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隐凤朝阳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看泉听风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6 MB   上传时间:2019-04-19 23:10:28

  谢知并不知道,她的牲畜养殖法让秦家军吃肉的机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她前年说出的沙地养猪法,让秦纮在边关开了一个养殖场,专门养猪。猪肉脂肪多,比兔肉吃起来痛快多了,秦纮能感觉到家族私兵向心力都强了不少,所以对小妹出手也大方。这次谢知来信问他要十头小马或是矮种马,秦纮爽快的给她拉了三十匹过来,还特地配了几个马倌照顾马匹。

  他偶尔跟父亲提起阿菀时,两人都不理解阿菀为什么会对耕作养殖这方面感兴趣,按理她是天生贵种、金枝玉叶,不应该注意吃穿住行吗?偏偏她平时不爱首饰、不爱脂粉,要是待在家里,可以穿去年的旧衣服,连衣服上绣点花纹都嫌麻烦,简朴程度能把谢兰因逼疯。

  谢兰因也想起了自己大父和成祖,她没见过大父,但是成祖她见过,贵为皇帝,他一生简朴,关心农作,驾崩前半年还穿着麻衣、卷着裤脚下地。祖母曾告诉过他,大父也是这样的人,他当了二十年中书令,在修史同时还不忘写三本农书,不然他怎么能跟成祖君臣相得?

  导致谢兰因听到女儿在小庄子,就自动套入成祖当年的老农模样,然后她就很想哭。阿兄说的一点没错,阿菀就该是皇子,不是公主,她生错性别了。谢兰因感慨女儿生错性别,只因为她热衷农事,却不想她宝贝女儿比她想象的性子还要野,她已经开始在小庄子上养自己私兵。为什么谢知要赚钱?为什么她花钱如流水?就是因为她养兵。

  当然这些只是最隐秘的存在,谢知把自己挑选出来的侍卫都交给她亲爹留给她的暗卫培养了。萧赜临终给妻女留在的暗卫目前都在谢知身边了。本来暗卫是分别保护皇后和公主的,但皇后既然已经是秦家妇,那就跟他们无关,他们只守护萧家公主。

  对于谢知培养暗卫的举动,他们举双脚赞成,他们心里始终想要回到梁国,杀了篡位者为先帝报仇。如今小公主让他们私下培养暗卫,他们求之不得,还当小公主是想先帝报仇。其实谢知根本没想给她爹报仇,她爹是自愿赴死的,临终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萧家江山稳固,她去把伪帝杀了,让萧家江山动荡,她怕她爹在九泉之下吐血。

  当然将来拓跋曜要是想要收复南朝谢知也支持,也乐意落井下石,将伪帝和李老妪打入尘土。这不是谢知为了复仇连母国都不顾了,而是她站在后世观点来看,国家统一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北朝虽民族矛盾也激烈,但是南朝已积习难返,士族当道、阶级固化,想要国家恢复活力,除非能狠下心把身上的烂疮挖了。

  但是没一个皇帝能狠下心,或者是他们有心无力,所以南朝的没落是注定的。虽然有点不孝,但是谢知真觉得她爹死前估计是真憋屈,但凡有一分可能,她爹怎么会愿意赴死?他就是知道自己就算逃走,也顶天一个魏国梁王,所以才不愿意走。他的自尊不许他如此苟延残喘,赴死好歹能得个好名声。

  历史是最残酷的,任你多聪明、多有才华,一个南北小国的皇帝注定不可能广为人知,被人朗朗上口的永远是盛世明君,比如秦皇汉武、唐宗明祖,别的皇帝只有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才会去看去琢磨。

  但是她爹赴死后,估计青史上狠狠记上一笔。天底下像他这么圣父的皇帝,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肯定被后世篡位者大赞特赞。谢知反省几秒,觉得自己这么吐槽亲爹太不孝了,她爹还是很宠她的。

  接下来的几天,谢知就专心糖铺的事宜,她将糖分成三个等级,最高级是冰糖,这个也是最少的,中等是红糖的,最下一级的是制作红糖、冰糖留下的残渣,这个价格最便宜,也是谢知估计卖得最快的糖,因为价格便宜。

  事实也正如谢知所料,她最便宜的糖末末是卖得最快的,因为什么人都能买了尝一点,开张七天糖渣就卖完了。同时冰糖也卖得很快,反而是红糖的销量最好不好。这也是正常的,红糖虽然比冰糖便宜很多,但价格也不便宜,不在乎钱的人不屑买红糖、没钱人顶多买点糖尝尝味道,红糖的销路变窄了,但销量比较固定,很多相对有点小钱的人家,每月都会买上一点甜甜嘴。

  对这个销量,谢知还是很满意的,不会突然发大财,但是细水长流,也是一笔不菲的收益。也不出谢知所料,冰糖和红糖的出现让长安城不少勋贵震动了,不时有人明里暗里的来铺子打听消息。

  要不是大部分顶级贵族,或是长安城的老人都知道这间铺子的后台是谁,大家早动手明抢制糖配方了。即便如此,拓跋曜也收到好几家的暗示,想让他分一杯羹给他们。其中反映最急的居然不是崔家而是李家。

  这一日拓跋曜上完课,从御书房回寝室休息,宫女们侍奉拓跋曜洗漱换衣,宫人奉上拓跋曜的午膳,拓跋曜看到一碟素馅豆腐皮包子,不由笑道:“这道菜阿蕤喜欢,常大用——”他话还没说法,就想到阿蕤已不在宫里,女学也关了,她可能还要有五六年才能入宫。

  常大用如何不知圣人的心意,他立刻上前道:“圣人是否要李贵人陪同?”李贵人是拓跋曜亲舅的女儿。拓跋曜母族不显,族中长辈官位最大只有正五品,在勋贵满地走的长安非常不起眼。但是他们生了一个好女儿,拓跋曜的生母从小美色过人,十二岁就因容色出众被选入宫中伺候天和帝。

  十五岁生下天和帝的长子,也就是拓跋曜,天和帝在长子出生后就赐死李氏,立拓跋曜为太子。李家虽有一个皇帝外孙,但从来没有沾过皇帝的光。天和帝在位时,他似乎完全忘了长子的生母,李皇后只在皇家祭祖时会被礼官提到,别的时候都是默默无声的存在。

  天和帝既想不到提升李家官位,逢年过节也从来不曾赏赐过他们。后来天和帝驾崩,拓跋曜对母族倒有赏赐,但也是例行赏赐,并无特别偏爱。直到他这次选妃,李家送了拓跋曜亲舅的女儿,也是他表妹入宫,拓跋曜似乎才想起母族,还给他舅舅、大表兄提了官位,甚至五位贵人中他对李氏和崔明珠的庶妹崔六娘也最偏爱。

  作为拓跋曜的心腹,常大用当然能明白李贵人为何能受宠,因为她是入宫几个贵人中唯一还能给圣人红袖添香的人,她还写了一手尚可的字,所以才让圣人格外偏爱她。他见圣人午膳寂寞,就想让李贵人过来给圣人排解寂寞。

  拓跋曜微微颔首,“让她过来。”

  常大用连忙吩咐宫人去请李贵人,李氏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梳妆打扮,她也知道圣人喜欢她是因为她身上书卷气,所以总把自己往文静素雅里打扮,穿的衣服都是素净的,她今天甚至穿着一身豆绿的常服,她听宫人提过,圣人之前很喜欢的谢家小娘子就喜欢穿这种素净衣服。

  入宫的五位贵人中,就属她身份最卑微,三个崔家就不说,除了年纪太小的崔七娘圣人从未被宠幸过外,崔五娘端庄大气、身份高贵;崔六娘姿容妩媚、善解人意;独孤家的小娘子天真无邪、开朗伶俐,跟圣人也是打小认识的,时常能把圣人逗得哈哈大笑。

  李贵人思来想去,这四位她都压不过,她就只能靠模仿那位据说是盛宠太过,被崔太皇太后压着不许入宫的谢小娘子。据说她性格沉静、卷不释手,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圣人应该能看在谢小娘子的份上对自己多看重吧?

  常大用在看到李贵人时愣了愣,有些疑惑她怎么穿这么素净来面圣?他目光落在李贵人身边的大宫女身上,大宫女的头低垂,心中暗暗叫苦,她也劝过李贵人不要穿这么素净面圣,这不合规矩,但是贵人执意如此,她又能如何?

  拓跋曜用完午膳,正坐在棋盘上自己给自己下棋,看到棋盘他又想起阿蕤,以前中午阿蕤要是不累,不午睡就会陪自己下棋,一开始他根本赢不了阿蕤,后来阿蕤慢慢教自己怎么下棋后,他才有反败为胜的机会,现在阿蕤稍有不慎就要输给自己,每次输了便不肯跟他再下,拓跋曜只能暗暗让子,好歹让她赢几局,才哄得她继续跟他玩。

  思及往事,拓跋曜微微浅笑,论棋力阿蕤已属顶尖,朝中大臣能下过阿蕤的也没几人,那些都是历练了多少年的老臣。他的阿蕤是最聪明的。拓跋曜并不知道,现代有种班叫围棋兴趣班。

  谢知从小就学围棋,因为她太公坚信学围棋的孩子聪明。就太公这句话,谢知上来十来年的围棋课,称不上大师,一般人也罕逢敌手,拓跋曜让她,她何尝不是让着拓跋曜,大家相互让子,吵吵架,才有感觉嘛。

  拓跋曜听李氏说过,她在娘家也学过下棋,所以想着今天陪李氏下盘棋,等李氏穿着一袭豆绿的长衫进来时候,拓跋曜微微一怔,心头浮起一丝莫名的熟悉,他放下棋子,打量着李氏,她这是想学阿蕤的穿着?

  “表哥。”李氏忐忑的给拓跋曜行礼,私底下李氏总是喊拓跋曜表哥的。

  私下相处时,拓跋曜并不喜欢端着架子,尤其是对自己的女人,只要她们不犯大忌,拓跋曜向来懒得教导她们,后宫养女人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轻松吗?干嘛弄的女人都怕自己?他指了指对面的位置道:“坐。”

  李氏看着拓跋曜摆开的棋盘,知道圣人是想跟自己下棋,她连忙执起棋子紧张的看着拓跋曜,拓跋曜莞尔:“不用紧张,你先下。”

  李氏定了定心神,屏息下了一子,拓跋曜眉头微挑,也跟着下子,两人开局下子很快,不一会就摆出一个棋局,拓跋曜只消一眼就知道李氏是在背棋谱,他眉头皱了皱,还是耐着性子给李氏慢慢下,“你今天穿得这么素净?”

  李氏有些紧张的拉拉裙子,这动作又让拓跋曜不动声色的蹙眉,李氏慌张地说:“我新作的衣衫,表哥觉得好看吗?”

  “太素净了,犯忌讳,以后宫里别穿。”拓跋曜淡淡道,要不是李氏是他生母的侄女,他也懒得提点她。她这是听了什么人谣言,才觉得阿蕤穿的素净?阿蕤穿衣不算素净,时常会穿着石榴红、鹅黄之类的亮色,她肤色白、人又长得好,穿着些衣服不见俗气,反而越发显得她粉妆玉琢。

  就是两年前,她庄子上的亚麻种出来后,她喜孜孜的对他显摆了一段时间亚麻衣服,都是素素静静的颜色,但是衣服裙摆上都会绘上她的画,也不觉得素净,只觉得素雅。这也只是两人中午见面时她穿的,外面她从来不穿。李氏这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哪怕是常大用都觉得拓跋曜对李氏另眼相看是因为谢小娘子的关系,但其实拓跋曜从来没把李氏当阿蕤的替身,阿蕤是独一无二的,拿李氏这样的人当替身,那是在侮辱阿蕤。她哪里有半点跟阿蕤想象的地方?

  李氏不觉拓跋曜是在提点自己,她只觉得难堪,但她也知道表哥对自己再和善也是皇帝,皇帝说的话她只有听着,不能觉得委屈,她勉强露出一个笑容,柔顺道:“表哥,我以后不穿这些衣服。”

  拓跋曜到没在意她的神色,以他的身份,唯一能让他看脸色的也只有崔太皇太后了,听李氏应了,他也没有多责备她,他看着棋盘的走向,问李氏:“你学过多久的棋?”

  李氏低声道:“我学了一年多。”李氏以女子来说,才华真算不错,但拓跋曜用谢知和谢家成名才女的标准来衡量,就显得李氏是文盲了,毕竟谢家那些成名才女的才名是可以名留青史,跟男人一起媲美的,能名留青史的男人本来就出众,她们还要比男人更出众,要求就更高了。

  “学得还不错,以后多努力。”拓跋曜吩咐常大用收了棋盘,也没跟李氏下完一盘,他对李氏的感情还没到可以容忍陪她下臭棋。

  李氏茫然的看着拓跋曜,不知道他为何把棋盘收走,拓跋曜起身道:“过来给我磨墨。”下棋不行、聊天更不行,他说的话她都听不懂,那就做点正经红袖添香该做的事,给他磨墨。

  李氏屈身应是,坐在拓跋曜身边给他缓缓磨墨,拓跋曜翻看着最新推出的志怪小说,别人看小说为消遣,拓跋曜看小说是为了解世情,他喜欢从小说里了解外面的世情,虽说小说也有杜撰,但总比他待在宫里一无所知好。

  李氏看到拓跋曜在翻看志怪小说,不由凑趣道:“陛下,我小哥处也有不少世情小说,我让他都给你送来。”

  “哦?你看过这些小说吗?”拓跋曜问。

  李氏摇头,“家母对我教导甚严,从来不许我看这些小说,就怕我看过小说后移了性情。”

  拓跋曜闻言一笑,也不多说话,人的性情要是看过几本小说就能移了,那不看小说迟早也会移走,“行,你让你兄长给我送几本小说来。”

  李氏闻言大着胆子说:“表哥以后有什么吩咐都可以让我小哥去做,他从小就替表哥做事。”李氏向拓跋曜暗示自家的衷心。

  “哦?你小哥会做什么?”拓跋曜漫不经心的问,怎么说都是自己母家,总要给几分面子。

  “我家大人说我小哥文不成武不就,也就胜在听话。”李氏说。

  拓跋曜似笑非笑,“这里谁都听话。”听话?他身边缺听话的人吗?就算想从自己手里得好处,也不能送个废物过来。

  “我小哥还会算账。”李氏脱口而出。

  “所以?”拓跋曜挑眉看着李氏,常大用心中一沉,明白这是陛下要生气的前兆,连他都已经明白李贵人的意思,圣人怎么可能会不明白?

  “陛下不是新开一个糖铺吗?我小哥可以帮你去皇庄监工。”李氏道,谁都知道铺子是属于皇庄的,那糖一定是从皇庄里出来的。她觉得自己这要求并不过分,谁都知道糖是暴利,他们作为皇帝母家,从中分一杯羹不过分吧?他们也不要独占。

第54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下)

  李氏打从心底认为表哥从里面分一杯羹给他们是理所当然, 但多少还是有些忐忑,毕竟听大兄说这是一笔大利润。如果他们能拿到制糖的方子, 再也不用她时常问表哥要赏钱补贴娘家。李氏也是心里苦, 一同入宫的五人, 就属她家最穷, 别的贵人天天换新衣不说, 娘家还时常送财物进来补贴她们。

  只有她娘家一贫如洗,不仅不能补贴自己,还要她时不时厚着脸皮问表哥讨赏补贴娘家。表哥性情好, 她每次要他都会赏, 可是李氏也是要脸皮的, 怎么愿意一直开口讨钱?娘家问她要十次,她顶多给个五次, 时间久了, 父亲和大兄知道自己难处,就给自己出了这个主意, 李氏觉得还是娘家人最亲自己,事事为自己着想。

  拓跋曜知道皇庄那间铺子最近赚了不少钱,阿蕤的账单已经送到他手上,还煞有其事的给他三七分成,他得七、阿蕤得三, 拓跋曜怎么可能要她的钱?可是臭丫头居然调侃自己, 说自己现在家大业大, 手头没点钱连给人打首饰的钱都没有。

  拓跋曜气笑不得, 但他们也不是市井小民,没必要一点小利推来推去,以后皇庄上出产的糖都给她一分利便是。糖的销量在拓跋曜意料之内,他也猜到会有人会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但是他没想到居然是李家按捺不住,拓跋曜若有所思,难道是自己对李氏宠爱,导致她恃宠而骄?

  他很宠爱李氏吗?拓跋曜深刻反省,他不就是中午多招了几次李氏伴驾磨墨吗?阿蕤陪自己用了五年午膳也不见她如此,始终恪守本分。他想养得恃宠而骄的人没如此,反而随意养得小玩意变成如此了?

  拓跋曜失笑,“常大用。”他叫着常大用。

  常大用立刻上前,恭敬的对李氏道:“李贵人请。”显然圣人嫌李贵人烦,想要让她离开,常大用是奴婢,不好赶贵人走,只能请贵人离开。

  李氏不可置信的看着拓跋曜,“表哥你要赶我走?”

  常大用暗想,圣人给你几分颜面,你还真会打蛇上棍,就是崔五娘都不曾叫陛下表哥,只在私下相处时叫皇帝哥哥,明面上向来是叫陛下的。而李氏不分场合都喊圣人表哥,后宫那些贵人都等着看她笑话。他沉声喝道:“李贵人,御前肃静。”

  李氏养在深闺,何时碰到过这种情况,一时间她忘了任何反应,只呆呆的看着常大用。常大用让宫女进来扶着李贵人出门,好声好气的吩咐宫女好好照顾李贵人。但就算常大用态度极好,后宫也马上知道李贵人伴驾被圣人赶出来了,因为常大用根本没隐瞒这件事。

  等他回到书房,他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拓跋曜身后,拓跋曜翻看阿蕤送来的账册,若有所思的问:“常大用,你看到糖铺的收益会心动吗?”

  常大用扑通一声跪下,颤声道:“奴婢不敢!陛下饶命!”

  拓跋曜哈哈一笑,“我又不是说你,我只是在问你,若你看到这么多收益,你会心动想种甘蔗吗?”

  “会。”常大用肯定道,谁都贪财,他们寺人是无根无后之人,更贪财。这糖铺要不是谢小娘子的,常大用肯定会忍不住想分一杯羹。

  拓跋曜长叹一声,“果然阿蕤什么都想到了。”当初谢知奉上糖方时,就让拓跋曜谨慎推广,也不要轻易将糖方外流,因为很多人看到糖的暴利都会不顾一切的去种甘蔗。甘蔗要占据耕田,还要消耗地力。谢知就怕权贵种植甘蔗太多,后期生产跟不上,导致甘蔗烂在地里,最后伤到普通老百姓。

  这年头平民生活太苦,要是糖方宣扬太快,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谢知再三告诫拓跋曜,不可将糖方轻易告诉别人。她给秦纮的信也是如此,她相信他们是有分寸的人。

  这也是谢知对宣扬后代新知识谨慎再谨慎的缘故,大部分都是自己自娱自乐。比如茶叶,她只自己喝,没想过推广,她怕自己推广清茶后,把中华数千年的茶文化都蝴蝶没了。直接点亮科技树会导致很多后果,结果有好也有坏。

  尤其是白糖这种暴利行业,人类自古为了利益,做过多少不可思议的事?所以谢知第一时间就选择告诉拓跋曜,让皇权来干预人为。在皇权时代,也只有皇权才能控制这一切。

  拓跋曜起初不以为意,但还是听了谢知的话谨慎拿捏着糖方不许外流,没想看现在李家的反应,就知朝中大臣肯定也有如此短视之辈,拓跋曜摇了摇头,拿着糖方去太皇太后宫中。

  崔太皇太后也接到白糖的消息,对这种晶莹剔透的白糖很好奇,等拓跋曜将方子献上,她眉头微蹙,“如此简单?”

  “是的。”拓跋曜道,“炼糖方式不复杂,但是阿蕤说甘蔗会占耕田,而且种了甘蔗后耕田容易出虫,所以她也不敢多多种甘蔗。”

  崔太皇太后暗暗叹息,小姑娘怎么不是自己家的?想到崔明珠、六娘、七娘,太皇太后就糟心,她们不是不好,但跟好的相比就欠缺了,也难怪皇帝心始终是偏的,她放下方子道:“陛下年纪也不小了,等立后后就该亲政了,你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办?”

  “等同酒类,非官府许可,不得经营。”拓跋曜道,“且不许甘蔗占据耕田。”

  崔太皇太后摇头,“不妥。”拓跋曜一怔,太皇太后说:“不许占据耕田,你是让豪门显贵重开新?这样不知又有多少普通良民田地被侵占,充作新耕田种甘蔗。还不知有多少人会被豪强掠去做田奴,为他们开辟良田。”太皇太后虽反驳了拓跋曜的话,但心里还是很欣慰的,侄女没教好,至少皇帝她教好了。

  “大母圣明。”拓跋曜恍然,心中羞愧,他比不上大母,也不比不上阿蕤,他该更努力了,不能因为有后宫就在后宫浪费光阴。李氏的事对他也是一个警醒。说来拓跋曜已经够自制了,年少冲动的年纪,初得几个如花似玉的侍妾,他不日日招幸,依然认真读书,已经很让宫内外众人满意了。

  “我只是见的比你多,陛下年纪还小,可以慢慢来。”崔太皇太后劝慰拓跋曜说:“以后糖就像陛下说的,等同酒类,不许侵占良田、中田,甘蔗种法先在皇庄钻研几年,等农人了解了再对外宣扬。”糖又不是盐一样的必需品,皇家就算吃上几年独食也没人敢说话。

  拓跋曜道:“大母,这些糖还是阿蕤给我的。”

  崔太皇太后说:“你们到底是小孩子,行事不谨慎,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阿蕤私下炼糖真能瞒上几年?以后别让她炼了,她的收益从皇庄里分一成出去。”

  拓跋曜大喜:“我替阿蕤谢过大母赏赐。”

  “你是阿蕤什么人,怎么替她!”崔太皇太后笑骂道,“让谢简来谢恩还差不多。”

  “她迟早也要入宫伺候你的。”拓跋曜笑着给太皇太后捏肩。

  太皇太后斜了孙子一眼,他喜欢阿蕤,从来没在自己面前掩饰过,用拓跋曜的话来说,我是大母的孙子,没什么好隐瞒大母的。太皇太后也知道这话顶多只有一半真心,可心里也是欢喜的,她至少没养个白眼狼出来。

  她私心是希望他更亲近崔家人,但是她也不能昧良心说,自己几个侄女比谢知讨喜,她只能借口谢知太小,让她暂缓入宫。其实崔七娘跟谢知一样大,她都入宫了,谢知怎么不能入宫?起码也要等崔家女生了太子,太子站住了再说。

  显然谢简也知道她的想法,私下跟她透露说,孙女年纪太小,她娘被尉迟氏吓到了,舍不得女儿太早生孩子,想要孙女二十在入宫。谢知今年才十二岁,二十入宫还有八年。不说两人分开八年,拓跋曜还记不记得谢知,就算对她始终情深义重,届时宫里妃子位置该站稳的也站稳了,崔家太子说不定也有七八岁了,她还担心什么?

  所以崔太皇太后没听崔陟和华阴的建议,把谢知杀了或另嫁别人,一群蠢货!她是皇帝现在放在心尖上的人,杀了他除了让皇帝一辈子记住她、一辈子记恨崔家,还有好处不成?另嫁别人更是笑话,拓跋曜是鲜卑皇帝,他还会在意君臣名分?就算汉人皇帝,私通臣妻的也不少见,这还抹黑皇帝名声。

  看着娘家这些糊涂人,崔太皇太后已放弃了,他们一辈子都好不了了。所以这些年崔太皇太后对拓跋曜越发好了,希望他将来能念着旧情,善待崔家。同时还逼着崔明珠几人早日生子,趁着她还在,多教几年太子,有了太子,崔家地位就稳固了。

  至于崔家认为的皇后,崔太皇太后从来不放心上,皇后算什么?自古被废的皇后还少?就崔家现在这样,只有多生儿子才是出路,皇帝可以杀一个儿子,总不能无缘无故杀几个儿子。崔太皇太后也也不信,她教导出来的太子会像他娘一样蠢,看皇帝多聪明。

  拓跋曜也知道太皇太后的想法,她想要一个崔家的太子,拓跋曜不愿在这方面同太皇太后现在较劲。他还不到二十,前面几个皇子都是崔家女生的又如何?太子又不是立了就能继位的。旁人都说拓跋曜家皇帝命不长。可是拓跋曜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祖辈没有一个是因为身体不好死的的,都是因为外因暴毙的。

  拓跋曜对自己有信心,他能陪阿蕤陪很久,就算阿蕤不生太子,养崔家太子又如何?太子是崔家女生的就亲近崔家了?笑话!皇帝从来都是孤家寡人。至于谢家也不会是普通外戚之家,他们不需要靠皇帝母家来立足。拓跋曜庆幸,幸好阿蕤是萧家公主,不然谢太傅肯定不会让阿蕤入宫的。

  拓跋曜也很享受现在跟阿蕤的相处,每日信件不断,阿蕤信中说些生活小趣事,或者给自己画几副简图,送几朵她自制的干花之类的小玩意,她总能从小处寻找乐趣。两人每月也有一两次见面的机会,横竖她还小,她入不入宫又有什么区别?入宫说不定还磨灭了她的灵性。而且这没良心的臭丫头,恐怕巴不得不入宫,一个人在家逍遥自在。

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隐凤朝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