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生不是做官的命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文理风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91 KB   上传时间:2017-09-12 12:23:18

  看到杨云又让小太监去采买东西,就说道:“不用准备这么多吧!”

  “殿下,这怎么能算多呢,您去了之后,不仅要布置新王府,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要迎娶王妃,到时现准备,怎么来的急。”杨云忙说道。

  六皇子嘴角抽了抽,说:“我的大婚不是还有两年么?”

  “那也得早作准备,您这一去,再想轻易回京就难了,哪像现在这样准备方便。”杨云说道。

  “是啊,藩王无诏令不得回宫。”六皇子叹了一口气。

  “老奴该死,不该提这事。”杨云赶忙说。

  “大伴,你说的是实话。”六皇子说道。

  “殿下!”杨云忙挥手让屋里的人都下去。

  六皇子说:“我没事,只是想到我从出生就生活在京城,马上要去一个从未见过的地方住一辈子,有些伤感。”

  “老奴和太傅大人还有郯王府的众人都会一直陪着您的。”杨云劝慰道。

  “还好有你们一起陪着”六皇子脸上露出一丝释然。

  杨云小声说:“老奴说一句犯忌讳的话,其实留在京城,未必是一件好事,三位留在京城的殿下,现在也是骑虎难下。”

  六皇子点点头,说:“父皇今年就六十了,大哥今年四十二,二哥今年也快四十了,就连三哥,也三十五了,他们三个争了大半辈子,如今到了这,又怎么可能能轻易放手。”

  “所以此时殿下避出去,才是最好。”杨云说道。

  “是啊,无论钱、权、兵本王一个都没占上,又怎么能不避避风头呢。”六皇子说道,然后看着杨云说:“你放心,我不会因为一时意气之争就掺和进去。”

  杨云听了,这才放心下来。

  半个月后

  郯王府一行人都打点好了行装,除了留下一小部分太监宫女留守京城的郯王府,剩下的人都上了兵部派来的战船。

  “这船好大啊!”林桦和林桥两个人惊讶道。

  林清笑着说:“这是朝廷的淮水水师,也是最大的一支水师,怎么样,壮观吧!”

  林桦和林桥两人连忙点点头。

  “好了,你们两个小家伙先在甲板上玩,小林,你看着他们,不要让他们乱跑,我先去看看殿下。”林清对小林嘱咐道。

  林清顺着甲板往船楼上走,走到最上层,看到门口的杨云,问道:“殿下歇息了么?”

  “还没,刚才水师的胡将军刚来问完安走了,殿下正在里面。”杨云说道。

  林清走进去,就看到六皇子正在喝茶,问道:“殿下身子可还好?”

  六皇子放下茶杯,笑着说:“并无晕船的征兆。”

  “这就好,殿下要是感觉不适,咱就换走陆路,殿下身子要紧。”林清听了松了一口气说。

  六皇子问道:“师母,小师姐和四位小师弟怎么样?”

  “拙荆、榕儿和桓儿都坐过船,肯定没事,桥儿桦儿那两个臭小子,正是好奇的时候,只怕也没心思注意到晕船不晕船的问题,至于最小的那个,从上船到现在还在呼呼大睡,他大概只要不耽误睡觉就可以。”林清说道。

  六皇子听了,笑着说:“如此,学生就放心了。”

  “听说刚才胡将军来了,可是说这几日的行程?”林清问道。

  六皇子说:“胡将军说军中的战船行的快,大约五日就可以到徐州,到时地方会有军士来接应。”

  林清听了说:“看来内阁的旨意已经传到地方了。”

  六皇子点点头,说:“嗯,不过这样也好,省的麻烦。对了,先生是沂洲府的人,可否去过郯城。”

  “当初在家的时候我虽不大出门,不过郯城还是去过一次。”林清说。

  “不知郯城怎么样?”六皇子问道。

  “还算不错,虽然比起南方那些封地远远不如,不过郯城在北方还算不错,尤其在山省,是有名的粮仓,而且郯城离徐州也很近,无论采买什么的都还是很方便的。而且沂洲府的民风比较淳朴,所以住的话还是不错。”林清实话实说。

  六皇子知道郯城肯定比不上他三个哥哥在南方的封地,不过听到是当地有名的粮仓,还是放下一点心来,毕竟只要有粮,就一切好说。

  “你的那三千食邑,差不多也就正好是郯城整个的户数,所以等你去了郯城,沂洲府的知府,大概就得把整个郯城割给你了。”林清笑着说。

  每个藩王的封地,虽然朝廷也会派一些官员去,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就算没了,谁让藩地实际上就是藩王的一个小国呢!

  “过些日子朝廷选的长史和一些属官就应该到了,倒是也不用担心缺人手,”六皇子看着林清笑着说:“要不我给朝廷上书让先生当我王府的长史吧,反正前朝有不少先例,藩王太傅作藩王长史的。”

  “可别,”林清忙摆摆手,说:“我做太傅就挺好的,长史那活,我可干不了。”

  林清一想到王府长史那堪比大内总管的活,顿时坚决不应,他好不容易把六皇子教大,马上就要荣养了,干嘛吃饱了撑得给自己找活做。

  六皇子看着林清,笑着说:“先生还是一如既往的怕麻烦。”

  “当然,”林清说道:“殿下您又不是不知道您先生我有多懒。”

  六皇子笑着说:“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据说您当初是毛遂自荐做郯王太傅的。您之所以想作本王太傅,不会就因为太懒吧!”

  林清看着六皇子,很认真的说:“当然不是,还有离家近啊!以郯城和沂洲府府城的距离,我可以一天回老家一次。”

  六皇子:……

  他家太傅,还是一如既往的实诚!

  

  第九十九章

  林清不得不感慨, 这战船的速度比起客船,简直是神速, 再加上一路不用停靠, 不到五日,就到了徐州,而到了徐州, 就有山省的巡抚特地带着军士来接,一路恭敬的把他们一行人送到郯城。

  进了郯城,巡抚领着他们去了郯王府,说:“殿下六岁封王时,工部就特地派人来修好了郯王府, 下官一直让人精心打理着,就等殿下来住。殿下看看, 有什么不妥当的, 下官着人来重建。”

  六皇子知道巡抚其实就是说说,工部建造的亲王府都是按照规定建造的,岂能是随便乱改的,要是不小心改的违制, 那才是大麻烦,不过里面的布置倒是可以修整一下, 就说道:

  “重建倒不必了, 这王府我看着就挺好的,不过里面的花园池塘什么的本王打算修整一下,还希望巡抚拨些人手来。”

  巡抚一听, 忙说:“下官明日就派山省最好的工匠来,殿下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巡抚说完,又亲自带着六皇子把整个郯王府看了一遍,然后又把沂洲府的知府和郯城的县令介绍给六皇子。

  六皇子客气了几句,就让人都退下了。

  等地方官员都走了后,杨云就立刻指挥宫女太监先把六皇子的寝室打扫收拾出来,然后把从京城带的家具摆件都摆上,至于屋里原来工部标配的那些,直接都被杨云送到了库房里。

  等寝室收拾好了,杨云就让六皇子先在寝室休息,然后开始带着一大帮太监宫女甚至连护卫都用上了,开始收拾王府。

  林清看着杨云在那里有条不紊的指挥着一众人,对六皇子说:“杨总管这打理内务的能力,还真不盖的。”

  六皇子坐在榻上休息,说:“大伴从小把我看大,我的事都是他在打理,无论大小事,他都打理的妥妥当当的。”然后转头看着林清说:“先生不去收拾东西么?”

  林清摊了摊手,说:“我家也有个杨总管这样的,所以我也在偷闲啊!”

  六皇子听了,顿时莞尔,说:“先生好福气,师母打理内务是好手,先生天天做甩手掌柜。”

  “可不是,要不以我的性子,家里肯定会一团糟。”林清毫不介意自爆其短的说。

  “先生打算过几天回老家看看?”六皇子想到在船上林清说的,问道。

  林清点点头,说:“先等你这里安顿好了,没什么事了,我再回家一趟。”

  林清怕六皇子初来乍到,有许多事情不熟悉,他虽然没多强的能力,可毕竟算是本地人,有些风俗习惯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六皇子处理事情的时候,他也能给一些意见。

  六皇子点头说:“麻烦先生了,等王府清闲些,先生就回家一趟吧,毕竟在外多年,先生想必也想念双亲,我让杨总管给老太爷和老夫人准备了些东西,先生一起带回去,也算我孝敬两位老人家的。”

  林清听了心中一阵感动,忙说:“让殿下破费了。”

  其后的几日,由于京城派的郯王府的属官都还没到,所以林清、六皇子和杨云只好自力更生,林清主动担起了长史的职务,先洋洋洒洒的写了一份《谢恩表》,报给朝廷,代表六皇子感谢圣上恩典,并且诉说了对封地的喜爱之情。同时林清又给内阁上了一道奏折,希望内阁尽快派遣封地的属官,毕竟没有属官不和规矩。然后就开始处理郯王府的各类公文,毕竟郯城已经算是郯王的封地,就相当于一个小属国,是属国自然就要有各种上下的政令文件。

  六皇子则忙着管理王府和安顿自己带的两千护卫。郯城地处山省西南方,平时治安也不错,也不是什么关隘,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兵士驻扎,六皇子拿出一部分银钱在城外西南方建了一个小型的兵营,这才把两千护卫安顿下来。

  而杨云,不仅忙着郯王府的琐事,还要去看看郯王分封的食邑,和郯城的府衙交接这三千户的地契,然后派了小太监去管理,以后方便收税。

  等林清、六皇子和杨云三人累死累活的忙了两个月,朝廷派的一队属臣才姗姗来迟。听到属臣来了,六皇子、林清和杨云三人气的不行,毕竟从京城到郯城,一个月爬也爬过来,这群人居然两个月才来,这都不是一个懈怠可以解释的了。

  六皇子本来打算训斥一下,可等见到长史和几个属官就傻眼了,尤其是看到长史一副大病初愈,摇摇欲坠的样子,六皇子本来打算训斥的话也说不出口,只能安慰两句就让他们下去了。

  六皇子等长史和属官走了,就问杨云,说:“大伴,怎么回事?”

  杨云刚才一看到几个人不大对劲就赶忙派小太监去查了,说:“老奴派人问了随行的太监,得知这位长史张旋本是吏部的一位给事,因为得罪了人,所以才被派到这里当长史,不过张大人好像对此事很耿耿于怀,所以一出了京城就开始酗酒,结果上了船就病倒了,随行的属官无奈,只好在半路下船请大夫给张大人医治,然后就耽搁了行程。”

  六皇子和林清听了点点头,难怪来的如此迟,原来在路上病了,不过想到这位张大人原来是吏部的给事,现在是郯王府的长史,虽然品阶不变,可是权利却是天差地别,所以三个人也不忍苛责,心想等他想开就好了。

  可三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张大人压根就想不开,还没等病完全好,这家伙就开始接着酗酒,而且每次喝醉了,还在那里说自己命多么不好,多么怀才不遇,然后再骂骂吏部的那些官员。林清三人本来还很同情他的,可到了最后,只剩下满满的厌恶。

  “太可恶了!”六皇子冷着脸说:“跟了本王就委屈他了,一个同进士,靠家里有点后台进了吏部,结果因为处理事务失当被调来做长史,还天天在那里怨天尤人,王府的文书堆成堆都不碰一下,最后还得本王和太傅两个人亲自批阅,也不知道要了这个长史除了喝酒会干什么。”

  “殿下息怒”杨云赶忙说:“犯不上因为一个长史气坏了身子。”

  六皇子转头问林清说:“你说我如果上书换个长史怎么样?”

  林清想了一下,说:“上书换个长史不难,不过只怕再换个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大部分朝臣闻藩王属臣色变,再说,王府的长史是正五品,要想要一个长史,最低也得是京官中的从五品调过来,京官四品为分水岭,从四品及以上就算大员,所有五品官削尖脑袋往上钻,哪怕再换一个来,也必定是被贬的,未必不会出现张大人这样,毕竟能在困境中屹立的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爱怨天尤人的。”

  “那”六皇子皱了皱眉,说:“可是这长史实在有些不像样子。”

  林清说道:“他不像样子,殿下就把他养起来,不是还有不少属官么,我看有几个不错了,殿下不妨挑一挑,把长史那些平时的琐事交给他们,至于其中的向朝廷定时汇报的奏章,我替他写好,用他的名义送上去就行了,至于平日的文书政令,这个就劳烦殿下亲自过目好了,殿下就当当处理公务,而王府的事,还是让杨总管一肩挑好了。”

  六皇子听了,无奈的说:“那就这样吧,劳烦先生和大伴能者多劳了。”

  林清和六皇子商议定后,六皇子通过观察,果然从属官中挑了几个做事干练的,作为长史的副手,然后把本该长史打理的事务分给这几个属官,这些属官本来就是衙门一些不受重视的小官,虽然跟着来属国也有一些不情愿,不过落差倒不是很大,等得知有了实职,那一点不情愿顿时消散了,立刻干劲十足的开始分担长史的工作。

  所以等这些属臣的工作渐渐进入正轨,林清、六皇子和杨云也轻快了不少,林清看着不忙了,就向六皇子提出回家一趟,六皇子欣然应许,直接给林清一个月的假期,并且应许他以后不忙的时候,可以经常回家看看。

  林清得了六皇子应许,就让妻子王嫣赶忙收拾了些东西,然后带了孩子,往沂州府赶。

  进了沂洲府的城门,看着有些熟悉,又不大熟悉的街道,林清叹了一口气,说:“当年你怀老三的时候,我本来说等你生了,过一年孩子大了就回来看看,可不曾想到,孩子刚一岁多,你又怀上了老四,再加上后来京城越来越紧张,我担心六皇子会出事,也不敢轻易离开,一直到现在,才终于回来。”

  “是啊!”王嫣抱着孩子,说:“咱有十多年没回来了,这街道,我都快记不得什么样子了。”

  “贺老有一首诗做的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怕等咱回去,家里那些小辈,也都不认得咱了。”林清看着路边的小摊物是人非,不由感慨道。

  王嫣看了林清一眼,笑着安慰说:“孩子不认识咱是肯定的,不过二郎,你的头发可没白啊!”

  林清:……

  这个好像确实是值得庆幸的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3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1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生不是做官的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