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大苹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4 MB   上传时间:2013-11-13 18:18:49

  但见他既然如此说道,自然是要自己给他几分脸面,场的衙役和书院先生倒有几位,若是真不给他台阶下,也显得自己不够大。

  当下笑道:“曹大人,学生知错了,告罪告罪,今日起的晚了,见进学已迟,所以便犯懒没来,我叫家小厮来帮我禀告一声,曹大人没见到我那小厮么?”

  曹敏眨巴着眼道:“小厮?”

  苏锦挤挤眼道:“是啊,又黑又瘦长得跟大人倒有几分相像的二狗子啊。”

  曹敏眼珠一转,恍然大悟道:“对对对,见着了,瞧本官这记性,人之将老,忘性也大,哈哈哈。”

  脸上一片恍然,肚里却暗骂道:“将本官比作小厮,直娘贼的绕着弯子骂人,还起个什么二狗子的腌臜名字,这惫懒小子,当真不可救药。”

  曹敏虽恼怒不已,但见苏锦乖觉的很,并没有提及自己不让他前来听讲学之事,倒也放心不少;于是问道:“等下见了晏大人定会问起你为何今日告假,你到时候实话实说便是。”

  苏锦嘿嘿一笑,不置可否,曹敏心忐忑,当下两人众人都簇拥之下来到书院,一路往明伦堂行去。

  明伦堂东侧有个宽敞的大厅名为《致知堂》,本来就是预备给朝廷官员前来视察训话和大宋名师讲学之所,内可容数人,却是个大讲堂,曹敏引导着苏锦进了《致知堂》外侧走廊,从花窗内望进去,讲堂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几乎所有的学子都聚集堂等待聆听晏殊讲学。

  曹敏带着苏锦穿过堂侧回廊径直来到东的一间供休憩之用的屋前,门口两名衙役杵着大棒子站立,见了苏锦曹敏两人,将棒子一横喝道:“什么人,速速退让,晏大人及诸位大人内说话,闲杂人等莫要接近。”

  曹敏拱手道:“两位差哥,本官是接引学子苏锦的本院讲授官曹敏,这位苏锦学子,乃是晏大人点名要见之人,烦请通报一声。”

  一名胖衙役上下打量两人一番,嘀咕道:“讲授官?这是个什么官职,怎么没听说过。”

  对面那瘦小衙役道:“你不知道的事多了去了,现官职这么多,名字千奇怪,你不知道也不稀奇。”

  胖衙役挠头道:“也是。”指着曹敏苏锦两人道:“站这等着,我进去通报一声。”

  曹敏连连称谢,脸上神色十分的尴尬;苏锦差点没笑出声,被两个衙役当面调侃自家的官职,却不敢出言呵斥,这实不是曹敏的作风,看来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确实不假;三司使大人手下的衙役们也带着几分傲气,底下的小官吏们倒也不敢造次。

  胖衙役不到片刻便出来道:“大人请两位进去,大人的心情很好,可别乱说话,扰了大人的兴致。”

  曹敏拱手道:“岂敢岂敢,多谢多谢。”

  苏锦暗道:果然还是当官的威风,心情好的时候下边的小猴崽子们都不敢破坏他们的好心情;正想着,只觉衣角被人一拉,却是曹敏提醒自己该进去参见了,于是举步跟着曹敏往屋内行去。

  屋内两分,格挡处用竹帘隔开,既能隔音也能将门口辐射的暑气挡外间,帘口依旧站着两名小厮,曹敏隔着竹帘高声道:“下官曹敏带本书院学子苏锦前来参见晏大人。”

  帘内本是笑语一片,忽然安静了下来,只听一个响亮的声音道:“进来,可算是来了。”

  曹敏忙高声答应,小厮掀了帘子,曹敏一拉苏锦,两人钻过竹帘来到里边。

  苏锦游目一扫,只见屋内显然特意做了一番的装饰,一张桌案摆东侧,下两排座椅,上边高高矮矮的坐了一溜的人,案几后面一个略显矮胖的长衫黑须老者正笑盈盈的看着自己,目光满是好奇之色。

  “草民苏锦,参见三司使大人。”苏锦上前参拜。

  那案后之人挥手道:“起来,无需多礼,见过诸位大人。”

  “谢大人。”苏锦起身,一一向两边椅子上的众多官员鞠躬作揖为礼,一边的曹敏知趣的帮苏锦介绍官员的官职名讳,。

  当介绍到应天府尹唐介唐大人的时候,那唐介哈哈大笑道:“苏公子,咱们可算是旧相识了。”

  苏锦躬身道:“正是,给唐大人问好。”

  晏殊诧异道:“唐府尊跟这苏锦认识么?”

  唐介拱手道:“下官十余日前曾陪滕王殿下游东城湖,无意间碰见苏公子,还曾同席而饮呢。”

  晏殊听到苏锦和滕王也认识,眼神里闪过一丝怪异的神色,但一闪即没,无人注意到。

  “既是旧相识,想必唐府尊也知道这位苏锦的不寻常之处了。”晏殊笑道。

  “岂是不寻常,简直是惊艳,当日滕王手录一词还请这位苏公子品鉴,却没想到,那词作正是这位苏公子所作,正好撞个正着,大人说有意思不?”

  座上众人轰然笑起来,晏殊捻须微笑道:“有些意思,此事真是巧了,来人,看座。”

  小厮端来一只锦凳,摆晏殊右手下方,曹敏连个座位都没有,只是腆脸陪着笑站立一角。

  “苏学子好大的架子啊,我等想睹你真容还颇不容易呢,今日怎地不来进学,又去游山玩水去了么?得了《踏莎行》还是《如梦令》啊?何不拿出来让我等品鉴一番呢。”晏殊笑眯眯的道。

  苏锦忙欠身道:“大人说笑了,今日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实是万分抱歉,一大早便去街上铺面抓了几服药回去熬汤喝,不知大人要见草民,还请大人恕罪。”

  曹敏感激的朝苏锦飞快的瞥了一眼,然后继续保持微笑,眼光热切的看着晏殊处,仿佛此事于己无关一般。

  “哦?身体不适,年纪轻轻可切忌酒色伤身呐,适才你未到之前,我等正谈论你所做的几词作,均为惊世之作啊,但可切莫学那柳三变,风花雪月虽显风流,但因此失了功名流落江湖之,也未必是好事呢。”晏殊看着苏锦的眼睛,倒有些谆谆教导之意。

  “草民受教了。”苏锦自然知道,本朝才子柳永柳三变填词得咎,功名富贵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便被今上一笔挥掉,皇上的话也有道理,“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柳永悲催的流落江湖之,行踪飘忽不定,越的颓废消沉;近些年连词都很少有了;好柳永有青楼女子缘,有这些女子们的无条件崇拜,倒是不缺女人和饭食。

  “苏锦啊,你的几词作,本官曾经人传抄拜读,词风多变而瑰丽,词意亦蕴含诸多历练,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十岁的少年所做,正因如此,本官今日倒想看看你到底是何许人也,少年才俊实难得,大江后浪推前浪,我等老朽已是望尘莫及了。”晏殊呵呵笑了起来。

  众人纷纷道:“苏锦词虽好,如何及的上大人。”

  “大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冠绝今古,乃是无人超越之作,岂是苏锦词所能及。”

  “何止是‘燕归来’句,大人那《采桑子》,连下官家妇孺都爱不释手呢。”一名白脸属官急切的道,接着又闭目摇头晃脑的吟道:“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啧啧……真乃情景相融,绝世之作也。”

  苏锦心底暗笑,这样一词晏殊词作只能算是寻常之作,此人拍马屁都不会拍,只是一味的阿谀,真是可笑。

  晏殊对这些阿谀之词司空见惯,倒也没表现出特别的厌恶或者欢喜,只是看着苏锦道:“适才听唐大人录了你的一词《鹊桥仙》,此词为惊艳,本官对你兴趣益的浓厚,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真乃荡气回肠之语,实叫人玩味。”

  苏锦笑道:“大人谬赞了,涂鸦之作,登不得大雅之堂。”

  晏殊道:“你也莫做作,好便是好,我晏殊可不轻易夸赞他人,柳三变名满天下,本官照样骂他;本官只是好奇,你这两句词是自真心而出呢,还是仅仅是落于纸端之语,若是现实真的有这么一种不得相见无法相守之恋,苏公子是否能如词作这般潇洒自如坚贞不渝呢?”

  苏锦心头一震,晏殊的话语若有所指,似乎影射着什么,苏锦抬起头来看着晏殊的眼睛,猛然间现晏殊的眼神已经变得冷漠而锐利,一时之间大脑短路,说不出话来。

  第一六一章隐语

  时间:2012-09-07

  晏殊见苏锦无言以对,表情微微不悦,他的话意自然是试探苏锦是否真如晏碧云所说的玲珑剔透,心有千窍;若说自家侄女倾心相爱之人,定然也会以同等的情意回报之,若眼前少年根本就是虚情假意之人,晏殊绝不肯此事上再多加烦心,晏碧云的一腔柔情付之流水也罢,总比托付于一个口是心非的浪子好的多。

  晏殊故意用苏锦的词句来试探他,就是要听听他对于男女之情是否真的心口如一,世间人往往说一套做一套,嘴上笔下写出一朵花来,但一旦分离便会抛之脑后,所谓始乱终弃便是说的这些人;晏碧云与苏锦之间的事情恐难以一时解决,自己可以腆着老脸去帮侄女儿争取幸福,但争取来的是否便是幸福呢?这是晏殊所担心的。

  苏锦见晏殊的眼神微有失望之意,低头思片刻道:“晏大人,填词作诗虽是内心心志的反映,但也未必便词如其人;大人既然问我是否能真如词所说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朝朝暮暮’,草民只是对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相会鹊桥之事的一种慨叹和希望,说白了,用意虽是宽慰,实际上乃是无奈之语也。”

  苏锦此言一出,众人大哗,自己写的词,自己却不认同词观点,这不是自相矛盾么?本来众人一致认为词的精华所便是这种豁达大的对待爱情的态,让人耳目一,没想到苏锦居然会推翻自己的观点,这苏锦的脑子里到底想什么,真是教人琢磨不透。

  “苏学子,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么?”唐介叹息道。

  “是啊,词之意本是极为豁达慷慨,此番又是这般说法,这简直是……简直是个笑话了。”官员们附和道。

  晏殊也极为惊讶,他搞不清苏锦所言是何用意,难道是情急之下的口不择言,抑或是故作惊人之语博人眼球么?晏殊对苏锦的一腔期待彻底冷却下来,摇头不语。

  苏锦拱手道:“大人容禀,下作词喜欢站词的意境考虑,譬如这《鹊桥仙》一词,下曾想,织女受天条所制,本不能与牛郎终身厮守,而两人均无力改变现状,于是一年一的相会实属无奈之语,难道下不应该表达这种无奈之情,反倒要为两地分离一年才见一次的相会鼓掌欢庆么?如果说诸位大人是这般理解拙作的,下只能摊手无语了。”

  众人听他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停止了议论,都侧耳细听起来。

  苏锦续道:“下虽一介草民,但芥子之民亦有悲欢,我虽年少,也未真正经历过生死离别之事,故而词作也有故作闲愁无病呻吟之弊,实属难免;但这不代表下便对人生悲欢情爱没有自己的态,既然晏大人问下现实之遇到此事该如何?下也坦诚相告,一年一的恩宠相会下绝不屑为之惊喜,既然两情相悦,何不终身厮守,自由自的相守三日,堪比天条制约下的一年一;三日如一生,此生足矣,下的本意是宁求刹那芳华,不愿终身悲苦之意”

  众人耸然动容,苏锦的话不啻一道惊雷滚滚而下,他虽说的隐晦,但实际上清楚的表达了一种叛逆的态;这一点众人想也不敢想,大庭广众说出来怎不叫人心惊。

  这话听属官们的耳是一番滋味,听晏殊的耳却又是另一番滋味了,晏殊听出来的是苏锦的一种态,联系到晏碧云和苏锦身上,所谓的天条便是大宋女子头上的三从四德尊儒守节之道,苏锦的意思便是绝不肯为这些东西所制约,从而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晏碧云的态,管他什么人言可畏,管他什么守节全义,喜欢便要一起,绝不愿做一年一的牛郎织女一生凄苦。

  晏殊面色沉静,喃喃道:“三日如一生,好一个三日如一生,少年人状怀激烈,果然是头角峥嵘不愿妥协之辈,也好也好。”

  苏锦跟晏殊之间打的哑谜,众人哪里听得懂,见晏大人居然话有赞许之意,本想斥责一番的众官也只能改口,讲原则的沉默不语,不讲原则的则出言附和起来。

  晏殊起身走到苏锦面前,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很好,但性如天马,难怪会有些是非身,枉自逞强,可称勇武,但换一个角而言则是不智,修身未到境界啊,还需努力才是。”

  苏锦心知他说给自己听明白,有些制是不可违背的,一概的猛冲盲打,是愚蠢的行为,要讲究方式方法,话隐含自己和晏碧云之间的事情,想解决此事,恐怕是要费一番周折了。

  苏锦知道他说的也是实情,自己也不可能去公然挑战这个时代的道德底线,于是点头道:“草民受教了,大人金玉良言,定当铭记心。”

  晏殊呵呵笑道:“那便好,明白便好。万事均有解决之道,解决之道却不一定便是打破天条,天威之下尚有人情,否则那王母又何必法外开恩允许牛郎织女七夕一会呢。”

  苏锦心头雪亮,晏殊这是告诉自己稍安勿躁,此事当有可为,一时间心情愉悦,快活的快要蹦起身来。

  晏殊不理满目喜悦的苏锦,转头对坐一旁的戚舜宾道:“戚翁,什么时辰了,是否要去给学子们说道说道了。”

  戚舜宾一直听着苏锦跟晏大人的对话,他原本只是以为晏殊喜欢填词赋诗,看到苏锦有几出彩的词作,所以才兴师动众的要见见此人,但听着听着,世事练达的戚翁越的感觉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寻常。

  原本情爱之事岂是能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说的,晏大人不但说了,而且还和这位书院闹了几回事情的苏锦一本正经的讨论,话语又有些谆谆教导告诫之意,弥漫着一种舔犊之情,戚舜宾越的感到不寻常;但戚舜宾不会无聊到穷究两人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管他什么关系,晏大人对书院学子关注总是好事一件。

  此时晏殊问起时间,他这才想起来,还有数学子隔壁的《致知堂》翘以盼呢,忙起身拱手道:“大人怕是未时过了,有劳大人前往大堂,书院学子怕是已经等的心焦了。”

  晏殊哈哈笑道:“心焦便心焦,此乃‘动心忍性’第一课也。”

  戚舜宾抚须点头笑道:“晏大人无形便给我书院学子上了一课,真乃举手投足皆用意也,老朽服了。”

  晏殊用手点着他笑道:“越老越会说话,这高帽子戴的我都无话可说了。”

  众人哈哈大笑,一行人纷纷起身跟着晏殊出了屋子,沿着回廊前往隔壁大厅。

  苏锦站原地不知道是该跟着还是就此开溜,倒是应天府尹唐介看到苏锦的样子,笑眯眯上前来挽起苏锦的胳膊道:“苏贤弟,你我并行。”

  苏锦忙抽身行礼道:“岂敢岂敢,折杀苏锦了。”

  唐介轻笑道:“休出此言,苏贤弟人俊杰,先有滕王殿下盛赞,再有三司使大人青眼,本官都嫉妒的很呢。”

  苏锦皱了皱眉头,他对这个唐介并无好感,见他说话的腔调总是一种皮里阳秋的味道,潜意识里便不愿跟他过多接触,但是人家毕竟是应天府尹,论品级,庐州朱世庸虽也是州府之,但跟应天府尹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龙潜之地应天府的一把手,品级直上正三品,除了开封府,便是这应天府了。

  苏锦堆上笑容谦逊道:“大人见笑了,滕王殿下谬赞,晏大人错爱,草民受之有愧。”

  唐介跟着笑了两声,看看离前面簇拥着晏殊的一群人隔了几步距离,忽然凑到苏锦耳边道:“滕王殿下今日本要亲来,但三司使大人此,不好抢了风头,于是便让本官来此陪同,顺便给苏贤弟传个话。”

  苏锦愕然道:“给我传话?”

  唐介道:“是啊,滕王殿下那日跟贤弟一别,念念不忘苏公子风采,恰好下月初十滕王妃过十生辰,向公子约词一,下月初十日那天群贤毕集,好众人面前丝竹唱响词,同时亦以之为王妃祝寿,岂不是美事一件?”

  苏锦张大嘴巴愕然道:“啊?写词祝寿?”

  “怎地?不方便么?”

  苏锦郁闷的要死,这个滕王可真会缠人,马勒戈壁的,把老子当什么了,当成凑趣拍马的清客戏子么?为了他十岁的妃子要老子填词,我抄你大爷的。

  ‘不去’两个字苏锦几乎脱口而出,但转念一想,人人都说自己须得历练,是个人都说自己性格如天马收不住缰绳,此番推辞甚易,难保不得罪滕王,怎生想个两全之策才是正理,于是苦苦思一番道。

  “滕王殿下相约乃是看得起草民,岂有不方便之说,但下月初十日恐怕下不庐州城呢。”

  “怎么,有他人相约了么?”唐介没有见到意料的欣喜若狂,倒有些诧异。

  苏锦道:“家母昨日来信,下月初十日乃是我父祭日,须得回乡祭拜,孝道大于天,这可辜负了滕王的美意了,唐大人代为传达草民歉意,他日有机会定登门请罪。”

  唐介沉吟不语,弄不清苏锦所说的话是否属实,心里相当的憋闷:人家王妃八月初十的过生日,这么巧你家父亲八月初十的便是祭日,这话都没法向滕王回禀,这不是找晦气么?

  “不过唐大人无需担心,草民这几日晚上熬熬夜,连家父的祭带滕王妃的祝寿词全部写好,到时候派人送到王府便是,也不枉滕王殿下对草民一番厚爱。”苏锦笑嘻嘻的道。

  唐介彻底无语,祭和祝寿填词一起写,这叫什么话,此人若不是故意这么说,便是个十足的不通世故之人;唐介拂袖便走,他搞不明白滕王殿下为何对苏锦如此看重,自己怎么看这小子怎么不顺眼,真是白费口舌。

  苏锦后边叫道:“唐大人,词还要不要作了?”

  唐介头也不回的瓮声瓮气的道:“本官话已带到,如何为之你自行考虑。”

  苏锦笑了笑心道:“我也把话说到了,我只写好词一送去王府,要不要是你们的事。”

  第一六二章讲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0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4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