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_分节阅读_第33节
小说作者:罗青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35 KB   上传时间:2017-06-09 23:45:48

  明明他一路都在暗中给那个嫡支的李大郎使绊子,接到球还故意踢到杨家人脚下,给李家嫡支添了不少乱。本以为杨家就算不能赢,两队也该平了。谁晓得杨家那边更不中用,一个球没进不说,还总把皮球往他们自家球网里踢!最后算下来,李家胜的十个球里,有七个球是他们杨家自己人进的!

  李子恒现在是欲哭无泪,一边心疼妹妹的私房钱,一边懊悔自己不够卖力,早知道他就认准李家嫡支这边的球网,一个劲儿往里塞皮球,杨家就不会输了!

  李绮节微微扬眉,吩咐宝珠去烧热水,又让进宝去灶上把温在大锅里的鸡汤面端出来:“大哥先吃饭吧。“

  面碗小菜端上桌,青花瓷碗上倒扣着一只碗盖,揭开来,满满一大碗鸡汤面,雪白的面条上码了小山高的鸡丝肉和豆芽菜,旁边两只葵花口小碟子,一只盛的桂花腐乳,另一只盛的是乌褐色的孔明菜。

  闻到汤面的香气,李子恒先吸了两口气,神情有些扭捏。

  李绮节暗觉好笑,扯着李子恒的胳膊,硬把他按在桌前,随手把竹木筷子往他手心里一塞:“大哥,你不是想去投军吗,兵书上都说了,胜败乃寻常事,这一次能赢,下一次说不定。“

  李子恒叉起一筷子面条,“还要比?“

  “当然要比,这一次只是让你们试试场地和规则。“李绮节眼珠一转,“大哥,你喜欢踢球吗?“

  李子恒点点头,“以前都是看校尉们表演白打,没意思,还是这样痛快!“

  蹴鞠之所以会慢慢没落,一方面是明朝禁止军队的士兵闲暇时演练,违者砍掉双脚,影响了民间的蹴鞠游戏。另一方面,蹴鞠比赛看重的是个人蹴鞠技艺的高超和玄妙,并不讲求团结比赛。简单来说,谁能把皮球颠得好,玩得好,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两队人以进球数来分输赢。

  到最后,青楼楚馆中的□□以蹴鞠为噱头吸引客流,让蹴鞠渐渐和下流扯到一块儿,为时人所不齿,那又是另一方面的缘由了。

  每个少年儿郎都向往能拥有一身高超武艺、骑射本领,但武艺需要先天的身体素质和后天的勤学苦练,没有七八年的坚持,学不出什么气候。而想学骑射,更是难上加难,不说一般人家供养不起,就算供养得起,也没有那个精力去学,唯有世家大族的贵公子们才有机会演练骑射。

  可蹴鞠就简单多了,它平易近人,不管男女老少,贫穷富贵,南北中西,出身贵贱,只要是手脚健全的老百姓,一只皮球,一块空地,三五个伙伴,就能玩上一整天。

  老朱家认为蹴鞠会让军队里的士兵们怠惰,其实是多虑了。

  李绮节盯住李子恒的双眼:“如果以后常常有比赛,需要大哥为我们李家争光,大哥会留下来吗?“

  李子恒握着筷子的右手抖了一下,一筷子鸡丝啪啪掉在汤面碗里,溅起几滴油汁。

  见李子恒不再嚷嚷着要去投军,李家嫡支那边的族老也消停了,李乙松口气之余,愈发想快些为李绮节再订一门亲事。

  他怕李绮节的主意越来越大,以后嫁人生子,不肯听长辈的安排,也要按着她的心意来,或是任意妄为,犯下什么大逆不道的恶行……到那时,想再管教这个女儿,只怕为时已晚。

  世人能善待回头的浪子,可古往今来,还从没听说哪个女子失德之后仍旧被族人接纳。

  李乙膝下拢共只有一儿一女,大儿子注定不能光宗耀祖,只要他能老实持家,李乙便无所求。至于唯一的闺女李绮节,李乙希望她能早日找个好归宿,老老实实相夫教子,而不是在外抛头露面。

  嫡支的李大郎还算厚道,因为双方有过约定,又在契书上签了字,对外便没说起杨天保和李绮节退婚的事。加上杨天佑特意安排的小童们四处宣扬杨、李两家的少年儿郎切磋比赛如何的精彩纷呈,场面如何的热闹分光,和那些看过比赛的老百姓们自发的宣传八卦,蹴鞠比赛成了县里的大新闻,至于比赛的原因,反而没人去关心。

  第二日,竟然还有一位书生特意为比赛撰写了一篇文章,说书生们并不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窝囊废,字里行间,都对场上的少年儿郎们推崇备至,夸赞他们是少年英才。其文采之飞扬,用字之珠玑,让观者看过文章后,无不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刻抄起皮球到外边颠两下。

  上过场的少年们看过那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后,都觉得面上有光,愈发不好意思提起比赛的最初缘由。

  “简直是胡闹!“

  葫芦巷的孟家,孟举人把一份手抄的纸札摔在书案上:“堂堂书生,不晓得潜心研究文章,撩起衣袍和人比斗蹴鞠,丢尽读书人的脸面,还恬不知耻地写文称颂?“

  他冷笑一声:“不知所谓。“

  目光扫过在窗下专心临摹字帖的少年,语气里带了几分郑重:“四郎,你以后离间壁的李大郎远一些!那些人,只会污了你的名声。“

  孟云晖放下兼毫笔,轻扫袍袖,站起身,恭敬道:“父亲放心,孩儿晓得。“

☆、第47章

  县里四处流传着那篇书生撰写的品评蹴鞠比赛的文章时, 没有人知道, 原稿此刻正在李绮节手中。

  初稿是孟云晖写的, 李绮节替他润色了一下。老百姓们大多不识字,想要鼓动他们,不需要长篇大论, 只要大量使用气势磅礴的排比和口号就行,再扯上强身健体、为族争光什么的, 效果更好。

  孟云晖的初稿其实文采更好,被李绮节修改之后, 看起来更有号召力了,但难免少了几分厚重。

  李绮节没有丢弃原稿, 托人把初稿重新誊抄了一份,用的是最不容易被人查出来的书面字体,然后把抄好的纸笺收入一封拜帖之中。

  宝珠在一旁磨墨,见李绮节收拾好,放下墨锭, 接过拜帖,在上面夹了一张红签纸, 然后放到红木多宝格的最上面一层。

  李绮节挽起袖子,从罗柜抽屉里翻出一锭二两三分的银块,掷到李子恒面前:“这是给孟四哥的润笔费。“

  李子恒捧着银块,有些犯难,“我送过一次,孟四不肯收钱啊。他们那些读书人, 啧啧,讲究真多,我才开口,还没说到钱字呢,他就直摇头。“

  李绮节头也没抬:“没让你当面送给孟四哥,送到孟五叔和五娘子家去,五娘子会收的。“

  李子恒喔了一声,转身要走。

  李绮节又加了一句:“你亲自送,还有,别忘了先去铺子里兑成铜钱。“

  李子恒脸色一黑:他正想让进宝跑一趟,好去球场练球呐!不过三娘既然亲**待了,他再不舍,也只能忍痛割爱,亲自去孟家送钱。

  不然,三娘下次绝对不会让他去球场看戏或者练球。

  现在球场依旧免费让老百姓们出入,但是名额有限,其他人想要进去,必须和去茶馆吃茶点一样费钞买票。李子恒费了半天口舌,只得了一张可以用一个月的月票。以后他能不能自如出入球场后面的小院子,和那些技艺高超的师傅们学踢球,全看李绮节的心情,他得把这个妹妹哄好了。

  等李子恒回到县里,天已擦黑。

  只要李子恒不闹着去投军,哪怕他天天在外边闲逛,李乙也不会多说半个字。所以李子恒踏着清冷月色归家时,李乙的态度很和蔼,不仅没有生气,还一叠声问他饿不饿,冷不冷,嘘寒问暖,格外殷勤,把李子恒吓得直发愣。

  等李乙睡下,李子恒找到李绮节房里,嘟囔道:“五娘子和孟五叔都病了,才几日不见,看起来就像足足老了十岁!“

  天气愈来愈冷,宝珠这天忙着做腌菜,忘了灌汤婆子,被窝里冷冰冰的,李绮节耐不住,坐在脚踏上烤火,想等被窝烘热了再睡。

  火盆里的炭火烧得正旺,木炭燃烧间,发出窸窸窣窣的细碎声响,木架四周摆了一圈的烤栗子。宝珠手上拿着一把剪子,把每一枚栗子剪开一个小口,再用火钳夹着放到炭火里去烤。她手脚利落,能在栗子烤熟时飞快拣出滚热的栗子。李绮节自己烤,不是烤得半生不熟,就是把栗子烧得焦糊,再要么就是炸得噼里啪啦响。闹出不少动静,就是没见着一颗熟栗子。

  因为烧炭,房门没关,李子恒是直接进门的,一看到烤栗子,立刻摩拳擦掌:“拿几个红苕来烤着吃,那个香甜。“

  李绮节白了李子恒一眼:“那要放到炉灰里烘上几个时辰才能熟透,火盆的炉灰太薄,烤不熟的。“

  她试过用火盆烤红苕,结果无一不是外皮已经烧成木炭,而里面的苕肉还是脆生生的。

  李子恒大叹可惜,蹲在火盆旁边,伸出巴掌取暖。

  李绮节把剥好的栗子递给李子恒:“五娘子得的什么病?“

  “不晓得呢,说是心口疼的旧毛病。“李子恒啃着半生不熟的栗子,“孟家人现在还在对五娘子指指点点的,我气不过,骂了几个长舌妇,五娘子还拦着不让我骂。“

  李绮节叹口气,孟五叔和五娘子含辛茹苦把孟云晖养到十几岁,宁愿自己饿肚子,也从不让孟云晖受一点委屈。如今唯一一个读书认字的儿子被族人强行过继到孟举人名下,他们夫妻成了不相干的“伯伯“和“大娘“,无异于挖去老夫妻心口最软的一块血肉,精气神都没了,病痛自然而然就跟着找上门了。

  “我记得家里还有一瓶舒心丸,让进宝给五娘子和孟五叔送去。“

  宝珠答应一声:“孟四少爷以后真的不回自己家了?“

  李子恒道:“族谱都改了,当然不能回去。不仅不能回,见着面了也不能喊阿爹阿娘呢。“

  宝珠叹息了一会儿,烤栗子的速度都慢了很多。

  李绮节轻轻拨弄着炭火:“孟四哥成了孟举人的儿子,以后孟举人会供他读书进举,还会把产业田地分一份给他。没了负累,孟五叔和五娘子不必辛苦劳作,孟四哥底下几个弟妹能吃饱饭,也不能完全算是坏事。等以后孟四哥出人头地了,他想回报孟五叔和五娘子,有的是办法。“

  宝珠想了想,笑道:“说的也是,只不过当着亲爹妈的面喊别人作爹妈,不管是哪个,心里都会不痛快。“

  李绮节揉碎一颗滚烫的栗子,吹去碎壳浮沫,没说话。

  不痛快是肯定的,可谁让孟云晖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穷秀才呢!

  第二天进宝揣着舒心丸和其他几样常用的丸药,正准备动身呢,五娘子却自己来了。

  她背上压着一根扁担,挑着两只大箩筐,一筐是颜色暗沉、只有手腕粗细的野藕,一筐是地里才摘的瓜菜,水灵灵的,萝卜上还滚动着亮晶晶的水珠。

  开门的宝珠一开始没认出五娘子来,以为她是沿街串巷兜售菜蔬的小贩,正准备从衣兜里掏铜板,五娘子忽然开口叫出她的名字:“宝姐,七郎在不在家?“

  宝珠吓了一跳,匆匆打量五娘子一眼,愣了片刻,“官人出门去了,大郎和三娘都在家呢。“

  五娘子笑了笑,从前她最为爽利,说话嗓门大,态度落落大方,现在神色间却总有一股畏畏缩缩的情态,说话的声音也低了很多:“我屋里人昨天挖了些野藕,别看它样子丑,煨汤可香了。还有几样新鲜菜蔬,家里堆得吃不完,算是给大郎和三娘添个菜。“

  宝珠发现五娘子一直侧着身子,不敢看孟家的方向,估计是怕孟家人认出她,先顾不上说别的,连忙请她进门,“五娘子进来坐坐,先吃杯茶。“

  五娘子放下箩筐,不肯往里走,“家里没人,我急着家去,不吃茶了。“

  宝珠不肯放人:“大老远的,一路背了这么沉的东西来家,哪能不吃杯茶就走,官人回来晓得,肯定会骂我不知礼数,日头还早着呢!“

  里头的李子恒和进宝听到说话声,迎出门,几人合力,才把五娘子拉进门。

  五娘子有些忐忑,站在李家院子里,说什么都不肯再往里走了,她头上戴了包头,不止包住头发,连半边脸颊也笼住了,她不开口,街巷里的人还真认不出她。可她还是提心吊胆,说话时总捏着嗓子,生怕间壁两旁人家听见她的声音。

  宝珠无法,只得端了把凳子,放在桂花树底下,让五娘子坐在凳子上吃鸡蛋茶。

  五娘子看着茶碗里的两对荷包蛋,叹了口气,眼圈微微有些发红。

  进宝把箩筐里的菜蔬搬到灶房里,瓜菜放在吊篮上,野藕则堆在墙角。野藕上附了层湿乎乎的黑泥巴,气味有些难闻,这个不能洗干净,否则煨煮的莲藕会发干,所以只能暂时堆在墙角。

  李绮节让宝珠装了一口袋米面,放在五娘子带来的一只大竹筐里,另一只竹筐装些细面糕点和干果,几样丸药则细细包好,放在最里层。

  五娘子见状,极力推辞,李绮节笑道:“我大哥托孟四哥写文章,原本就是要送谢礼的。“

  说到孟云晖,五娘子的脸上顿时闪过一道亮光,从怀中摸出一只小布包,朝李子恒道:“大郎,这里头的铜钱,你还是拿回去吧。“

  李子恒摸摸后脑勺:“大娘拿回来做什么?这是润笔费呢。“

  五娘子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话:“我不能收,大郎,听大娘的话,好好收回去,不然大娘天天上门来,直到你肯收为止。“

  李子恒看向李绮节,“这……“

  李绮节走到五娘子身边:“大娘是不是怕收了铜钱,孟四哥不好做人?“

  五娘子动作一顿,眼里现出几点泪光:“他……他现在是举人老爷的公子,以后,和我这个破落户不相干呐……“

  李绮节按住五娘子枯瘦的双手:“大娘糊涂,这铜钱原本是要送给孟四哥的,孟四哥不肯收,还不是因为晓得我们会转送到乡下去。“

  五娘子双手一颤,“他、他晓得?“

  “孟四哥当然晓得,他一直惦记着家里,但怕孟举人和孟娘子多心,不敢直接给你们送东西,更不能回家探望,所以只能这样迂回。“李绮节缓缓道,“孟四哥从来没怪过您,您可千万别多心,不然就辜负孟四哥的孝心了。“

  泪水顺着五娘子脸颊上的皱纹,渐渐爬满整张面庞,她不敢哭出声,只哽咽着点点头:“他不怪我、不怪我就好。“

  很快就要到孟举人回家吃饭的时候,五娘子不敢多耽搁,哭了一会子,收拾好箩筐扁担,担着一大担行李,轻手轻脚离开葫芦巷。

  等五娘子走远,孟家的大门忽然吱嘎一声,开了半扇,里头走出一个身穿松花色交领冰纬罗直裰的少年。

  孟云晖手上端着一只木盆,走到李家门前,支支吾吾了片刻,才道出来意。

  他是来借辰粉的。

  辰粉是长沙府出产的一种抹面铅粉,质细色白,比市面上的普通铅粉要好一些。

  孟娘子虽然不乐意让孟春芳和李绮节来往,但她知道李乙宝贝闺女,给李三娘采买的胭脂水粉都是上等货,所以一时缺了什么,总爱让丫头到李家来找李绮节借取。

  孟娘子的算盘打得精明,找其他街坊邻居借东西,从来有借有还,但找李绮节借东西,则从来不还,一般都是拿一匣子云片糕或者其他干果替代。她借的东西零碎,铅粉、胭脂、画眉墨、面脂、毛刷、桂花油,都是一点点分量,说不清价钱的东西,还的则是便宜的糕点果子,一大盒送到李家,意思明白清楚:借你们家三小姐一点点小物件,还回来一大盒果子,占便宜的是你们李家!

  孟娘子借了三五次,宝珠抱怨连连。

  等孟家丫头再上门,李绮节没让宝珠直接拒绝,孟娘子要借桃花粉,她让宝珠给一点品质下乘的豆粉,孟娘子要借梳头的家伙事,她让宝珠把李子恒的木梳拿出去,孟娘子要借一盅上好的桂花酒待客,她让宝珠把刻有李家印记的白瓷酒壶送到孟家的饭桌上去,当着孟举人的面给客人斟酒。孟家的丫头第四次上门,宝珠直接把丫头带到间壁另一户人家:“大娘,孟娘子找我家借半斤糯米,我家没有了,想问问你们家还有糯米没?“

  如此来来回回,孟娘子气得跳脚,又无计可施,还被孟举人劈头盖脸骂了一场,老实了很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0页  当前第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1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