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开国太后纪事_分节阅读_第339节
小说作者:peanut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16-08-25 11:23:40

  187**7954 送了3朵鲜花

  感谢大家票票,么么哒。o(∩_∩)o

☆、第六章 册封和选秀

  就算佑安不封赏红莲军的女将们,她也会想办法另建一个体系,给她们加官进爵,只是这样的话,难免就有些不那么名正言顺,世人也未必承认,端的是憋屈。

  如今倒是好了,就算是封个六、七品的芝麻官,也是皇帝金口玉言下令封的,就算心里拒绝承认,口中也不敢不承认,否则,便是抗旨不遵。

  可惜的是,尽管有了品级,甚至程秋玉还官拜三品,她依旧无法上朝,参与朝政,所以,在朝堂上,还是那群男人说了算。

  好在,秦姝这个皇太后的份量很重,她说一句话,比那些大臣说十句话对皇帝的影响都要大,谁敢轻忽?

  只要有秦姝在的一天,红莲军就会屹立不倒,地位超然物外。

  秦姝也打算将这支女军队一代代传承下去,就算最后成了摆设,终究也有那么一丝影响力。

  登基之后,秦佑安也开始册封嫔妃。

  按照本朝后宫最新规制,皇后之下,设贵妃一人,为正一品;

  贵妃之下三妃——淑妃、德妃,贤妃,为正二品;

  三妃之下,还有其他妃号的妃子,比如庄妃、敬妃、惠妃、安妃等,为正三品;

  妃子之下便就是九嫔——按顺序从上到下为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为正四品。

  九嫔之下,又有昭仪、婕妤、美人等,分别对应五品、六品、七品。

  最低等的莫过于选侍和淑女了,跟普通宫女分开来,却比普通宫女强不了多少,只有八品。

  跟秦佑安的前世,自是很不相同。

  秦佑安册封萧氏为贵妃,位诸妃之上,因没有皇后,便由贵妃代掌凤印,管理后宫庶务;又册立赵氏为贤妃,辅佐贵妃管理后宫。

  至于那些侍妾,秦佑安总共也没见过几次,说不定连她们的脸都忘了,更别说感情了,因此,封位时,也十分吝啬。

  封生下一女的辛氏为昭仪,容貌绝色的吴氏为婕妤,刘氏、孙氏、郑氏不是婕妤就是美人,只有曾经被秦佑安训斥过的王氏,只被封了选侍。

  比王氏更惨的是周真儿,只被封了一个最低等的“淑女”,真是非常不符合她现在的身世。

  周真儿的哥哥周明,如今被封为镇国将军,武定伯,可世袭三代。

  按理说,看在周家的面上,还有两家的交情上,怎么也得封个妃才是,偏偏只是个含有讽刺意义的“淑女”。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很奇怪,但见到被打脸的周家,都没有丝毫不满,甚至连吭都不吭一声,他们便也不在意了,私底下议论两句,也就过去了。

  另外,沈静芳虽为秦佑安原配,此刻倒也不用忙着追封,等过几年册立太子时,再追封她也一样,一切全凭皇帝心意。

  若是皇帝跟原配感情好,可能一登基就立即追封死去的原配为皇后,但若是感情不太好,过几年再追封也是常有的。

  总之一句话,皇帝想要什么时候追封就什么时候追封,就是他不追封原配为皇后,谁又能说什么呢!

  现在秦佑安的两个儿子都太小,他并没有册立太子的打算,他自然就不想册封沈静芳。

  何况沈静芳现在还没死呢!

  既然皇帝都不着急,百官们就更不着急了,反正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

  此时中宫空缺,说不定还可以动一动将女儿或者妹妹送进宫的脑筋,若是生下儿子,那才是真正的嫡皇子呢!

  于是,等一切都渐渐上了正规之后,就有大臣开始提起立后事宜,并提出让要在民间采选秀女,充盈后宫。

  就是不选嫔妃,也该采选一些宫人才是。

  如今,皇宫里太监宫女,大都是前朝老人。前朝当权者穷奢极欲,百姓日子过得艰难,卖女入宫的人不计其数,再加上周太后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大肆虐杀宫女,不得不经常派阉人采选一些女子入宫,因此,皇宫里的宫女还是不少的。

  但是,皇宫被外族占领之后,一番烧杀抢掠,宫女少了一多半,如此一来,人数就不够用了。

  现在宫里的后妃比较少,勉强还支应得开,长此以往可就不行了。

  秦佑安拒绝了立后之事,但却同意了采选宫女一事。并下令让人从天下士民中采选,而且必须为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的女子才能选秀。只是让人不得太过扰民,若是选不中,便退回原籍,自行婚配。

  这是普通百姓,至于世家权贵们,则可以直接送女入宫参选,若是被皇帝看中,便可以留在宫中。

  听到皇帝即将选妃的消息,后宫里的女人心里都有些焦躁难安,就连赵涵秋都有些心里不是滋味,心中又酸涩又不忿。

  原本她就没分到几天,若是再进新人,她怕是连汤都喝不着了。

  只有萧氏依旧稳如泰山,不骄不躁。

  赵涵秋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有意在太后面前提几句,却被萧氏察觉,暗中阻止住了,回去之后,方私底下劝了她几句,让她不要冲动,免得被人利用了。陛下扩充后宫原是好事,她们怎么能阻止呢!

  万一,她因为这件事而被太后娘娘厌弃,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只要她不犯错,将来谁也越不过她们去。

  赵涵秋到底被她劝服,方收敛神色,变得淡定起来。

  其实,赵涵秋的神色,秦姝又岂会看不出来?

  在扩充后宫这件事上,秦姝之前也曾经跟佑安谈过,佑安也并不打进纳很多妃子,只是他还想着要多多开枝散叶呢!怎么也不能比前世的日子少。再说,他政务繁忙之余,还想要到后宫调剂一下身心,放松放松,多要几个女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在佑安纳妃这些事情上,秦姝并不打算去多管。佑安本就妻妾成群,现在当了皇帝,反倒约束他不让纳妃,才更可笑吧!

  她帮亲不帮理,无论是跟谁相比,她肯定都是偏向佑安的。

  应天府。

  此时,距离秦佑安登基,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了。

  应天作为陪都,繁华一如往昔,更是多了许多名门显贵,程英才被封为颍国公镇守应天。

  此时,在应天的一处不起眼的院子,却住着两个女人。

  正是被宋良秀舍在应天府的红衣和何韵婷。

  当初,宋良秀出征时,红衣和何韵婷伤势未愈,只能留了下来养伤,宋良秀还给他们留下了几个人,看管她们的同时,也顺便保护她们。

  两人伤好之后,外面还在打仗,世道那么乱,她们两个女子也不敢外出去寻找宋良秀,只能暂时在这里等待,至少,在这里,暂且不用担心性命安危。

  后来,宋良秀去追击外族,秦佑安跟祁五又打了起来,两人越发像鹌鹑一样,待在家里,再不敢出门了。

  当她们再次听到消息,就是秦佑安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即将登上皇位。

  两人都十分担心宋良秀,却又不敢出去打听,生怕被人想起她们是宋家军的人。

  直到秦佑安登基,她们也没受到什么刁难,才渐渐放了心。

  后来,就听到宋良秀被封为忠顺侯的事情,对于这种册封前朝忠良的大好事,秦佑安必定不会藏着掖着,这可是赚取名声的好机会,红衣她们自然也收到了消息,于是,两人的意见,就发生了分歧。

  红衣打算去京城找宋良秀,反正现在他们已经苦尽甘来,公子还封侯了,她自然也要跟过去伺候。

  而何韵婷却是因为惊惧和心虚,不敢前往。她做下的那些事情,谁知道秦佑安和她那位“老乡”会不会追究呢?到时候,她岂不是要自投罗网?

  要知道,她的族人,到现在还被关在地牢里呢!现在秦佑安是没有顾得上他们,若是想起来,岂不是第一个就要处置他们?

  想到这里,她就想要叹息。一开始,她一心想要救何家,可是何家不领情,她也渐渐熄了这个心思,她也被何家寒了心,不想管他们了,可偏偏,他们又是因为自己而被关入监牢,她那便宜爹娘也就罢了,她唯独心疼自己那个妹妹。

  前世,何家到底风光了那么久,这一世,甚至都不曾翻身,就沦为阶下囚,跟她或多或少都有些关系。

  万一妹妹这一世因自己而提前死了,她心里也会感到愧疚不安的。

  所以,她实在不敢出现在秦佑安的眼皮子底下。

  她自己不想去京城,又不愿意让红衣也过去,两人便拉扯起来,谁都奈何不了谁?

  最终还是红衣想了个主意,说道:“你不是担心你那妹妹和家人吗?不如我们一去求三公子,不去求侯爷,让侯爷在皇上面前替你求求情,放了他们。你说你那妹子长得好,男人看了就没有不动心的。我听说现在宫里正在采选宫女,不如将你妹妹救出来,献给皇帝,你们何家成了皇亲国戚,不就翻身了吗?”

  听到这话,何韵婷顿时眼前一亮,了下一刻,她又想到妹妹前世的下场,眼中的光亮不免又暗淡下来。她若是送瑶妹妹入宫,她再被皇帝冤杀了可如何是好?

  等等,那秦佑安又不是秦昭成,甚至连国号都变了,妹妹的未来怎么就不能改变了?

  ------题外话------

  这章我写了六个小时,零点前也没写够三千字,所以更晚了,ORZ,还断更了。让我缓缓先~

☆、第七章 琐事与进京

  秦姝虽然已经被尊为“仁圣皇太后”,但其实,并没有正式上徽号。

  徽号,即在皇帝、皇太后、皇后、太妃们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那些嫔妃一般是上封号。

  以前徽号为尊号的别称,但是秦佑安登基后,颁布新的大佑制,就将徽号和尊号分别开来——

  皇太后为尊号,“仁圣”为徽号,上徽号时,有比较隆重的礼仪,徽号可以多次累加。

  因为隆重,所以,需要稍长的准备。

  建国之初,原本就有很多事情要忙,但秦佑安还是紧着这件事来办。

  时间已经到建隆元年三月中旬,正是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这天,天刚麻麻亮,秦姝就已经醒了,开始喊人服侍。

  其实,这时候,她已经在空间里锻炼过了,因不喜睡觉时,在屋子里留人,因此,宫女被都在外间。

  丹琴带领几个宫女,从外间鱼贯而入,服侍秦姝洗漱更衣。

  在宫里,若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秦姝绝不穿太后的礼服和常服的,实在太繁琐了,即便只是常服,对她来说也也颇为累赘。

  比如,秦姝的常服就包括,龙凤珠翠冠、大袖衣霞帔,红罗长裙,褙子等,衣服用织金龙凤纹,礼服就更不用说了,真是里三层外三层,好在礼服也只是大节日里,或者特殊时候才穿。比如说,秦姝上徽号的时候,就必须穿隆重的礼服了。

  皇太后的礼服、常服跟皇后服饰等级是一样的,只是细节上略有不同,加以区分。

  因此平时,秦姝只穿便服,就是嫔妃们,平日里也以穿便服居多。

  常服虽然能代表身份,但太死板了,显不出她们的美貌和各自的特点来。

  但接见命妇或者见外客的时候,就必须穿常服了。

  秦姝今日并没什么要见之人,便穿了大红底绣龙凤纹的长袄,下穿一条明黄底绣祥云暗纹长裙,脚穿缀着珍珠的明黄绣鞋。

  即便是便服,也足以显出其身份之特殊。

  头上戴着累丝金凤钗一对,赤金填青石寿字簪一对,耳朵上戴金镶珠翠耳坠,手上戴碧玺香珠手串、绿宝石金戒指等。

  等穿戴完毕,已经半个时辰之后了,外面天色已经大亮。

  秦姝用过早饭之后,大宫女丹琴方恭谨地说道:“启禀太后娘娘,萧贵妃、赵贤妃率领后宫诸位嫔妃以及新晋的和嫔、林美人已经在颐和门外候着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2页  当前第3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9/3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开国太后纪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