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570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民间这种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管,是管不过来的,管一件事当然能舒舒心气,但天下这么多府县,这么多镇村,他都能管得过来吗?

  这也是他一边吃饭一边思索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因为他的改变,变好了,还是变得更坏了?如果变好,那又变好了多少?

  政策落实到基层总是会走样的,如果为了改变某件事而制定某个新的政策,人不变,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的。

  他把五城兵马司和捕快,都给改成巡警,又真的能杜绝这些事情吗?换张皮而已。

  而且很多基层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非要分个是非对错,那就真应了那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

  “谢捕头。”小道士感激涕零。

  捕头又看向一旁的掌柜。

  掌柜一咬牙,取出一迭宝钞双手递了过去:“这是剩下的钱。”

  “多谢。”领头的道士拱手,收到了钱,倒也晓得分寸,不再得寸进尺,从兜里摸了几个法器小玩意,扔在了柜台上。

  姜星火看了一眼身旁的食客,发现他们神色淡漠,似乎对这种事司空见惯,也都不太想凑热闹伸着脖子瞧,跟围观冻死乞丐的百姓大不一样。

  细细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和举止动作,便能看出来,南京城里那拨爱看热闹的百姓,多是从事城市服务业的,而这些人,则客商和做工的多一些,相对于城里的百姓,他们显然更有个人时间观念以及出门在外不给自己惹麻烦的觉悟。

  “掌柜的!”

  这时候伙计反倒有些咽不下这口气。

  掌柜对伙计摆了摆手,脊背弯了下来。

  姜星火敲了敲筷子。

  王斌起身对着走到门口的道士们沉声道:“你们且慢,待查明缘由做了秉公处置,再走不迟。”

  道士们顿住脚步,有人怒目瞪视过来:“你谁啊,敢拦着我等?”

  “我是谁不重要,我只知道你们用了龙虎山的名义,污了工坊的名声。”

  小道士嗤笑道:“你还想抓龙虎山大真人的弟子?你配吗?”

  “须知道,我们张大真人,可是跟国师.”

  姜星火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笑,道:“你先把张宇初给我叫过来,剩下的在这里等着。”

  而几名待在后面马车里侍从也堵住了酒楼的门口。

  领头的道士闻言愣了愣,仔细审视着姜星火,虽然以前只是跟着师父远远地见过一面,但如今看来,越看越像

  “师兄?”

  其他人看向他,目露询问之意。

  这道士跟其他人对视一眼,随后苦涩地摇了摇头。

  这些道士们的心里,顿时咯噔一跳。

  领头的道士表面不动声色道:“你们先在这里等着。”

  说罢,便转身先回玻璃工坊去寻张宇初了,姜星火看了他们一眼,低头继续吃饭,这次店里却再没了刚才那股喧嚣,众人都噤若寒蝉地待在原地,连呼吸声也放轻柔了许多,而店里的客人,都自觉地离开了。

  掌柜赔着笑道:“请您再尝几个菜。”

  姜星火点点头,待会儿钱给够就是,这掌柜现在心里惴惴不安的很,想来若是拒绝了他,反而会让他更忐忑,他也懒得再去寻别的吃食,直接让小二把店内的菜肴上齐了。

  一共又加了六个荤菜,四碟素盘,一壶米酒,小二端着酒壶过来给姜星火满杯。

  “谢谢。”

  姜星火抬了抬手示意,随即端着酒杯浅抿了一口,味道不错。

  一边的孩子们也早已饿极,方才粥没吃饱,再加上饭菜香味扑鼻,见状包括小乞儿和两个女娃在内,立刻狼吞虎咽,完全不在乎形象。

  另一头,那道士匆匆跑过了运粮河,回玻璃工坊求见张宇初。

  张宇初正坐在屋内闭关研究心学,突然听到有人闯入,顿时皱紧了眉头。

  “清风!”

  清风女冠拦下了师弟,然而他还是在屋外喊道:“师尊,有急事。”

  听着熟悉的嗓音,张宇初不耐道:“进来。”

  弟子进来后,张宇初抬眼看了他一眼,冷声道:“何事?”

  “师尊。“领头的道士刚方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通,末了说道,“此事确实怨不得我们,我们也是被那出尔反尔的掌柜坑惨了。”

  “被坑?”张宇初皱眉,“怎么回事?”

  领头的将刚才发生的事详细告诉他,又道:“而且我猜,让人把师弟们扣下的那人或许是国师。”

  “国师?你可看清楚了?”

  张宇初再三确认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很清楚,自己能从建文朝被逼到离开龙虎山隐居,到现在成为新心学的大师,这一切都离不开姜星火,更何况还有化肥工坊和玻璃工坊的分润,自己已经跟姜星火绑定的很深了,这时候绝对不能违逆姜星火的意思。

  不就是个面子嘛,给了。

  “也罢,若真是国师来了,也躲不过,带我一同过去吧。”

  张宇初带着人,匆匆赶到了酒楼,看到龙虎山天师亲临,捕头顿时紧张地都不敢出声,生怕真起了冲突被波及到自己。

  毕竟,张宇初在朝廷那里也是有官职的,无论是僧录司还是道录司,那可都是正经的朝廷官员,而且在学界,地位也很崇高。

  更何况,张宇初在这地界威望可是不凡,不仅有几千号人要仰仗着工坊吃饭,更有相关的运输等行业,因此兴旺发达,他一个小小的捕头,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开罪的。

  捕头紧张地关注着局势的发展,然而让他惊掉下巴的是,这位穿着华丽道袍的龙虎山大真人,竟然见面就恭敬地冲着酒楼里的年轻人行礼。

  姜星火带着几个孩子已经吃好了,见张宇初到来,也没说什么,只是起身说道:“带回去好好管教,东西没做好,人家赔个订金反悔了就不要追究了,酒楼开喜宴,上门来惹的都不愉快又是何必?”

  看着师尊伏低做小的模样,道士们哪还不晓得,此番借势压人是踢到了铁板,慌忙哀求:“我们错了,是我们鬼迷心窍,玻璃八卦镜还没做好就想着吓唬店家一番,把货卖出去,我们日后再也不敢了,给大人赔罪。”

  张宇初弃卒保帅的干脆:“国师,这几个劣徒任您处置,我们龙虎山丢不起这个人!”

  此言一出,客人已经走完了的酒楼内顿时一片寂静。

  竟然是国师亲临!

  而酒楼的掌柜和伙计更是一时间如坠梦里,有些难以置信直到用力地掐了自己一把,才相信这是真的。

  孩子堆的小乞儿,则是呆呆地看着姜星火,他不敢相信,传说中的仙人,竟然好心地把自己捡了回来,还带自己吃了顿饱饭。

  领头的道士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身旁其余的道士也纷纷效仿。

  “算了算了,都散了吧,别做这副姿态。”姜星火挥了挥手,让张宇初把人带走。

  这群人感激涕零地连声道谢,一溜烟儿就消失不见了。

  张宇初看着姜星火脸上毫无变化的神情,试探性地问了句:“国师,我派弟子去把订金给退了。”

  姜星火摆摆手:“不用了,掌柜既要退货,订金没有退的道理。”

  见掌柜一时惶恐,这时候反倒不敢说话了,姜星火摇了摇头,对王斌道:“你付钱。”

  掌柜连忙摆了摆手道:“国师来小店光顾便已是开恩,如何敢收国师的钱?”

  姜星火闻言道:“那怎么行,你是做生意的人,怎么能让你卖了东西不收钱呢?如此做法,我岂不是刚说了人家不对,做的又是一样的事情。”

  “这也不算什么。”

  掌柜还想尝试:“这是贵人照拂,小店委实不敢收国师的钱,国师要不留一幅墨宝吧?”

  姜星火莫名地想起了严嵩和六必居的故事。

  王斌付了钱,姜星火没再说什么,便带着几个孩子告辞,掌柜亲自将他送至门外。

  侍从们守在门口,外面的人没得到什么消息,而里面的人自然也不敢宣扬出来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

  姜星火带着几个孩子看着运粮河上辛苦搬运货物的力工,像是勤劳的蚂蚁一样,来来回回。

  “什么都没改变。”

  姜星火拍了拍于谦的肩膀,问道:“有权力的感觉,你认为好吗?”

  于谦倒也诚实:“我没有,但是我觉得若是能像师父一样,能把权力用在正地方,挺好的。”

  “呵~”

  姜星火舒了口气,空气中出现了欠欠的白雾,重复道。

  “可我还是什么都没改变。”

  姜星火陷入了某种巨大的疑惑之中,他今天解决了几件事,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解决。

  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看起来在大的方向上,自上而下地起到了改变整个国家方略的作用,继而让历史走上了新的轨道。

  但仔细想想,这种脱离了百姓的变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姜星火有了一丝怀疑。

  这种怀疑,不是怀疑他能不能成功。

  成功的案例,当然是有的,很多国家都有过自上而下的维新。

  姜星火所怀疑的,是这种变法给身处于历史洪流底层的百姓所带来的的阵痛与种种考验,是否真的是如他所设想的那般温和,毕竟有一句话说得好,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看起来自己每天忙前忙后,要开很多会,见很多人,处理很多国家大事,与皇帝和大臣们勾心斗角,可说到底,姜星火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对底层的百姓,缺乏足够的了解了。

  “国师?”张宇初见姜星火半天没说话,以为是在生自己的气,这时候也只能主动试探道。

  姜星火反而道:“那个捕头是不是还躲在酒楼里没敢走?让他去给我寻几个做货运的船老大来。”

  张宇初亲自去传话,捕头不知道国师想干什么,但还是依着吩咐,把小镇码头上的几个船老大给“请”了过来。

  大约是得到了捕头的吩咐,船老大们知道当面这个带着几个孩子的青年身份不简单,于是一开始都不敢说话。

  “问你们些事情,烦请据实说。”王斌在一旁提醒道。

  “现在榷税的情况如何?”

  船老大们一开始看到了张宇初不敢说,姜星火问:“张真人工坊运输玻璃和化肥,可曾如数给钱?”

  “自然是如数的。”

  姜星火又问了几个问题,大约是见姜星火态度很好,于是这群船老大说着说着,反而都说开了。

  “这一年到头,榷税则愈来愈烦,税额也愈来愈高.”

  “商税的比率没变,税额怎么越来越高了呢?”

  一个船老大小心翼翼地回答:“都说国师要征210万两商税,所以税吏就多征了一些,我们在京城地界来往,京城里都没这个说法,晓得是他胡乱寻得理由,可也不敢多说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5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0/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