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后宫佳丽心悦我_分节阅读_第203节
小说作者:酥脆饼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14 KB   上传时间:2017-07-05 22:50:03

  习惯了高高在上,自己能看明白的事,就以为所有人都该跟他一样明白,谁不明白谁就傻。

  可是拓跋乌眼里不屑理会的浅薄阴谋,在那些底层士兵们眼里,却是关乎亲朋的生死,感情是不能用理智来克制衡量的。

  也许他相比拓跋乌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意识到这些士兵都是人。

  “其他情况呢?”萧怀瑾得知拓跋乌的反应就放心了,又问及别的。平时西魏人将高阙塞的附近严防死守,消息总是递不出来。好不容易这几日天降大雾,借着雾障的掩护,两人试探了几次,今夜终于得以扮作牧民,从城头那边接了消息。

  “还有就是拓跋乌号称的四万大军,叱罗托掌兵一万八,他自己两万多人。据我们钉在那边的兄弟说,现在也没有那么多。”

  另一人道:“是,他曾经和伯爷打过两场,死伤也有不少,算起来现在能上阵的,差不多一万六千人。”

  萧怀瑾点点头,心下稍宽,又问道:“他们的辎重,你们见到过么?有多少?”

  “我们的人怕引起疑心,也不敢总是去附近转悠……哦,前些日子,他们撞见一次民夫押粮,估算着那阵势,约莫是有两万石,算上他们伤兵在内够撑半个月。现在已经过去好多天,不知还能撑多少日子。”

  “但西魏人习惯自己带些肉干奶干,这就难说了……”

  拓跋乌看上去也不像没底气的样子,这究竟是疑兵之计还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萧怀瑾也猜不出来。他挥手,叫他们退下了。

  李尧等人便退了下去,帐子里复又一片安静。

  灯一直亮到了后半夜,火盆沉默地燃烧着。

  军营里已连着开了几夜的会。谢令鸢单独睡了一个小账,半夜醒来,看到外面中军账里依然明亮,她裹衣起身,推开门,便见萧怀瑾坐在火盆边,对着舆图发呆。

  这一幕,她不由心生感慨。曾几何时,这样的情景,她只在何太后的长生殿里见到……那时候皇帝在干什么?哦,养老虎,喂豹子,听白昭容唱曲。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看了一会儿,她忽然觉得萧怀瑾头上有什么反光一下,白花花的刺眼。她走近,才发现居然是一根白发。

  萧怀瑾察觉有人近身,抬头便见德妃直直盯着自己,怔道:“德……妃的二哥,你盯着我做什么?”

  谢令鸢回神,才发觉自己方才有点冒犯,未经通报进入中军账中是刺探军机的大罪,深夜里她盯着萧怀瑾一语不发也挺渗人。

  不过皇帝从不跟她追究这些,她转开视线,温声道:“睡前收到何参军的文书,说已下令南六郡的军府,叫他们派人去天水县接军饷,不日便到。我们粮饷是够的。”

  萧怀瑾听出了她话中不动声色的慰解,心下生暖,随即茫然起来:“……?接粮?哪里的粮?谁送来的?”

  “长留郦家呀。”谢令鸢笑得有几分意味深长,似乎还有点磨牙:“您不是在那里,半夜跟郦家人打了一仗吗。郦家人找不到您,倒把我们给痛殴一顿。”

  萧怀瑾:“……啊?”他是怎么也没想通自己哪里招惹了二皇兄的娘家。

  这算是……仇家寻仇来了?

  *******

  谢令鸢说的天水县,位于并州东南,远离西关朔方等兵镇重地,相对安全。

  南方六郡的几个军衙,接到行台发来的公文后,拼拼凑凑,总共调集了两千人手,在天水县外的定点镇子上,等着交接中原送来的粮草。

  郦依灵从来没在这样风吹日晒的冬天赶路,到天水县外时,白皙的脸都有些被吹皴,泛着两坨高原红。她的兄长郦依君也晒黑了点,看着还是颇为精神。

  “诸位辛苦,这一路应该还顺利吧?”奉命前来交接的天水县差官上前,客气寒暄,笑着道:“煌州那边,常年窝着山匪,路可不好走。”

  郦依灵笑了笑:“谁敢。”

  简短两个字,气势十足,令人不由刮目。

  粮草一万五千石,除了谢令鸢她们一路敲诈的,还有郦家自己捐的。负责清点的官差很是感动。前些日子,督粮参军何赐学把全并州的乡绅豪族勒索了一遍,这件事在并州传开,成轩然大波,褒贬不一。如今郦家这样慷慨的世族,委实不多见。

  交接手续完毕后,郦依灵画了押,随口问道:“这些够么?你们准备送去哪里?”

  “迟迟等不来你们,前些日子没办法,何参军就出城,去征了些现粮,所以朔方城内暂时是够了。”那官差笑了起来,具体数额是军衙机密,他们也不清楚。只听说有的豪绅交不出现粮来,只好打了欠条,这下连明年的军饷也不必发愁了。

  “所以你们的货送来,何参军吩咐咱们转去高阙塞,柳大将军那边。”

  郦依君一怔,心头冒起不翔的预感。

  兄妹二人幽幽对视一眼,郦依君轻咳一声,面色古怪:“那个……是柳不辞大将军吗?”

  “并州的柳大将军,只有一个啊,”那官差热情洋溢道:“就是重挫西魏王子、坚守朔方城门,声名显赫,战功累累的柳不辞!”

  郦依君:“……”还真是他啊。一路上听到零星传闻,难道要亲眼见证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长留的时候,他因误会把柳不辞追着打了一顿,如今自己千里送粮,送到天水县就止步不前,这算什么?认怂吗?心虚吗?

  那官差见兄妹二人的神色有些一言难尽,他好奇道:“你们从中原来,莫非他的名声在中原也传开了?”

  安定伯身兼并州刺史,并州别置尚书台的事,被衙门急报长安,普通百姓尚不知情,世家高门里却是传开了,都知道并州有个第二朝廷。

  被柳不辞打劫过的那些豪族简直气炸,本以为他是哪路的流民帅,谁成想竟然是已故柳贤妃的亲戚,你当钦差就安分守己一点好吗?一路打劫到目的地,这算哪门子的出巡?

  但他们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这强盗钦差前脚走了没几天,一群“京门四姓贵公子”后脚就跟上来,商量好了似的,总能敏锐发现他们的漏洞和坏账。瞒税也好、圈地也好,都是朝廷明令禁止的,为了遮丑,他们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孝敬点钱粮,当是破财免灾。

  所以,当并州的行台横空出世,江湖流传起了柳不辞的传说,他们心情实在复杂万分,却也只能抬头望天,权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郦家从长安听了这个传闻时,郦依君兄妹押粮出发已经有不少时日了。郦老太爷单独把长子召到面前,欲言又止:“小九他们去并州,倘若又见到柳不辞……唉,这孩子可千万不要再结仇啊。”

  郦大老爷一脸劫后余生的表情:“幸好,外甥在信里说过,不会让他们到交兵地带。若无意外,他们甫入并州地界,军府便会派人去接,待交接过后,孩子们也就回来了。”

  可郦老太爷依旧忧心忡忡:“我怕的是,这两个孩子,不知轻重,不识深浅,擅自闯去困危之地,纵然想护也护不得。”

  “……”郦大老爷干笑一声,虽然很想安慰父亲,却忽然词穷——

  因为父亲说的没错,这兄妹俩要是卯上心思,是真有可能做出这种事的。他们自小在长留郡被人惯大,就以为自己本事通天了,一个敢孤身卧底流民营,一个敢带部曲捣毁流民窝,谁也不比谁省心。

  。

  两个长辈对家中小辈无疑看得很透彻,这兄妹俩是真的没让他们省心。譬如此刻,天水县的官差想借用民夫,帮忙押送粮草,郦依君很爽快地答应了。

  “没有问题。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郦依君嘴角挂着笑,看上去十分光风霁月:“不过这些毕竟是郦家的人,我也该跟去督守他们才是。”

  很久未见那个耍诈将他踹下山的柳不辞了,郦依君甚是想念。

  “是啊,倘若路上出了状况,我与兄长也好解决。”郦依灵言辞诚恳真挚,只是双眼的光有点闪人。她好歹与柳不辞也曾是旧识,“该去瞻仰柳大帅的风采。”

  那官差见兄妹二人仗义相助,感动得两眼几乎要搓泪花子,连连行礼致意。待民夫赶车上路,士兵整肃军纪,已经是夜幕降临。

  晚色寂寂,众人启程,往高阙塞行去。

  *********

  本该是夜朗星稀,高阙塞的城头,却依旧被浓雾遮蔽。

  高旷的空中,一双织银长靴踏过砖石,静无声息站在城头最高的塔台上。白衣面具的少年居高临下静止而立,山头北风极大,他岿然不动,俯瞰脚下。

  西魏的随军祭司跟在他身后,已经随着走了几个时辰,几乎把整个高阙塞的四面塔墙都走遍了。少年神情漠然,祭司也忐忑,直到站住了,才问:“可看得出用的是什么招法?”

  少司命垂眸下眺,语调死气沉沉毫无波澜:“是结阵。”

  西魏军祭司一脸茫然。

  既与西魏人结盟,少司命就顺势多说了几句:“涿鹿之战,蚩尤也用过这迷阵。前汉传于张子房,高祖刘邦后,渐成秘法。”

  换言之,中原用来“护龙气”的帝王辅佐之术,只在朝代更迭之际由高人传授,西魏是异族人,当然怎样也看不透。

  蚩尤黄帝交战时招雾唤雨的典故,还是众所周知的。那军中祭司见少司命看穿,心中松了口气。只要能识破手法,就有解阵的盼头。他倒了倒苦水:“这雾天可持续有许多日了,总也不停,这布阵的人也真是耐性。”

  少司命淡淡道:“正常。若停了,短时间难布第二次。”这不是什么随意的阵法,是向天借运,当然不能说停就停,说起就起。

  “也就是说,这仗不打完,对方是不准备停了?”西魏军祭问道。

  少司命不欲同他说一个字的废话。

  能布下这样的阵法,放目整个中原,唯抱朴堂二三人,对方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上次在煌州边界,双方相持不下,是萧雅治打破了对峙,惹得他二人着恼,干脆联手自救。这次,却要真正地对峙起来了。

  郦清悟是他难得欣赏并警惕的对手。也因此,他早有准备,甚至为防九星搅局,还专门想出了防备谢令鸢“坑中坑”的办法——也是被谢令鸢弄怕了,没奈何。他忆起了那天夕阳下的奔跑,这勾起了他很不好的回忆。

  清辉月色下,浓雾笼罩,将月光也氤氲。少司命纵身跳下了十数丈城头。

  他身形站定,衣袂飘带缓缓地垂下,整个人置身于浓雾中,却又仿佛穿透了雾障,寻找隐匿在暗中的人。

  “叫拓跋乌放心。”

  第一百四十章

  趁着深夜雾色浓重, 高阙塞的城头上, 垂下一根长长的吊索。

  绳索在墙面上晃了几晃,投下了模糊的倒影。城头上,三五个西魏士兵顺着绳索爬下城墙,跳到地面上。他们蹲在地上警惕四顾,片刻最前面的人做了个手势, 几个人起身, 追上少司命和军祭, 跟在他们的身后待命。

  军祭回头看了一眼, 知道他们是拓跋乌派出来的精锐护卫。

  西魏与晋国已经了对峙不少时日, 倘若这次高阙塞之战, 能够让晋军挫败, 然后直取朔方城, 大半并州也就如在囊中了。

  所以, 无论对于西魏还是晋国,高阙塞一战无疑都是扭转战局、决定乾坤的关键性一战。若能尽快驱散雾障, 与晋军速战速决,方是上策。一味拖下去是无奈之举,纵伤敌一千却也自损八百。

  因此,拓跋乌派了身边精锐, 不惜一切代价, 全力辅助少司命解阵,顺便也让军祭一道协助,存了想让他们偷师的心思。

  可少司命似乎并不在意这些, 他泛着银色的瞳孔在月色下折射出冷光,似是将他们看穿,却也视若无物,继续漠然打量四周地貌。其他人想听他解释迷雾阵,却又不敢开口问,只好观察他的神色来揣测情况。

  然而他们失望了。少司命根本没有神色,浓雾中他无声无息,如同没有温度的活物。

  高阙塞不大,可少司命走的极慢,抬眼观星辰,以星辰日月辨位,再寻找郦清悟设阵的地脉穴位,常常一站就是半个多时辰。

  坞堡建在山头上,连着荒废的汉长城,北边是半漠半草地,南边有稀疏的灌木林。少司命没有被银面具遮挡的另一半嘴角,忽然几不可察地翘起一抹,又转瞬即逝,淡声道:“舆图。”

  侍卫赶紧将简陋的羊皮舆图呈上,军祭蹲下身帮忙摊开,看到那简陋的舆图,少司命眼底闪过一丝极轻的讥诮,从一个侍卫的腰中抽出剑,出手如电,在舆图上连戳了九个窟窿! !!!西魏人登时如丧考妣,他们画张地图容易吗!

  “少司命,您这……”军祭要抗议了!戳九个窟窿是几个意思?

  “阵眼在这九个位置。”

  众人哑声,凑上前看,才发现这窟窿戳得极是精妙……或许可以说这阵法摆设的十分精妙,暗藏玄机,若不是少司命给戳了出来,他们也根本不可能发现得了。

  军祭既是震撼又有些难以置信:“可是阵只有八门……”

  少司命没有理他,只冷睨着脚下绵延千里的荒野。

  阵有八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这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认知。所以西魏才总是堪不破,找不出迷雾的原因——

  因为郦清悟的迷雾阵不是八眼阵法,而是世间唯一的九眼阵法。

  少司命会有所耳闻,也是因为国师曾是前朝的人,萧家举兵称帝后,国师来到北燕,也是他将中原的那套巫道体系传给了弟子,他才知之甚广。

  军祭默然片刻:“其实我之前不是没有猜测过这雾是用阵,却很快又打消了,因为怎么也想不出这八门该如何排布。可没想到……”没想到中原的古秘阵居然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搞出九个阵眼!

  真是甘拜下风。

  少司命漠然道:“这九门阵法是借天运。”言下之意,就算西魏人运气爆棚,找对了位置,这种借天运的大阵,也不是说破就破得了的。晋国既然敢摆这个阵,就有不怕被人挑衅的底气。

  这句话即便没有讽刺的意思,军祭的老脸也有些微红。九是极,是最靠近天数的数字,中原古人如此开创,确实很难破解。他只好求教:“您可有办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页  当前第2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3/2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后宫佳丽心悦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