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大苹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4 MB   上传时间:2013-11-13 18:18:49

  晏碧云见他言不由衷,知道他绝不肯将这批钱财放手,于是道:“朝廷那边要是查起来……”

  苏锦一拍脑袋道:“差点忘了大事,我去去就来。”

  苏锦出了帐,叫来卫都头道:“山上的大寨和关卡不宜留存,恐引的土匪再次啸聚,本使命你带人去将其尽数捣毁,该推倒的推倒,该烧的烧,凡是能用的尽数搬下山来清点造册,暂放扬州官府库房,以待朝廷查验。”

  卫都头暗赞专使大人细心,留着这些房舍和关卡,确实会吸引土匪们再次啸聚,查抄物资又是个肥差,当下接令笑呵呵的去了。

  上午巳时,山寨各处冒起滚滚浓烟,数代土匪们苦心建设的八公山寨,就此付之一炬,变成残垣断壁。

  晏碧云、王朝马汉等人心知肚明,这是苏锦在毁灭证据,墙毁椽塌,今后的一切都跟苏锦毫无干系了。

  第三五五章全民动员

  (求收藏)

  五日后,苦等扬州府调集牲口来拉运剩余粮食的苏锦没等到一个头牲口,反倒一大早便被哗然人声所惊醒,还没等他穿好衣服,马汉便一头扎进来了,叫道:“公子爷,可了不得了,流民啸聚,已经到左近了。”

  苏锦一惊,忙问道:“乱民?何处来的乱民,有多少人?”

  “我不知道是何处而来,从东面而来,黑压压一大片,也不知道有多少,离着大营只有七八里路了。”

  苏锦赶紧便洗漱便吩咐道:“传我命令,所有官兵降匪统统赶往山下护住粮车,命马军赵都头派马军哨探前去探查。”

  马汉一叠声的答应,转身跑出去,不一会,人嘶马叫之声四起,整座大营一片纷乱,士兵们纷纷集合,小跑着赶往粮车所在的山下空地,结阵守卫。

  苏锦急匆匆出了大帐,正好碰见忧心忡忡的李重,李重一见苏锦便道:“这是怎么了?怎地说有流民逼近,这是何处州府又出了乱子。”

  苏锦道:“我也不太清楚,看看便知。”

  两人急匆匆爬上大营高处朝东方眺望,确如马汉所言,五六里之外黑压压一片人群,少说也有数千之众,正大跨步朝这边走来。

  苏锦皱眉道:“看着不像是流民,既无妇孺又无孩童在其中,看上去全是男子啊。”

  李重也聚目细看,点头道:“不像。”忽然大惊道:“难道是另一股土匪?都是男子,你看还有人拿着棍棒等物。”

  苏锦摇头道:“土匪哪有这么明目张胆的,再说那也不是棍棒,是……扁担还有布口袋……我知道了,定然是扬州的百姓来接粮食了。”

  李重道:“你不是叫他们筹集拉车的牲口来拉走么?”

  苏锦笑道:“哪有牲口?人都快饿死了,还有牲口拉车么?那天我是忘了这个茬了,幸好宋庠还不算太糊涂,调集扬州青壮百姓前来用人力运粮,也不错,是个办法。”

  李重长舒一口气道:“那就好,吓了我一跳。”

  苏锦拉着李重的臂膀哈哈大笑,一叠声的派人去证实;马军哨探回报确实是扬州赶来的人力拉车队伍,苏锦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当下命人带领百姓前去粮车之处分派车辆,等候出发的命令。

  李重在身边默默无语,看着苏锦发号施令忙个不亦乐乎,直到苏锦将诸事分派完毕,这才拉拉苏锦的衣袖道:“苏兄,我这趟也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稍后便要告辞回天长,出来十几日,也不知县里百姓都如何了。”

  苏锦愕然道:“你这么快便要走么?我还打算和你一起去扬州盘桓几日呢,这几日顾着剿匪办差,都没和你深聊。”

  李重笑道:“来日方长,此刻的你已经和在庐州时大大不同,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苏兄日后前程不可限量。”

  苏锦握着李重的手郑重道:“兆廷兄,你应该最懂我,我苏锦并无多大志向,不过做应做之事,行应行之为罢了,兆廷兄是我苏锦此番最大的收获,自即日起,我苏锦有生之年必待兆廷以兄长之礼,但有差遣,在所不辞。”

  李重微笑道:“苏兄能如此说话,也不枉我此行前来相助了,然而你肩上的担子着实不轻,一切须得小心在意才是,一个小小的运粮之事都酿出如此大的祸端来,可想而知你这个粮务专使不好当啊。”

  苏锦笑道:“经一事长一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兆廷兄的话我记下了。”

  李重拱手道:“那我便回去收拾东西,带着人回去了,咱们后会有期。”

  苏锦摆手道:“别忙,我有东西要送给你。”

  李重道:“什么东西?”

  “我送你二十车粮食你要不要?”苏锦微笑道。

  李重睁大眼睛道:“这……可是……这是扬州的救济之粮啊,我岂敢收下。”

  苏锦道:“我是粮务专使,我说给谁便给谁,除非你天长不缺粮食。”

  “缺怎么不缺,我都愁死了。”

  苏锦笑道:“那你还推辞什么?二十车粮食不过万石而已,对你来说是杯水车薪,你可拿去救急,但是须得动用雷霆手段,将县中屯粮jian商大户给挖出来,方可渡过这次危机;今日已经是十一月二十六,朝廷的期限早就过了,手不要软,要下决心,否则倒霉的是你和天长的百姓。”

  李重郑重道:“这我都知道,我不会让你去天长救火,你若去时必是与我诗酒言欢而去,而不是为了百姓流离失所而去救灾。”

  苏锦笑道:“粮食还要不要?”

  李重呵呵笑道:“如此本县便代天长百姓感谢专使大人的恩典了。”

  苏锦哈哈一笑道:“对,粮食是百姓的,至于兆廷兄我另有赠送,我已经命人将一只箱子送往你帐中,不过你须得到了天长再打开,此次奏捷之上我也提了你的名字,至于能否为兆廷兄争得一份荣耀,那只能靠天恩了。”

  李重千恩万谢,回去命士兵们收拾东西,苏锦亲自拉着李重的那匹小毛驴的缰绳将李重送到大营外,晏碧云等人也出来相送,众人目送着李重踽踽的身影同着一百多衙役捕快护送的二十粮满满的粮车辘辘而去。

  这边厢,粮车早已分配好,苏锦命士兵拔营收寨,收拾停当之后大手一挥,六千人的队伍绵延七八里地缓缓向扬州行去。

  众人热情高涨,情绪饱满,苏锦也难得轻松,和众百姓有说有笑,扬州百姓们已经习惯于称呼苏锦为苏青天,苏锦初始还不适应,但几经劝阻,众人就是不改口,于是也罢了,到最后倒也洋洋自得起来。

  一路上晓行夜宿,再没出什么差错,十一月的最后一天,运粮队伍到达扬州城西门外。

  早已得到消息的宋庠和苟大胜大开城门率扬州全城百姓前来相迎,苟大胜见到苏锦时眼泪都差点流下来了,苏锦知道他是担心,不过他担心的可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粮食要是抢不回来,自家的脑袋就要搬家了,他这是绝处逢生之类泪。

  宋庠也极为佩服,先前对于苏锦的所有不满和埋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专使大人行事虽毛躁,但是确实是真有本事,捅了那么大一个窟窿,转眼间便妙手弥补上了,对于宋庠来说,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眼前的少年却将这一切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苏锦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城门,扬州城街道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两旁的店铺都开着,但是街上却空无一人。

  苏锦有些奇怪的问身边的宋庠和苟大胜,两人均神秘微笑,却笑而不答。

  众人行至西街尽头的西门校场之中,苏锦忽然惊讶的发现,整座校场之上站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们扶老携幼牵儿带女站在校场上,左近的数条街道、小巷、里弄里也都站满了百姓。

  苏锦勒马站定,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人群中走出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丈,端着一碗酒递上来,泪水滂沱道:“专使大人,请喝一碗扬州百姓送上的凯旋酒。”

  苏锦赶忙下马接过酒碗道:“多谢老丈,这酒我喝了。”说罢一仰脖子将一碗烈酒咕咚咕咚尽数喝下。

  那老丈接过空碗,举手高呼道:“请苏青天受我扬州百姓一拜。”

  随着他的话音刚落,数万百姓齐刷刷跪倒在地,向苏锦磕头,人们眼泪汪汪,高声大呼道:“苏青天,请受草民们一拜。”

  “青天大老爷,愿你长命百岁多福多寿。”

  “青天大老爷,你是咱们扬州百姓的救星啊。”

  “……”

  苏锦呆立在那儿,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只觉的脸上不知有何物滑落,落入口中,咸涩难当。

  第三五六章吞吞吐吐

  大庆殿上,赵祯高踞宝座之上,正聚精会神听着三司使晏殊的奏报,文武百官也被晏殊的奏折内容所吸引,个个伸着脖子听得眼睛都不眨一下。

  “陛下,粮务专使苏锦派人送来奏报,扬州之事现已基本平息,苏锦急调五十万石粮食以官价出售,现已将粮价平抑,扬州城乱民之患业已因此举而消亡,事实证明,苏锦之策甚有针对,民之患乃由缺粮始,粮务问题一旦解决,事端自然平息;而非用暴力压镇手段所能比拟也。”晏殊语音高亢,显得甚是兴奋。

  吕夷简和杜衍听得眉头紧皱,当初正是他二人极力主张以民变,晏殊此刻提及,显然是在暗地里揭他们的伤疤,两人对视一眼,决定暂且隐忍,当此捷报传来之际,实不宜在此时反驳。

  “哦?那可太好了,苏锦这是抓住了事情的重点啊,没想到此人年纪不大,手段倒还有一些,朕很欣慰。”赵祯面带微笑,言语中也透着一丝轻松。

  “何止如此,那苏锦不但解了扬州之危机,还顺带将八公山盘踞数年的匪患一并铲除了,那可是淮南西路王转运使围剿数次的悍匪啊,当真了不得。”

  赵祯差点从龙座上蹦起来,满朝文武的眼珠子也在地下乱蹦,这个苏锦是何方神圣,居然连八公山土匪也给他剿灭了,这上哪说理去?该办这事的几年办不成,不该办这事的顺手就解决了。

  “你说什么?给朕再说一次。”赵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启奏陛下,事情是这样的,苏锦本派马军副指挥使龙真去庐州押解粮食送往扬州,却不料八公山亡命之匪半路杀出,将五十万石粮食尽数劫走,以至于扬州城中危机不断……”

  “等等……你是说土匪劫了我禁卫马军护送的粮食?”赵祯眯眼问道。

  “是,正是两百侍卫马军护卫的送粮队伍。”

  “两百骑兵,在官道上就这么被人给劫了?”赵祯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事实。

  晏殊很自觉的没有接口,他知道皇上正在发怒的边缘,还是少惹为妙。

  “土匪有多少人?”

  “启奏陛下,出动了约莫六七百人。”

  赵祯挑眉正要说话杜衍赶紧出列道:“皇上,臣有话说。”

  赵祯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心道:你推荐的好人才,丢死人了。但也不yu驳他脸面,哼了一声道:“说吧。”

  “臣虽不知战况如何?但臣想这其中定有缘故,马军副指挥使龙真为人干练内敛,行事稳重,当不至于率两百骑兵不敌几百土匪。”

  “那依着你看,是什么原因呢?”赵祯紧锁眉头问道。

  “臣想问劫粮之日的具体日期,不知道那粮务专使的呈报公文中可曾有言道?”杜衍偏着脑袋,说是在和皇上对话,其实这一句是在问晏殊。

  赵祯看着晏殊,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

  晏殊老老实实的道:“苏锦呈报给臣的信中并未言明日期,左右就是在十一月七八号左右吧。”

  杜衍冷着脸道:“这苏锦,公文中连日期也不详细提及,七八号左右,是左还是右?干系可大了。”

  赵祯淡淡道:“朕如何不知道这左右便有这么大的差别呢?难道早一日便能力敌,晚一日便打不过土匪么?”

  杜衍忙躬身道:“启奏陛下,您所言正是问题关键之所在,据臣所知,淮南路十一月初七下了一场大雪,若是粮食在雪前被劫,定是那龙真畏敌,玩忽职守,而至于粮食被抢;但若是在初七之后,则一定是力战不敌,不但无过,反倒有功了。”

  众人都听明白了,淮南路下雪之事,赵祯怎会不知,扬州地处淮南路,又处在动荡之中,那一场大雪让赵祯的心都揪了起来,杜衍的意思是,雪后土匪劫粮,骑兵在厚至膝盖的雪上根本起不了作用,而善于马上作战的骑兵离开马儿战力甚至都不及步兵,在数倍于他们的悍匪攻击之下,确实难以抵挡。

  “你说的有道理,晏爱卿,你派人去苏锦那边,详细询问被劫的日期,搞清楚是在雪前还是雪后,也不好随便污了禁军的名声。”

  赵祯心头怒气稍息,若是雪后,自己这张脸还算是没丢光,否则自家禁卫之军两百骑兵不敌六七百乌合之众的土匪,传出去在天下必定会被当做笑柄来谈论,赵祯可不愿意看到这些。

  “臣遵旨,臣即刻派人去查明日期,但愿此事实在雪后发生的。”

  赵祯翻翻白眼,装作听不懂晏殊的话,晏殊这‘但愿’二字,其实是替赵祯说出了心中的心声。

  “那苏锦是如何破了山寨的?说来听听,朕对他倒是越来越感兴趣了,带了多少官兵去围剿的?”

  “回禀陛下,苏锦带着扬州一千厢兵,外加天长县令李重的一百衙役,还有咱们派给他的二百马军,共计一千三百人。”

  “什么?这么点人能将八公山土匪剿灭?死伤了多少人?”

  不仅赵祯惊讶,满朝文武也都不太相信,八公山匪患淮南路调集两州厢兵近五千人围剿数次,也未能将匪巢端掉,而苏锦仅仅带着这一千三百兵便将这颗心头刺拔除,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我官兵阵亡六十人,伤百余人,土匪被歼灭四百九十八人,被俘四百七十一人,匪首二头领邱大宝当场被诛,大头领沈耀祖已被押解到京城,现已押在开封府大牢中听候圣上旨意,五十万石粮食无一斗缺失,缴获土匪军械物资均已造册存于扬州官库,等待查验。”

  “好小子”赵祯一拍大腿从龙座上站起身来,以拳击掌道:“朕要好好封赏他,晏爱卿,有功人员你可命苏锦造册上报,中枢吕爱卿会同各部协商嘉奖之事,想不到啊想不到,这苏锦真的有这么大的能耐。”

  众文武也被赵祯的情绪感染,议论纷纷,有的啧啧称赞,有的高挑大指连连点头。

  吕夷简从皇上特赐的座位上站起身来,回头扫视群臣一眼,群臣顿时鸦雀无声,吕夷简蹒跚着走到龙座下施礼道:“启奏皇上,老臣有话说。”

  赵祯笑道:“吕爱卿请说。”

  “谢皇上,老臣以为,行功论赏之事当暂缓之,当下形势紧迫,西北元昊叛军已经蠢蠢yu动,冬季攻势眼见即将爆发,大宋各地粮务均吃紧,此时不应为小小胜利而欣喜若狂,八公山匪患乃是疥癣之疾,就算苏锦此番没有剿灭,朝廷腾出手来,他们也必会灭亡;当然苏锦此举消灭一处匪患,当予以褒奖,不过臣以为,当此粮务紧急时刻,不必对此事过于渲染,毕竟三司肩负粮务重责,苏锦的责任可不是剿匪,而是将粮务皇差办好,不若等粮务办妥,一并封赏为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0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4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