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第155节
小说作者:苏芷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1 KB   上传时间:2015-08-10 13:24:32

重阳节杜蘅回来的时候,只说二老太爷身子有些差,没去年硬朗,这才过去没几天,怎么叫不大好了?杜老太太急忙道:“传了送信的人进来,我好好问问他。”

来送信的是原先二老太爷家的二管家和他儿子,两个瞧着样子也是快马加鞭来的,见了杜老太太先是拜见了哭了一场,见杜老太太问了起来,这才开口道:“蘅二爷才走,我们家老太爷就病倒了,我们老太太就喊了我们回京城找大老太太要主意,如今秦姨娘霸占着老爷,不让我们老太太插手呢,还说老太爷生前是发过话的,这宝和堂的产业,就应该兄弟两个对半分,我们太太实在没法子了,请了几个大夫去瞧老太爷,也没见好。我们家老太爷在金陵本就是个名医,如今病了,反倒没人能给他治病了。”

杜老太太听了,只觉气的浑身哆嗦道:“我那时候回京城的时候就交代过他,不能太抬举秦氏,当姨娘的,要是心大了起来,就会搞得家宅不安,他还一味的偏袒她,说她如何谨小慎微,如何大方得体。这种女人,在男人面前向来就会使这种手段,背地里出阴招,让你防不胜防的。我那弟妹也是,当初养了一个姨娘的孩子,就应该把秦氏的儿子也给抱了过来,这样同在嫡母名下,人家也就没办法说她一位偏袒了,如今好了,闹出了事情,才知道后悔了,现在秦氏跟她自己的儿子,定然是一条心的。”

刘七巧听了杜老太太的分析,只觉得见解精辟,想法独到。她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做正室的要去给姨娘们养孩子,如今一想,可不是这个道理。自古就有生恩不如养恩大的说法,若是养在嫡母跟前,那孩子将来长大了,必定会跟自己的亲娘生疏,这是其一;其二,他有了一个体面的嫡母,自然对作为姨娘的生母看得没那么重要了。所以很多正室不畏艰难的要给姨娘们养孩子,为的就是这个。有的嫡母就算自己不养,也决不让姨娘们自己养,情愿请了嬷嬷下人奶妈子,一群人服侍着庶出的小姐公子们,也决不让他们亲生的姨娘们沾手,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大太太,如今说这些都迟了,老太爷这几年确实宠秦姨娘宠得不像话,秦姨娘又懂拿捏老太爷的性子,去年还把自己的一个娘家侄女,送给了老太爷当六姨娘。你也知道,我们老太爷在这方面,向来是有几分风流性子的,六姨娘当时怀了一个孩子,老太爷老来得子,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的,可谁知没过几个月,孩子就不明不白的没了。老太爷自己是大夫,看过了之后便知道是有人暗地里给六姨娘下了药了。后来也不知谁告的秘,说是老太太差人使得药,老太爷和太太就这样生分了,从此老爷就只在秦姨娘和六姨娘那边过夜了。”

那管家说着,只擦着眼泪道:“我们家老太太也是个倔强性子,偏不肯跟老爷讨个饶什么的,非说老太爷不至于那么没情面,以后宝和堂的产业,怎么说也都是留给大爷的,这回好了,老太爷病倒了,太太两眼一抹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大爷是跟着老太爷学医的,二爷才是学生意的,那几个宝和堂的掌柜一早就让秦姨娘给买通了,如今大爷眼看着什么都捞不着了。”

杜老太太听了,只冷笑了一声道:“到还不知道杜家居然出了这样不检点的姨娘,罢了,你们两个千里迢迢的,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吃些东西歇歇脚,等今晚我那两个儿子回来,我再跟他们商量着看看。”

杜老太太见两个孙媳妇都站着呢,只笑着道:“又让你们笑话了,你们这个二叔公,你们是没见过,年轻时候也是一个不听话的种。”

刘七巧只扬着眉毛想了想,心道原来杜二老爷的风流也是遗传了二叔公的,果然这遗传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到了晚上,杜若终于把紫苏给带了回来,刘七巧让小丫鬟们给她备了水先洗个澡,自己则先去了如意居陪杜太太吃饭。杜太太听说了南边二老太爷的事情,只蹙眉道:“眼下这节骨眼上,偏生还出这种事情,也不知道老太太这次怎么安排了,你二叔定然是走不开的,你爹管着宝善堂,也是脱不开身的,我今儿睡醒想了半天,估摸着老太太会带上大郎过去。一来大郎懂医术,能给你二叔公看病;二来他是长房的长子嫡孙,这身份也压得住。只是你和大郎新婚燕尔的,他一走也不知道要几个月,我想着始终也不合适的。”

杜太太想的没错,果然他们母子祖孙几个人,在福寿堂商量之后,杜老太太决定带着杜若往金陵去一趟。

杜若和刘七巧刚刚才结婚一个多月,正是蜜里调油的阶段,如此就要被分开,杜若实在是于心不忍。但是二叔公那边的事情,毕竟也不能耽误,杜若想了想,只硬着头皮道:“老太太不如带着七巧一起去金陵走一趟,七巧说,她这辈子除了京城什么地方都没去过。”用刘七巧自己的话就是:世界那么大,我好想出去看一看!

杜老太太闻言,先是愣了愣,那边杜二老爷便笑着道:“带着七巧去吧,那边也算是半个京城,风景秀丽、名胜颇多,与其说是去处理二叔的家务事,不如就当是过去散散心,让七巧陪着你爬爬紫金山、游游玄武湖,正巧也去南方的两个庄子查看查看,有好些年没去过了。”

杜老爷想了想,开口道:“七巧脑子灵活,有她在身边服侍您老人家,我还放心些,关键时候她说不定还能帮上忙,只不过既然老太太要去南边,走陆路就太辛苦了些,明儿二郎去包一条船,我们走水路过去,也好舒服些,省的沿途各处打尖,路上只怕还比不得海上安全。”

从京城到金陵,约莫有一千多公里,快马加鞭的赶路,大约要十来天的时间,但是走水路则要二十五六天才能到,可是陆路颠簸,老人家年纪大了,自然没有走水路舒服。再说宝善堂每年运药材北上,用的都是商船,虽然自家没买下船只,可跟大沽口的船行那是相当的熟悉,坐船出行也安逸很多。

杜若见两个长辈都为七巧说话,心里别提多高兴,只一脸祈求的看着杜老太太。杜老太太想了想道:“罢了,就带上七巧一起去吧,她是年轻媳妇,出去多看看,长些见识也是好的,坐船就坐船吧,坐车的话,我这一把老骨头,只怕也要被颠簸散了。”

众人商议妥当,便定下了后天一早启程,杜老太太这边,带上贾妈妈,两个贴身大丫鬟并几个小丫鬟,杜若说是还要回去跟刘七巧商量一下。杜老爷又亲自命二管家跟着去,一行十几个人,包下一条中型的海船,应该差不多。

杜若回房之后,便把今天商议的事情说给刘七巧听。他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只说杜老太太要带他去金陵,对要带着刘七巧去的事情,半个字也没提起。刘七巧听了便有些不高兴,只无精打采的靠在软榻上,随手翻了几页书便再没心情看下去了。

“你说这一来一回的,少说也得三个月吧。”刘七巧掐着指头算了算,杜太太的如今五个月身孕,还要四个月才会有动静,今儿正好是九月十三,到年底还有两个半月的时间,按照杜老太太的性子,肯定是不会在南边过年的,那么这次的行程就赶着有点急了。除去路上四五十天的时间,在金陵逗留的日子就不会超过半个月了,不然就没时间赶回来过年了。

“我瞧着老太太是想速战速决的,在金陵呆到过年,那也不合时宜,若是走的迟了,就要在路上过年了,那更没这说法,估摸着还是要赶一赶,两个半月就能回来了。”

“两个半月,就我没嫁给你那会儿,那也没什么时候是两个半月见不着的。”刘七巧说着,又唉声叹气了起来。交通落后可正是一个大问题啊,现代有高铁,从北京到南京也不过就是小半天的时间,哎!

杜若只继续故意憋着,又道:“二弟常年出门在外,每次在家也不过就呆上十天半个月的,怎么就没见二弟妹整天唉声叹气的?”

“切,人家在自己房里唉声叹气,你没瞧见罢了,有那个老婆,是愿意自己男人常年不在家的呢?”刘七巧越想越觉得郁闷,只瞪了杜若一眼,自己下了软榻,趴到床上,竟然觉得眼眶都有些涩了起来。

杜若再也憋不住了,只上前拍了拍刘七巧的小屁屁,捏了一把,这才凑到她耳边小声道:“我跟老太太说了,我离不了你,要带着你一起去呢!”

刘七巧一下子从床上翻身坐了起来,捏住杜若的衣襟道:“你说真的?不是骗人的?”

“自然不是,你不是老跟我嘀咕,说什么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很想出去看看吗?这次就带你去金陵看看,那边的风光,比起京城来,是一点儿也不差的。”

刘七巧撇撇嘴,心道:我自然知道,哪里可是我前世的故乡。

杜若翻身上床,揽着刘七巧靠在胸口道:“还有事情要跟你商量一下,我们房里你打算带哪几个人过去?”

刘七抬眉想了想,开口道:“春生你肯定是要带着的,那紫苏我也肯定是要带着的。”

“老太太那边带了两个贴身的大丫鬟,几个小丫鬟,我想着我们也不必带太多。”

“那就带上茯苓,然后再把这次新选进来的赤芍和半夏两个小丫鬟带着。”

“你带那么小的小丫鬟,做什么呢?”杜若有些不明白刘七巧的意思的。

“有句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别瞧着丫头们小,可是要是让她们多往外面走走,长一长见识,眼界开了,以后的品性自然也就高一些,她们还小,我是预备着将来让她们学读书写字学算账的,丫鬟若是只会服侍人,那一辈子就只能当丫鬟了。院里其他几个小丫鬟,年纪虽然比她们大一些,可我瞧着脑子还没她们好使,我还是喜欢聪明伶俐些的姑娘,可聪明的姑娘不好使唤,所以得从小教起来。”

杜若见刘七巧说的一套一套的,也只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只笑着道:“亏你想的长远,可是丫鬟们不服侍人,你想让她们做什么呢?”

“这个……”刘七巧皱了皱眉头啊,还真没想好呢,不过会服侍人的丫鬟毕竟好找,可是要会念书写字算账的丫鬟,一个就可以顶几个用了。

两人又闲聊了片刻,都有了些困意,刘七巧想起过两天的金陵之行,便觉得心情很舒畅,只翻了个身就睡着了。杜若却一时没有睡着,他还在太医院就职,既然要去南边,少不了得明天得去请一个长假,水月庵的事情也要交接一下,访古斋那边的事情,只怕要先去把银子付清了。

第二日一早,两人都起得比较早,杜老太太那边传话来说,福寿堂今儿已经在打点行装,让不用过去请安了。刘七巧把丫鬟们喊了进来,也点了去金陵的名单,命紫苏和茯苓开始收拾行李。

绿柳一想到自己没能跟着去,心里便有些不高兴,可她再想了,紫苏和春生那是要办大事的人了,要是让他们两个分开,确实也不太好。茯苓服侍了大少爷快十年了,自然也比自己服侍的好。

刘七巧看穿了她的心思,只笑着道:“你替我在家里好好看着,我不在家,这一整个屋子就都交给你和连翘了,你肩上的担子也很重的。”绿柳才勉为其难的笑了笑,点头应了下来。

杜太太那边,派了王妈妈过来帮忙。起初杜太太是要让王妈妈跟着杜若去的,可是刘七巧知道杜太太如今离不得王妈妈,便死活让她回去了,只立了军令状道:“若是大郎回来少了一两肉,只管让母亲捶我。”

杜太太被哄的笑了起来,便也不坚持了。用了午膳,刘七巧便离开的如意居,要往王府走一趟。她这一趟少不得要到年底才能回来,十月初八梁大人的六十大寿是去不成了,总要跟王妃打一身招呼的。

刘七巧才进王府,便听说安富侯夫人来找了老王妃聊天,两位太太都在寿康居里头待客呢,刘七巧便命丫鬟们先去回话,自己慢悠悠的走过去,没过多久,寿康居那边的小丫鬟,便迎了过来为刘七巧引路。

去往寿康居会经过荷花池上的一处九曲廊桥,廊桥的中间是一座四面环水的亭子,当年刘七巧就是在这亭子里揭穿了秦氏所谓才女的面具。这个时节已经没有了荷花,连水池了的残荷都清理的干干净净。小丫鬟领着刘七巧,往这边走来的时候,并没有注意亭子里头站着一个人。

直到到了亭子外头,刘七巧才听那小丫鬟说:“回世子爷,宝善堂的少奶奶到了。”

怪道刘七巧觉得今日出来迎自己的人不太眼熟,还以为是寿康居醒来的小丫鬟,却未曾想到,原来是周珅派来的人。因为紫苏要跟着自己一起去金陵,刘七巧便带了她一起回来,好跟钱喜儿说会儿话。刘七巧见了周珅,只开口对紫苏道:“你先回蔷薇阁,我去过老祖宗那边,就过去。”

紫苏应了一声,悄悄抬眸看了一眼周珅那一章黑脸,心下带着几分戚戚然,福身告退了。刘七巧抬眸看了一眼周珅,黑漆漆的脸皮,那一双眸子越发跟鹰隼一样,听着自己看的时候,无端就背后阴风阵阵。

  ☆、210|4.19

“上回匆匆一见,也没能好好说几句话,如今想见你,也越发不容易了。”周珅转身,双手负背,居高临下的看着刘七巧,他那张黑脸上依旧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只那双眸子里似乎有着某些火热的东西。

刘七巧垂眸避过他的眼神,欠身道:“义兄要见我做什么?义兄凯旋而归,改日等我从金陵归京,定然让相公请义兄好好的喝一杯。”

“他那样的身子,能喝酒吗?”周珅眯了眯眸子,带着些玩味道。

刘七巧只觉得一阵怒火烧过,抬起头瞪着周珅道:“怎么不能喝酒,喝酒从来不在于多寡,而在于情义。”刘七巧说完,往后退了几步,福了福身子道:“老祖宗那边还等着呢,七巧告退了。”

周珅忽然就欺了上来,一把抓住了刘七巧的手腕,将她拉到自己的面前道:“皇上说,只要我想要的女人,他都可以赏赐给我。”

刘七巧面色涨得通红,只扭头避开周珅的气息,拧着脖子道:“我为梁贵妃接生的时候,皇上也许诺我,不管我要什么赏赐,他都会答应,你说到时候皇上会怎么办?”刘七巧说完,只狠狠的瞪了一眼周珅,趁其不备的时候一脚踹在他的小腿骨上,甩开了手急忙就跑了出去。

周珅吃痛,稍稍退后了两步,指望要揉了揉自己的小腿骨,开口道:“跟你开玩笑呢,七巧,你是怎么知道英国公家,这一次要倒霉的?”

刘七巧这会儿脸色还没回过神,听周珅这么说,只暗暗的松了一口气道:“我不知道,我随便猜的。”

刘七巧去福寿堂的时候,里头正传出哈哈大笑的声音来。刘七巧整了整衣裙,正要走进去,见冬雪撩了帘子出来,见了刘七巧便道:“我还说正要再派个小丫鬟去瞧一瞧呢,这好一会儿了,怎么还没见人来,那小丫鬟呢?”冬雪左右瞧了瞧,见竟然没人跟着刘七巧,未免心里就有些疑惑。

“我这熟门熟路的,还要什么小丫鬟引路,里头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还不就是老祖宗喜欢听的一些杂事罢了。”冬雪说着,转身引着刘七巧进去,上前掀起了帘子道:“老祖宗,七巧姑奶奶来了。”

众人闻言,便就停下了笑,老王妃伸出手来,引刘七巧过去,只拉着她的手道:“好姑娘,侯夫人跟我说了,这回你又立下一个大功了。”

刘七巧只笑道:“我这叫瞎猫撞见了死老鼠,正巧赶上了。”刘七巧说着,只转身问安富侯夫人道:“夫人,不知后来这事怎么说的?”

“还用怎么说?二房一家子,全部扫地出门,我们家老爷子也生气了,不过后来我念着他们的兄弟情分,只让我二叔写了一份休书,把我徐氏修出去。原来是那徐氏唆使四姑娘制香害我儿媳妇呢。徐氏也一把年纪的人了,老家也没什么人,我二叔便连夜就把她给送到庄子上荣养去了,随便她反出个天也没法子了。四姑娘眼看着就要到出嫁的日子了,二叔终究不舍得,只说他也不想在京城待着了,等外放之后,随处找个地方把她嫁了。”

刘七巧听安富侯夫人这么说,终究还是没下狠心的,像她们这样的宅门老妇女,从当姑娘时候就经历了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说不狠心,那是不可能的。可偏生上了年纪之后,便就狠不下心了。连老王妃都接受了赵姑娘当姨娘,安富侯夫人这么大年纪,如今才能报孙子,自然也是想着要多积阴德的。

安富侯夫人想了想,只开口道:“上回给水月庵捐的那香油钱,我再添两百两,也算是买个平安了。”

刘七巧笑着谢过了,又道:“我今儿来是过来辞行的,杜家二老太爷在金陵那边出了点事情,急着要让老太太过去,说是身子也不怎么好了,老太太便想着争取早去早回,能赶在过年之前回来,所以明儿一早就要动身了。”

“这么着急?你娘那边去回过了吗?”王妃只拉着她的手问道。

“一会儿就过去说去,原本还打算去水月庵跟了尘师太也说一声,只怕今儿也来不及了,我一会儿回去,还要检查一下行装。”

“多带几件冬衣过去,金陵不比京城,那地方虽然是南方,冬天却冷的很,你去了可要注意身子。”

“我知道呢,原本我用不着去,是老太太想着我和大郎新婚燕尔的,不忍心把我们分开,才准了我去的。”

“去那边看看也好,金陵是个好地方。”王妃说着,只回头看了一眼老王妃道:“老祖宗,自从我们回了北边,可是有十几年没往那边瞧过了。”

“是啊,在金陵还有一座恭王府呢,如今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老王妃说着,又叹了一口气道:“只怕这辈子,也没机会再去了。”

众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刘七巧便先告辞去了蔷薇阁,李氏正在厅里头等着她呢。李氏见了刘七巧,便笑着迎了出来道:“前几天老四来给我送礼了,还托我给他物色个媳妇,我想来想去的,如今他都是个将军了,我哪里能给他介绍媳妇,少不得你看着点,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跟老四相配的。”

刘七巧一听,心里便乐了,感情王老四这次是普遍撒网,不找到媳妇不罢休了。

“他昨儿也给我送礼了,为的也是这个事情,不过我瞧着倒是没必要着急,如今他当了将军,何愁找不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老婆,要是着急了,看走眼了,反而得不偿失,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呢。”刘七巧说着,接了李氏手中的九妹抱在怀中,掂了掂重量道:“娘,你还是给九妹请个奶妈吧,如今家里又不是请不起,你年纪大了,白天带孩子,晚上还要奶孩子,哪里吃得消,况且八顺的功课要好好管,你也不能只围着九妹转,你说是不?”

李氏点了点头道:“昨儿已经让哑婆婆去物色了,昨天沈阿婆还托人带话来说,要出来给我带孩子,我听了当时就回绝了,你爷爷如今成了族长,等闲不能离开牛家庄,要是没沈阿婆照应着,那还了得,要不是你爹这边也离不开人,我都想着带着九妹住乡下去算了。”

“你就别胡思乱想的了,留着城里这么好的宅子不住,回乡下去?再说了就是为了八顺,那也不能走,这许师傅是等闲人家能请来的教书先生?以后我们老刘家能不能兴旺,全靠八顺了。”

“你现在都是杜家人了,怎么还一口我们老刘家老刘家的,小心让你婆婆听见了不高兴。”李氏只笑着数落刘七巧道。

“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我毕竟姓刘,我就觉得自己既是杜家的媳妇,也是老刘家的闺女,我说老刘家,那有什么不对的,我婆婆才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就置气呢!”刘七巧说着,只有继续道:“紫苏都跟你说过了吗?我们明儿就要启程去金陵,杜家二老太爷那边出了点事情,想请老太太过去主持公道,我和大郎一起跟着去。”

“去吧,就是路上小心些,多注意自己的身子,也要多注意大郎的身子,老人家年纪大了,你也要多照应着点,知道不?”

“知道了,才去两个月多,路上只怕还赶得很呢,是想着回来过年的,也不知道赶不赶得及。”

李氏又交代了几句,也觉得自己啰嗦了点,便你开口说话了,只把九妹接了回来,在怀里逗了逗道:“等你回来时候,也不知道九妹会不会喊姐姐。”

刘七巧笑道:“拿那么快,再过两个月九妹也才九个月,要会说话,可就是天才了。”

紫苏跟钱喜儿交代完了事情,也从房里出来,看了天色不早,两人又着急回去整理衣物,便辞别了李氏,上了马车回府了。

百草院里头,绿柳、茯苓、连翘三人,忙了整整一天,总算整理了几大个箱笼出来,就连棉被铺盖,都是茯苓和连翘两人临时先缝起来的。吃过晚饭,刘七巧在房里清点行装,见杜若正在那边埋头看书,只笑着摇了摇头,这明儿都要出发了,他倒还真有几分临危不乱的气场。

刘七巧一边点着行李,一边拿着毛笔记录下来,看看有什么东西是缺的,只蹙眉想了半天,才开口问道:“你二叔公家,和你同辈有几个兄弟姐妹?他们都有孩子了吗?”

杜若想了想,只摇头道:“我二叔公比我父亲小了有十来岁,所以我两个堂叔也不过就是三十出头的光景,跟我同辈的还没有一个成婚的,我听二弟说,大堂叔是有三个姑娘,一个儿子、二堂叔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至于排行,我倒是不怎么知道了。”

刘七巧伸出手指点了点,那么和杜若同辈的,就一共是四个姑娘,三个儿子。刘七巧想了想,让茯苓准备了十个荷包,里头随意放一些金银锞子。又让绿柳开了小库房,姑娘们每人挑了几样珍珠手钏,男孩子就一人一个上回安富侯少奶奶送的徽墨锭子。

至于还有那么多姨娘什么的,刘七巧实在不想去区分了,只让绿柳挑了一箱的面料,到时候送给二老太太,让她自己分去吧。

行程到底安排的有些仓促,赵氏那边也心里没底,她一个才刚上任管过几天家的媳妇,一下子就要起到坚守阵地的作用了,对她来说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刘七巧这边还在整理东西,赵氏便派了小丫鬟过来传话道:“我们奶奶想过来跟大少奶奶说会儿话,让奴婢来看看大少奶奶可忙完了没有?”

刘七巧搁下笔回道:“我这就随你过去吧,你奶奶那边还要哄孩子,只怕不方便过来吧!”刘七巧出了厅堂,紫苏上前为她披了披风,跟在她身后一起去了。赵氏住的地方在杜二太太正院的后头,跟漪兰院倒是近的很,平常刘七巧去蘼芜居打麻将的时候,倒是经常在门口路过。不过两人并没有多少交集,所以刘七巧除了刚进门那会儿,亲自来拜访了一次,倒再没来过这边。

赵氏刚哄了两个儿子睡下,揉了揉额头从里间出来,见刘七巧只上前福了福身子道:“我才让丫鬟去传话,怎么嫂子反倒自己先来了。”

刘七巧便笑着道:“你虽叫我一声嫂子,可谁不知道我原是个年纪轻的,论年岁,你才是个年长的姐姐。”赵氏便忙请刘七巧坐下,又让丫鬟送了茶上来道:“嫂子说这话就客气了,辈分自然是乱不得的。”赵氏接了茶盏,稍稍的抿了一口茶,这才开口道:“就是想着嫂子过门也好些天了,都没能跟嫂子好好聊一聊,如今嫂子又要出门,这一去又得两三个月,我心里便有些没底。”

“我知道你担心些什么,不过你放心吧,虽然老爷和二叔都是不管家的,可要是家里真的有什么事情,他们也不会不管。太太那边,自有人照顾着,倒是二房这边,你要下一些心思,也不知道二婶娘这股气会到什么时候缓过来,若是她中途好了,想接过去管家了,你就让她接回去,只明里暗里的,把账算算清楚,偷偷的回了太太就好。”

赵氏听刘七巧这么说,便知道她猜到了自己的心思,只按着刘七巧的手腕道:“我就是怕这个,老太太不在家,要是二太太好了,她要我把全家的账本给交了,我没有不交的道理,可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我拿什么向老太太交代。”

刘七巧只按着她的手背安抚道:“你尽管放心,老太太就是知道了,也不会怪你,俗语说百善孝为先,二婶娘若是真想这么干,你也没法子不松手,就看明儿老太太怎么交代吧。”

赵氏跟刘七巧吐露了这个心声,心里一下子就好过了。只送了刘七巧到门口,才又折回了院子。这对于她来说,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能在这两个多月里头,风平浪静的就度过了,那可是不小的能耐。如今杜太太有了身孕、杜二太太娘家倒台了,一些场面上的应酬便都落到了她的肩上了。

第二天一早,杜家门口便排了整整十辆马车的车队。单单杜老太太一个人,就带了四车的东西,刘七巧和杜若两个人只有一车,还有两辆堆着礼物。杜老太太、刘七巧、杜若三人坐一辆车,另外的丫鬟婆子妈妈们两辆车,还有几个跟车的小厮,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好不壮观。

杜太太和杜二太太都出门来送,杜太太只开口道:“若不是我有了身孕,定然是要陪着老太太一起过去瞧瞧的。”那边杜二太太脸上则没多少神色,还一味皱着眉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5页  当前第1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5/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回到古代开产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