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第141节
小说作者:苏芷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1 KB   上传时间:2015-08-10 13:24:32

刘七巧又想了想,只怕这事情还没那么简单的,东家没几个是亲自管业务的,手下伙计拿着这样的蜡烛卖出来,肯定也是被蒙在鼓里的,这事情牵扯的只怕还不少。刘七巧把几根蜡烛一起就放入了盒子中,这事情她还没打定主意这么说,倒是等杜若回来了再问问吧。

到了掌灯时分,杜若还是跟着两位老爷一起回来的。刘七巧早就命丫鬟们准备好了热水,只等他回来先服侍他洗漱。杜若从外头进来,身上的衣服上都沾了一些脏污,绿柳正要过去给他宽衣,刘七巧拦住了道:“你下去吧,大少爷这几日去的地方不干净,仔细沾了什么东西回来,倒是不好的。”

绿柳应声出去,刘七巧便上前为他宽衣,又把今日在家里的事情说了一遍,脱下了他的外衣,才闷头往他怀里靠了过去道:“幸好你带着紫苏走了,不然的话,二婶娘要是带着人来找人,我可就完蛋了。”

杜若伸手搂着刘七巧,低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只道:“二婶娘就是这样的脾气,我小的时候,她跟我娘也素来会这样,后来吃了几次亏,就不敢了,大概是看你是新进门的,想在你跟前立立威风吧。”

说话间杜若已经脱下了身上的衣服,泡到了浴桶里头了。刘七巧拿着瓢给杜若后边浇水,一边伸手摩挲道:“今儿去瞧了二叔的三个姨娘,只有阮姨娘在歇中觉,没见着。”

“瞧着怎么样?”杜若见刘七巧脸上扬着淡淡的笑,便随口问道。

“不是我说大话,你若是也有二叔这样的福气,能找到这样的人物,我便也准了你纳妾了。”刘七巧替杜若搓着背,继续道:“看着倒是比二婶娘还气派,到不是指穿着打扮方面,就是待人接物的,也亲切和善,今儿我才头一次去,就拉着我玩麻将,我还赢了好些钱回来。”

“看样子你以后在家也不会太寂寞了?”杜若打趣了一句,又恢复了一本正经,只开口道:“别说是四个,就是能遇上千百个那样的,我也不多看一眼,我只要你刘七巧一个。”

刘七巧被杜若这句没来由的甜言蜜语给打动了,只红着脸,从背后搂紧了杜若,蹭着他的耳畔道:“我……大姨妈刚走了。”

杜若面上一笑,捏了捏刘七巧的鼻头,转身抱住了她,咬开了她脖颈处的一颗纽扣。屋子里又是翻云覆雨了一番,刘七巧原本扶着屏风,后来也被杜若直接抱入了浴桶中,两人一前一后的贴着,在浴桶中一起一伏的晃出不小的水花来。

刘七巧面带绯色的扭头瞧了杜若一眼,眼角的春色渐渐放大,含着他的下舔吻了起来。

经过之前的一次鸳鸯戏水,百草院的丫鬟们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凡大少奶奶亲自服侍大少爷沐浴更衣,定然是会水漫金山的。刘七巧刚刚经过房事,脸上的红晕还没有推却,坐在那边理了理云鬓,对一旁正在更衣的杜若道:“你快去福寿堂去吧,老太太都派人来请了。”

杜若只点了点头,意犹未尽道:“今儿晚上没什么事情,我早点回来。”刘七巧就看着自己的脸在镜子里涨得通红了起来。杜若没怎么在意,整理好了衣服就出去了。外头小丫鬟来说,杜太太那边也传饭了,正让大少奶奶过去。刘七巧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脸颊,对着镜子挤出一个笑来,也起身跟着出去了。

用过了晚膳,刘七巧便把今儿去蘼芜居的事情和杜太太说了起来,杜太太只笑道:“你也真是的,怎么能赢她们的钱呢。”只说着,便喊了丫鬟过来道:“清荷,去把上个月舅太太送来的几支青玉簪子送过去,就说是我给姨太太们带的,二太太那边也送个一样的就好了。”

刘七巧谢过了杜太太,又道:“我是不想收的,可花姨娘吓唬我说,若是不收,下次可就赢不了了,我就只好乖乖的收下了,难得好运气,还是要留长一些的。”

杜太太只点点头笑道:“你现下跟她们不熟,以后等熟了就知道了,花姨娘最会吓唬人,跟你一样有一张巧嘴呢。”杜太太喝过茶,又叹了一口气道:“我没身子的时候,也是隔三差五要去那边蘼芜居坐坐的,她们都是好性子的人,彼此间说说话倒也高兴。”

从杜太太的话中,刘七巧便知道,杜太太心里对那几个姨太太也是很和气的,并没有生出什么高低贵贱的看法,不过就是惋惜她们身世可怜而已。

“我今儿就瞧出来了,苏姨娘和陆姨娘都知书达理,花姨娘的性情最开朗些,难得做了姨娘还能这样整日里乐呵呵的,难怪外头的人都羡慕二叔家里头的和谐。”能把做妾的日子过的这样自得其乐,也算是不小的能耐了。刘七巧估摸着,早期杜二太太应该没少给她们脸色瞧的,至于后来怎么就互相服帖了,这里头的故事也就不知道了。

果然杜太太笑着道:“你才来,好些事情你还不知道。”杜太太说完了这句话,便没了下文,反倒让刘七巧心里就跟被猫挠过了一样,心痒难耐。

好容易到了起身告辞的时候,杜太太才让王妈妈送了刘七巧出门,刚出了大厅,刘七巧便有几分沉不住气,扯着王妈妈的袖子小声问:“王妈妈,二婶娘以前怎么得罪了老太太,你倒是说说呢!”

王妈妈只拍拍她的手背道:“太太就知道你要问,才巴巴的让我来送你,这事儿都过去十几年了。”王妈妈说着,便把以前的事情说了一遍,原来阮姨娘进门的时候已经怀着孩子了,后来那孩子不明不白的就没了,身在医药世家,这种事情传出去多伤体面,最后也不知道谁查了出来,说那孩子没了,跟二太太有关,当时老太太知道了,就很是震怒,但还是答应她替她瞒着二老爷,又发话说:“几个姨娘家里虽然没了依靠,可也是清白之家,花姨娘那边堂哥还是个将军,便是没了你,随便把她们扶正一个,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二太太当下就吓得不得了,从此之后服服帖帖做人,对待二老爷的妻妾问题便再也不多说一句,后来才陆续又有了莘哥儿和茂哥儿。

  ☆、191|4.15

刘七巧喝过汤,脸上洋溢着满足的表情,用手帕擦了擦嘴,站起身来,向大长公主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佛理,一本正经道:“多谢了尘师太有一颗慈悲为怀的心,让这些病患有一处避难之所。”

杜若见刘七巧这么说,也顺势站了起来,两人一同向大长公主行礼。大长公主的嘴角浮起慈爱的笑意,还了一个佛理道:“佛祖有云,众生平等,我享了小半辈子的福,如今难得能为百姓做一些事情,也是我的造化。”

两人复又坐下,刘七巧看着餐盘里的东西,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道:“佛祖有云:众生平等,可众生从来就是不平等的。同样是两只眼睛一张嘴的人,有人身来富贵荣华,有人身来饥寒交迫。若为富者仁义,穷苦人上进,这世道大概会更好些。”

大长公主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玩笑道:“七巧这话说的倒是有些佛理,看来你也是一个与佛有缘的人,若是没早遇见杜太医,我还真想渡了你入佛了。”

刘七巧低下头,眉眼悄悄的向杜若看过去,只笑道:“常怀慈悲之心,就算没有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心中也自有真佛。”

杜若嘴角一勾,夹了一筷子菜送到刘七巧的饭碗中,笑道:“你这会儿在真佛面前班门弄斧,也不怕贻笑大方?”

刘七巧翘起嘴,抬眸看了一眼大长公主,调笑道:“我不就是想和大长公主切磋切磋佛理吗,你怎么处处让我下不来台。”

杜若没有说话,只是低头吃着碗里的饭,又细细的品味了方才刘七巧的话,心里却越发佩服起她来。

两人用完了午膳,便又起身回了安置病人的小院,大长公主则回了自己的禅院歇中觉。杜若和刘七巧也算是饭后消食,两人一同散步回去。

“平常看你是再靠谱不过的人,怎么也有那么不靠谱的朋友?”刘七巧想起今儿一早见到的包中,还是觉得杜若能和那种人交上朋友,倒是让人很出乎意料。

“有的人外表看着不靠谱,可实际上却是顶顶靠谱的人,有的人外表看着很靠谱,可实际上说的都是花言巧语,再没有半点靠谱的地方。”杜若说着,抬起头来望着远处,又回头看着刘七巧道:“仲永兄是个很靠谱的人的,他今年二十有九,原本三年前就可以应考入仕,可他因为给别人打官司,愣是自己的前途也没顾,从一个小小的县城一直打到两江总督府,最后终于帮对方打赢了官司,告倒了当地的一个乡绅,所以她老娘在当地也没发过日子了,只好送去她姐家里过,这次好不容易中了探花,我们几个兄弟便凑了银子,打发人回去把他老娘接回京城。”

杜若说完,只又看了一眼刘七巧道:“你说他这个人是不是很靠谱?”

“听你这么一说倒好像真的是很靠谱一样。”刘七巧想了想,最后还是不服气,只开口道:“不过太油嘴滑舌了,不讨喜。”

杜若笑道:“我原本以为你会喜欢这样的人呢,怎么原来刘巧嘴是只准自己巧嘴,不准别人油嘴的吗?”

刘七巧见杜若居然消遣自己,只假装生气,上前用小拳头锤了他一拳,那人就顺势牵住了她的手道:“你先回去吧,不然老太太那边又要问起来了。”

刘七巧点点头,两人又走了片刻,见前面就是病患们住的小院,刘七巧忽然就想起了一件事情,只开口问道:“这几日娘让我跟着二婶娘管家,颇有成效,让我发现了一件奴才吃里扒外的事情,我正寻思着要不要跟娘说起呢,不如你给我出个主意?”

杜若一听也有些好奇了,便只多问了几句。刘七巧就一五一十的把之前她发落了包二媳妇,又让张妈妈代替,然后昨儿香烛店的人来取银子,她又让绿柳去陈家取了蜡烛来的事情都告诉了杜若。

杜若听了,还没给出什么主意来,倒是先笑着捏着刘七巧的鼻子道:“我倒不知你还有做捕快的本事,收集证据做的很好嘛!”刘七巧撇了撇嘴,只继续道:“你快说说,这到底该怎么办?我瞧过之前的账本,这包二家的管这一个位置,已经有四年时间了,这四年来,每月贪墨十五两银子,整整七百多两的银子,现在五两银子都可以买上一亩地,她家都成大地主了。”

杜若鲜少管家中的琐事,不过这笔账刘七巧算的倒是清楚,以前杜若见杜太太管账的时候,账本也是不可能百分百的对上的。若是账房的账做的太完美,只怕是假账的可能性就更高了。宝善堂每年都要进行两次盘点,里头不计大小,总能找出几件登记错了的账务。账面上的错都是可以追根究底的查下去的,最怕的就是实物和账面对不上号。而货物又是损耗品,用掉了就不一定能查清楚。

“这事情治还是要治一治的,不然各个管事的都这样做,那杜家一年要多出不小的开销。不过你初来乍到的,若是你去说,只怕那些管事的越发把你当成眼中钉了。我瞧着这事情还是告诉母亲比较好。”包二家的是杜二太太那边的人,如今已经换到了别处,可张妈妈却是杜家的家生子,她既然接了这个事情,就应该知道这里头的勾当,她却没有说,只能说明她也已经被包二家的买通了。

刘七巧知道杜若处处护着她,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就巴不得把她藏起来最好,可是刘七巧前头已经处置了包二家的,杜家的下人这会儿都议论着,新来的这位少奶奶是得不起的人。

“我再想想吧。”刘七巧蹙眉想了想,跟杜若一起喊了茯苓出来,两人一同上了马车,打道回府。

“张妈妈这个人怎么样?”既然涉及到了要整治人,自然也要问问那人平时的风评,所以刘七巧就和茯苓谈论起了张妈妈来。

“张妈妈人还算不错,是老太太跟前百合的娘,平常在府上是负责绣房的,家里丫鬟仆役还有宝善堂伙计们的衣裳,都是绣房做的。她在绣房也有些年了,奴婢也没听说过出什么事情,想必应该是不错的人。”

刘七巧点了点头,顿时心里便有了计较,女儿在老太太跟前服侍,那是体面的事情,将来老太太若是疼她,指给了管家或者庄头的儿子,必定也能做个管事媳妇的。

两人回了杜府之后,刘七巧便命人悄悄的把张妈妈给请到了百草院来。那张妈妈因为昨儿上午在议事厅的事情,正惴惴不安到现在,今天小丫鬟说大少奶奶有请,心里反而就想一颗石子落地一样,平静了下来。

张妈妈进了百草院,便有小丫鬟笑盈盈的迎了上去,说是大少奶奶在里面等着呢。小丫鬟只说着,便上前为她掀了门帘,张妈妈就瞧见刘七巧坐在大厅里面朝门口的那一张主位上,身边一左一右站着两个丫鬟,那架势像极了三堂会审。张妈妈只觉得后背无端就冒出了冷汗来。

刘七巧见张妈妈进来,嘴角微微一笑,转身对茯苓道:“去给张妈妈沏茶。”又对站在另一旁的绿柳道:“去把昨儿恭王府送来的金丝小月饼拿一叠过来,让张妈妈尝一尝。”

张妈妈脸上带着笑推拒道:“姑娘快别忙活了,少奶奶有什么吩咐就只管说,这么客气奴婢倒是不敢当了。”

刘七巧只伸手,示意她坐下来道:“你知道我的个性,是个直来直去的直爽人,做事也不愿意弯弯绕,我只问你一声,你既知道了包二媳妇的那些浑帐事儿,为什么还要替她藏着掖着?”

张妈妈原本是瞧瞧的沾了半边屁股坐在椅子上,听刘七巧这么一说,只吓的从椅子上滑了下来,跪倒在地上道:“少奶奶明鉴,奴婢实在一开始是不知道的,那天香烛店里头送了东西来,我用秤称过了觉得不对,又不敢伸张,才悄悄的找了包二家的去问,她这才告诉了我一些……一些事情。”张妈妈脸上闪过一丝游移,紧接着又继续道:“后来她说,这差事我也是临时顶的,少不得一两个月后,她又要接回去,何苦闹开了,大家面上都不好看,我便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当一个睁眼瞎子,混过了这两个月也就完了。”张妈妈跪在刘七巧的面前,抬头看着她,眼中已经涌出了悔恨的泪水,只哀求道:“大少奶奶,这事儿可千万不能让老太太知道,不然百合那丫头,也就完了。”

刘七巧想了想,张妈妈之所以不说,大抵也是利之所诱,不过她毕竟情节较轻,如今不如给她一个恩典,也可以把自己撇干净一些,刘七巧指了指放在茶几上的盒子,开口道:“我也不说别的了,一会儿你拿着这盒子去找太太,告诉她是你发现了包二家的勾当,寻思着这事情还得让太太做主,就得了,至于里头的那料足的蜡烛,你只说是在库里找到的,几年前没用掉的库存,也不必再牵扯出我来。”

  ☆、190|4.15

刘七巧才到了讨饭街门口,就见平时跟着杜二老爷的小厮齐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见了刘七巧来,便迎了上来道:“二老爷怕有什么差错,让奴才先在这边侯着大少奶奶。”

刘七巧应了一声,见讨饭街门口已经设了围挡,入口处排了一整排的粥摊,另外一边是直接发放米粮的。因为四皇子也是死于这个病症,朝廷这次非常重视,在控制蔓延这边还算做的尽力。刘七巧左右瞧了瞧,只问了一句齐旺道:“你可知道大少爷说要举荐的状师是哪一位?”

齐旺摸了摸脑门,想了想道:“大少爷今儿跟我提起过,说是一个叫包大爷的。”刘七巧点了点头,心道姓包的不错,宋代有个包青天挺靠谱的,这人既然是个状师,定然应该也是一个惩强扶弱的人。

齐旺跟守着围挡的守卫说了刘七巧的来意,又悄悄的孝敬过了,那边便开了一道门,放刘七巧和茯苓进去。两人正要进去,却听见不远处有人骑着毛驴往这边赶过来道:“嫂夫人留步,嫂夫人留步。”

刘七巧扭头看了一眼,只见一个穿着棉布长袍的人从小毛驴上翻身下来,朝着她一边招手一边道:“嫂夫人,我是杜大夫请来的……”那人话还没说完,被路边的乱石头绊的跌了一跤,狗□□一样的摔在了刘七巧的跟前。

茯苓扑哧一声用帕子捂着嘴笑了起来,刘七巧也忍不住脸上的笑意,只招呼齐旺道:“快把包大爷扶起来,时候不早了,我们早些进去吧。”

齐旺见姓包的跌了一跤,只一拍脑门,哎哟了一声,急忙上前扶着他道:“我的探花爷,你好歹悠着点,这叫什么事儿啊!”

刘七巧听齐旺这么说,没来由就睁大了眼珠子,打量了一番这位骑毛驴的探花。

原来这位包探花,是今年的殿试第三名。饶是刘七巧是深居闺阁的姑娘,对他的轶事也是略知一二的。听说这位探花取了一个另类不凡的名字,以至于皇帝在看见他的名字之后,把原本的状元让给了别人。也不知道包老爷子听到这样的事情时候,会作何感想。

这位探花爷姓包,单名一个中字,连起来读就是包中。听说他爹给他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二。刘七巧就不得不想了,难道他爹就那么确定,再生了包小之后,包太太就不生娃了?当然这也只是刘七巧一时的感想而已,她自己也从没想过,会遇到传闻中的人。

春试发榜过后,中了的举子大多数都回乡报喜,等待来年吏部分配岗位。包中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上头的姐姐包大已经出嫁,下头还真跟刘七巧猜得不太一样,包太太生了包中之后,就没生出个包小,所以包探花就把家里的祖屋卖了卖,派了下人直接去把老太太接了过来,打算在京城安家立户。

这会儿吏部的分配还没下来,他便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当状师。刘七巧跟他见过礼之后,一行四人就去了阿汉家。这几日讨饭街被围得水泄不通,若是想赚几个工钱,就不能在家里过夜,故而阿汉也没有出去,就呆在家里头,拿院子里堆着的几根木头,给刚出生的孩子做着小床。

阿汉是认识刘七巧的,见她领着人进来,便只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前招呼了起来,又转身对着房里头的人喊道:“她娘,宝善堂的少奶奶来了。”

阿汉嫂这就从房间里头走了出来,身上穿着的是紫苏送给她的几件半旧的衣服,头上戴着素色的抹额,看着倒是挺精气神的。刘七巧急忙走了过去道:“你怎么起床了,好好在房里养着吧。”

阿汉嫂笑了笑,只引着刘七巧进去,搬了家里仅有的两张小杌子让刘七巧和茯苓坐下。也不怪阿汉嫂没眼色,包中身上穿着的衣服比齐旺还不如,她只当他是宝善堂的小厮而已。刘七巧落了坐,茯苓搬了凳子到包中的面前,低着头笑盈盈道:“包探花请坐。”

包中谦让了一回,但还是坐了下来,刘七巧只让茯苓又去把阿汉请了进来,两人见了这阵仗,便有些局促了起来。

刘七巧开门见山道:“大妹和大宝在水月庵过的挺好的,你们是从外地来的,大概不知道这水月庵的来头,里头的师太是当今皇帝的亲姑妈,除了太后娘娘,是全大雍最尊贵的女人。大妹在里头,她还细心照料过。”

两人听了这话,眼珠子都要直了,只哆嗦道:“这……大妹这是天大的福气啊!”

刘七巧便笑了笑,继续道:“如今大妹都只喊大长公主奶奶,这称呼,便是我也从来都没这么喊过,可见大长公主有多喜欢大妹。”

阿汉嫂已经张着嘴完全不会说话了。刘七巧之所以一开始跟他们说这些,无非就是给他们打一个基础,让他们知道,宝善堂的后台硬的很,大长公主也会给他们撑腰。

“有一件事儿,想请你们帮忙,说起来原本是应该宝善堂亲自出马的,只是怕到时候外面人风言风语太多,说我们宝善堂店大欺生,几百年的招牌若是蒙黑了就不好了。”刘七巧说着,从茯苓手中接过了原本安济堂配出来的那副药,递给阿汉嫂道:“这一副药当初是在你家厨房的窗口拿的,回去之后我让相公检查了一下,里面的一味药材是假的。”

阿汉和阿汉嫂两人的视线便从刘七巧的身上转到了手中的药材上面,只听刘七巧继续道:“中医讲究辨证疗法,药方配料繁多,有时候一两味药的变化,并不一定会影响到疗效,所以很多不法商贩,会把药方中比较名贵的药材用次品,或者是假货替代一下。抓药的老百姓不懂药理,也吃不出来,顶多就是觉得这方子吃了没用,再换一个而已。”

阿汉听到这里,一直平静的眉眼忽然激动了起来,大声道:“我知道了,当时大宝吃了安济堂买回来的药,没有效果,我还埋怨过是杜太医的药方不对,原来是因为安济堂卖得是假药!”

刘七巧只点了点头,继续道:“药材的成本都在这里,宝善堂百年老店,自然不会欺骗百姓,卖得也都是正经途径收来的药材,安济堂的药材虽然便宜,可里头的真假确实分不清楚的,假药害人,贻误性命,这样的行为却是天理不容的。”刘七巧说到这里,便转身介绍起了身边的包中:“这位是包探花,以前是个状师,他一向惩强扶弱、济世爱民,要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所以想给安济堂一点颜色,若是两位肯替他做个原告的话,宝善堂这里也是感激不尽的。”

阿汉嫂听到这里,站起来道:“少奶奶要我们怎么做,只管吩咐就是。”阿汉却是蹙了蹙眉头,心里有些担忧,只开口道:“万一告不赢怎么办?”

包中一拍身边的茶几,站起来道:“告不赢我名字倒着写,这样的奸商,简直草菅人命。”刘七巧扭头看了一眼包中,心道果然真的是一个直性子的人。

阿汉嫂拉着阿汉的袖子道:“要不是少奶奶,你哪里能有儿子,大宝和大妹哪里能治好病,就是告不赢,我也去告去!”阿汉看了看自己的媳妇,拧着眉头还在犹豫。那边包中站起来,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哥们,别怕,我包中做状师到现在,还没输过官司呢!我倒是也想瞧瞧这安济堂背后是个什么来头,敢公然在京城里卖假药。”

阿汉被他用力在肩膀上拍了一把,整个人都怔了怔,刘七巧给茯苓使了一个眼色,茯苓便把手中抱着的一个匣子给送到了阿汉嫂的手中。阿汉嫂当着大伙的面打开,见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几排银子。

“这事情若是成了之后,自然还有得多,如今阿汉哥养着三个孩子,也是不容易的,阿汉哥自然也不忍心阿汉嫂这么劳累,大着肚子还要给人洗衣服。”

阿汉听了这话,垂下了脑袋,匣子里的银子是诱人的,世上没几个人能抗拒得了。阿汉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就没有刘七巧什么事情了,包中拿着笔墨记录下事情的始末,然后就这当日阿汉嫂生娃的石台,在上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慷慨陈词的状书。

等他们把事情办完了之后,两人才一同离开了讨饭街。沿路也没有什么百姓来往,包中便跟在刘七巧的身后,笑嘻嘻的说:“嫂夫人真是好口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堪称人才,倒显得我没什么用了。”

刘七巧扭头瞧了他一眼,见这个人油嘴滑舌的,也没太多好感,只开口道:“包探花的夸奖,愧不敢当。”

包中笑哈哈的摆了摆手,连连道:“不才小字仲永,大嫂唤我仲永就好了。”

刘七巧揉了揉额头,仲永……这个名字好耳熟啊,好像小时候学过那个什么伤仲永!刘七巧又抬眸打量了几眼包中,觉得他也不用伤了,就这德性,也已经够伤了!

其实包仲永长的不差,可是说话的时候面部表情太多,在面瘫遍地的古代确实是让人亲近不起来。茯苓瞧着他那模样,也忍不住频频捂嘴笑,刘七巧就假装严肃不接他的话。茯苓实在忍不住了,便笑着道:“包探花,看你的年纪,只怕比大少爷还要长好几岁呢,你这一口一个大嫂子的喊,可把我们少奶奶给喊老了。”

包仲永只朝着茯苓眨了眨眉眼道:“丫头片子懂什么,这是尊称。”

茯苓顿时被堵的满脸通红,只拧着眉毛不说话,兀自委屈,刘七巧只将她一把拉到了自己身边道:“人家是个探花呢,你哪能说得过他,对待这种人,唯一的办法就是闭上嘴就好了。”

“嫂子果然至理名言啊!”包仲永笑着道。不多时几人已经到了讨饭街的门口,刘七巧见家中的马车还在那边等着,便只跟他福了福身子,转身离去。这会儿人多,守卫们都瞧着,包仲永忽然间就板起脸连,一本正经的朝着刘七巧作了一揖,去一旁牵他自己的毛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5页  当前第1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1/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回到古代开产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