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福气满堂_分节阅读_第59节
小说作者:柔桡轻曼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59 KB   上传时间:2017-03-16 14:25:52

“皇上喜欢就好。”

许是想起玉宁同她说过姜府那么一大家子都能阖家美满,皇后有些感触,说起话来也和柔温顺,提起以前还在太子府时候的事情,皇帝也是有些感慨,到底结发之妻,灯下看她,也透着一股子媚丽之色,忍不住把人留在了甘泉宫。

京城里的世家大族也都知道皇上接了姜家递上去的花丝茶馆罐来,也就歇了挖角的心思,这般挖过去,皇帝都得骂他们不地道,罢了罢了。

没人挖角,玉珠落得轻松,每日逗弄两只兔儿,再去陪陪小郡主,日子清闲悠哉。两只兔儿都能随她溜达出府,平日去国公府都带着它们,也不会乱跑,如厕时竟还知道咕咕叫两声,给它们一个装着碎土的小盆也晓得蹲在里头。

惹的沈媚惊呼两只兔儿成精了。

过了一月有余,玉珠竟收到沈羡的书信,甘草拿进来时她还有些讶然的,没想到世子也会给他写书信,里面的话语寥寥几句,问她过的如何,姜家人身子是否安康,又跟她道谢,谢她能时常陪伴小郡主。

玉珠细细看了几遍,沈世子的字很好看,隐隐看去有些凌厉之感。她趴在书案上,面前铺着宣纸,想着该如何给世子回信,有来有往,总要给个回信吧,哎,她字迹实在不好看,不过呢,这些日子跟着谢大哥认字练字,她也能认识上千个字,回个信是没问题的。

想了好一会儿,她写了起来,回的信也比较客套,说说她的近况,也说姜家人身体安康,劳烦沈大哥挂心,还讲了讲小郡主的情况,小郡主开始抽条,个子长高不少,没那般肉乎,这些日子身子骨调养的不错,没再生病,写到后边也不自觉带了些感情。

她虽比郡主年幼,却实实在在把郡主当成妹妹一样疼爱的。

寒来暑往,流光易逝,玉珠自给沈羡回了信后就没想到这一回就是两年,她都七岁了,七岁男女分席,她算是大姑娘,以后男女大防不少事情都需顾忌起来。

那封回给沈羡的书信后,过一月半便有回信来,玉珠没法,只能又写过去回信,就这么写了两年。大多数沈世子不善言辞,多是问候,偶也有比较有意思的书信,和她讲讲厣门关那处的风水人情,龙盘虎踞的险要山峻。玉珠也会跟他说说府中的两兔子,如今都有上十斤重,跟个大猫差不离的体型,快成精了一样,说说她的珠玉阁,又在京城分开了一间。

因着珠玉阁,玉珠小小年纪就身价了得,外人决计想不到她因为一个珠玉阁到底赚了多少,她对银钱看的开,她赚大家都赚,大房二房,秋二娘,她都不曾亏待过,二娘已在京城置办一个二进的大宅子,买了好几个丫鬟照料生活起居。

最让玉珠儿开心的是,她也开始抽条儿啦,再也不是肉呼呼的模样,开始竖着长,衣裳一年年的都要换新,自打伯府赚的盆满钵盈,木氏给玉珠都是真真最好的。她厢房里头的物件全部焕然一新,黄花梨木打造出的新家具,黄花梨雕螭龙绿石插屏,书案上摆着宝光珍珠珊瑚树。

角落立着两个大的青铜螺纹瓶,里头插着金丝腊梅花枝儿,这金丝腊梅就是从玉珠院子里的腊梅树上剪枝出来的。正是当年小郡主从国公府送她的那些剪枝,她回府随意插在院中,谁想就活了下来,三年多过去,枝繁叶茂,花骨朵开满枝头。

床也换成黄花梨木雕瑞兽花卉床,另外一侧摆着个紫檀雕螭龙纹多宝阁,还有装衣裳的紫檀八仙八宝纹顶竖柜,整个房间富丽堂皇得很。玉珠这会儿正趴在案前给沈羡回信呢,前日刚有他的书信送来。

两年过去,她的字迹可秀丽不少,渐渐有了形,能拿得出手,因着老太太给府中找了个女先生,每早辰时用过早膳就得去上课,午时回来,下午不用再去,做做功课练练字就成。

玉珠写完,将信件封好交给甘草送出去,她起来走动一下,白芨就进来通报了,“姑娘,您舅舅家来人了,正在太太房中呢,太太请您过去见见。”

舅舅?甚舅舅?玉珠还有一瞬的茫然,忽然就想起娘可是有娘家人的,娘的兄弟不正是她的舅舅?只是自打出生还没听闻过这舅舅呢。玉珠就笑起来,“替我换了衣裳,一块过去瞧瞧。”

白芨给主子换上缕金百蝶穿花云缎夹袄,娟纱金丝绣花长裙,已深秋,外头有些冷的,又系上织锦皮毛斗篷。玉珠虚岁八,已有小姑娘的身形,亭亭立立的,家中有女初长成。

路上有些风,白芨给主子撑着伞挡风,一路上白芨小声絮叨,“姑娘,也不知这舅舅是哪里人士,从未听太太说过呢,奴婢过来的急,也没看清楚。”

玉珠笑道,“过去便知。”她心下有些想法的,这么些年不管不问,亲戚间连个走动都没,现在来府中所为何事?

第58章

过去木氏正院,木氏陪嫁乳娘卢妈妈守在外面,见着玉珠喊了声姐儿,想抱着她进去,玉珠忙止住,“卢妈妈,可别,姣姣是大姑娘了,不许人抱着的。”直到去年家人还总喜欢抱着她到处走动,爹娘,四个哥哥都宠着她,很少让她脚沾地,玉珠觉得不该这样了,今年是怎么不许家人在抱着她行走的。

卢妈妈掩嘴笑道,“是是,咱们姑娘长大了。”

卢妈妈领着玉珠和白芨进到屋子里,挑开金丝锦织帘子,玉珠一眼看到内里的情况,木氏坐在紫檀镶理石靠背椅上,下首的位置坐着一对中年男女,看年纪约是三十多岁的模样,面如金纸,脸色腊黄,另外一侧还坐着个十二三左右的少年,穿的衣裳有些破旧,却也干净整洁。

中年男女听见声响扭头看过去,金丝锦织帘子面前站着一位齿白唇红,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他们有些怔住,实在没瞧见过如此好看的孩子,斗篷上蓬软的皮毛衬的她脸颊小小,如雕好的上等羊脂白玉,睫毛长长翘翘,黑漆明亮的眼睛,这样美好的孩子,让她们看着都忍不住噤声屏住呼吸。

“娘。”玉珠笑逐颜开的扑到木氏怀中,“娘,您让白芨喊我过来作甚呢。”

木氏伸手抚了下女儿的脸颊,温热暖和的,看来在外头没吹到风,放下心,这才笑眯眯的搂住她,“你舅舅家来人了,姣姣来见过舅舅舅娘和表哥,她们都是娘的娘家人。”

玉珠挨着木氏坐在小杌子上,水润润的眸子看向那对男女,“姣姣见过舅舅舅娘,见过表哥。”她的声音已经带着一丝少女的清脆,却又透着一股子小女儿的娇憨。

这对舅舅舅娘急忙起身,显得有些拘谨,“早该来见见妹妹和玉珠的,实在是脱不开身,又离的远……”

木氏听着这些话儿没甚表情,木家不算世家,小门小户,父亲也没得纳妾的爱好,家中女儿多,母亲生了四个女孩儿,唯有舅舅一个儿子,在女孩里她行三,不上不下的位置,父亲对她的关心自然没得长子和幺女好,到了年纪姜府上门求娶,给了她嫁妆就嫁了出去。

实在太过久远,才出嫁时她还回娘家一两趟,只姜家那时候开始落败,给的嫁妆不多,木家人都不太看得起姜家,姜安肃随她回去娘家也受到怠慢,渐渐的,她也不愿意回来,直到随夫去到邵安城后,木家也离了京城去到别的地方讨生活。

这么些年就不曾再见过了,娘家人或许还有木氏惦记的人,那也是长姐,长姐对她们都很好,她还记得小时长姐抱着她穿过长长的巷子,买零嘴给她吃的。至于这位兄长,家中唯一的儿子,自然最得父母的疼爱,当年可是霸道的主儿,甚的好东西都得让着他。

她出嫁那会子木家情况还不错,家中良田铺子不少,之后的情况实在是不知。

“娘,既然是舅舅舅娘,为何姣姣长这么大才第一次见着。”玉珠装作懵懂无知的问木氏,“不是亲戚吗?以前都不走动的吗。”

木德明有些尴尬,起身讪讪的说,“离的太远,所以不常走动,不过去年我随爹娘妻儿搬到京城来,以后能够经常走动的。”他的样子有些卑躬屈膝,“三妹说是不是?”

木德明在木家兄弟姐妹中行三,但男女不同排辈分,称呼姐妹们也是长姐,二姐三妹四妹的。

木氏不接话,木德明更加觉得没面子,可他是来求人的,木家那时候也算富足,父亲在京城做个小官,后来女孩们都出嫁,他花钱厉害,典当家产,实在撑不住,父亲也致仕,他卖了宅子去到外地讨生活,这些年过的并不如意,家中还有两个儿子要养着,上有老下有小,前一年就听闻勇毅伯府三房的事儿了。

知道伯府三房回京,他三妹的女儿得了大福缘中福签,又被封县君,晓得府中哥儿中探花,府中的爷们官运亨通起来,思虑许久才典卖家产托儿带口回到京城,原想着在京城住过,讨生活也会更容易些,天不遂人愿,到了京城也过的有些难。

家里头到底还算富裕过,他媳妇也不会做事儿,家中奴仆发卖的差不多,过了几月实在撑不住,老娘和妻子都怂恿他来找三妹,他也就过来了,想着的无非是三妹夫家富裕起来,他来打打秋风,听闻开的那叫珠玉阁的铺子极为赚钱,日进金斗都不为过。

见着三妹不接话,木德明妻子钱氏起身打个圆场,笑呵呵的说道,“三妹,你是不知,当年你和三妹夫去邵安城去的急,爹娘都没见着你,你好不容易回来我们也不知道,也是去年搬回京城才晓得的,这不,就来看你了。”

木氏见她提起爹娘就问,“我爹娘身子骨可还好?你们一来京城就该告知我的,我也好回去看望一下爹娘,对了,可有大姐的消息,大姐这些年如何了?”

木大姐嫁的远,这些年基本不曾回过娘家,钱氏又哪里晓得,糊弄道,“都还挺好的,三妹不用担心,爹娘身子也都安康,就是有些念着你们姐妹几人,三妹若是得空,回去看望下也是应该的。”

木氏轻轻点着头,随着她的动作,她头上插戴着的玲珑点翠金丝梅镶珠步摇相撞,叮咚作响,让钱氏有些眼热。

也没玉珠什么事儿,她坐在小杌子上打量几人,目视那位表哥时发现他一直盯着自己,直愣愣的,他的目光太直愣,玉珠觉得这位表哥脑瓜子似乎有些问题的样子?

钱氏也注意到儿子盯着那个小玉人一样的表妹看着,她叹口气,“三妹是不知,我和你三哥就两个孩子,长子如今刚成亲,这个幼子却最操心的,他生下来就不爱讲话,性子憨厚直愣,可是憨过头去了,沉闷寡言的,我们实在担心。”

这般说话间,那少年低垂下头去看脚面。

木氏不知怎得想起姣姣没开窍的那三年多,也勾起怜悯之心,跟卢妈妈低语几句,不大会儿功夫卢妈妈进内室捧着个木匣子出来,木氏让卢妈妈把匣子递给钱氏,跟她说,“我也是做人儿媳的,先前府中过的穷苦,嫁妆也花的差不多,这两年日子才好起,不过呢,到底是在婆家,这些银钱也都是婆婆大方给的嚼用零花,你们拿着去给爹娘买些好吃好喝的,替我尽尽孝心。”

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木氏也知道他们是来打秋风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页  当前第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1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福气满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