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22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这些话就不用多说了,我不想听也不爱听。”李厚基依然冷酷着脸色说道。

  吴绍霆停顿了一下,他看得出来李厚基要么本来就是宠辱不惊的性子,要么就是现在是宠辱不惊的心态。从之前的对话他或多或少也能有所了解,李厚基这人是明白事理的人,但骨子里仍有旧派军人的特点,这是十分复杂的人格。

  他很怀疑自己接下来的话能否说动李厚基,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自己只能先把心意表露出来,就算这次不成也能为日后留下一份情面。他调整了一下语气,说道:“第二件事,我希望李将军能留下来,担任重组之后的福建军政府督军。”

  李厚基脸色略有变化,他不冷不热的问道:“吴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吴绍霆郑重的说道:“李将军久居福建,对福建之事自然了如指掌。我吴绍霆不是一个贪图地盘的军阀,与其要一个陌生的地盘,还不如争取一位能够并肩作战、志同道合的友人。我知道李将军对南方颇有个人看法,可是我真诚的希望李将军能仔细深思,就算我吴绍霆做了对不起北洋政府的事,可我从来没做过对不起国家的事。于国家于政府,孰重孰轻,这个道理李将军应该清楚不过。”

  李厚基眯起眼睛盯着吴绍霆,沉着声音说道:“吴将军,你可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盘。你留我当这个督军,却要跟你一起反对北洋政府,到头来我福建军政府的财政还得靠你们广东来资助,我这个督军不照样是在为你打下手?”

  吴绍霆深吸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李将军,你若硬是要这么理解,我真的无话可说。如果李将军愿意跟北洋政府翻脸,站在国家大义这边,你我就是同一阵营的盟友,相辅相成,就算在军事行动上会有一定要求,那也是为了共同的利,何来上下之说?”

  李厚基很果断的摇了摇头,极为认真的说道:“你的用意不管是好还是坏,我只能说你看错人了。我李厚基二十年前承蒙李中堂厚恩,今日又承蒙冯宣武赏识,是绝不会干出对不起北洋的事。若吴将军没有其他的事,今日诸多不便,就不多留吴将军了。”

  吴绍霆长叹一声,李厚基啊李厚基,你之所以在历史上占不得大席位,就是因为你这个人太死板了。他现在很清楚李厚基是下足了决心,自己再无可能说服对方。他只希望李厚基多多少少能记得今日的对话,迟早有一日会有合作的机会。

  从赵家花园出来,上了马车向护军使署衙返回。

  在马车上,王长龄奇怪的向吴绍霆问道:“霆帅,你怎么会有留李厚基当福建督军的想法呢?岂不说李厚基这人不可靠,咱们自己人在前线流血流汗,也都对督军之位翘首以盼呢。辛亏这李厚基没有答应,要不然可真要出乱子了。”

  吴绍霆笑道:“李厚基不出任这个督军才会出乱子呢。福建督军必须交给一个旗鼓相当的人来担任,如果提拔我们广东的人来做,闽军这边肯定会有不服气和戒备之心;若是提拔闽军旧部来接任,对咱们自己人又有不公平,我也放不下这个心。”

  王长龄忙说道:“可李厚基也算是闽军的人物啊。”

  吴绍霆接着说道:“李厚基的情况不一样。他如果留在福建当这个督军,势必就要选择跟北洋政府决裂,到时候他只能一心一意跟着咱们干。其他闽军将领不可靠,是因为他们没有李厚基这样的背景和地位,没有那种决绝之心,随时都能见风使舵。”

  王长龄恍然的点了点头,随后问道:“可是李厚基是死性子,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吴绍霆默然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事得从长计议,我会另外安排的。”

  ——————————

  段祺瑞手里捏着电报,脸色阴沉到了极点,脚下的皮靴踩得铿铿作响,大步伐走过勤政殿外面的走廊,径直来到大总统的私人藏书室。

  不等藏书室门口的侍卫唱号,他大手一推,直接推开了大门,气势急促的走了进去。

  袁世凯正站在一架小梯子上查找着上层书架,听到动静之后,略略回过头瞥了一眼,然后又毫不在乎的继续去查书。

  “大总统,福建丢了,李厚基真的通电下野了!”段祺瑞冲着袁世凯的大喊了道。

  小梯子上,袁世凯的背影隐隐约约有些颤动,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如初。

  “哦,这个情况早该料到了,芝泉,你没必要这么小题大做。”他沉重而缓慢的说道。

  “大总统,您还真放得下心,两个月不到,福建算是白白折送了。早先我发命令到江苏、浙江和上海,让他们派兵南下支援,你却拦下我的命令,改令他们胁兵而观其动静。现在可好,福建丢了,咱们的人还在观其动静,这有意义吗?”段祺瑞的语气里透着掩饰不住的抱怨,声音不减,力道十足的说道。

  袁世凯沉默了起来,没有回话,他扶着梯子慢慢的走了下来,发福的身躯显得很是迟缓。落地之后,他负着双手,脸上静如止水,一点波澜都看不到。

  段祺瑞实在沉不住气了,他再次说道:“大总统,现在下令温州的部队打下去还得来及,粤军占领福建不久,立足未稳,再者闽北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归附粤军的意思,对我们进军福建大有帮助。”

  袁世凯这时总算开了口,他不怒而威的说道:“芝泉,别人看不明白就算了,难道你还看不明白现在的局势吗?一旦北洋军南下福建,以吴绍霆的强硬肯定不会轻易罢休,到时候双方只有不断增兵的份儿,到头来就是一场大阵仗,一场足以决定南北定居的大阵仗。试问,你准备好了吗?我准备好了吗?”

  段祺瑞怔了怔,随后说道:“可是吴绍霆也未必准备好了。去年我们能压住广东,今年我们照样可以。如果让吴绍霆兼并了两省的地盘加以发展,那才是可怕,到最后再想打压吴绍霆就迟了。”

  袁世凯冷冷的说道:“芝泉,我之前的计划已经告诉你。正面交战是不可行也不可能的,丢了一个福建也无所谓,只要能引起周边各省对吴绍霆的敌意和担忧,那咱们这场战争的谋略就算成功了。你是做大事的人,眼光为何要如此短浅?你的气魄呢,你的胆略呢?”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42章,袁世凯之悟

  段祺瑞脸色很难看,并非是袁世凯的一通教训,而是他到现在仍然不能理解袁世凯的话。如今举国上下都知道北洋政府要对付广东军政府,结果北洋政府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打压手段非但未能让广东就范,反而节节败退。漳州没拿下也就罢了,连福建都倒赔进去,就算区区一个省不足为虑,可在大体的气势上已然输了一筹。

  他缓缓的摇了摇头,咬着牙挣扎的说道:“大总统,若是说吴绍霆拿下广西,我绝不会这么神经兮兮、夸大其词,可这次不一样,福建是咱们的地盘呀。大总统没有做好准备,吴绍霆也没有做好准备,为何吴绍霆却敢顶着风头浪尖打下福建这一战?”

  袁世凯眼神一冷,直勾勾的盯着段祺瑞,他知道最近下面的人都在窃议自己年事已高、暮气沉重,再无昔日叱咤风云的雄心壮志。他最恨的就是有人在这一点上指责自己,虽然段祺瑞没有明着在说里说出来,但影射的意思已经不外乎如此。

  他用生硬的口吻说道:“芝泉,下面的人这么想我可以不怪他们,只当他们无知。可是你却也这么想,着实让我很失望。我老袁年事虽高,可还没有到你们想象的那种地步。我北洋之所以有沉暮衰落之迹,不是因为我的年事,恰恰是下面那些带兵的人,他们心境已经变了,变的不思进取,只求占得一省为王、一劳永逸。”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他的双手捏成了拳头,十分用力的砸了一下身边的书架边沿。

  这一刻,他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仿佛返璞归真,无论是眼神还是脸色,无论是姿态还是精神,竟然变得比盛年之人还要有霸气,甚至更加咄咄逼人。

  段祺瑞内心禁不住的想要往后退一步,不过总算稳住了身形。他感受到袁世凯身上的气场,明白这位大总统当真是宝刀未老,可是正因为如此,自己内心里的疑惑更加难解。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冷静的问道:“大总统,你,你怎么会这么想?”

  袁世凯冷笑着反问道:“我怎么会这么想?芝泉,你看看去年咱们打广州,要是曹锟、李纯、李厚基早点出兵,趁着粤桂战争之际三路齐下,广东战争还会打得那么惨吗?那姓吴的毛头小子现在还能如此嚣张,敢与我们北洋政府分庭抗争?曹锟、李纯,这些人可都是咱们北洋寄予重托的人物,却一个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说到底,去年这些人还不如陆荣廷这个外人打得积极。”

  段祺瑞皱紧了眉头,他本来可以接话,去年的失误极有可能是北洋军的陈年陋习所致,钱不到手兵不走,各级军官也多有无奈。可是他仔细想想,为什么粤军可以短短两年时间彻底改掉昔日的陈年陋习,北洋军十多年来却越积越深?

  想到这里,他只好咽下了喉头里的话,忧愁的沉默不语。

  袁世凯接着又说道:“不说这些人,只说湖北、陕西、河南、河北、直隶,还有江苏、山东这些亲近的地方,每年有哪个省上缴过国税?华甫还是咱们自家人,他掌柜的江淮盐税不还是溜进了自己的口袋?你说说吧,连咱们北洋内部的人都各怀鬼胎,咱们还怎么跟南方开打决战?什么是暮气的根源,这就是啊!”

  段祺瑞深沉的叹了一口气,脸色更加忧虑,他说道:“可是大总统,难道就这么看着广东那帮人一点点蚕食、一点点做大吗?我不信我北洋之中就没有共御外敌的雄心。”

  袁世凯慢条斯理的摇了摇头,苦笑道:“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共御外敌的雄心。我故意挑起这么多事端,你以为是我闲着发慌当作儿戏吗?当初我已经跟你说过,让吴绍霆跟南方军阀打,打得越响越好、打得越大越好,吴绍霆可以吞下广西,也可以进逼湖南。当他的势力破坏了其他军阀的利益时,那他就成了全国公敌。”

  段祺瑞思索了片刻,隐隐约约明白了袁世凯的意思,袁世凯是故意让吴绍霆来敲响北洋集团的警钟啊!

  “可是……大总统,这么做实在太……太悬了。”他本来打算用“愚蠢”这个词,势力争夺从来就是针锋相对,哪里有欲擒故纵之说?万一让吴绍霆真正发展壮大了起来,那些见风使舵的南方军阀未必会敢对付广东,说不定还会趋炎附势。到那时才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你可知道为什么咱们北洋没有准备好决战?你又可知道为什么吴绍霆也没有准备好决战?”袁世凯语气严肃的问道。

  “自然是在军备上有所欠缺。”段祺瑞煞有其事的说道。

  “军备的筹谋不过是时间问题,这只是次要的原因。咱们南北现在欠缺的就是一股底气。我们的底气就是北洋集团雄厚的实力,但是就目前来说,我看不出这股实力能凝聚在一起,只有咱们北洋所有人、每一个人都知道大敌当头之时,这股底气才算到手了。至于吴绍霆,他缺少底气是因为他是孤军奋战,以广东一省对抗举国之力,不是单纯几个口号、几个政党就能支撑起来的。他在等待,咱们也在等待。”袁世凯浑厚的语气有条不紊的说道。

  “大总统,这可是在赌博呀!”段祺瑞有些沉不住气了。

  “什么是决战?决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赌上一赌,你以为这天下就这么容易到手吗?”袁世凯表情十分坚毅,就像是新筑造出来的铜像一般,沉重和不可撼动。

  “唉……”段祺瑞叹了一口气,这一刻他彻彻底底的明白,大总统确实不是暮气使然,一个暮气沉重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豪赌!“不管如何,我一定紧随大总统鞍前马后,为大总统、为咱们北洋尽出全力。”

  “芝泉,希望你要让我失望。”袁世凯深深的点了点头,欣慰的说道。

  段祺瑞准备告辞,袁世凯招了招手又说道:“先别急。我听说徐树铮很有能耐,三下五下就把湖北那边的稳定了下来。”

  段祺瑞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说道:“都是大总统信任有加,这后生也算勤恳,终归没有辜负大总统一片栽培之心。”

  袁世凯深远的看了一眼藏书房的窗外,不疾不徐的说道:“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之前你说的对,我们北洋需要新鲜血液。既然小徐表现的不错,就让他留在湖北带兵。华中是关键,可惜坐镇那里的都是旧人,一个个仗着资历怕是不会认人。这样吧,你安排下,让小徐把剿贼军能留下的都留下,留不下的归还原部。”

  段祺瑞一时没明白,连忙说道:“大总统,要是徐树铮没了剿贼军,只怕他在湖北更是坐不稳了呀。若是留他在湖北,总得有点势力才是;否则还不如调回来差遣。”他对自己这位得意门生的前途十分关注,与其在湖北当光棍司令,还不如回来由自己另行安排。

  袁世凯罢了罢手,略有责备的说道:“先听我说完。剿贼军是七拼八凑的部队,原来的主儿又都是北洋的旧人,要不是武汉危急,小徐很难使唤的动。现在湖北平定下来,剿贼军迟早会人心涣散,何必白白让小徐去折腾?让他去襄阳,给他一个襄阳督练公署总办的名号,再从陆军部划一个番号下去,既然能带兵,相信练兵的能力也不差。”

  段祺瑞恍然大悟,袁世凯这次真是有心栽培徐树铮,竟然打算扶持徐树铮从零开始、白手起家!他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徐树铮之前也协助过近畿一带编练新兵,第六镇改组中央第六师和中央第七师时,就是他负责两个团的训导。相信他一定能完成大总统交代的任务,尽忠尽职,不负大总统栽培之心。”

  袁世凯欣慰的吐出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多提拔一些新人,或许可以一改我北洋陈陋的旧气,这天下早晚会交到他们手里的。”

  当天下午,段祺瑞迫不及待的拟好命令发到湖北,调任徐树铮为襄阳道督练总办,负责筹备新编中央陆军十三师的编练,一应物资经费由陆军部和湖北军政府协同承担。他知道这次是徐树铮飞黄腾达的好机会,自己也指望着这个门生能在外争光,佐为羽翼,因此在日后中央陆军第十三师的开支上,必定会处处优先。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43章,船政学堂和造船厂

  十月十九日,朱成贵拟定了福建省府的政务名单,除了要求配备一支六百人编制的省长护卫营之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军事要求。名单递到吴绍霆这边,几乎只是过了一眼立刻签字生效,他把原来护军使署衙的卫队拨给了朱成贵,虽然卫队兵员只有四百不到,但剩下的缺员交给省长办公室另行招募。

  第二天一大早,吴绍霆就在换上福建军政府新牌的护军使署衙召开了第一次军政府大会,与会代表除了福州警备司令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政务人员。在这次会议上,吴绍霆仅仅只做了军政府政务和法度的安排,强调福建的政务工作必须与广东达成一致,同时一应旧有法规全部废除,采用广东最新法规制度。

  朱成贵提出疑问,认为在闽南推行广东的体制或可一试,但若在全省贯彻执行的话必然会有难度。之前李厚基当政时,闽南和闽北仍然有隔阂,护军使的影响力仅仅局限在南部地区,在北方要么是小军阀割据,要么是地方武装自治,势力和关系错综复杂,很难一概而论。若操作不当,只怕闽北还会不承认新生的福建军政府地位。

  吴绍霆知道朱成贵这段时间付出很多,好不容易才跟闽北各县谈定拥护新生军政府,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自然做出了不少让步。他没有责怪朱成贵,毕竟之前自己许下承诺,福建省的政务全权交给朱成贵来负责,新生军政府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全省支持是无可厚非。

  “朱省长,福州军政府能直接统辖的地区有哪些?”吴绍霆问道。他最近一直留在福州安排护军使署衙向军政府过度的事宜,对这方面的情况尚且没有过问。

  “福州以北基本上就很难掌控了,尤其过了南平,与浙江、江西两省交界的地方,都是比较复杂的地方。真正能听命于省府的,眼下有龙岩、同安、厦门、泉州、莆田这几个大城,或许漳州也可以算上。三明情况还不能算明朗,城区还算好,出了城区以北的几个县就管不了。”朱成贵对这些消息了如指掌,很快说了道。

  “这样吧,所以新政策在可以执行的地方先执行,闽北派下通知,至于有没有效果不予理会。这方面我会另外安排,诸位只需要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即可。”吴绍霆淡定的说道。

  “明白了。”朱成贵点头应道。

  散会之后,吴绍霆又与朱成贵交代了几句关于商务和成立福建联合银行的事情,让朱成贵先下去联系本地有头有面的财主和各大银庄的主事人,务必撮合这些人支持成立联合银行。朱成贵早就听说过广州联合银行和广西联合银行的影响力,也明白成立福建联合银行的重要性,立刻做出完成任务的承诺。

  交代完毕,吴绍霆见会场上众人散去的差不多,于是又特意向朱成贵问道:“对了,这次会议不是有让你邀请马尾船政学堂主事人、造船厂总办和福州舰队司令参加吗?为什么他们都没有到场?”

  马尾船政学堂(即福建船政学堂)和造船厂都属于公务单位,在召开这次福建军政府大会之前,吴绍霆专门让朱成贵请动这两处的主管到场。会议开始之初,他还以为从马尾到福州城区要一段时间,这些人路上有所延误,没想到整个会议结束都不见人影。

  朱成贵脸色尴尬,十分为难的说道:“吴将军,并非是在下疏忽,在下为了确保会议邀请准确传达,甚至都没发电报,而是直接派了下属前去通知。只是……船政学堂两位校长和造船厂总办似乎……似乎不太愿意配合。至于福州舰队司令杜锡圭更是直接关闭海军大本营,明显是不愿意投降。”

  马尾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者主要负责教授制造和工程技术,后者则为驾驶和航海指挥。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船政学堂两个学堂分别改为海军制造学校和海军军校。起初仍然只由昔日船政学堂总办监管两校,去年才刚刚委任两位资深海军军官分管两校。

  吴绍霆暗暗叹了一口气,他打下了福建省,却拿不下福州舰队、船政学堂还有造船厂这三处重要的机构,当真有几分得不偿失的意味。不过他没有这么容易放弃,就算杜锡圭铁石心肠,但船政学堂、造船厂吃的是地方财政,失去军政府的资助早晚只能关门,自己一定要把这两处掌握在手里。

  “罢了,我知道这不关你的事。就先这样吧。”他神色凝重的说道。

  朱成贵退下去后,吴绍霆马上找来王长龄。

  “明后两天帮我安排下,我要去一趟船政学堂和造船厂。现在船政学堂是林葆怿和许赞虞在任校长吧,造船厂谁是总办?”吴绍霆问了道。

  “是方国明,天津水师学堂三期毕业。”王长龄身为福建人,对福建的情况有所了解。

  “嗯,你尽快安排就是。”吴绍霆点了点头。

  二十一日这天上午,吴绍霆先去马尾造船厂。厂址位于闽江码头的港湾深处,老远就能看见那巍峨恢弘的大厂房身影。不过随着马车越来越近,被誉为中国第一造船厂的船坞竟显得斑驳不堪入目,那昔日辉煌的光环再也看不到。

  来到船厂大门口,只见大门松垮,苔藓都长满了大半边门面,附近连一个人影都没有,更别提保护政府重要单位的警卫人员。

  “这是什么情况?莫不是走错了。”从马车里走下来后,吴绍霆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他亲自上前推开大门,走进去之后发现大院子里好几处厂房是破旧而空旷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是废弃的码头仓库。

  随员中有一人是军政府的文员,对造船厂的情况颇有了解,这时走上前来说道:“将军大人勿怪,这里确实是马尾造船厂。咱们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北京就再也没有拨过一分钱的款项,唯一两个制造运沙船的厂房还是靠着护军使署衙维持着。这几年造船厂几乎无人问津,工人们能散的早都散了,不少人还都投去广州黄埔造船厂。去年最难过,为了度日,船厂甚至开始卖机械、卖废铁。唉!!”

  吴绍霆听完这番话,顿时震惊不已,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带着怨和恨说道:“马尾造船厂,这可是马尾造船厂啊!经历了中法战争,又经历了台湾战争,甚至我中华国耻甲午海战,可谓是以一校一厂对一国之力。今日竟落败在如此地步,难怪我大中华难以雪耻,难怪我大中华不得自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就是根源!”

  他越说越激动,脸色都变得悲愤起来。

  在场众人听了这番激烈的言论,都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也无可奈何,国家混乱不堪,当权者相互之间争斗不休,还有谁真正关心这个国家呢?

  就在这时,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一旁冷不防的传了出来:“等了这么多年,总算有一个明白人了。”

  所有人寻着声音望了过去,不知什么时一旁小道上竟然多了一个人影,只见这人穿着一身不旧不新的长衫,手里住着一根泛旧的拐杖,大约五十多岁的年事,不过头发和胡须已经找不到黑的颜色。老人一副颓唐之态,浑身上下透着沉重的暮气,除了深深陷下去的双眼带着少得可怜的精光之外,其他地方再也找不到半点活力。

  先前那名随员认出了这老人,赶紧来到吴绍霆身边介绍道:“他就是马尾造船厂总办方国明,平日就住在这造船厂里面。”

  吴绍霆看着这位弱不禁风、骨瘦如柴的老人,真担心海风稍微大一点就能把对方吹走,他步履沉重的走向前,没有向方国明行礼,反而鼓起了一口气训斥的说道:“你还有脸说等到了明白人,你若真是明白人,就不会把造船厂的机械当废铁给卖了,你若是明白人,这大好的造船厂也不会落魄到今天这个地步!我本怀着敬畏的心来拜访你,却没想到印入眼帘的竟然是这副模样!”

  在场的随员们暗暗吃惊起来,谁也没料到这位吴将军的态度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旋转,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方国明。

  站在小道上的方国明脸色同样一变,枯瘦的身形颤动了一下,随后举起了手里的拐杖用力的在地面上戳了戳,语气激烈的说道:“我卖机械设备就是为了保住马尾造船厂这块招牌,等待有朝一日能有一个明白人带来希望。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在其位你怎知其中的难处,如果不卖机械,那就得把厂给卖了。”

  吴绍霆说道:“你若真是一个有心保住造船厂的人,你就不会一直毫无建树,只懂得坐守在这几亩地里面,天天翘首以盼等待别人来解决困难。换作是我,我就是磕破了脑袋也要找来资金周转,而不是眼睁睁的看着砸锅卖铁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方国明冷冷的哼了一声,痛斥的说道:“好一个年轻气盛的吴将军,要不是你们这些军阀各个野心昭然,每天打来打去弄得国家永无安宁之日,这大好的造船厂会无人问津?我这把老骨头会找不到维持的经费?我本以为你是一个明白人,没想到你更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这世道变了,变了,再没有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了。”

  他说完,愤恨的调转头,步履蹒跚的沿着小道走回去。看着他那枯瘦无助的背影,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预示。

  所有人都沉默了起来,仿佛有许多话要说,可是又都沉在肚子里面捞不起来。

  过了一阵,王长龄轻叹一声,向吴绍霆问道:“霆帅,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另外安排人再跟方国明好好谈一谈?”

  吴绍霆犹豫了一下,最后坚决的说道:“罢了,方国明若是有能力的人,就算在困难也不会把造船厂搞成这样子。他算得上是前清的遗老,骨子里面陈旧之气太重,不适合再在这个位子上重用。回头安排一个虚衔,让他回家养老吧。我另外安排人接手造船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2/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