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630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这种传统的香水制取方法主要是选择玫瑰、茉莉、橙花之类的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然后把花瓣叶子都进行蒸馏,也就是扔进罐子里加热,然后收集蒸汽再冷却。

  除了植物香水,古人还会搞动物的香水,比如麝鹿的分泌物“麝香”,再比如抹香鲸的分泌物“龙涎香”。

  但这些东西跟现代香水还差了两个关键的科技点和一个时间点。

  姜星火之所以迟迟没搞出来现代香水,并非是因为现代香水的技术原理复杂,而是因为这两个前置科技点和一个时间点。

  一个科技点就是高纯度的酒精,因为现代香水的本质就是用一定比例的植物香精油加上一定比例的酒精和纯净水混合制作而成,这个比例一般是30%不到的植物香精油,10%的高纯度酒精,再加上60%多的水,植物香精油比例如果加的多了气味就浓烈,比例加的少了就淡一些。

  另一个科技点就是玻璃瓶,因为香水的气息很容易挥发,为了保持香水质量,古人都是存在陶瓷瓶里然后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取出来,即便如此也很容易散味,而玻璃瓶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解决了这两个科技点以后,才是最关键的时间点。

  那就是需要足够寒冷的冬季。

  原理也简单,香水最关键的植物精油液体需要蒸馏后搅拌混合放置一段时间,让香精中的杂质充分沉淀,但还是会浑浊,尤其是天气越热越浑浊,而寒冷的时候则反之,所以好的香水,在古代工坊没有足够的降温条件下,必须要在天冷的时候制取.除了沉淀之外就是过滤了,因为香水碰到较低温度就会变成半透明或雾状物,古代则更加糟糕,如果过滤的时候不够冷,那么以后不管你怎么加温,哪怕是用焦煤进行加温,把香水都烧蒸发了,这东西也不会澄清了,始终都是浑浊成一团的状态,所以香水必须在寒冷条件下过滤。

  至于陈化倒是很简单的事情,姜星火搞不出来化学陈化,但是物理方法.好吧,其实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物理方法”,直接让人拿棍子不停搅拌,这个过程大概三个月左右。

  所以在万事俱备的前提下,经过姜星火的指导,工坊也得明年能生产出来香水成品。

  至于推向市面以后能不能受到跟玻璃化妆镜一样的认可,那就不知道了。

  但如果奇点的穿越小说不骗人的话,估计能大大地挣一笔钱。

  钱这东西对于姜星火本人没太大意义,但对于他进行变法,却很有意义。

  听着姜星火口中几乎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众人神色各异。

  但他们虽然有的人不愿意这么快就相信,可无论是谁,也都很清楚,姜星火既然能把这些事情拿出来说,那么这个所谓的“低磷钢”和“香水”,恐怕是会真的很挣钱。

  姜星火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

  看着眼前的这一张薄薄的白纸,姜星火陷入了沉思。

  ——无尽风光在险峰。

  而攀登险峰的道路总是艰难的。

  王安石说过,只要尽力了就无悔,但若是尽力了也爬不到,多半是有些悔意的。

  对于经济这个大方向来说,什么是最险峻的高峰?

  当然是税收!

  而税收这座高峰的峰顶又是什么?

  收税收到基层!

  这里面拦着一块名为“皇权不下乡”的巨石,古往今来,有多少意图登顶的英雄豪杰、大改革家,面对这块大石头,要么是畏缩不前,要么是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是粉身碎骨,跌落到悬崖底下从此死无葬身之地。

  可即便知道这件事不好做,姜星火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做了,而且如今条件已经具备,那他就要在明年做。

  “税收。”

  这两个字从姜星火的口中说出,如同是擂鼓一般,响动在众人的耳畔。

  “税收是大明自我造血的重要环节,在第一年初步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摊役入亩后,会计制度改革和地税系统建立,将成为接下来税收方面变法的主攻方向,推动大明的税收体系向标准化、二极化转型在会计制度方面,未来将大力推动以‘四脚帐’为标准的新式记帐方法的普及,从技术手段上提高造假难度,杜绝大规模贪墨案件的再次发生;在地税系统方面,未来将建立起布政使司-府-(州)-县等各级行政单位的单独地税体系,以户口累进税和分家公证税为主要税收来源,减轻中枢财政负担,改变户部事无巨细的‘大管家’的税收分配模式,提高地方自主性、积极性。”

  四脚帐这个东西,由于学起来并不复杂,所以已经在中枢的各部门推行了。

  主要是由于前段时间刑部关于纸张采购权的事情,这件事情引起来了很大的波澜,有一批刑部的官吏被牵连了,而再加上之前两淮盐使司的那件惊天大案,贪墨了那么多的盐税,都摆在大家面前的后果,所以现在开始推广也没人敢说什么。

  毕竟,要是真的为了这点事,这种会计制度上的事情去跟皇帝唱反调,那是真的没必要。

  谁站出来说,很容易就被扣上“伱是不是害怕被查出来”的帽子。

  所以四脚帐的推广,还是很容易的。

  至于所谓的央地二级税收体系,这东西已经预热很久了,目前给地方的税收权力并不大,主要是在对户口累进税和分家公证税两个税种上面。

  说白了,都是针对士绅收的税。

  在地方官府看来,他们也知道这是鼓励他们去跟当地士绅去斗的阳谋。

  可是没办法啊!

  以前他们不敢动士绅,那是因为方方面面都需要当地士绅的帮助,毕竟地方官都是流官,没有地方势力的配合,很容易就会成为光杆司令,但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涉及到钱,那么很多事情就不好说了。

  或许不会把人得罪的太死,但无论如何,士绅这层皮,都得被扒下来,区别只是能不能商量扒多少的问题而已。

  当然了,如果只是地税,其实并不够,因为如今大明的税收体系已经说是千疮百孔都不为过,想要恢复正常,必须藉助更加强力的手段,但是,要想在短期内把手伸到乡里去,这是非常艰苦的,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更要有一套严密而周祥的方案来执行,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姜星火显然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他之前跟朱勇谈的,就是这些事情。

  自从税卒卫成立,他已经准备了一年之久。

  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伤残老卒,被培训好了。

  这些老卒能识字,能算数,而且有足够的爱国情怀,姜星火认为这些人肯定可以圆满地完成收税的工作,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身上的勋章不骗人。

  “同时着力推进税卒下乡,将税卒与税收两者深度融合,通过扎根于乡镇的税卒,改变传统‘皇权不下乡’的模式,推动地税系统的真正建立与国家税收的高效征收,通过老卒识字认字、算数学帐,促进税收的更加公平与更加公正。”



第491章 人事

  姜星火代表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做的报告,不仅给予了大明帝国的高级官员们很深的触动,而且从事实层面上,已经宣告了,这个庞大的帝国,经过姜星火到目前为止为期一年的变法,已经焕发了新的风貌。

  显然,下一阶段的变法,就在方方面面都意味着要进入到深水区了。

  农业上自不必多说,现在相对人少地多且小冰河期尚未致命,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大明农业部门的生产都能满足变法所需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支持一部分人口进入工业、商业等部门,工业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换句话说,在明末你就是想变法也变不了,基础条件不行谁来都白扯,而明朝中期,则出现了人口压力过大、官僚系统僵化等问题,变法的难度系数更高。

  所以,从农业和人口角度,明初其实是最容易变法的。

  而工业呢?

  工业上初步建立了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工场区,重工业里最关键的煤铁部门得到了关键的技术突破。

  但客观地来说,这些对于工业革命的完整展开,却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这些零星的火光,还不足以点燃整个大明的技术变革。

  而且,蒸汽机、工具机、零件等关键科技,尚未完成技术攻关,距离大批量投产,更是遥遥无期。

  所以工业革命的道路虽然开了个好头,但却依然任重而道远。

  而经济体系上没做成的大事,或者说未来要经受的考验,那就更多了。

  别的不说,在跨海征日之前,要完成宝钞的币值和信誉的恢复,这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除此以外,建立一个核心地区的国内贸易“点对点商道”组成的商业交通网络,以及未来设想的,基于此而产生的货栈和邮局系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当然,最难的,也是意义最重大的,还是税卒卫下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将上下求索。”

  姜星火用微改屈原的《离骚》中的一句话,结束了整篇工作报告。

  这个时代不流行鼓掌,房间里没有经久不息的掌声,但众人复杂的目光,却是对姜星火变法一年以来工作的最好注脚。

  没有人不敬畏一个真的能把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变成现实的人。

  不管这些话,曾经在众人眼里到底有多么可笑,当这些吹过的“牛”都变成眼睁睁的现实的时候,谁还能不重视呢?

  而暂时秉政的姜星火做完了工作报告之后,就开始拿出了另一份文书,宣读起了最重要的内容。

  ——永乐元年考成法结果。

  这份结果,在场的众人中,除了吏部尚书蹇义以外,无一人知晓。

  众人都紧张地盯着正在宣读的姜星火。

  “考成优、极优者,应升迁名单如下。”

  “.”

  小官的升迁没有多少人在意,根据考成法,其实按平时的成绩,大家也能猜度出来一二。

  毕竟谁干的一般可能很难看得出来,但谁干的特别好,大家又不是瞎子,能冒尖的都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等到了各寺的少卿这个级别,众人的注意力就开始集中了。

  “升王真为鸿胪寺少卿。”

  这个任命多少有些令人意外,但仔细想想王真的背景,倒也不那么意外了。

  前任鸿胪寺少卿是郇旃,自从陈祖义海盗团伙伪装成了占城国使团并发生伤人案那一档子事过后,郇旃先是被贬到了国子监当司业,旋即又流放去了云贵,而这个位置却这么一空就是大半年,但盯上这个位置的人可不少,最后被陈祯拿到了。

  但陈祯的考成业绩比较突出,肯定是要晋升的,所以就又空了出来。

  如今经过激烈的角逐,算是经过考成法这道公开的、能服众的程序,把这个位置给定下来了。

  王真是前燕王府的典膳,换句话说,朱棣的厨子总管。

  而且王真还不是普通打工人,他是背着行军锅跟朱棣一起上战场的,靖难成功以后,昔日的燕王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王真也进了鸿胪寺。

  不过一开始他的级别差的还有点多,所以这鸿胪寺少卿的位置,朱棣虽然有心给他,可总归是不好太过破格的,故此拖延了大半年,又把他提了半级,这样才勉强说得过去。

  “升行人司司副李伟为光禄寺少卿,汀州府推官高致为光禄寺寺丞。”

  听到这个任命,纵使这些官员都是高官,亦是难免窃窃私语了起来。

  原因无他,这一组里李伟的晋升,比之前厨子总管都离谱。

  如果说厨子总管的晋升还算是带了些人情,自己又确实努力肯干,李伟就真的属于一步登天了。

  这里要解释的是,行人司到底是个啥。

  行人司,明洪武十三年置,长官为行人(正九品)副手为左、右行人(从九品),后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左、右司副,下面管着三百四十五名行人,洪武二十七年后整个机构进行了升格,都由进士充任,主要负责的是传旨的工作。

  而这个传旨的工作,跟太监负责的不一样,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传旨。

  皇帝一声令下,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等等事项,行人司都得屁颠屁颠带着圣旨去跑腿。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后搞新政,把行人司废了,朱棣上台又恢复了洪武中后期的状态。

  但饶是如此,升格后的行人司司副,还是只有从七品,那也是不折不扣的芝麻官。

  而鸿胪寺少卿虽然是从五品,但却是实权官职,而且通常按照庙堂规则,是可以特赐穿绯袍的。

  这相当于连跳了四级,可以说非常夸张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6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0/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