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第139节
小说作者:苏芷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1 KB   上传时间:2015-08-10 13:24:32

一时间场面就有些尴尬,杜二太太脸色也不由难看了起来,只咬牙又问了一句:“难道不是她得了麻疹,去水月庵养病去了吗?听说那里收治的,可都是得了麻疹的病人呢!”

茯苓只开口道:“府上什么没有,若真是病了,在府上养病不是更好吗?她又不出百草院的院门,这几日连房门也没有出去过,那里会传染给别人了。再说大少奶奶也回过大太太了,说是让紫苏就在府中养病,这若不是因为病好了,她出去做什么呢。”

茯苓说的合情合理,竟挑不出一点错处来,杜二太太的脸色就更尴尬了,隐隐有了几分急躁,本想开口说,把那紫苏平日里用的药拿过来瞧一瞧,便知道是不是风寒了。可是她才瞧见杜老太太那张脸,就觉得自己都快被冻成风寒了。

杜老太太懒懒道:“今儿一早起太早了,这会儿倒是有些困了,老二媳妇,今儿议事厅没有事吗?还是你也跟老大媳妇一样,把家务事都交给小辈们了?”

杜二太太冷不丁的被一提点,心里又生出不少想法来,老太太这么说,难道是想让自己把家里的事情交给赵氏吗?那怎了可能?她才刚刚在府上立稳脚跟。杜二太太越想越觉得这次又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既然那丫鬟的病好了,那是最好不过了,我本来还担心她会不会是什么厉害的病,万一传染了出来,这一大家子多少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如今瞧着,竟是我多心了。”杜二太太说着,只难得殷勤的上前扶着杜老太太起身,正想跟着她一起往佛堂那边去,杜老太太就甩甩手道:“你不用跟着来了,还是去议事厅那边吧。这都什么时辰了,也不知道大孙媳妇一个人忙不忙的过来。”

杜二太太一听,又是跟被针扎了一下一样。这会儿她不在,刘七巧万一做了什么事情出来,或者又调动了什么人手,或者有刁难了她手下的人,她的面子越发没地方摆去了。

“老太太说的是,今儿耽误了些时辰,媳妇这就过去。”杜二太太说着,堆着满脸的愁容带着丫鬟离去了。

茯苓这会儿后背的汗水才觉得好了些,见杜老太太走远了,便在门口问了一句服侍老太太的珍珠:“这怎么回事儿,一早了搅得人不安宁。”

珍珠脸上笑了笑,凑到茯苓耳边小声道:“谁知道呢,大概还是为了上次包二家的事情,大少奶奶得罪了二太太,二太太尽想着办法给大少奶奶穿小鞋呢。”

茯苓略略蹙眉,心里还是有些担忧,主子们打擂台不打紧,可千万不要连累她们这些奴才遭殃就没必要了。

杜二太太去议事厅的时候,刘七巧等的几乎就要翘脚走了人。她平常就不能忍古代人对站立吃喝的那些规矩,可在下人面前不能失了规矩,她自然是要坐直了的。绿柳又给刘七巧换过了几盏茶,底下几个原本说不是急事儿的管事们,也都开始头皮冒汗了。中秋刚过,晌午的天气还是很热的。

“二太太,你可算来了!”杜二太太前脚刚进门,后脚几个管事媳妇就围了上去。杜二太太很享受这样众人簇拥的场景,觉得自己特别有存在感,方才一脸的怒意也稍稍舒缓了一点,扯着笑脸道:“怎么了这是,难道我不在你们还不干活了?大少奶奶不是还在里面坐着吗?有什么事情,你们问她就是了。”

“能问的都问过了,有几样事情是关于府上的旧历的,还是要请二太太做主的。”

杜二太太暗暗一笑,觉得自己找回了些场子,由丫鬟扶着进门道:“行了,都进来说话吧,外头也怪热的。”

刘七巧见杜二太太进门,便起身见了礼,又开口恭维了一句道:“二婶娘今儿倒是难得迟了,管事们都等急了,还是二婶娘在站得住脚。”

杜二太太接过绿柳送上来的茶盏,抬眸睨了一眼刘七巧,带着几分不屑抿了一口茶道:“你说这话就错了,我们是一家人,互相帮衬着是应该的,以后我若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难不成这家还不用管了不是?”杜二太太说完,放下了茶盏,又摆出一副长辈的做派道:“不过你毕竟是新媳妇,慢慢学着吧,我也是从你那样慢慢学起来的。”

刘七巧卖力的摆出一副受教的表情,恭顺的站在杜二太太身边点头。心道我还真不是不会管,可是真不想管啊,若是管好了,以后杜太太那边脱不开手,没法子出去做事;你这边又气得跟乌眼鸡一样,我这是何苦呢!

杜二太太见刘七巧怎么忽然见就收敛了些,比起前两日的架势倒是恭顺了不少,一时间也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是今儿她打小报告的事情她已经知道了?于是就学乖了?不过无论是怎么回事,至少今天刘七巧没火上浇油,算是好的了。

其实刘七巧早就料到了杜二太太今天得不了便宜的,老太太若真心帮她,何必传了茯苓去问话,直接带了人往百草院里头去,只要把病着的紫苏抓了个现形,刘七巧就是有一百张嘴也是没出说的。

如今请了茯苓去,怕也是不信杜二太太的片面之词。至于后面的,反正紫苏已经离开了杜府,就算老太太准了二太太去百草院,不过也是空跑一趟。杜二太太压根得不上半点的便宜。

不过从方才杜二太太才进院子时候的神色看来,这一早她怕是气得不轻的。

“二婶娘说的是,这几日多谢二婶娘细心教导,听说大姑娘病了,一会儿我便去西跨院瞧瞧大姑娘。”刘七巧是典型的哪壶不开提哪壶,杜二太太脸上的神色才舒缓开来,刘七巧一句话就又让杜二太太的心口痛得跟碎过大石一样。

杜二太太顺了半天的气,可昨天杜茵的事情,从表上面看,和刘七巧没有半天联系,她就是再想迁怒人,也迁怒不到刘七巧的身上。

“多谢你的好意,其他事情一会儿再说吧,眼下还是让管事们把事情先回了。”杜二太太几乎是咬牙切齿的把这句话给说了出来。饶是绿柳如今跟着刘七巧越发伶俐懂事了,也差点没能忍住要笑出声。刘七巧急忙瞪了她一眼,开口道:“我吩咐你的事情,你怎么还没去办,你先去吧,一会儿我自己回百草院就好。”

绿柳正憋得肚子疼,有刘七巧这句话,便使劲点了点头,脚下步子生风一样的跑了出去,才走到议事厅门口,便扶着腰按着肚子笑了起来。

刘七巧几乎是一边打盹一边看着杜二太太把方才她没处理的事情都处理了一遍,才有些迷迷瞪瞪的睁开了眼睛,倒是瞧见连翘已经在外面候着了。刘七巧送了杜二太太离去,跟着来到了外头,见了连翘道:“你怎么过来了,家里没有个人看着,还不乱了套了。”

连翘凑上前扶了刘七巧,凑到她耳边道:“茯苓姐姐回来了,原本她是要过来的,可又怕见了二太太尴尬,就让我来了。”刘七巧心下便明白了几分,定然是方才茯苓说的话没让二太太满意了。既然没让二太太满意,大抵就是自己满意的了。

“这几日让茯苓在百草院多待几天,等过几日再出来走动吧。”

两人回了百草院,茯苓就迎了上来,又把今天在福寿堂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刘七巧倒是欣赏起她的应变来了,能在短时间内把假话说的滴水不漏,也是一种本是啊!不过这样的本是要是用在别的事情上,倒也麻烦。

“这件事情就按你说的办吧,小丫鬟那边通个气,若是外面人问起,就让她们都这么说,省的一人一样的话,反倒让人疑心了。”刘七巧说着又瞧了一眼茯苓,把今儿随手带的两个赤金缠丝手镯退了下来,一人一个塞到了她们两人的手中道:“我初来乍到,里里外外全靠你们张罗着,早就想赏你们了。”

茯苓拿着手镯,正要推脱,那边连翘也惊了一下,却立时反应过来,这原本是要赏茯苓一个人的,她不过就是沾了茯苓的光,可这大少奶奶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既然大少奶奶赏了,那奴婢就不客气了。”连翘大大方方的接了过去,只要自己手下,茯苓就不敢不收,这一点她也清楚的很。

茯苓见连翘收下了镯子,便也低下头谢过了之后,就把镯子收了起来。

午饭按例还是在如意居用的,王妈妈也一早为杜太太做了耳报神。杜太太听了,只不屑笑笑道:“看看,又要开始不消停了,这么多年她往老太太那边走的还少吗?哪一次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从来都学不乖。”

王妈妈也跟着笑道:“二太太的脾气,大约就这样了,以前太太你性子好,跟她也从不争得面红耳赤的,她大约觉得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可惜咱们的新少奶奶不是这样的人,爽快的让人忍不住叫好。”

杜太太只抿唇笑了笑,又嘱咐王妈妈道:“你一会儿就别啃声了,也别赞她好,年轻人经不起夸,家里最好还是和和气气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二太太那边闹两次也就消停了。”

王妈妈一叠声的应是。刘七巧用过午膳之后,便拜别了杜太太道:“大妹妹染了风寒,一会儿我过去瞧瞧,住在西跨院的四位姨娘,我也没去瞧过,顺便也瞧一瞧去。”

杜太太道:“先去瞧了姨娘们,再去瞧你大妹妹吧,毕竟她病着,别把病气沾给了别人。”

刘七巧又受教的点了点头,古人的规矩还不是一般二般的多,这生活中不经意就会冒出一两个,偏你还说不出它的错处。

礼物是一早就让丫鬟们送了过去的,刘七巧便索性空着手去了,蘼芜居在西跨院的西北角上,前后有三进房子,左右都由厢房连着,十七八间的房子住着四个姨娘两个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蘼芜居的前面,就是漪兰院,如今是三个姑娘起居学习的地方。

刘七巧用了午膳之后,便先让丫鬟们去蘼芜居探了一下门,除了阮姨娘有了身子,中午正歇午觉,其他几个姨娘倒是都空着。刘七巧上门的时候,三个姨娘聚在前院的大厅里面打麻将。里面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来,夹杂着断断续续洗牌的声音。

丫鬟见刘七巧到了,只提着裙子小碎步往里头回话,不一会儿洗牌的声音就停了下来,刘七巧就瞧见三个瞧着才三十出头点的少妇,站在了回廊底下。这时候阳光正好,院子里的菊花开的正艳丽,刘七巧就觉得似乎有三个仙女就站在前头,虽然不是十七八岁韶华正艳的年纪,但单凭这容貌,也是美的让人不可移目的。

怪不得外面人人盛传二叔的风流,能坐拥这样的美人,只怕还不止风流那么简单了,当真是艳福不浅。

刘七巧正看美人看的出神,三人中其中一个少妇便先开口了道:“阮姨娘正养胎,如今蘼芜居正是三缺一,正巧了,大少奶奶不如进来,一起玩一圈。”

进门就拉着玩麻将,不说这是老乡的待遇,还没人相信呢!刘七巧浅浅一笑,向那人行了一个全礼,开口道:“花姨娘好!”

花姨娘脸上带着笑,却不像旁边那两人那样温婉如水,而是像夏日里的鲜花一样,灿烂的让人忍不住去采撷。只见她眉飞色舞道:“我说这位大少奶奶定然和我投缘,你们还不信呢,怎么着,一眼就把我给认了出来吧。”

  ☆、186|4.15

因为刘七巧身上还没干净,杜若也奔波劳累了一天,结果两人火烧火燎了半天之后,再没干出什么坏事来。杜若靠在床头吃着茯苓送来的宵夜,一边搂着刘七巧道:“我方才回府第一件事情,就去后面厢房看了紫苏,看样子她身子不错,身上的身子已经发出来了,再吃几帖药估计就能好了,倒是比平常人来得快去的也快些。”

刘七巧枕着杜若的肩头,眼神有点迷迷瞪瞪的说:“快点好就好,我都想着,实在不行,就把紫苏也送去水月庵,省的到时候二婶娘那边知道了什么,又要来说。况且娘有了身孕,西跨院又住着好些孩子,若是有个什么,那都是我的不是了。”

杜若放下手中的斗彩莲花瓷碗,转身摸了摸刘七巧的脸颊,劝慰道:“你怎么也这么小心翼翼的了?只要紫苏这几日不出这院子的门,病自然不会传出去,若真像二婶娘说的那样,这会儿京城只怕已经不能住了。”

刘七巧想了想,抬头在杜若的脸颊上亲了一口,杜若一翻身,就扣着她的后脑勺反复的碾压起了唇瓣,直到两人都气喘吁吁的松开彼此。刘七巧红着脸说:“明天亲戚就走了,忍一忍吧。”

杜若皱着一张欲求不满的脸问她:“什么亲戚?最近有亲戚上你家了吗?”

刘七巧只笑着摇头道:“没有没有,我说的是癸水啦,每个月一次,不多不少,这不就跟亲戚登门拜访一样吗?”

杜若顿时笑的很尴尬,尽然无言以对了。

第二日一早,杜若和刘七巧一起起身去福寿堂请安。杜二太太的一双眼睛又红又肿的,明显是昨夜哭了小半宿。再看看杜家三个姑娘,只有两个在,杜茵却是缺席了。刘七巧正纳闷,外面小丫鬟进来道:“大姑娘的丫鬟玉竹来说,大姑娘染了风寒,今儿就不过来请安了,省的带了病气过来,已经让二老爷瞧过了,没什么大问题,只让老太太放心。”

杜老太太从里屋出来,见杜老爷和杜太太也到了,唯独没瞧见杜二老爷,便问了一句道:“老二去哪儿了。”

杜二太太冷着一张脸,憋了半天才开口道:“梨香院那边那个,似乎也病了,二老爷过去瞧病去了。”

姜梓丞本来身子就虚弱,昨晚穿着湿衣服跪了半个时辰,没病也弄出病来了。杜二太太还是拉长了一张脸,见赵氏带着两个孙子过来请安,也不像往常一样笑脸相迎,只板着个脸,不说话。显然她是在责怪赵氏,不该说那样一句话。

赵氏是个聪明的,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关节,便只笑盈盈的给老太太请了安,又给杜太太和杜二太太都请了一遍安,和刘七巧互相问了好,便安然的坐在了一旁。

杜老太太这儿不留早膳,所以丫鬟们只每人送了一小盏温热的红茶,刚够润润口的。刘七巧端起来稍稍抿了一口,那边杜二老爷就来了。杜老太太问过了杜二老爷两位的身子,杜二老爷只说不过就是染了风寒,并没什么了不得的,又道姜梓丞的脉象,也比先前几次去的时候,要好了很多,这次风寒发出来之后,没准后面很快就能痊愈了。杜老太太心中也总算宽慰了下来。

众人晨省完毕,便按着老规矩离去,刘七巧扶着杜太太去了如意居,婆媳两一路上依然是有说有笑的。赵氏见杜二太太起身,便也跟着起身跟了上去,两人一前一后出了福寿堂,赵氏就跟了上去道:“母亲可是怪我昨日多嘴说了那番话。”

杜二太太冷哼了一声,狠狠的瞪了一眼赵氏道:“我怎么敢怪你呢?连老太太都被你说动了,平常看你挺老实的,没想到这么会说话,我也知道向来没几个大嫂是真心跟小姑子好的,可你也不能坑茵丫头呀,你看那姜家的少爷,病歪歪的,哪里配的上我茵丫头?”

赵氏也是世家小姐,被杜二太太戳着脸皮说话,心中自然也是不高兴的。况且去年杜蘅房里发生那些多事情,杜二太太这个准婆婆也从没帮她说过半句话,最后还是杜老太太发话,才把沐姨娘的事情给按了下来,赵氏对杜二太太心中也是有怨言的。只不过这一回她帮这姜梓丞说话,却也不是只因为她们婆媳之间的这些小矛盾。

“母亲平素里最是一个心思清楚的人,怎么这事儿上面就没能想的通呢?”赵氏虽然也不待机杜二太太,可还是耐着性子劝说道:“姜家表少爷在家里住了也不是一天两天,平日里逢年过节的,虽说不不曾多说几句话,见总是能见到的,若是小姑心里没他,昨儿就应该躲在房中不出来,只把这事情交给长辈,总也会替她做主的。”

赵氏虽然没有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但却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昨天见杜茵急匆匆的又从西跨院赶回来,便知道这里头的猫腻,恐怕不止那么简单。今儿一早听说杜茵病着,她就遣了自己的丫鬟过去问一声,杜茵给自己带来的话是:“昨儿多谢大嫂仗义执言了。”

杜茵这话一说,赵氏也就全明白了,虽然她是大家闺秀,不齿这种私定终身的勾当。可她新婚之后,和杜蘅之间诸多磕磕绊绊,说白了也就是因为两个人全然没有一点感情基础。赵氏想明白了这一点,心里倒是替杜茵高兴的。

“况且这姜家表少爷,别的先不说,二十岁上头的人了,房里连一个通房也没有,倒是跟大伯家一样的,母亲你只瞧瞧大伯是怎么宠大伯母的,又瞧瞧大少爷如今是怎么宠大少奶奶的,也就知道小姑若是嫁过去,应该不会受什么委屈的。”赵氏这一点分析的极好,杜二太太一听,忽然觉得心里头的小心结似乎有些松动了。赵氏只接着道:“况且姜家如今落魄了,什么都要仰仗着我们杜家,小姑若是嫁过去,也断然不会受婆婆的气。”

赵氏说到这一点,还是有些底气不足,若是杜二太太联想丰富一些,分明就能感受到赵氏这话语中,也带着莫大的怨气。不过杜二太太有时候该敏感的时候,往往是很迟钝的,所以她只想起了她这么些年明里暗里受过的杜老太太的气,然后还深以为然,重重的点了点头。

赵氏松了一口气,两人进了西跨院,就各自往各自的房里去了,赵氏那边带着孩子,向来是不跟杜二太太一起用早膳的。杜二太太平常只跟着杜茵一起吃,今天杜茵又没起身,用早膳的时候就冷清了很多。

秀儿替她添了一碗红豆稀饭,配上了豆沙包,一边服侍着杜二太太用膳,一边开口道:“我就瞧着二少奶奶也是个不公道的,依我看,大姑娘的婚事,哪里有她插嘴的份儿,如今她不光插嘴了,还变着法说太太的想法不对,她也是个当娘的人,难道不知道太太这样不过也是心疼大姑娘罢了。”秀儿撇了撇嘴皮子,继续道:“姜家如今是个什么情况,阖府上下哪个下人不知道,梨香院上下总共不过才十来个人,丫鬟们穿的衣服还都是年前大太太给的。去年姜姑娘出嫁,那嫁妆也是寒碜的,也亏得齐老太爷没嫌弃,不然的话,姜姑娘在太太娘家也不至于过的这么不如意。”

杜二太太被秀儿这几句耳边风一吹,果然又觉得自己有道理了起来,只挺起了胸膛道:“本来就是这样,大姑娘的婚事,哪里由得着那些人来说三道四的,原本只要老太太不松口,我这里也不松口,老爷就没法子把我怎么样,其实老爷是一早就看上了姜家少爷了,前几日才跟我提起这事情来,我原本就不依,跟他吵了一回,谁曾想昨儿居然就发生了这种事情。”

秀儿拧着眉毛想了想,也没想出一个所以然来,便只换了个话题道:“太太,我瞧着百草院里那个叫紫苏的丫鬟,病得只怕不简单,昨儿我打发小丫鬟去厨房看宵夜的时候,听说连翘正跟她表妹说什么呢,她表妹就是小麦,包二媳妇的干女儿,那小丫鬟回来说,瞧见小麦正偷偷擦眼泪呢。我估摸着,难不成大少奶奶因为这事情发落了她?可这两天百草院里头静悄悄的,也没传出什么风声来。”

杜二太太冷哼了一声,只斜着眼睛道:“管她是什么病,反正不是好事儿,可惜那天她劝这姜家人留下来的时候,在老太太跟前提了那么一句,也不知道老太太走心了没有,若是没走心,我倒是可以再再提一提的。毕竟西跨院那么多孩子住着,我提个醒总是不会错的。”

刘七巧在如意居用过了早膳,照例是陪着杜太太聊天说话,然后等到了时辰,就去议事厅里头跟着杜二太太管理家务。杜若早了她一步回了百草院,去替紫苏复诊。紫苏这几日病着,全赖茯苓一个人照料,虽然说不上十二个时辰无微不至,但至少端茶送水,从没短过什么,她平常是惯服侍人的,身子骨又好,所以这回难得被人照顾,心中很是不好意思。

昨天杜若回百草院的时候,偷偷的放了春生进来瞧了眼紫苏,两人说起了水月庵里头的事情,紫苏便起了这个心思,想让春生接了自己过去。

“家里人多,太太又怀着孩子,二太太那边,大大小小六七个孩子,我虽然在这小房间躺着,却也不安心,若是为了这个,让少奶奶难做就不好了。”尤其是昨儿她在外头,听见绿柳找茯苓说的话,心里就更是难安了。

春生是个杜若一样的妻奴个性,真不愧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的。只听紫苏嘴上提了提,便就开口应了,拍着胸脯说明儿一早一定来接她。

所以这会儿杜若还没进来,紫苏就撑着病体,梳妆起身,手里打了一个小包裹,坐在床沿上等着了。杜若回了百草院,茯苓引着他往紫苏的房间里来,就瞧见紫苏以及该穿戴整齐的坐着了。

她虽然身上发了疹子,脸上倒是干净,见了杜若进来,便开口道:“大少爷,我寻思着我还是跟你去水月庵养病的方便,府里头人多嘴杂的,犯不着为了我一个奴才,让您和大少奶奶难做。”

杜若在刘七巧跟前是打过包票的,绝对不让紫苏出去,可她也知道紫苏的心思,是不想给她和七巧添麻烦,便开口道:“这事儿还是跟你大少奶奶商量一下吧,我既答应了她,自然只有她做的了你的主。”

紫苏只连连摆手道:“我昨儿和春生都说好了,一会儿我就跟着大少爷你的车一起去水月庵里头。也不用再问大少奶奶了,这主我自己做了,回头大少奶奶若是问起,奴婢自然会给她个说法。”

杜若见紫苏坚持,便也点头答应了,又命茯苓带着人将紫苏的房间里里外外的清理消毒,熏上了艾叶。说实话他这几日都是水月庵里头照应病人,紫苏在杜府待着,确实还不如在那边来的方便,况且太医院也在那边派了人值夜,可以说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可以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

杜若前脚带着紫苏出了百草院,杜二太太后脚就领着秀儿又往杜老太太的福寿堂去了。杜老太太刚用过早膳,正打算去佛堂念一会儿经,消消食,见闻杜二太太这时候来了,只皱着眉头跟百合打趣道:“二太太这个时候过来,准没什么好事儿,不信我们赌赌?”

百合一边扶着杜老太太起身,一边道:“只怕二太太还是为了大姑娘的事情来的,大姑娘毕竟是她的亲闺女,杜二太太还是心疼她嫁到姜家。”

杜老太太想了想,也有这个可能,便只稍稍皱了皱眉,由丫鬟扶着去了正厅里头。

杜二太太这次学乖了,再不提什么麻疹的事情,只蹙眉道:“媳妇有件事情,还是要请老太太定夺的。”

杜老太太对杜二太太的习性是有些了解的,但凡说请她定夺的,十有□□是她自己已经打好了注意,却又不能自己办了,所以才跑到她这里来请尚方宝剑的。

“你说吧,我都不管家这么多年了,有什么事情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好了,何必又来问我。”

“这事儿不是有些说不开吗?是关于大郎媳妇的,她过门也才没几天,待人接物管家理事到也是一把好手,只不过,前儿听说百草院里头有人生了疾病,按照道理这若是病得都起不来床的,是要让爹娘接出去养的。”杜二太太说着,生怕杜老太太生气,只急忙接着道:“不过我听说那姑娘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所以大郎媳妇把她留了下来,依我看,既然是病了,还是出去的好,若是实在没有亲眷了,府上派个老妈子,让她搬去庄子上养病也是行得通的。”

这注意也不是杜二太太自己出的,而是秀儿出的。不过杜二太太心里也很是赞同的,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能移到庄子上养病,到时候让伺候的老妈子偷了一帖药回来,随便找个药铺问一问,也就知道她究竟得了什么病了。至于秀儿吗?她老娘就在庄子上,到时候不计用什么办法,总归是可以让紫苏好好尝尝苦头的。

杜老太太也是一个谨慎的人,见杜二太太这么说,便又多问了一句道:“已经病得起不来床了?这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一问倒是让杜太太没话说了,她一个隔房的婶娘,如何对自家大侄儿房里的事情了解的这么清楚,只怕这里头也说不清了。

“不过就是瞧着这两天那丫头从没到外头路面,以前大少奶奶是最爱带着她出来的。”杜二太太说着,又皱了皱眉头,继续道:“不过这几日连茯苓都没怎么瞧见往百草院外头来了。”

茯苓以前是杜老太太房里的二等丫鬟,见她办事伶俐,就给了杜若,前些年是一直想着要让杜若收房的,奈何杜若的身子不争气,后来她家里人在外头给她定了亲事了,杜老太太也就不起这个心思了。

“百合,你去把茯苓喊了来,就说我有话要问她。”茯苓怎么说也是福寿堂出去的人,自然是不会骗她的。

刘七巧在如意居坐了半日,恰巧到了平日里去议事厅理事的时辰,便带着绿柳一起去了议事厅。今儿却还是没来,刘七巧自然不知道,她已经急匆匆的去往福寿堂打自己的小报告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5页  当前第1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9/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回到古代开产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