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罗青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35 KB   上传时间:2017-06-09 23:45:48

  孟春芳眼里沁出星星点点的泪光,苦笑道:“三娘,我和你说句心里话,我不怕大郎生气,我、我只怕你瞧不起我……“

  李绮节一口打断孟春芳:“孟姐姐,你晓得我家和杨家为什么会退亲吗?“

  孟春芳满腔的愧疚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被李绮节的话全部堵了回去,怔了半晌,心里一时滋味难明。

  从父亲和母亲前几日和她说已经应下杨家的求亲开始,她茶饭不思,辗转反侧,不知道该拿什么面目去面对曾对自己有恩的李绮节,然而李绮节根本不想听她的解释,不是因为恼恨,而是她真的一丁点都不在意。

  孟春芳望着神色坦然、落落大方的李绮节,柳叶眉渐渐舒展开来,把在脑海里颠来倒去、默念了一遍又一遍的歉意咽进肚子里,怅然一笑:是她着相了,三娘这样的人品风格,杨天保既然是她主动放弃的,她自然不会因为杨家选择孟家而对自己怀恨于心。

  她并不隐瞒,如实道:“我晓得,我爹娘也知道。“

  她娘是怎么说的?少年公子都爱风流,在外拈花惹草是常事,等成亲之后就好了。一个出身低贱的花娘,能大得过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

  李绮节眉头紧蹙:“孟姐姐既然知道,还愿意嫁给杨天保?我哥哥脑子笨,性子直,这辈子确实不能让姐姐戴上贵夫人的珠冠,但他知道踏踏实实过日子,我们家人口也简单,姐姐进了我家门,就能自己当家过日子,最重要的是,姐姐和哥哥彼此又投契。“

  孟春芳眼神一黯:“三娘知道我爹是怎么斥责大郎的吗?“

  李绮节当然知道。

  孟举人是读书人,骂人也是文雅的骂法,他骂李子恒的话并不算很难听,说来说去,大概的意思不过“愚昧无知,难成大器“八个字。

  用字都不算恶毒,比起“癞□□想吃天鹅肉“来说已经柔和多了,但对一个兴冲冲上门求亲的半大少年来说,孟举人的八个字,无异于把他踩在脚底下肆意辱骂。

  孟春芳呜咽一声,眼泪簌簌而下:“不是我看不起大郎,我爹这辈子绝不会让我嫁给他的。“

  她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李子恒被父亲当众斥责了一顿,半大少年,最为敏感要强,心里只怕已经存了疙瘩,他负气离去,连句口信都不曾留下,是不是已经放弃了求亲的打算?

  李绮节从袖子中翻出一张干净的绸手绢,替孟春芳拭泪,心里明白,李子恒和孟春芳,注定不可能在一起了。

  这是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孟举人自己又是读书人,自然愈加推崇有功名的士子。

  如果孟家只是爱钱,李绮节蛮可以帮助李子恒挣他个十万八千的铜钞,再来向孟家求亲。然而读书一事,钱是买不来的。读书讲求天分和气运,多少人从垂髫稚龄,读到白发苍苍,依然只是个童生。三年一次乡试,举人大约不过千,三年一次会试,考中者只有两三百。瑶江县城从南到北,三十年来,拢共也只有一个孟举人,一个杨举人。

  李子恒不是读书的材料,他自己也厌恶读书。就算他愿意为孟春芳寒窗苦读,没有个七、八年的工夫,估计读不出什么正经名堂,而那时,孟春芳多半早就被父母逼着披上盖头嫁人了。

  孟春芳渐渐止住泪水,沉声道:“三娘,我爹和我娘辛辛苦苦把我抚养长大,我没什么报答他们的。“

  她抬起头,苍白的脸颊上放出一种坚定的神采:“为了我爹和我娘,我愿意嫁给杨天保。“

  李绮节幽幽地叹口气,没有说什么。

  一番长谈,加上哭了一场,孟春芳的精神有些支持不住。

  李绮节看她神色疲累,怕她太过劳神,又添病症,劝她早些歇息,走到方桌前,吹灭灯烛,告辞出来。

  宝珠等在楼下,看她脸色不大好看,小声道:“孟小姐看着不大好?“

  李绮节笑了笑,摇摇头。

  说开了所有的事,孟春芳的病,该不药而愈了。

  孟娘子让丫头送李绮节和宝珠出门。

  孟云晖仍然住在孟家,因为是夜里,他没出来送李绮节。

  李绮节经过院子的时候,依稀能看到东边窗前映下一道身影,显然孟云晖还在灯下用功苦读。

  孟娘子蹑手蹑脚,走到院墙底下,听到李家的院门打开又关上的声音,立刻端着油灯,爬上二楼,推开孟春芳的房间:“七娘,间壁三娘和你说什么了?“

  孟春芳躺在枕上,面向里,没有吭声。

  孟娘子轻抚着孟春芳露在被子外面的一缕长发,语重心长道:“我儿千万不能把杨家向咱们家求亲的事说出去,让那李三娘听见风声,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她性子烈,不像你,知道轻重规矩。七娘,听见没有?“

  孟春芳仍然朝着床栏而睡,一动未动。

  孟娘子只当孟春芳是不好意思,接着絮絮叨叨,“等你把病养好了,娘带你去木李庵求个好签。那庵里师傅的鞋底扎得好,娘替你讨几双,你照着样子,亲手做几双鞋,留着给杨家回礼……“

  杨李两家退亲的事只有几户亲近人家知道,据高大姐说,因为他们家要顾及李绮节的名声,所以暂时不会把事情传扬出去,和孟家的订亲事宜会尽量办得低调些,免得县里人议论纷纷。

  女儿攀上了做官人家,却不能说出去风光风光,孟娘子很有些不高兴,但想着毕竟是邻里街坊,间壁李三娘被退亲,自家捡了个大便宜,确实得小心一点,免得李家人恼羞成怒,暗地里使坏。

  浑身的得意无处炫耀,孟娘子只能把全部注意力投诸到操办回礼、嫁妆这些琐碎杂务上。她现在已经攒足了劲儿,只盼着下定的那一天,让县里人好好瞧瞧,他们家宝贝闺女,结了一门好亲。

  孟春芳的病大半是心病,焚毁了荷包、又知道李绮节不会怪罪她和杨天保订亲之后,她的病很快一日好过一日,不出五天,就能下地走动。再两天,孟娘子带着她去了一趟木李庵,到晚上才回县里。

  这天宝珠在灶房里忙活,蒸笼里的重阳糕已经半熟,她掀开盖子,吹去蒸汽,在薄片状的糕面上撒一层红、绿果脯细丝,复又盖上盖子,气鼓鼓道:“孟七娘的病一好,孟娘子就翻脸不认人。“

  李绮节头挽双螺髻,穿一件丁香色罩衣,坐在门槛边剥栗子,闻言微微一笑。宝珠说的不错,孟春芳的病才好,孟娘子就不乐意让她上孟家门,而且因为心虚的缘故,比以前更防备她。

  孟春芳自病愈后,时不时让丫头给她送吃的玩的,有时候是一盒滴酥鲍螺,有时候是一副九连环,有时候只是一枝含苞待放的芙蓉花。

  李绮节只要收了孟春芳的礼物,就会备一份回礼。一来一往的,来往比以前愈发密切。

  孟娘子气得脸色铁青,每一次都一眼不错地盯着丫头拆开李家送过去的回礼,亲自仔仔细细检查一遍,生怕里头暗藏古怪。

  宝珠去孟家送回礼时,在孟家受了几回气。

  李绮节便干脆不回礼了,她是礼尚往来,又不是送上门给孟娘子消遣。下次孟春芳的丫头再送礼物到李家,她再三婉言谢绝。几次过后,孟春芳那边没再坚持给她送礼物,孟娘子也消停了。

  李绮节用一把小银剪子剥栗子,动作很利索,很快攒了一大碗新鲜栗子,端到灶台前。

  宝珠接过瓷碗,把栗子倒进小石臼里,用铁杵捣成细细的粉粒,预备待会儿蒸桂花糖新栗粉糕。

  李绮节干不来细致活儿,粗活儿又轮不着她做,百无聊赖之下,在灶房里转来转去,只等重阳糕出锅,好尝第一口。

  忽然听得砰砰几声响,有人在外边拍门,门房在院子里应答,听声音,敲门的像是个少年人。

  李绮节走到门口,探头探脑,往外张望:莫非是李子恒回来了?

  门房卸下门栓,把黑油木门打开半扇,院外果真是一个身形消瘦的半大少年,头上戴一顶白孝帽,穿一身粗麻布大领孝衣,脚下一双白鞋,手里提着一只麻布口袋。

  旁边一个十五六岁梳辫子的大丫头,也是一身麻衣,头戴孝布拧成的麻花包头。

  大丫头看到门房开门,连忙推一推少年。

  少年眼眸低垂,朝门房鞠了一躬。

  这是家里有老人去世,孝子或是孝孙出来讨百家米的。

  门房不敢怠慢,连忙回头找李绮节讨主意:“小姐,这是咱们这边的规矩,讨百家米的来敲门,主人家得亲自给人家舀一升米,不然就是不敬那地底下的人。“

  李绮节答应一声,亲自找出木升子,从木桶里舀了满满一升米。

  宝珠在一旁揉面,提醒道:“三娘,别装满,要是家家都给满满一升米,孝子提不动的,他们得走一整天呢。“

  李绮节手一抖,倒出一小半米,端着木升子出门。

  孝子穿着一身孝服,不能进别人家门,少年和大丫头都规规矩矩站在李家屋檐底下,一步也不多走。

  李绮节端着沉甸甸的半升米走到大门口,渐渐看清少年的相貌五官,脚步一顿,脸上一阵愕然。

☆、第37章 两个孝孙

  少年姿貌端华,眉目如画,赫然正是月前曾让李绮节惊鸿一瞥的小沙弥。

  数日不见,他形容消瘦了许多,看去愈显风骨凛然。

  李绮节下意识地低头看一眼身上的衣裳,噔噔几步跑回房,脱下为遮挡灰尘污迹才穿上的罩衣,露出里头一件天缥色刺绣卷荷满池娇宁绸长夹袄,对着水缸理理头发,拍拍衣襟,还随手拿起银剪子,从条桌上供着的一瓶垂丝菊花里绞下一朵浅色花苞,簪在发鬓旁。

  宝珠头一次看自家小姐如此注重仪表容貌,不由奇道:“谁在外头?“

  放下面团,举着两只沾满浆粉、白乎乎的巴掌,走到窗前,踮起脚跟往外探看。

  等在院子里的门房一脸茫然:小姐的米还没给孝孙呢,怎么又跑回去了?

  宝珠看清门外孝孙的相貌,认出是张家那个从小养在寺庙里的外孙,眉头轻轻一皱,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哪有这样把人撂在门口不管的?

  让门房舀了一瓢净水,站在树下洗干净双手,正欲代替李绮节去拿米升子,吱嘎一声响,李绮节推开房门,自己出来了。

  宝珠用罩衣擦干双手,朝李绮节挤挤眼睛。

  李绮节假装没看见宝珠眼里的促狭和诙谐,缓步走到门前。

  少年长身鹤立,眼眸低垂,浓密的眼睫覆下一层淡淡的阴影,不流露出一丝思绪。

  听到脚步声,他身子微微一侧,眼角余光瞥见郁泥色细褶裙的一角,裙上绣了浸润在月色中的翠荷、秋虫、湖石、水鸟的池塘小景,团团簇簇,一派盎然生气。想必穿衣裳的人,也该是面若桃花,眉眼带笑,才不辜负繁密绣线绘出的富丽风光。

  他没抬头,纤长的十指攥着麻布口袋,往前轻轻一递。

  饶是大大咧咧如李绮节,也不好意思盯着小沙弥多看,哆嗦着手把半升米倒入麻布口袋里,便退回门槛内。

  头戴麻花包头的大丫头上前,轻轻推一下少年的胳膊。

  少年把麻布口袋递到大丫头手里,退后一步,跪在地上,向李家正门叩首。

  李绮节吓了一跳,正想躲开,宝珠在她身后轻声道:“三娘,这是规矩呢!“

  李绮节只好僵立不动,硬着头皮看小沙弥磕完头,待他要起身离去时,忍不住道:“十八姨可还好?“

  看小沙弥身上穿的孝服,他家中去世的应当是一位祖辈亲戚。这让李绮节有些替他庆幸,他的父母分别十几年才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盼到一家团聚,若是这时候突然撒手走了,未免也太不幸了。

  小沙弥脚步一顿,回头看了李绮节一眼,长眉入鬓,神光内敛,眼神理应威严凌厉,但他的目光却似掺了揉碎的水光,清淡如水。仿佛清晨时分萦绕在江面上的薄雾,弥漫着终年化不开的疏冷之意。

  他没回答李绮节的话,只微微颔首,轻声道:“劳你记挂。“

  嗓音还是一如往昔的清亮铿锵。

  直到小沙弥走远,李绮节还站在门槛里,怔怔地出神。

  穿孝服的大丫头不住回头打量李绮节,偷偷瞥一眼沉默不语的小沙弥,试探着道:“少爷,你认得刚才那家人吗?是不是太太家里的亲戚?“

  小沙弥神情淡然,干脆道:“不认得。“

  大丫头将信将疑的喔了一声,没再接着问。

  李家院里,门房合上大门,支起门栓,嘴里嘀咕道:“真是怪了,城里没谁家办喜丧啊?“

  李绮节和宝珠仍旧回灶房忙活,才刚穿上罩衣,系上带子,又听得门外几声叩响。

  宝珠把蒸好的重阳糕摆在一只白瓷花口盘子里,淋上一层褐色桂花蜜,插上彩旗,随口道:“是来讨花糕的吧?“

  正值重阳节,除了秋游登高之外,家家户户要为自家的老人们预备新衣裳、新鞋袜,小孩子则可以成群结队,去亲近人家讨要花糕糖果子吃。谁家敢怠慢上门讨果子的孩子,转眼就会被编进儿歌里去,让县里的孩童们一直嘲笑到年底。

  “我去看看。“

  李绮节从矮柜里找出备好的八宝什锦攒心盒子,里头盛满了各色果子点心:栗子、大枣、腌梅、饴糖,甜口的云片糕、菊花饼,咸口的椒盐肉脯、金华酥饼……

  零零总总十几样,足够打发十几、二十个熊孩子。

  门房已经打开门,正和外边的人低声说着什么。

  李绮节堆起一脸笑,手里抓一把饴糖瓜片,正准备朝外头撒,看到来人,立时怔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0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1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