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第32节
小说作者:苏芷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1 KB   上传时间:2015-08-10 13:24:32

刘七巧自然不知道王妃口中的妹子是谁,因为她压根儿没有要宅斗的概念,所以这些人的娘家是谁,对她来说根本不重要。而杜若自然是知道了,这恭王妃是梁家的闺女,年头宫里一尸两命的贵妃,也是姓梁的。

青梅在旁忙劝慰道:“太太何必竟想一些难过的事情呢,如今表小姐不也已经进宫了吗?听说已经封了贵人,她年轻漂亮,皇上自然会宠着她的。”

王妃依然只是淡淡的叹了一口气道:“这怎么能一样呢,我那妹子是皇上还未登基前就跟着的,这种十几年相濡以沫的情分,如何是后面的人能比得上的,我那侄女进宫,未必就能有我妹子那番机遇了。”王妃顿了顿,还是宽下了心道:“罢了,人总是要往前看的,幸好梁家的闺女多。”

青梅见王妃这么说,便笑着道:“太太这么想就对了,好好的把身子骨养好,再给老王爷添一个小少爷,便是最好的了。”青梅说着,又继续道:“我瞧着这几日太太的气色果然好了人多,人也比之前似乎看上去清爽多了,前些日子脚肿的厉害,这几日我看着也好了很多,还是七巧有办法。”

刘七巧从一开始没青梅顿顿数落,吃一顿饭数落一顿,到现在见她终于开始肯定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表示非常的来之不易,笑道:“其实这些都是书上写的,奴婢也不过就是拿着前人的知识为太太谋些福利。”不对,应该是拿着前世的知识才是呢,刘七巧暗暗腹诽。

王妃也是夸奖道:“没想到你爹倒是一个有心思的,能把你养的这般好,只怕你爹还想着要给你找一户好人家吧。”

刘七巧终于发现了,古代妇女的通病大概就是做媒,所以她深深的害怕这个话题,连忙道:“七巧到今年七夕才十四,要到明年七夕才及笄,父亲还未开始考虑这事情呢。”

王妃又道:“便是没考虑,嫁妆也应该准备起来了。”刘七巧知道,这些大户人家要是生了个女儿,嫁妆能从满月起就开始准备着,但她毕竟是小户人家的闺女,从来没有这种警觉性,虽然她也知道李氏最近经常忙于绣绣品,但是她从来没有看见什么成品,据说也是偷偷藏了起来,虽然这藏起来的用途还待考证。

对于这种话题,刘七巧只能跟着笑笑,但是不拉一个垫背的,她是怎么也摆脱不了了,所以便也只好委屈了青梅:“青梅姐姐有人家了吗?太太这么疼青梅姐姐,定是给她备了一份厚实的嫁妆了?”

果然这转移话题的功效很好,转眼间青梅已是羞红了脸颊,拧着帕子扭头道:“怎么好好的又说起我来了,我有什么好说的。”说着便借故往外头去帮王妃斟茶。

“她已经许了人家了,本是今年就要出去的,还不是因的我如今是双身子,少不得她的服侍,这才多留了她这一年,这么大的恩情,我自然是要添一份厚实的嫁妆的。”王妃笑着道。

这时候青梅已经倒了茶进来,见王妃这么说,便奉了茶上前,羞涩道:“能服侍太太,便是让奴婢一辈子不嫁,奴婢也是愿意的。”

王妃抿茶喝了一口,听见小丫鬟在外头嚷道:“快看,出彩虹了。”

方才正下了一场小雨,这会子天边果然挂了一道七色的彩虹,小丫鬟们不常见这般美景,便咋咋呼呼的嚷了起来。青梅出去瞧了一眼,说了一通,那几个丫鬟便乖乖的散去了。

刘七巧也到门口看了看,见地上青石板砖只是微微潮湿,外头的空气非常清爽,难得下午没有太阳,正应该往外头走走才好。于是便进来道:“太太不如也出去瞧瞧那彩虹,我看着是极美的。”

刘七巧没有做丫鬟的自觉,一会儿奴婢,一会儿又变成了我,幸好王妃是个宽厚人,从不因此说她。见刘七巧提议出去,便也答应了。

这时候来外头看彩虹的人不少,刘七巧进了王府就没见过这么热闹的阵势。只见那荷花池中央的亭子里头,莺莺燕燕、环佩叮咛,离的这么远,都能听见里头清脆悦耳的笑声。

王妃自觉这几日身子骨好了很多,便提议也去那亭子里凑凑热闹。刘七巧和青梅扶着她过去,身后还跟着几个壮实的婆子。刘七巧还特意背着一个斜跨包,里面背着各色小点心,若是王妃想吃,就可以随意那出来吃一些。

《红楼梦》里贾家一共有四个姑娘,加上外来户的林妹妹和宝姐姐,一共是六个姑娘,这与恭王府的标配正好一样。

王妃遇有一子之后,便再也没有身孕,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所以她膝下只有两个庶女,一个已经出嫁,还有一个刚刚及笄,目前待字闺中,正在议亲。二太太比王妃能生些,育有二子一女,大儿子正在议亲,小儿子和刘八顺一般大,刘八顺这会儿正在做他的小跟班。还有一个女儿是嫡出的,今年和刘七巧同岁。除了这三个嫡出的,还有两个庶出的姑娘。至于那些庶出的儿子,没戏份这里就不介绍了。

所以现在在这个亭子里头,光是王府家的姑娘,一共有四个,老大家一个,老二家三个。然后加上少奶奶,就是五个主子。可是刘七巧仔细看了看,里头分明还有两位打扮不俗的姑娘,看上去十五六岁的光景,其中有一位模样出落的倒是与秦氏有几分相仿的。还有一位是圆圆的脸蛋,一脸和气像,脸上神色有点淡,显然并不喜欢这种场合。

众人见王妃也亲自出来了,便都迎了上去道:“太太怎么也来了,这天刚下过雨,可别滑了。”说着,大家众星拱月一样的把王妃拱到了亭子里头。首先上前来扶掖的是秦氏和王府的二小姐,也就是王妃的那个庶女。刘七巧和青梅很识相的就退到了一旁,让两位表表孝心。

王妃就着主位落座,见众人都战了起来,便笑着道:“你们继续,不必碍着我,反倒拘谨了。”又看着那个与秦氏有些相似的姑娘道:“月姑娘是来看你姐姐了?”

那姑娘朝着王妃福了福身子道:“正是呢,几日不见姐姐,便来看一看,本想等太太歇过中觉了,再去向您请安的,倒是晚辈失礼了。”

“没有的事儿。”王妃随意笑过,又见了方才那圆脸的姑娘,问道:“秋姑娘可见过你姑母了?”

“回太太的话,一早来就见了姑母和老祖宗了,要去给太太请安,姐妹们说太太还歇着中觉,就先来这儿了。”圆脸的姑娘说话珠圆玉润,和她的脸蛋倒是相配的很。

刘七巧见亭中摆着几案,上面放着笔墨纸砚,在微风下略略轻摆。按照前世看小说的记忆,刘七巧知道这些大户人家的闺女最喜欢结诗社什么的。才名远播的女子似乎更容易嫁入豪门,从这几日和青梅的接触交谈中看出,青梅对秦氏的才华很是敬佩,还说她才满京畿,这可是天大的赞赏了。

王妃落座,二太太家的几个女儿也一一来问安,其中二太太的嫡女道:“大太太来的正好,方才我们见和荷塘上难得有彩虹,正是一副美不胜收的胜景,便邀了大少奶奶一起来作诗了,这会儿刚刚得了几首,请大太太给我们评一评。”

因为几个姑娘里面,唯有这二老爷家的姑娘是嫡女,所以她在姑娘中也最有声望,说话谈吐也确实比另外几个看上去大方得体。王妃笑着道:“我倒是不太懂这个的,学问也算不上太好,你若是你哥哥在家,让他来评一评保准公正些。”

那姑娘笑着道:“哥哥今儿不在家,况且我们不过是写着玩的,大太太先评了,一会儿我差人送去老祖宗那边,让她和二太太也瞧一眼,选出三个最好的便是了。”

王妃觉得有理,便点头应了,她自然是不会亲自起身去看的,便喊了刘七巧道:“七巧,你认字,你念给我听吧。”

那些姑娘们的诗作都在长几上放着,俱没有署名,刘七巧便按着顺序念了起来。刘七巧念了几首,便知道这些姑娘肯定是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虽然刘七巧自己也作不出什么好的诗作,但是这样的打油诗比起贾府里面的几个姑娘,那还是差的多了。不过等刘七巧念到第四首的时候,眸中隐隐一动,只把那纸笺拿在手中,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却没有念出来。

秦氏端坐在王妃的身侧,原先脸上带着淡淡的笑,这会儿却略略有些紧张,看着刘七巧的眼神带着一丝惶惑。刘七巧看完之后,这才道:“依奴婢看,下面的几首也不必读了,这首便是顶顶好的。”

刘七巧说完,拿着题有诗歌的笺纸走到王妃的面前道:“太太你也瞧瞧。”

王妃见刘七巧这么说,也被激起了兴趣,便接过刘七巧手中的的纸笺念了起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绵绵夏雨送浮凉,玉虹千丈飞空来。”王妃念毕。略略点了点头道:“除了第三句不太工整意外,其他几句倒都是绝句。”

王妃念完,众人也纷纷赞好,只拿着纸笺互相传阅。

刘七巧浅浅一笑,心想这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她刘七巧都是知道出处的,唯独这第三句却想不出来,估摸着是这秦氏临场发挥的,能写成这样也不错了。刘七巧想了想,装作很随意道:“奴婢也是这么认为,不过奴婢觉得这首诗歌的最后两句,若是重新换一个更好的,兴许还能更好。”

大家听刘七巧这么说,都有些不屑,这里人人都知道秦氏是有名的才女,一个丫鬟在才女面前指手画脚,简直就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

可是王妃这几日深的刘七巧的照料,她的身子一日好过一日却是真的,听刘七巧这么说,索性开口道:“七巧也会作诗吗?今儿高兴,你若是也会做,一会儿也拿进去让老祖宗和二太太评评。”

刘七巧见王妃这么说,很自觉的低下头道:“奴婢不会作诗。”

一时间这周围的莺莺燕燕们就都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刘七巧也不脸红,继续道:“不过少奶奶这首,奴婢倒是能给她换两句跟贴切的。”

秦氏一听便惊觉完蛋了,这是碰上了老乡了,怪不得这小丫头什么都懂,感情这世界的穿越女还真不止她一个。于是忙起身道:“七巧果然聪明,其实这两句诗,媳妇在家做姑娘的时候便写了下来。那日在京郊游玩,听见荷塘上有采莲女唱歌之声,便一时有感,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整首诗应是这样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刘七巧听她说完,顿时自愧不如了起来,这脸皮厚的,还能有数一点了?怪不得她能才满京畿,看来这位前世是个学霸,唐诗宋词元曲都基础扎实。可是好歹也拿一些生僻一点的诗歌来招摇撞骗吧,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念过小学的有谁不会?

王妃听秦氏说完,暗暗点头道:“果真是如今这两句更为贴切。”她放下纸笺,看着众位姑娘道:“你们嫂子如今有了身子,没得让她作诗这么受累又动脑筋的,仔细让大哥哥知道了训你们。”

众姑娘听王妃这么说,也一脸受教的点了点头,表示今后绝对不敢再麻烦秦氏。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秦氏的妹妹却开了口小声问秦氏:“姐姐什么时候作的这么好的诗,也不同妹妹讲,哪有亲姐妹之间还这么藏着掖着的。”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可是这会儿大家都安静着,所以大家都听见了。

秦氏脸上略略一红,小声道:“只是平日里闲来无事一时偶得而已,并没有故意瞒着。”

秦氏的妹妹脸上带着笑,往亭子外头走了几句,指着亭子两旁的对联,又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还是更喜欢姐姐的这两句,瑰丽大气。”

刘七巧只觉得心里有一群草泥马呼啸而过,差点儿把持不住脸上的神色,心里直呼雾草……这居然真的是秦氏的手笔?好吧刘七巧深深的觉得,同样作为穿越女,她是多么的老实巴交,安分守己。再看看秦氏,人家凭借前人的智慧,混的风生水起。不过这些显然更刘七巧是没什么关系,但是,一想到秦氏这个穿越女,居然用那么下作的办法去对付心无城府的王妃,刘七巧顿时觉得浑身的血液又都沸腾了。以前觉得你是土著的,想着也不会那么黑心肠,如今既然证实了彼此是老乡,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刘七巧也是时候让你哭一场的了。

刘七巧清了清嗓子,凑到王妃的耳边说了几句,王妃也是一脸惊异的看着刘七巧,说道:“你别问我,这得问少奶奶,你要填她的对子,还得让她同意才行。”

秦氏闻言,脸便绿了半分,但还是恭敬的问:“太太有什么吩咐吗?”

王妃道:“七巧说你这两句对联填的好,想起个头,续成一首诗,问你肯不肯?”

秦氏听完脸更绿了,只愣怔怔的说:“这本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媳妇只是拿了两句出来做对子罢了……”

刘七巧见她又这么说,生怕她又把诗句给念了出来,忙打断了她道:“少奶奶先别念,让奴婢先试着起个头子,一会儿少奶奶再念自己的,也让大家评一评,奴婢到底是有多自不量力了。”刘七巧说着,也不等秦氏开口,不紧不慢的念了起来:“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刘七巧念完了,规规矩矩的向秦氏福了福身子道:“奴婢献丑了,还请少奶奶指教一下你的那两句,奴婢洗耳恭听。”

秦氏正红着脸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候她妹妹却一脸惊讶道:“姐姐,这不是你的诗吗?”她忽然转身看着刘七巧,眼底闪过一丝不可捉摸,笑着道:“你是哪里来的丫头?怎么知道我姐姐作的诗的呢?”

刘七巧也装作一脸疑惑道:“这是少奶奶的诗吗?不会啊,这是奴婢方才一时兴起才想起来的,奴婢从来没念过少奶奶的诗。”秦氏的妹妹一脸狐疑的看着秦氏,秦氏的脸已经红到了耳根,只捂着胸口道:“出来了这大半日,倒是有些乏了。”又看着她妹子道:“七巧以前是我院子里的丫鬟,没准看过我的诗稿也是有的。”

脸皮已经厚到了这个程度,刘七巧也是无语了。不过今日已经如此扫了她的面子,只怕这梁子算是结了下来。众人见秦氏这么说,也都起身告退,各自离去。

秦氏的妹妹扶着秦氏离开,几个姑娘也各自离去,唯独王妃的庶女还留着这里,同丫鬟们一起扶着王妃回青莲院。

刘七巧从偏厅出来,见她还未走,见了刘七巧反倒招呼了一声,只让身旁的小丫头退到了一旁,小声问刘七巧道:“七巧,你真的看过大奶奶的诗稿吗?”

刘七巧倒不知道她会有此一问,便老实道:“奴婢在大奶奶的房里不过服侍了两日都不到,连正房都没进去过一次,哪里能看见她的诗稿了。”

这位庶女小姐勾起嘴角笑了笑,忽然朝着刘七巧眨了眨眼睛道:“那你想不想瞧瞧大奶奶的诗稿?”

刘七巧虽然不知道这位庶女小姐为什么会有此一问,但她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表示不需要了,刘七巧不愿意掺和进入这宏达的王府宅斗剧情中,她的首要任务就是照看好王妃和她肚子里的小宝宝。

庶女小姐没得到刘七巧的投诚,心里小有不爽,但还是很自觉的就走了。

  ☆、第52章

庶女小姐走后,刘七巧也从青梅的口中得知了这个庶女的名字,姓周名蕙。这几日正在与秦家议亲,若是成了呢,以后她还能成为秦氏的弟妹。秦家是宣武侯,不过近些年有些漠落了,若不是有一个才名远播的秦大小姐,又嫁到了恭王府来,早就没什么人乐意跟他们来往了。

这里要特意说一句的是,如今的大少奶奶秦氏,也就是冠盖满京华的秦大小姐,是个庶出的闺女。当初恭王府和宣武侯议亲的时候,原是要个嫡女的,也就是今天秦氏的那个妹妹。刘七巧再思想简单,总也能听出一些门道来。不过青梅又道:“依我看庶女也没什么不好的,大奶奶知书达理、才华横溢,最难得的是她从不恃才而骄,还对王妃如此恭敬纯孝。你今儿也看见了她那个嫡出的妹妹了吧?眼珠子都是长在头顶上的,若是她进了门,肯定不会如此孝顺王妃的。”

刘七巧不得不要为青梅哀叹了,姑娘家你怎么看什么东西都是用眼珠子的呢?好歹用些心思啊,你这纯孝温良的少奶奶,已经把你们家王妃养成了妊娠期糖尿病了,要不是这几日控制的好,再这样纯孝下去,只怕连命也要交代了。

不过这些话刘七巧只能在心里想想,她觉得女孩子还是心思单纯一点的好,尤其像青梅这种已经有了婆家的,宅斗经验对于她来说应该不算是很重要的人来说,保持一颗纯良的心,还是很有必要的。

刘七巧看《红楼梦》的时候,并不怎么待见贾宝玉,但是他有一句话说的不错:“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刘七巧现在再琢磨琢磨这句话,越发觉得有道理起来。在牛家庄的时候,虽然王氏惯会贪小便宜,也是一个顶顶刻薄的婆婆,但那至少也是小奸小恶。可如今看了秦氏对王妃的做法,刘七巧觉得这大宅院里头的人才是真的厉害。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秦氏跟她一样是个穿越女,她明明是个现代人,却要用这种阴毒的办法来害人,当真是让人觉得害怕。不怕人犯罪,就怕犯罪的人是高知啊!

秦氏的这种手法,便是最后得逞了,也决计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会把罪名推到她的身上。她还是纯孝善良的媳妇,只是她的王妃婆婆福薄罢了。

秦氏回到玉荷院,身上的中衣早已湿了后背,只躺在榻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见着自己的妹妹进来,也没什么精神,只是蔫蔫招呼她坐下。

秦氏的妹妹秦巧月坐在秦氏贵妃榻边上的绣墩上,神色温婉的看着秦氏道:“姐姐也太不小心了些,这样的丫头怎么能放在跟前呢,如今去了太太的房里,倒是如了姐姐的愿了。”

秦氏还在为这件事郁闷,自从刘七巧进了青莲院之后,整个就是关上了王妃进食的大门,无论送什么东西进去,十回有五六回是不收的,还有四五回是王妃看着好,赏给了丫头们的。

奈何秦氏要着急呢,她原本是个庶女,在秦家也是小心谨慎长大的。要不是有那些才名,谁会理会一个侯府的庶女。偏偏她运到好,恭王府来议亲的时候,秦巧月正病着,于是她就抢了巧月的机会,在王妃面前露了脸。王妃是个宽厚的人,且从来都特别高看那些有才学的人,秦家见王府没有嫌弃庶女的意思,就也大大方方的许下了这门亲事。

“你说的何尝不是呢,我也是因了这一点,才让她从我这里出去的,原本是在你姐夫前面的外书房当值,后来又被太太要到了跟前。”

秦巧月看着秦氏有些暗淡的脸庞,试探道:“说起来这丫头的运道倒是不错。”她想了想,忽然眸色一转,转头对秦氏道:“不对,在太太跟前,还不如在外书房的好。”

秦氏忙问:“怎么说?”

秦巧月道:“在外书房到了年纪,或者就是家去嫁人,或者就是被外头姐夫认识的老爷同僚们看上,求过去,倒是鲜少有往自己房里放的。可是在太太跟前就不一样了,这种人家的人惯会把自己身边伺候的丫鬟赏给自己儿子做通房,这也不是什么寻常事了。”

秦氏一听,略有警觉,不过想想如今王妃对刘七巧颇为信服,她又怀着身子,近期之内只怕是没有这种危险,于是便懒洋洋道:“走一步算一步吧。”

秦巧月见秦氏疲累,便又闲聊了几句,推说不早了,就起身告辞了。出了王府大门,却正好遇见二太太的侄女也正好从里面出来。两人迎面遇上,便各自福了福身子。秦巧月见那人神色淡淡,便上前几步,至并排的时候才侧过脸颊挑眉看了她一眼道:“我看不上你那表哥,你不必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

那姑娘闻言,立时就红了半张脸,绞着帕子咬着唇,扭头就走了。

到了晚上,刘七巧按例还是按照自己营养餐的标准,给王妃备了晚膳。刘七巧觉得,自己这样下去,至少可以当个业余营养师什么的。就连王府的厨子许婆子,也觉得再这样下去没准她能开一个素斋店了。

听说王爷公务繁忙,所以刘七巧来了青莲院半个月,都不曾见到王爷。一开始刘七巧觉得这都是青梅给王爷洗白,再忙半个月还能抽不出时间看看自己身怀六甲的老婆吗?后来听门口的几个小厮闲聊,才知道自己错怪了这位王爷。据说他每日卯时出门,亥时回府,这一段他回府的时间,王妃正好在会周公,所以,他不来也不奇怪了。

今日却是一个好日子,王爷早回家,还来了青莲院吃晚饭。虽然刘七巧不知道他对着她给王妃安排的全素斋会不会有食欲,但是刘七巧在门外看见了自己的老爹。

离上次沐休见到刘老二,已经又过去了□□天时间了。刘七巧想起来明日又是她可以休息的日子了。刘老爹见了刘七巧,只是嘱咐了几句道:“王妃是个宽厚的人,你一定要细心服侍,不能有一点怠慢,要好好的看护她和她腹中的孩子。”

刘七巧一个劲儿的点头,又问爹明天有没有沐休,刘老爹说明天还要陪着王爷出门办差,没时间回去了,一会儿就去把刘八顺带回家,明儿晚上再去接他。

里头的王爷和王妃正对着一桌子全素宴恩恩爱爱,举案齐眉。

“这几日我公务繁忙,没来看你,怎么你越发清减了。”王爷看着一桌子的素菜,再看看王妃比半个月前似乎确实是瘦了一圈的脸,忧心忡忡,不过还是带着笑道:“但是脸上的气色倒是好了不少。”又看看王妃拿着筷子的手指,也比以前纤细些,便道:“手也不像以前那般浮肿了,倒是这小杜太医的药还管用些。”

王妃给王爷的碗里夹了一筷子清炒百合芦笋,笑着道:“这是七巧的功劳,她说病从口入,要养生,食补强于药补,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我还有了身子。”

“七巧?”王爷只觉得这名字略熟悉,却一时想不起从哪儿听过,便问:“是谁家的丫头,可是新来的?”

“可不是,七巧是刘二管家的闺女,亏得刘二管家藏的紧,这样的丫头也不早就送进来,这会子才让我们见到,是个灵巧剔透的孩子,我看着觉得很好。”王妃一边吃一边道:“只是性子直爽了几分,说话不大会拐弯,直来直去的,我原想着留给文信,现在看来要是过去了,只怕那院里就不安分了。”

王爷听王妃这么说,笑着道:“你如今还操心这些做什么,文信那里有儿媳妇,府上谁不赞儿媳妇好的,当初你说是个庶出的,我还觉得亏待了文信,毕竟他是王府的嫡长子,怎么能配个庶女。如今看看,这面子还是要一些的,前几日进宫见了太后娘娘,说起我们这个儿媳的文采来,也是赞叹的很。”

王妃只是点头道:“我原本还想着,如此有才气的姑娘家,会不会也有三分冷傲之气,那时还为了这个担忧不少,如今倒是我多心了,不过今日在荷花亭中,倒是吞吞吐吐,没有往日的风范,大概是有了身子,有句俗话说,一孕笨三年。跟我一样呢。”

“你哪里笨了?我瞧瞧?”王爷对王妃也是恩爱的很,除却她是梁家女之外,她也确实是一个让人怜爱的女子。王爷想了想,原本打算步入正题,见王妃心情甚好,便先捡了不要紧的说:“我寻思着文信也有二十了,是时候请旨加封他的世子之位了,之前我们只有一个嫡子,也从未为此上心过。如今你腹中虽然不知是男是女,总也不好让外人在这事情上嚼了舌根。”

王爷的想法很简单,先选好了接班人,然后看看能不能等王妃生了娃,再挂帅出征什么的。只是前方战事吃紧,可生孩子却是要怀胎十月,一天都不能少的,所以这些日子,他天天去军营练兵,连家都顾不上了。

王妃见王爷难得回家,第一件事情想的就是过来和自己温存,难免就感动的热泪盈眶,又听王爷说起册封世子之事,便道:“按王爷的意思办就好了。”

王爷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将要出征的事情给压了下来,决定过几日再说。王爷陪王妃吃完了一顿全素宴,本想留下来歇息,却被王妃给推走了。王爷也只能听从王妃的贤良淑德,心情愉快的到别处找另外的几个姨娘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5页  当前第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回到古代开产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