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之德妃日常_分节阅读_第47节
小说作者:柳锁寒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27 KB   上传时间:2018-11-04 14:27:20

  他犹豫不定,可叫下面的人跑断了腿。内务府赶命似的把东西做出来,样品交到乾清宫,又全部被打回来重做。四妃管着宫务,也只好跟着瞎忙活,做了不知多少无用功。

  况且大清在本朝以前从来没有立过皇太子,太子成婚聘礼该送多少金银器物?该由哪个品级的官员主婚?太子妃进宫走神武门还是顺贞门,用什么仪仗,多少人送嫁?

  这些问题看似细微,实际上个个都关系到太子的地位。于是朝堂上除了兵权之外,又多了一样可以争论的东西。

  得,这下也不准备东西了,换打嘴仗吧。反正太子年纪不大,底下三阿哥四阿哥更小,随便拖。

  太子妃大婚的仪式精确到每刻钟在做什么,凤冠的重量、凤尾的数目、朝珠的大小,都能被提到朝堂上讨论一番。而其他姬妾却没有这样的讲究,傍晚时分,一顶青色小轿,悄没声地就进了毓庆宫。前朝争来争去,太子妃得的只是面子,这些人却得了实实在在的里子。

  没多久,绣瑜就听说造办处替毓庆宫打了精美绝伦的点翠首饰,又叫御膳房做了新巧的点心,又支了江南新进的绸缎做衣裳。

  得了虚比浮名,丢了丈夫的心。绣瑜真是为太子妃叹息一声,如果是她的话,恨不得光着脚走进来都成。

  一来二去,大军出征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粮草齐备,三军待发。得,这下太子是彻底不急成婚了,且等着凯旋之后吧。

  七月初二,康熙认命和硕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褆为副将,率清军主力北上内蒙古,兵峰直指巴林草原。

  七月初六日,福全在神武门前跪受帅印,康熙赐福全御笔《命裕亲王率师出征厄鲁特》诗,希望他“遐荒安一体,归奏慰予情”。胤褆则连发三矢命中飞鸟,完成了整个誓师仪式。先锋大军随即开拔离开远赴北疆。

  然而七月十四日康熙率中路禁军开拔前两日,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皇太后突然病了。老人家怕坏了大军出征的气运,一直强撑着不肯说。直到绣瑜今儿来请安才发觉,赶紧叫人告诉康熙知道。请了太医来一诊断,五脏俱弱,还不是小的症候。

  皇太后为人柔顺平和,自太皇太后去了,康熙跟这位嫡母感情越发深厚,得知消息匆忙赶来寿康宫,却见皇太后面色苍白地卧于床上,九儿陪在一边。

  “哀家老了,不中用啊。皇帝去吧,别为哀家一个老婆子,耽误了大事。”

  康熙听了心里越发不是滋味,他于长辈上素来没什么缘分,如今只剩下一个嫡母,还不能在病榻前尽孝,脸上不由带出几分憾色。

  皇太后见了,就拉了九儿在身边,虚弱地笑道:“去吧。有这些孩子们陪着哀家就够了。”

  康熙就摸了摸九儿的头,嘱咐她代父尽孝,走到门边了突然又折转回来,吩咐梁九功:“皇额娘既喜欢孩子们,就叫五阿哥也留下,陪伴皇额娘。”

  绣瑜正在永和宫帮胤禛检查带去的东西,一遍一遍地叮嘱苏培胜,闻言只微微一笑。第二天众妃登上城楼,目送大军远去,宜妃告病缺席。

  乳母们抱着几个孩子,胤祚踮着脚张望,扯着绣瑜的衣裳喊:“额娘,看四哥。”

  绣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胤禛换了骑马的装束,戴了头盔,披了玄甲,挂了宝剑。锁甲漆黑如墨,冠上红缨似血,端的英姿勃勃。

  绣瑜刚穿来的时候,二十多年现代生活的种种经历还常常入梦。自从有了这些孩子,就越来越淡忘了。可今天看着胤禛打马前行,离开紫禁城。她不禁想起了自己十八岁的时候,拖着行李箱赶赴机场,站在安检线外向父母挥手告别的样子。

  卧龙腾渊,雏凤清啼;乳虎啸谷,鹰隼试翼。红日初升,璞玉新琢;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部分引用《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第76章

  “终于能清净一会儿, 永和宫得有四五年没这么安静过了。”

  几个小的都因为四哥离开有些低落,早早回去各自歇下。绣瑜难得有了兴致, 要踏着月光出去看昙花开花, 结果宫女们去点个灯笼的功夫, 就见她倚在榻上,困得脑袋一点一点的, 有如稚鸡啄米。

  宫女叫醒了她,结果站在门边, 夜风往身上一打,绣瑜就果断退回殿里,无耻地叫人把昙花剪下来拿进屋里观看。唉,老(懒)了, 比起浪漫, 她还是选择养生模式吧。

  于是就叫宫女们备水,用积攒的玫瑰花瓣和着羊奶洗了个澡,传了个会推拿的宫女上来按摩一番。众人看她难得的兴致高昂, 又哄着她拿新做的凤仙花汁子染了指甲,又拿了小厨房新作的水晶千层糕、羊奶果子冻上来请她品尝。

  绣瑜脸上敷着自制珍珠面膜,十个手指上包着染指甲的棕叶,双脚放在圆木桶里泡着, 枕边趴着猫,旁边竹月轻轻给她扇扇子, 顺便拿银匙把一块晶莹剔透的果子冻喂到嘴里。

  孩子去外地上学,相当于妈妈进美容院。

  绣瑜终于深刻地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可惜她儿子现在是去外地打仗,否则她应该还能再享受一些。

  “现在我突然盼着敏珠早些进门了。真安静啊,可以睡个好觉了。”她喃喃自语道。

  结果第二天,天刚亮,早起的乌鸦在晨风中抖了抖翅膀,正要展翅而飞,突然它寄居的宫殿内发出一阵幼儿稚嫩的啼哭和拖长了声音的尖叫“啊——”。

  绣瑜迅速从美梦中回归现实,猛地从床上翻身坐起,惊道:“这声音......莫不是十四?”

  竹月也吓了一跳,十四阿哥身子不好,性子更死倔;不管别人怎么逗他,都死活不理人,饿了渴了尿了都一声不出,过了周岁生日还是这样。绣瑜差点以为这孩子是哑巴,或者智力发育不全呢。

  她赶紧带人往后面去,恰好撞见宫女打起帘子,九儿和瑚图玲阿先从房里钻出来,胤祥腿短个子矮被门槛绊了一跤,恰好一头撞在绣瑜怀里。三个孩子赶紧吐了吐舌头,规规矩矩站好:“给额娘请安。”

  “你们又把弟弟怎么了?都说了十四不禁逗,没事少惹他。”绣瑜说着牵了胤祥进屋来,却见十四缩在乳母怀里,捂着耳朵哭得厉害。

  绣瑜掰开他的手一瞧,却见左耳红得厉害,旁边吴嬷嬷手上拿着个红珊瑚一点金耳夹子,正是瑚图玲阿前天看上,从她妆匣里顺走的。

  “我,我只是想给弟弟戴上,试试好不好看......”瑚图玲阿辩解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盯着脚背不说话了。

  绣瑜正想训训她这做事没轻没重的毛病,结果怀里的十四突然手脚乱蹬,哭着大喊:“讨厌姐姐,呜额娘——”

  教训人的话一下子哽在喉咙里,绣瑜的身形晃了晃,扶着竹月的手难以置信地问:“他说什么?”

  宫女们蹲下行礼,满脸喜色地贺道:“恭喜娘娘,十四阿哥叫您额娘呢。”

  绣瑜赶紧从乳母怀里接过小十四,他挂着赤金镯子的小胳膊小腿,怎么看怎么喜欢,欢喜地揉了在怀里亲昵:“好孩子,额娘可算把你养住了。”

  小十四刚生下来头两个月,弱得叫人心惊胆战。吃东西少不说,身子看着圆滚滚的,但不是像胤祚小时候那样自然的白胖圆润,而是全身浮肿,一按一个坑。

  奶嬷嬷给他洗澡的时候稍稍用力,皮肤就泛起青紫的瘀痕,宫里上了年纪的嬷嬷看了都直摇头。直到出征前,康熙都没敢给他起名字,生怕养不活。

  那神神道道的孙自芳还是有些本事的,十四给他用针灸、按摩和药浴的方法治了一年,越来越像个正常孩子。养到如今,皮肤脱了那层不详的灰暗,渐渐变得白嫩起来,五官更是像足了绣瑜,也是个漂亮俊俏的孩子了。

  想那历史上的德妃,人到中年,前头几个孩子散的散,死的死;千辛万苦才得了这么一个乖巧的儿子,怎能不疼到心坎里去?

  饶是绣瑜现在儿女绕膝,都忍不住抱着掉了好些眼泪。永和宫上下都得了赏钱,气氛欢快得有如过年一般。

  连内务府往来回事的太监都得了赏赐。宜妃往寿康宫请安回来,扶了宫女翠儿的手慢悠悠地往御花园去,结果在长街转角的地方,遇到个十一二岁的小太监满脸喜色地过来,见了她赶紧打了个千儿,却从袖子里落出个精美的潞绸荷包来。

  宜妃掌管宫禁,见了此物不由皱眉喝问:“哪来的?”

  那小太监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翠儿喝道:“主子跟前还敢隐瞒?想挨板子吗?”

  那小太监慌忙磕头道:“娘娘明察,奴才去永和宫送东西,这是德主子赏的。”

  “混账!你当本宫好糊弄吗?”

  宜妃宫里也是常有内务府的太监来回话的,赏银子赏荷包,都是统一赏给有头有脸的大太监,哪能一一分配?

  自以为抓到把柄的宜妃勾起一抹冷笑:“是永和宫哪个宫女送的?”

  见她误会,那小太监赶紧磕头招了个干净:“十四阿哥会叫额娘了,德主子高兴,永和宫人人都有赏;奴才去得巧,竹月姑姑就拿了一个赏给奴才,说是沾沾喜气。一同去的三个小太监人人都有,全是一模一样的,并无分别。”

  “知道了,下去吧!”喝退了那小太监,宜妃的脸色更难看了几分。

  皇太后久病经年,又不是头一回病发了,老人家担心拖累五阿哥,不叫告诉皇上。荣妃惠妃看在她的面子上,都瞒着康熙;偏德妃会做好人,不仅捅了出去,还特特把女儿送到榻前伺候。果然,皇上一见九儿,就想到了胤祺。

  这下可好,并驾齐驱势均力敌的四妃,就落下了她的儿子。

  康熙舍了皇子也要保德妃,已经是她心中永远的痛事;结果现在德妃养好了身子不说,那个被舍掉的孩子竟然也叫她硬生生地养活了!

  宜妃气得浑身发颤,牙关紧咬。

  翠儿有些担心地扶了她:“娘娘......”

  宜妃恨恨道:“回宫!让王答应来见我!”

  永和宫的欢乐气氛还在延续,没多久,跟绣瑜相熟的外命妇、娘家亲戚也纷纷来贺,恰好又逢三年一次的外官考评,那些有资格进宫拜见的封疆大吏夫人们,也趁此机会来混个脸熟。一时间,永和宫人员往来络绎不绝。

  城东四柳胡同里,乌拉那拉家也得了消息。当家夫人觉罗氏当即撂了茶盅,从炕上下来,急急忙忙就要开库房挑合适的礼物送进宫去。

  金银太俗,绸缎太寻常,药材容易犯忌讳,最后挑中一件上好的白玉如意,并一尊金丝楠木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还是费扬古祖上从龙入关,从明朝国库里得来的东西。

  觉罗氏叫人用喜庆的红绸细细包裹了,放在沉香木匣子里,却被女儿拦了。

  赐婚的圣旨一下,即便没有定下婚期,敏珠也是皇家的人了;坐卧起居都有宫里派来的嬷嬷伺候着,父母兄嫂来了,反而要在门口求见,请安问礼。敏珠就不太与他们朝夕相见,也是今天晚上才知道额娘这番动作,忙过来正房劝阻。

  “我们满人以洗三、满月、加冠三礼为最重,其余的还有逢五、逢十的大寿。如今不过是小叔子会喊人了,额娘就急急忙忙把这如意送出去,日后德妃娘娘的千秋,或是四爷的生辰,再拿什么送呢?”

  觉罗氏听了顿时心中懊悔:“是了,到底还没完婚,这礼送得太重,也叫人看轻了你。”

  敏珠便吩咐:“十四阿哥是老来子,自然是娘娘的心头肉。恰好咱们家开着两家南货铺子,便捡那北边少有的稀罕精巧的玩物,并我以前做的一两样针线活计送进去,也就罢了。”

  觉罗氏欣慰地点头,趁嬷嬷去用膳歇脚的时候揽了女儿在怀里:“我的儿,你有这份成算,额娘总算放心了。对了,那董鄂家的二格格如今过了门,将来论关系,就是你舅母了。你们虽然不方便走动,但是也别停了来往,日后若有事,也多个帮你说话儿的人。”

  敏珠依偎在额娘怀里,终于卸下老成的外表,露出小女孩活泼的笑容:“全凭额娘为我筹划了。”

  永和宫里,绣瑜接了乌拉那拉家的礼,不过是几件绞得极细的金丝编成的脚镯、项圈,并几件玩器。

  一顶虎头帽,针脚细腻,尾巴坠了黑珍珠,白狐皮里子,做面的蜀锦光华灿烂,还是选秀的时候,绣瑜赏的料子。

  她不由感慨:“这孩子也太老实了些。那两匹蜀锦,我就见她做了一身衣裳,只穿了两回;如今倒裁碎了,来做这些小玩意儿。”

  白嬷嬷笑道:“格格将来嫁进来是做长嫂,还是老实不计较才好。”

  绣瑜微微点头,只觉得近来事事顺心如意,只是挂心儿子罢了,便问道:“这是走了二十日了罢?算算日子,该出关,到翁牛特草原上了。”

  白嬷嬷尚未回答,她自己已经想痴了,魂儿早已飞出了紫禁城,往那塞外的千里旷野上去了。

第77章

  此刻千里之外的翁牛特草原上, 十万人的禁军铺展开来,从远处俯瞰, 像一块铁青色的斑块横亘在一望无垠的草场上。前有开路侦查的先锋营, 后有运粮护卫的辎重营, 康熙明黄色的御帐如同一轮满月,被万千繁星簇拥在当中。

  日上中天, 正值午后阳光最猛烈的时候,行军一整个上午, 人困马乏的军队正在原地修养。士兵们就地坐卧,尽可能地节省着体力,希望早上那一块巴掌大的杂粮饼提供的能量晚一点耗尽,饥饿的感觉能够迟一点到来。

  苏培胜半推半哄地拖着胤禛, 往御帐后头堆放杂物的空地上来, 见左右无人,立马闪身进了一间低矮的营房,从怀里掏出个热乎的葱油饼来。

  黑暗中突然有人喝问:“谁?”

  胤禛下意识拔刀, 金属碰撞间,双方都看清了彼此相似的装束,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三哥?”

  “老四。”胤祉先收了兵刃,没好气地坐在木箱子上, 从小太监手上接了油纸包着的葱饼,一边就着水囊里的清水大快朵颐, 一边似笑非笑地打量他:“大英雄想通了?不跟自个儿过不去了?”

  出京前,两个阿哥设想的军旅生活或是“马作的卢, 弓如霹雳”的英勇不凡,或是“黑云压城”的雄伟壮观,或是“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万丈。

  早先没出关的时候,又有各自的舅舅在军中护着他们,衣食鞍马都照料得十分妥帖。更让他们生出“打仗也不过如此”念头。

  等到马蹄踏上草原,晋安跟随董鄂费扬古先行,沿路寻找水源,胤禛的日子陡然难过起来。

  新鲜感消退,而现实是,连准噶尔人的一根马毛都看不见;只有马不停蹄、昼夜不歇的行军,行军,再行军。烈日晒得人身上的皮都脱了几层,大腿内侧的皮肤磨出厚厚的茧子,身上的衣裳捂馊了都没处换洗。

  更要命的是,自打出了固北口,粮草供应就不再那么容易,康熙未雨绸缪,身先士卒,开始带领全军每日只食一餐,节约粮食。

  这可折腾坏了两个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小阿哥,好在康熙还是心疼儿子,他自己只食一餐,却让梁九功吩咐伙房的人,每天悄悄给两个儿子多塞些吃的,只是避着外人,免得动摇军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之德妃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