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隐凤朝阳_分节阅读_第143节
小说作者:看泉听风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6 MB   上传时间:2019-04-19 23:10:28

  不止谢兰因有这感觉,朝中不少人都有这感觉,太皇太后更甚,她坐在平稳的撵车中就,闭目想着心事。拓跋曜自平定南面后,他的羽翼彻底硬了,自己再也压制不住他了,那么太子……太皇太后紧握手中的珠串,她绝对不会让他借这次机会废太子!

  不管底下人心思如何浮动,拓跋曜本身沉稳如山,所谓帝心难测,不过如是。他也没有想过借此机会发作太子,他刚立下不世功绩,没必要现在废太子,让自己担上一个刚愎自用的名声,他年纪还轻,留着太子也好。他还要收拾秦家,这会再废太子,对朝堂不利。当然这想法,拓跋曜谁也不曾说过,君夺臣妻可不是好名声,他也不准备让阿菀担着臣妻的名声入宫,他会给她安排一个完美身世。

  拓跋曜这想法就是号称简在帝心的谢简都没猜到,谁能想到拓跋曜还会对自己年近三十的孙女念念不忘,在谢简心目中孙女自然还是那小姑娘,可照现在的标准来说,三十岁的妇人都是老妪,有些都当祖母跟夫君分居了。且拓跋曜十几年没见谢知,再强烈的感情都没了,他这时正是最意气奋发的时候,要什么样的美人没有?何必要个已嫁人生子的妇人,还要赔上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而来的明君名声。

  想到他即将要跟阿菀见面,拓跋曜情绪大好,看谁都很顺眼,太子过来请安时他还有闲心指点几句,偶尔兴起还会考校几个年幼皇子的课业。这一切都让皇子们受宠若惊,他们从来没想过父亲还有如此平易近人的一天。

  大皇子也很激动,他长这么大,第一次得了父亲关注,即使父亲并不和蔼可亲,可他会关心自己课业,还跟自己谈了半个时辰,即便其中还有别的兄弟,都足够大皇子激动了,他从来没跟父亲相处这么久过!

  可是大皇子的兴奋没有持续太久,就被郭彦泼了一盆冷水,“大皇子,此行不妙。”

  “不妙?”大皇子一怔,困惑的看着郭彦,“先生此言何意?”郭彦做了他十年的幕僚,向来测算无疑,本身又不好名利,也不爱女色,唯独只爱古籍,年代越是久远的古籍他越爱,大皇子对他信任之极,他说什么话他都不会怀疑。

  “我——”郭彦欲言而止。

  大皇子言辞恳切的说:“先生,我们师徒多年,我早把你当父亲,我们之间又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郭彦长叹一声,“大皇子,我担心陛下到了平城之后会发作太子。”

  大皇子不解的看着郭彦,“太子有太皇太后护着,父亲能怎么发作太子?”

  郭彦说:“可是现在太皇太后已护不住太子了,陛下南征回来后就没人可以违背陛下的意志了。”

  大皇子不屑道:“他除了一个身份,还有什么好的?废了也好。”时至今日,大皇子依然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太子,太子是仗着自己幼时身体好才能鸠占鹊巢,他的太子之位废掉才是大快人心。

  郭彦语气沉沉的说:“可万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吗?”

  “什么?”大皇子愣怔的看着郭彦,心里隐约有不祥的预感。

  郭彦委婉的劝阻道:“自古废立太子都会引起朝堂大动荡,您向来与世无争,又何必牵扯到这些事里?”

  大皇子心头一寒,突然想起自己是如何被父亲厌弃的,他年幼时父亲对自己虽不宠爱,可也没有像现在这般漠视,都是他插手了曾大母和父亲的争斗,陷害了谢太傅的孙女,害的她不能入宫才让父亲厌弃至此。当年他就是被人教唆着做了蠢事,如果现在还有人这么对自己——大皇子打了一个哆嗦,惊慌失措的问:“先生,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其实当年没有任何人挑唆大皇子对付谢知,谢知不可能去利用一个幼儿、太皇太后不屑这种不入流的手段,别的宫侍也不敢说些乱七八糟的话教坏大皇子,毕竟太皇太后对大皇子还是很宠爱的,他这么做完全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可人做错事后总喜欢给自己找理由,并且不停的宽慰自己,久而久之,那个找来的理由就成了现实。大皇子也正是如此,他坚定的认为自己当年会这么做,全是身边刁奴怂恿。是故他对身边下人一直很严苛。

  郭彦看着面露怯色的大皇子,心中不屑,烂泥巴糊不上墙说的就是他,自己这些年在他身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偏偏这蠢货半点长进都没有,不过他还是蠢些好,他对大皇子说:“这次去平城多得是达官显贵,您只要不出头就行。”郭彦的言下之意就是,这次出行的大佬太多,他不过其中一条小鱼,只要自己不作死,没人会注意到他。

  “我知道,我明天开始就养病。”大皇子听出了大皇子的言下之意,他嘴上应着,心里却有很多不甘,达官显贵?他可是比达官显贵更尊贵的皇子,达官显贵有什么了不起?

  郭彦哄完大皇子,起身回到自己的马车,他这辆马车是大皇子命人准备的,里面还算宽敞,可以并排躺三人,郭彦弯着腰蹬上马车,车上有一名小厮在烹茶,郭彦看到小厮眉头皱了皱,“怎么是你?小墨呢?”

  “小墨太累了,我让他去休息了。”玉娘对着郭彦抛了个媚眼,“爹爹不喜欢女儿来伺候吗?”玉娘这些年始终扮成郭彦女儿的角色,期间还出嫁过一次,后来丈夫死了,她又回了娘家守寡。

  郭彦面无表情的看着玉娘,“可是女君有什么吩咐?”

  玉娘敛了笑容道:“女君没吩咐,你是不是想做什么事?”凭着她跟郭彦多年的合作经验,她明显能感觉这老小子似乎想做什么缺德事。

  郭彦嗤笑一声,“女君让你问的?”

  玉娘说:“是又如何?”

  “是也不会告诉你。”郭彦双目微合的说,“等我见过女君,自一五一十的向女君禀告。”

  玉娘闻言也不生气,她也有很多郭彦打听不到事,“你心里有分寸就好,还有今天高句丽和柔然就要乱了,你做好准备。”玉娘心中暗忖,也不知郎君到底给了郭彦什么任务,这么多年只见他安心给大皇子做老师,郎君不会是想扶植大皇子上位?玉娘微微摇头,很快否定自己想法,拓跋曜那么多儿子,谁登基都有可能,唯独大皇子不可能。

  郭彦颔首说:“放心,我会的。”

  玉娘说完想说的话,就不再言语,给郭彦泡完一盏茶后,就躺在郭彦身边闭目养神,郭彦眼观鼻、鼻观心,一脸淡然。

第241章 平城大乱(四)

  这次平城祭祖, 拓跋曜举办的颇为隆重, 但因平城离长安颇远, 祭祖典礼设置的没有太皇太后时那么奢华,但更具庄严肃穆, 倒是合了拓跋曜的胃口,他本就不是喜好奢华的人,平素饮食衣物总是简朴之极。这习惯跟谢灏完全相合, 因此谢灏的行事意外得了拓跋曜的赞赏。

  这等看重让许多臣子都十分羡慕,但思及谢灏是谢简的长子,众人也只有羡慕并不奇怪, 谢家这些年的圣宠无人可及, 便是崔家都要退一射之地。将来太子登基, 依然还是谢家女为皇后,这谢家只要不犯什么十不赦的大罪, 起码还能在显赫几十年。众人唏嘘不已,也亏得当初谢知没入宫, 谢知要是入宫了, 这朝堂就没别的家族立足的余地。

  谢灏大出风头, 在平城的谢家人却十分内敛, 谢简本就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陈留妻荣夫贵多年, 也不会因为继子的圣宠动容, 谢灏更不会因为拓跋曜的看重得意忘形, 拓跋曜的看重离萧赜当年对自己的信任还差得远, 且谢灏心头压着些事,他总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这种风雨绝对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陛下对太子的发作,废一个无实权的太子还不足以让拓跋曜如此筹谋,他一定在盘算别的事。

  思及离平城不远的怀荒,谢灏有些担心拓跋曜意在秦家。他有心提醒秦宗言,可他现在一举一动都备受人关注,贸然联系秦宗言,只会让两人一起倒霉,而且这老狐狸连这点都猜不到,也不要妄图图谋大位,是故谢灏也选择和父亲一样隔岸观火,他只将阿生拘在身边,让他用功读书。

  回到熟悉的环境,阿生紧绷的情绪稍稍放松,但脸上依然没什么笑容。他想阿娘,很想回建德见阿娘。谢知没怀孕时,三五不时的都会拉着秦纮来看儿子,自谢知怀孕后出行不便,后来又出了这么多事,谢知就再也没跟儿子见过面。她一下消瘦许多,她怕吓到儿子,是故阿生已经很久没见过阿娘了,他长这么大,从来没跟阿娘分别这么久,是故一到平城他就归心似箭,他不止想阿娘,还想阿耶、想阿藤。

  正好谢知和秦纮也想儿子,秦纮思及边境马上就要动乱,也不放心把儿子留在岳父那里。不是他不相信岳父,而是事关儿子安危,除了自己,他谁也不信任。阿生虽有爵位,可到底年纪还小,祭祖典礼轮不上他参加,他母亲身体又不好,他回家侍疾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拓跋曜还是第一次听说谢知身体不适,他不禁微微扬眉看着谢简,“太傅,阿蕤身体如何?”

  “阿蕤只是怀阿藤的时候身体有些不好。”谢简轻描淡写道,莫说孙女本来没什么问题,就算有问题也不能跟拓跋曜说,这不是打秦家脸吗?

  拓跋曜吩咐随行太医跟阿生一起回建德照顾谢知的身体,阿生虽觉得这举动似乎有点不对劲,可他到底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家里又呵护得紧,让他无忧无虑的长大,他并不能完全理解拓跋曜其中的深意,只觉得陛下是个十分和蔼的人,他感激的说:“多谢陛下。”

  拓跋曜微微一笑,“回去好好孝顺你母亲。”拓跋曜想杀秦纮,却没想杀阿生和阿藤,这两个孩子才是阿蕤最大的弱点,有他们在,阿蕤就不会寻死。当然最重要的是阿生长得跟谢知很像,这让拓跋曜爱屋及乌,要是他长得酷似秦纮,拓跋曜就对他笑不出来了。

  拓跋曜让太医随阿生回建德的事,并未引起众人太多关注,他也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倒是几位皇子长大成人后,第一次见雄才大略的父亲做如此色令智昏、堪比昏君的举动,众人不由面面相觑,饶矜持如太子都忍不住好奇的询问谢知的情况,大家惋惜三皇子不在,不然他在平城待了这么多年,肯定见过谢知。

  谢知这些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调养身体,想儿子女儿了就让乳母把阿藤、阿锦抱来逗乐,阿藤还小,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指使着乳母抱着他在房里遛弯,阿锦奶声奶气已经会说几句话了,正是最好玩的时候,谢知抱抱儿子、逗逗女儿,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无比思念阿生。幸好秦纮派去的人动作很迅速,很快就把阿生接回了坞堡。

  谢知看到儿子,提着的一颗心才真正落地,马上边境就要乱了,谢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这处坞堡才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把儿子放在别处谢知还真不放心。要不是平城守卫也算森严,又有拓跋曜的大军在,谢知真想把亲人们都接过来,当然这也是她想想而已。

  “阿娘。”阿生等谢知客气送走拓跋曜派来的太医后,一下扑到谢知怀中,完全没有对外那种少年老成的模样,“我好想你。”

  谢知疼爱的亲亲儿子的额头,“阿娘也想你。”在阿生三岁以前,谢知时常会亲儿子,等阿生满了三岁,谢知就不怎么亲他了。这里毕竟是古代不是现代,她再想对儿子用爱的教育,也要看社会大环境,但是谢知偶尔也会用亲吻安慰儿子,“这次去京城是不是受了很多委屈。”她向来不得太皇太后喜爱,阿生在宫里肯定受了不少委屈。

  “没有。”阿生摇头,他不得太皇太后喜爱,但拓跋曜却很喜欢他,他又是大姑娘的未婚夫,太子对他也颇为维护,宫里下人没人敢给他看眼色的,他犹豫了一会问谢知:“阿娘,我是不是一定要喜欢大姑娘?”阿生还记得阿娘对自己说过,女孩子柔弱,只能依附男子生存,所以他一定要怜惜自己将来的妻子。

  谢知闻言轻叹一声,搂着儿子柔声问:“阿生不喜欢跟大姑娘玩吗?”阿生还小,说喜欢不喜欢之类的话太早,谢知就换了一种说法。

  阿生苦着小脸点头:“嗯,她玩的东西我都不喜欢,而且她还时常骂我。”

  谢知可以想象大姑娘的脾气,莫说是拓跋家的金枝玉叶,就是寻常人家娇养的女孩子,又有几个是脾气好的?她耐心的引导儿子,“她喜欢玩什么东西?”

  “她喜欢玩过家家,老让我做她的丫鬟,还给她抱孩子。”阿生嘟哝道,他也玩过家家游戏,可他都是跟玩伴们一起玩行军打仗的过家家,从来不玩这种过家家。

  谢知莞尔,她又亲亲儿子额头说:“阿生,大姑娘不认字,从小到大的去过的地方也没有你多,大部分时间她只能待在她的小院里,她玩得这些东西都是她爹娘允许她玩的,她也只能玩这些东西,你玩得那些游戏,她是不可能知道的。”

  阿生困惑的问:“为什么她爹娘不许她玩我的游戏?她爹娘不喜欢她吗?”

  谢知说:“不是不喜欢她,而是因为她是女孩子,所以很多事不能做,你看你那些姐妹,她们是不是也跟你不一样?”谢知说的姐妹,是她跟秦纮领养的秦家族女,这些女孩子大部分时候都是由乳母带着的,谢知请了专人教她们读书,也请来绣娘让她们学习女红。

  阿生身上很多荷包都是这些女孩儿做的,但阿生跟她们并不亲近,因为这些女孩子虽然认字,但也仅限于认字,她们更多的时间花在玩和女红上。谢知觉得女孩子这一生松快也就那么几年,再说现在世人对女子学识也没要求,就没忍心对她们多布置功课,只求她们不做个睁眼瞎。她相信太子对女儿的要求也是如此。

  阿生跟着谢灏、秦宗言四处走,已经明白男女之别,他沉默了一会道:“可阿娘不是这样的。”

  “因为阿娘有你阿耶,阿娘现在做的很多事都是你阿耶手把手教我的。”谢知柔声对儿子说:“阿生想要大姑娘跟你一起玩,你要先把她教会对不对?”即使家里所有的人都没把大姑娘当成阿生真正的妻子,谢知也希望阿生能善待大姑娘,至于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少年夫妻能走到一起是缘分,谢知不会用任何带有偏见的目光看待未来的儿媳妇。

  这时代对女子多有苛刻,谢知希望儿子能先弯腰退让,慢慢引导大姑娘,如果这样能让他们夫妻相得恩爱,是再好不好。夫妻之间本来就不存在谁退让的问题,女子天生就要比男人牺牲更多,阿生对未来妻子体贴也是应该的。当然大姑娘真不堪教导,谢知也不会让儿子一直退让。

  阿生慢慢点头,“嗯。”他跟伴读玩游戏,也是先教会他们在一起玩的。

  “所以你将来要跟大姑娘好好相处,她脾气不好,你就逗她笑,这样她就不会发火了。”谢知说,这时代大部分贵族因为要当官,都不自觉的学过自我情绪管理,而女子连认字的都不多,就更不会去学这种了,是故各家都有被宠坏的刁蛮小娘子,这些都可以用各种手段引导,只要不是存心找茬,想来两小也不会天天吵架。

  “就像阿娘逗阿弟一样吗?”阿生皱着小脸说,“阿弟天天哭。”

  “是啊,你跟大姑娘未来是夫妻,你们要相处一辈子,你就把她妹妹一般,她陪你可比爹娘、弟妹陪你都久。”谢知感慨,少年夫妻老来伴,她只希望儿子将来能幸福。

  阿生答应道:“我知道,我以后会好好跟大姑娘相处的。”

  秦纮似笑非笑听着母子的谈话,等儿子蹦蹦跳跳去找阿藤玩时,他才轻笑对妻子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嫁女儿,不是娶媳妇。”

  谢知叹气说:“你总不想孩子将来婚姻不幸福吧。”她不想儿子将来跟媳妇反目成仇,夫妻还是恩爱和谐的好。

  秦纮不以为然,阿生不喜欢冷着就是,有必要让他去对拓跋家的女儿低头?不过他也没反驳妻子,阿菀总希望儿子能生活幸福。

  谢知心中暗忖,人又不是玩偶,当初继父对郁久闾氏不也放着冷落?结果继父后院还是被她闹得不太平,迄今他对秦绍都如鲠在喉,她可不想阿生走继父的老路。她靠在秦纮身上,“五哥,那边都准备好了?”

  “嗯。”秦纮轻顺谢知的头发,“阿菀别担心。”所有的一切,我都会慢慢给你的。

  谢知握着秦纮的手,心里百味杂陈,但同时又有一种心头大石落地的感觉,一切终于要开始了。

  正平二十六年九月初九,秋高气爽。

  拓跋曜祭祖完毕,携一干近臣登高望远,文臣们等遥看山顶景色,正诗兴勃发,却突然接到紧急军报,柔然来犯。

  拓跋曜回平城祭祖,正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柔然来犯的敌情对他来说,犹如一盆冷水迎面扑来,拓跋曜勃然大怒,当即点军,领着一干将领迎战,众人约定元旦之时在柔然都城设宴。在场的所有人,甚至是谢简都没有想到,这一场完全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会引发后面如此一系列的大事,强极的大魏也在这场战役以后极盛而衰。

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

  柔然是魏国的死地, 但是随着几十年前秦宗言父子的讨伐、以及后来数十次小战役,柔然早元气大伤,目前并未有跟大魏一战的实力。且目前拓跋曜同大魏数得着的将领都在平城, 柔然大汗哪怕脑子坏了,坚持要打大魏,下面的贵族也不能脑子全坏了, 是故拓跋曜对柔然军队的进犯存疑,他怀疑这是秦家养贼自保策略。

  但无论拓跋曜心里怎么怀疑,但明面上看来,柔然这次入侵大魏完全是巧合。这件事的起因是柔然的左谷蠡王听说高句丽王室内乱,两年之内连换三任王, 目前在任的高句丽王年仅三岁, 权利完全由其嫡母高太妃掌控。这些年高句丽在秦家的扶植下, 王室生活很滋润,百姓生活也因谢知的海运生意而受益。

  高句丽靠海, 有海港, 谢知做的海运生意很多都是从高句丽港口出发, 这样也能避开拓跋曜的耳目。海运发达,海港就不知不觉的繁荣起来,商业一发达, 百姓生活就好过了。比对之下,还在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的柔然人生活就显得格外困苦。即使左谷蠡王是柔然贵族, 在柔然的地位仅次于汗皇、左右贤王, 生活也比不上高句丽的富人, 他如何能不眼红高句丽的富裕?

  一等高句丽王室内乱,新上任的高句丽王死于正妻和大舅兄之手,高句丽新任王太后扶植庶子登基后,左谷蠡王就趁着高句丽内乱不断时入侵,想率大军直入王城,他也无心占领高句丽,只想将高句丽王城抢夺一遍。但没想左谷蠡王遇到的反抗出乎意料的强悍,抵抗他的军士全是精兵悍将,这让左谷蠡王一度十分疑惑。高句丽王在老王在时或许还算强悍,但王室经过数次内乱,早就元气大伤,哪来这么多的精兵悍将?

  左谷蠡王虽然生性贪婪,可不是笨蛋,不然也不能坐稳左谷蠡王之位,他敏感察觉到其中肯定有阴谋,他想下令撤退,可是属下不愿意。惨重的伤亡让随左谷蠡王前来的各部落首领杀红了眼,他们如何愿意空手而归?他们红着脸逼着左谷蠡王一定要坚持下去。

  柔然和魏国的军事有些相似,除了少数将军直领的亲卫军之外,大部分军队都是由各部落首领组成,一旦出征,将领就会召集手下部落首领一起出征。遇到强势的君王,在军中自然可以一言堂,可左谷蠡王的威望没那么高。如果他能首战初捷,大部分首领还能听他的吩咐,但这次出征开局不利,左谷蠡王的亲卫损伤不多,那些部落损失却颇为惨重,部落首领甚至怀疑左谷蠡王是有意让他们当炮灰,消磨他们的实力,因此众人压着左谷蠡王亲卫继续攻城。

  左谷蠡王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攻城,结局是意料之内的惨败而归。左谷蠡王心疼亲卫损失,再也不肯攻城,坚持打道回府。他也知道这次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如果不给各部落首领一个交代,他回去以后左谷蠡王之位也不稳了,故在途径库莫奚和契丹时,动起了这两小国的主意。

  库莫奚和契丹也是游牧民族,族人彪悍强壮,但比起高句丽和柔然的实力,这两小国就有点不够看,且两国部落也松散,各部落虽竭力抵抗,也不低气势汹汹的柔然铁骑。这两小国国君立刻逃往魏国求助,柔然骑兵杀红了眼,紧追不舍,结果迎面正对上魏国边军。柔然骑兵一开始还有些胆战心惊,魏帝南征建康,威名远扬,他们自觉不敌魏军,想意思意思攻城一次就退走,也以免败得太难看。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们居然攻下了魏国边境的一座小城,此地的防护和军士的水准跟高句丽那座城池根本不能比!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们都以为高句丽和魏国的士兵互换了。城池都攻下来了,到嘴的肥肉没有吐出来的道理,柔然骑兵们理所当然的破城抢劫,就是左谷蠡王都乐得合不拢嘴,没有攻下高句丽、抢了魏国一座城池也不错。左谷蠡王为了侵占高句丽,很早就出发了,并不知道魏帝率领百官在平城祭祖。

  平时柔然和魏国边境时常有冲突,抢那么一两座小城镇也是常事,不会引起两国敌对。左谷蠡王很放心的率领大军连攻了两座小城池,将过冬的粮食抢足以后,美滋滋的正想撤军,却不想迎来了魏国真正的百战精兵,领军的将领居然还是让他们闻风丧胆的魏帝!当左谷蠡王看到远远飘扬的魏国皇旗时,他甚至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这场战役赢得毫无悬念,魏国的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左谷蠡王擒下,左谷蠡王吓破了胆,不用魏军用刑就把自己的来历一五一十的交代。拓跋曜本以为能被秦宗言怂恿而来的莽夫只是柔然某个部落首领,没想来的居然是柔然左谷蠡王。拓跋曜不觉柔然的左谷蠡王会跟秦宗言联手演戏,柔然目前没有左贤王,右贤王年纪比柔然可汗还大,不可能继承左贤王之位。

  左贤王之位基本就在左右谷蠡王之间产生,左谷蠡王威望虽不及右谷蠡王,可他身世比右谷蠡王高,他母亲出生柔然显贵,右谷蠡王母亲只是女奴,可汗也更宠爱左谷蠡王。这样的人或许会跟秦宗言合作,但绝对不会以身犯险,或者这真只是巧合?拓跋曜将信将疑。他派人详细询问左谷蠡王为何会攻打魏国,得到的答案让所有人半晌无语。

  彭城王轻笑一声,“难怪被他庶兄压着。”左谷蠡王母族权利极大,又全心全意支持他,但凡他有些本事都不至于被一个女奴之子压着。

  叱罗上前请命说:“陛下,此时正是收复柔然的大好机会,臣愿当先锋,为陛下效汗马之劳。”

  随着拓跋曜身边将领各个都有归宿,叱罗心里难免有些焦急,他很有自知之明,禁军首领的位置不是留给他的,陛下身边多得是孤臣来坐那位置,他可图谋的只有秦宗言那柱国大将军之位。尤其最近他在平城打听到的所见所闻,心里更是期待,秦家太富了,富得让人眼红。他想要那职位,首先就要有立得住的军功,南下梁国时分军功的人太多,陛下又在,他在诸多有功将领中并不起眼,这次攻打柔然,他可不能落下了。

  拓跋曜沉默不语,比起一心只想立战功的属下,他考虑的更多。魏国刚南征结局,士气大涨,此时出征未必会输,可是现在的魏国消耗不起那么大的战役,冒然出兵只会把他们都拖垮,他挥手让叱罗等人退下,只留下彭城王几位心腹重臣,连谢简都没留。他要对付秦家,谢家和秦家两代联姻,他不觉得太傅会为了秦宗言背叛自己,但防总要防着些。

  彭城王等众人都退下后,他问拓跋曜:“陛下可是担心粮草运送不及?”比起利欲熏心的叱罗,彭城王更能善体圣意,他是拓跋曜的堂弟,只要他不犯大错,他的将来根本不用自己筹谋,拓跋曜自然会给他。

  拓跋曜微微颔首:“南征以后,国库损耗甚大,撑不起再一次战役。”

  “可是我们现在气势正足,如果不发兵,恐怕会让人误会我们怕了柔然。”彭城王委婉的说,他没说的是,早这里皇权的威望还没有秦家那么大,要是这件事他们忍了下来,恐怕这里的民心更会偏向秦家。

  “你说那些刁民?”拓跋曜似笑非笑,“他们不会认为我怕了柔然,只会认为我没秦家有本事吧。”

  “陛下恕罪。”彭城王闻言一下跪了下来,背部隐隐冒出冷汗。

  拓跋曜摆手说:“这里就你我兄弟,不必做这些虚礼。”旁人也不会这么跟自己说,所以拓跋曜才格外看中彭城王,诚然拓跋曜会对秦家动手,谢知占了一部分原因,但这仅仅是火上加油的一小部分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秦家对皇权威胁太大。秦家在边关拥兵自重多年,别的柱国大将军都因各种缘故被拓跋曜找人替换下来,只有秦家一直屹立不倒。且秦家在边关经营多年,威望比皇室还高,若不是这次拓跋曜南征胜利,怀荒这一带百姓恐怕只知秦家不知皇家。这种情况拓跋曜如何能忍?他顿了顿有问:“派人去查过了吗?高句丽守城将领是谁?”柔然战力不弱,没道理会久攻不下一个高句丽小城池。

  “是高老将军亲自领军守城。”彭城王说,高老将军从辈分来说,是现任高句丽王的曾外祖父,当年一手扶植高句丽先帝登基,是高句丽大将,由他坐镇守城,左谷蠡王会败并不稀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1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3/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隐凤朝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