:“那你和我一起去吧。”

  程如海高兴得跟什么似的,“中。”

  他就告辞乐颠颠地走了。

  等他走了以后,程蕴之握着闫润芝的手,用力握了握,感激她为自己做的一切。

  闫润芝笑起来,指了指东间,是姜琳为他做这一切。

  程蕴之点点头,笑道:“是咱们的福气。”他又想起大哥大嫂,要是他们还活着该多好,也能享享福。

  翌日天不亮,程如山带着程如海出发,去云野湖把大伯的骨灰迁回来直接和大伯母一起合葬。

  当初程毅和大伯母都没葬在祖坟,程福贵下令用破席子裹着随便埋的。商伟业怕埋得浅了让野狗给刨出来便带人重新深埋的。后来程如山长大,他亲自把爷爷和奶奶合葬,又把大伯母下葬祖坟,等着以后和大伯合葬的。

  把程荣之的坟迁回来,第二天程蕴之带着程如山、程如海两家去祭拜。

  程如山让文生主持祭拜,一样样手把手教着他做。

  文生有点纳闷,“爹,这是谁啊?”

  程如山沉默了一下,道:“你爹。”

  文生糊涂了,“我爹?”他看着程如山,万分不解。

  程如山虽然怕刺激他,却又想让他以儿子的身份来主持祭拜,就哄他,“你听过凤凰涅槃的故事,对吧。”

  文生扭头看姜琳,这是她讲的故事,姜琳朝他点点头。

  程如山道:“爹娘死了,爹娘又活了。”

  这样的话,脑子正常的孩子自然听不懂,可文生不是正常人,他一下子就接受这个说法。

  爹娘肯定装死,骗过那些坏人,然后就再也不怕了!

  文生爽快道:“我懂了。”

  他按照程如山的要求,认认真真地主持祭祀,跪在地上虔诚地磕头,嘴里说着儿子祭拜父母双亲的祭词。心里却紧跟着念叨一下:神仙神仙你莫怪,我这是演戏的,不是真的。我爹娘长命百岁,永远不会死的。

第54章 第 54 章

  大年三十, 各家贴对联、包饺子, 男女老少都乐呵呵的。小孩子们也被要求忌口, 大人也不许打孩子。走到哪里,看见的都是笑容,听见的都是祝福的话。

  大队安排人写对联, 各家拿工分或者钱物换回去。再穷的家门,也要贴上红对联, 喜庆又热闹的。家里有丧事的,不能贴对联,或者只能贴蓝白色的对联。

  程如海跑来问程蕴之和程如山:“爹, 弟,咱家贴不贴?”

  按说平反是喜事儿自然要贴的,而且逝去的人已经那么多年,过了孝期也不兴继续守孝的。只是程如海寻思, 这样的大事儿,问问爹, 也显得自己诚意。

  程蕴之道:“祭奠先人, 举行仪式, 大家心里缅怀就行,不用影响过正常日子。贴吧。”

  大儿子有改过的态度, 一家人能和和气气一起过年,程蕴之心里很高兴, 觉得又回到大哥和自己年轻的那时候。

  吃过晌午饭, 程蕴之和程如山把今年新准备的祖影拿出来, 上面是先人们的名字,都是程蕴之带着文生一笔一划写上去的。

  文生负责挂上祖影,上香,然后捞一大碗小米干饭,插上一根杏树枝,挂上铜钱、红布条等,再把煮熟的红枣点缀在干饭上,非常漂亮。还要做上供的供品,按照规矩要十几个碗盘,有鱼有肉有蛋饽饽。

  当然这是讲究又有条件的人家,没条件的也只供上几个饽饽一碗清水拉倒的。

  早些年一直反封建破四旧,加上物资缺生活差,祭祖、上供之类的基本都省了。文化运动时候更简单,墙上挂张伟人像,一家人拿着红宝书早上请示,晚上汇报,然后坐下吃年夜饭,这叫过新时代革命年。

  乡下干部执行力度不同,自然也有差异,一般刚开始严格些,后来就恢复了。或者跟领袖请示汇报,顺便把祭祖的事儿也汇报上,表示领袖已经知道,可以祭祖。只要不是一口吃的也没有,上供祭祖的风俗家家户户都会保留下来。

  布置好供桌,女人们做饭包饺子,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祖坟地上坟,流程是压新纸添新土敬酒放鞭炮,邀请先人回家过年享受供奉。

  程如海带着俩儿子跟着上坟,还把过年的面、肉菜蛋拿过来,让刘红花带着打碗儿来这里一起包饺子帮忙做饭,既然想一起过年,自然要做出行动来。刘红花虽然不乐意,有些肉疼,可程如海铁了心她也只得配合,毕竟村里过年都是一大家子围着老的,她要是搞特殊让人家说嘴。等男人们走了,她看闫润芝和姜琳准备了那么多肉鱼菜,还有好几样馅子,萝卜馅儿、菠菜豆腐、白菜,而自己家只有肉和白菜,她赶紧闭嘴。

  闫润芝看她一眼,她赶紧叫了一声娘,心里却别扭着。

  闫润芝不冷不热的:“我做上供的,你去揉面擀剂子吧。等天黑再炒菜喝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0页  当前第1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23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之彪悍女知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