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吴绍霆放下了报纸,端起茶杯一饮而尽,随后起身从居所前往参谋部。

  参谋部人来人往,自从开战以来,何福光前后让侍卫处一共增派了十八名侍从官协助打理公务,单单在电报室侯着的人数已经增加了两倍之多。

  二次革命进展到今天,国内的目光渐渐全部转移到了广东。

  参谋总部每天要与四川、广西、粤北、上海、福建等省保持频繁联系,以确保得到最新的情报。几乎在参谋部工作的官员,每天包括吃饭在内只能休息最多五个小时。

  何福光双眼血丝密布,他正在听取情报处汇报江西李纯部的动向。

  吴绍霆走上前跟着一起听了一阵。李纯在击溃李烈钧的残部之后,本人在当天返回南昌主持善后大局,同时整顿全省军务。林虎在李烈钧兵败的次日通电下野。如今江西全省皆掌握在北洋军之下。

  江西的战争打响之初,李纯只带了第三镇一个标兵力南下,可是战事结束之后,经过改制番号之后,全省北洋军已经有两个旅和两个团的编制,合计兵力一万二千人。

  第一混成旅原是北洋第三镇第七标,如今独立出来,成为江西陆军第一旅。第二旅是原江西陆军第二师,后经改制为旅。另外两个团都是本省旧军新编而成的部队。

  这些部队都是李纯一手经营出来的嫡系部队,除此之外尚且还有李烈钧、林虎的残部以及江西陆军第九师等待整编。严格的说,江西省内可调遣的军队已经超过一万九千人。

  北京政府前天刚发出消息,拟准由李纯升任江西都督兼长江中游总司令。委任命令早已经印成文本,只等着袁大总统签字生效。

  只是袁大总统一直把文件压在案头,迟迟不肯签发下去,并非舍不得或者不信任,而是袁大总统故意用这个职位钓着李纯,敦促李纯尽快挥兵南下摆平广东。

  放在的前线带兵的将领没有一个是省心的,就像曹锟足足在长沙闲养了三个月,若不是袁世凯故意把汤乡茗放下去,曹锟岂能像今天这么积极?

  听完情报处的汇报和分析,何福光挥了挥手让情报官员下去。他早就知道吴绍霆站在身后,不过并没有急着打招呼,这时才转过身来略微行了一礼。

  “韶关那边有什么消息吗?”吴绍霆问道。

  “昨天晚上来了一份电报,南征军被第七团挡在乐昌县外。第七团能坚持到今天,算是出乎意料了。”何福光说话时不带任何赞美,反倒有几分疲倦。

  “是吗?一个团挡住了北洋军四个团?”吴绍霆有些诧异。

  “我也觉得有些奇怪。不过,或许是萧耀南不想现在就打得太激烈,希望等到江西方面发兵之后再左右开弓。”何福光推测的说道。

  吴绍霆听到这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虽然他还是觉得有一些疑点,可何福光的分析也有道理。他相信莫擎宇不会发一份虚假电报来欺骗自己,这个罪名谁都担当不起。

  “江西方面的情况如何?”他把话题转移到第二个环节,如今除了粤北的战事,最让担心的还是江西。江西的情况甚至比福建更值得关注,福建势力错综复杂,李厚基没那么快能响应中央政府的命令,而江西已经让李纯平定,随时都能挥师南下。

  “情报处这几天一直在搜集确切的消息,李纯在赣州跟李烈钧决战之后,在赣州留下了两个旅,这个架势摆明很快就会南下了。我原本还推测李纯会像曹锟一样,最起码将省内的军队整编一番,看来他是没有这个打算了。”何福光深沉的说道。

  吴绍霆慢吞吞的点了点头,神色沉思,喃声的说道:“两个旅少说九千人,如果这个月内即开拔南下,我广东着实有难了。”

  何福光没有理会吴绍霆的担忧,他迈步走到参谋部大厅的北墙前,拿起一根指挥鞭在手掌上轻轻敲了敲,不疾不徐的说道:“不管难不难,只要能把北洋军全部赶到韶关,利用海军的炮火打这场战争,尚且有胜算可言。正如都督这几日一直迫切所需,我们现在需要一场胜利振奋军心民心,只有军民齐心,方才有坚固的防线。”

  吴绍霆叹道:“现在只能等第三师拿出成绩来了。”

  停顿了一会儿,他又问了道:“李烈钧现在可有下落?”

  何福光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之意,他冷静的问道:“都督,这个时候我们哪里还有闲工夫理会李侠如。想必他已经秘密前往上海了!此役若胜,他是英雄;只可惜此役失败,他只能沦为国贼了!”

  吴绍霆看了何福光一眼,他察觉出何福光似乎是以为自己在打李烈钧的主意,就像对待广西刘震寰、刘谷香和湖南焦达峰一样,意图收罗这些革命军领袖为己用。事实上他能扶持刘震寰、刘谷香,也能收留焦达峰,可从来没想过拉拢李烈钧。

  李烈钧是一个务实的强权者,务实和强权合二为一的人物是最难应付。李烈钧显然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事手段,绝不会甘心寄人篱下、受人摆布。

  吴绍霆甚至有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今后自己发展的路上指不定还会与李烈钧交上手。

  他长长的舒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只是随便问问。好歹李烈钧是革命阵营举足轻重的人物,最起码要知道他是生是死。”

  何福光想要说什么,吴绍霆接着又道:“好了。先不管江西方面。黄克强在江苏战败有些时日了,陈竟存、李福林、关嘉善还有黄明堂四人还无消息,实在让人着急。”

  “上个月我已经通知上海站留意第二师的诸将,目前唯一有确切消息的只有黄克强。月初他在上海与孙中山见了一面,随后被安排前往日本了。”

  “什么?黄克强去日本了?这个消息是什么时候的,为什么没人告诉我?”吴绍霆立刻严肃了起来。他一直很纳闷,黄兴到上海之后上海站或者国民党肯定会来电报告知安危,可过了这么久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今天何福光却突然提及此事,很显然何福光早先就知道这个消息。

  “哦,这个消息也是前不久才发到广州。那天邓副官准备告知都督,不过我让邓副官搁下来了。”何福光脸色很镇定的说道。他虽然感觉到吴绍霆的情绪激动,可打心底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是错误的。

  “什么?”吴绍霆脸色立刻带上了愠怒,几乎是用切齿的语气质问了道,“你让士元不告诉我这个消息?你!”

  他竟没料到何福光竟敢指使自己的副官,总参谋长什么时候敢僭越如此!

  卷三:南北对决 第307章,鼓舞民心

  “都督,黄克强如果想联络我们,南京失陷的当天他就已经联系了。广州也是在黄克强离开上海前往日本之后才接到的消息,可见国民党也不打算通知这个消息。这是为什么,难道都督你还不清楚吗?”何福光语气铿锵有力的说道。

  吴绍霆脸上依然十足的愠色,冷冷的盯着何福光,但是一时间却没有开口。

  何福光接着说道:

  “黄克强战败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可是他把咱们革命粤军第二师给丢了,这就是不可原谅的耻辱!黄克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才没脸联系广州,就这么悄悄然去了日本。显然宋先生是在帮黄克强,所以上海方面也迟迟不发消息。我之所以让邓副官不告诉都督,一则认为事已至此,已无意义,都督毋须为此操神;二则是为都督保留一份威严,都督要是知道黄克强去了日本,一定会想法设法去联络,一个置部下于不顾的败将,根本没资格得到原谅。”

  吴绍霆阴沉着脸色,他继续沉默了足足一分钟,随后近乎冷酷的说了道:

  “崇石,你要清楚一件事,纸是包不住火,你不想让我知道这个消息,可我现在还是知道了。所以,我要你给我记住,这次我不追究,但是你如果还敢有一下次自以为是,可不会想今天这么简单了。”

  何福光怔了怔,原本镇定的神态终于有了松动。他心中很不服气,自己一心一意为了广东的利益,倒头来吴都督却根本不领情,这种良苦用心付诸东流的郁闷,怎能轻易的顺下这口气?不过他也很清楚吴都督这次是真的怒了,此时此景不便再多言,只好缄默不语,把一腔怨怒吞进肚子里面。

  吴绍霆接着向参谋部值班侍从官长交代一句,但凡有最新情况立刻送到他的办公室,之后没有再多看何福光,直接离开了参谋总部。

  回到行政办公厅的办公室,吴绍霆叫来邓铿,将邓铿批评了一顿,加强语气的叮嘱邓铿,他是都督副官,不是参谋副官。邓铿没有任何辩解,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吴绍霆教训过后表示自己记得了。

  三天之后,韶关传来了第一份捷报。

  李耀汉团顺利包围老坪石镇,截断从湖南输送到前线的运输线。南征军在老坪石镇驻扎着一个团部、一个步兵营和三个后勤营,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虽然打了一场顽强的反击战,可是由于老坪石镇地理太过狭小,部队在里面完全张不开手。

  相反从外围发动进攻的粤军却得心应手,所有炮弹、重机枪几乎不用太费神去校准,居高临下压着镇子猛打即可。

  战斗从八日一直打到十日,粤军发动了几次突击,可惜没能成功。

  老坪石镇的南征军知道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不敢轻易丢掉这里,各级指挥官凭着一股毅力,勒令全军死守到底。同时还不断向郴州、宜章县和乐昌县发去求援电报。

  尽管老坪石镇的战局相持不下,可是粤军明显占据了上风。对于第三师来说,李耀汉不需要那么快歼灭老坪石镇的敌军,留着一口气慢慢钓着。只要宜章县、乐昌县敢派援军,在侧翼策应的第九团就能灵活出击,要么围点打援,要么调虎离山。

  老坪石镇的重要性时时刻刻都会牵连后方和前方的军心,如果一举歼灭了老坪石镇,弄不好前线会选择孤注一掷。相反围而不歼,不仅能扰乱敌心,更是打出一场绝妙的心理战。

  吴绍霆在都督府官邸书房接到这份电报之后,一眼就看出第三师战略布局的精妙。他先高兴了一场,但随后又仔仔细细把整个战报读了一遍,不由发现其中疑点所在。

  “乐昌县十一月之前就丢了,那为什么十一月六日参谋部接到的汇报,说乐昌县还在坚守当中,这是怎么回事?”吴绍霆对送来电报的邓铿问了道。

  邓铿脸色有些尴尬,仅仅迟疑了片刻,随后坦白的说道:“刚才何参谋长拿到电报时,也感到疑惑,所以亲自去了电话到韶关第三师师部。”

  吴绍霆表情平静,没有打断邓铿的话。

  邓铿接着说道:“第三师莫师长回复,他确实在十月三十一日私自下令,命令第七团从乐昌防线战术撤退,诱敌主力深入蛇岭。莫师长也承认从十一月一日开始到今天,他一直在谎报军情,隐瞒乐昌县撤退的消息。”

  他说完话,仔细看着吴绍霆的脸色变化,心中甚是担心。他打心底不认为莫擎宇这么做是严重过错,要说谎报军情确实是天大的忌讳,可莫擎宇也是碍于吴绍霆之前做出的最高战略指示,为了确保新的战术得以施展,不得不出此下策。

  想到前天吴绍霆因为何福光隐瞒消息而发了一通脾气,邓铿现在也不敢多想什么,只希望吴绍霆能从轻发落。

  吴绍霆默然许久,脸色阴晴不定,仿佛内心在做着激烈的辨析。

  邓铿等了一会儿,见吴都督还不做声,忍不住开口劝说了道:“都督,这次莫师长确实情有可原……”

  吴绍霆抬了抬手,打断了邓铿的话,轻叹一声之后慢悠悠的说道:

  “这件事我心里有数,我不会笼统的去评价莫擎宇的对错。这件事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将在外必然要有独断的指挥权,这是不可否认的,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取胜,很多时候过程是可以不计较。所以我想客观的先批评莫擎宇一点,他不应该用‘私自下令’这个词,他是师长,他的命令就是命令,不存在公或私。”

  听到这里,邓铿心中稍微松了一口气,看来吴都督并没有要重罚莫擎宇的意思。

  吴绍霆又说道:“他的战术布置的很漂亮。当然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一切还要看结果。唯一有一点我不能容忍,那就是谎报军情,这是军中大忌,是所有将领都不可以跌破的底线。”说到最后一句话时,他的语气明显加重了一层。

  邓铿试探的问道:“都督,您打算怎么处置这件事?”

  吴绍霆淡然的舒了一口气,脸色又渐渐恢复平静,轻松的说道:“告诉莫擎宇让他好好的打,除了谎报军情这一点让他给我小心,其他的公事公办,该赏即赏,该罚即罚。”

  邓铿似乎有些没听懂,再次问道:“都督,您说的让他小心一点,是口头警告,还是秋后算账?”

  吴绍霆回答道:“打得好就口头警告,打得不好就秋后算账。”

  邓铿缓缓点了点头,道:“明白了。”

  当天下午,吴绍霆又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上海方面将一笔八十万的革命经费通过花旗银行转账,成功发到了广东都督府财政部。这笔款项是孙中山、宋教仁等革命志士花了一个多月积极奔走筹集到的捐款,为此不少仁人志士蒙受牢狱之灾。

  随同这笔经费的附言上,孙中山亲自转告吴绍霆,望广东革命粤军能竭尽所能,坚守讨袁革命的大旗。

  吴绍霆拿到这笔雪中送炭的款项之后,心中感慨不已,革命党人总算没有食言。傍晚时,他让新闻部召开了一次发布会,连同革命粤军在前线成功包围入侵敌人的消息,和这笔孙中山资助而来的革命款项,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鼓励全省坚持到底。

  第二天一大早,广东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立刻刊登了这次发布会的内容,全省人民在革命精神和战事告捷的熏陶之下,总算从低沉的阴影中渐渐走了出来。

  学生团体和商人们自发组织捐款,学生们还趁着周末,组织文艺团在街坊广场上义演。广东军政府上个月发行的二百万公债,也渐渐增加了购买量。

  后方的民心鼓舞,直接牵动了前线的军心士气。蛇岭的第七团顽强的与南征军主力打了两场硬仗,双方各有退让,但是战场上的平局对于第七团来说就是胜利。

  卷三:南北对决 第308章,第二师回归

  对比广东的热闹气氛,郴州前敌指挥所内有了鲜明不同。

  萧耀南沉得住气,可是曹锟已经连续几番勃然大怒。乐昌县告捷的贺电才发去没多久,南征军竟然陷入了粤军的战略包围,后勤线被切断,主力军又无法突破蛇岭,在这么下去四个团那可是有去无回的下场。

  纵然每次曹锟的回电都是破口大骂,可是萧耀南还是不断的催要援军,否则南征军就真的被困死在广东了。

  萧耀南这次是幡然醒悟,在挥师南下之前他信誓旦旦的向曹锟保证,横扫广东不需要很多的兵力,只用现拔现调即可。现在他才发现,自己太高估自己,也太低估粤军。

  征南军在粤北陷入困境时,曹锟在汤乡茗的面前也陷入了困境。他嘴巴上虽然痛骂萧耀南不已,可内心深处依然在思索着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在湖南都待了快半年时间,怎么可能就这么让汤乡茗夺了地盘。

  开战之初,曹锟也隐隐约约觉得调给萧耀南的兵力不太充足,想想李纯在江西混的风生水起,关键是第三镇背后的段祺瑞力挺李纯。只可惜第一镇的何宗莲跟曹锟关系不熟,只顾着在湖北舞刀弄枪,以至于曹锟三个月时间只编了五个团的兵力。

  曹锟现在很苦恼,一方面无颜向湖北司令部求援,另外一方面又必须尽快筹兵支援征南军。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在湖南省内到处搜刮资金、强拉壮丁,同时把株洲、湘潭等地原属谭廷闿的部队征调过来。

  到了十一月底时,长沙总司令部总算仓促的编了两个杂牌团,派给萧耀南的去支援粤北的征南军。这两个杂牌团全部没有满编,武器弹药也不充裕。萧耀南接手之后简直哭笑不得,这种战斗力的团岂不是丢北洋军的颜面吗?

  曹锟给萧耀南去了一封电报:

  “此番对粤用兵,非我第一镇一己之事,盖因大总统所划之谋定,是以四省合围粤地,如今何以独我湖南一处使力?江西事息,李司令自当发兵助力。前线之事我托付汝,汝欲求精锐之援,或可与李司令电联,或可与闽军协商。我处后方为协调而统筹,前线作战之事汝须尽心尽力,勿负吾托。”

  萧耀南知道曹锟的意思是让敦促江西、福建一起发兵,这种事原应该也归曹锟负责才是,如今曹锟推给自己,可见长沙方面与汤乡茗的角逐愈演愈烈。

  他是顾不得长沙的情况,当务之急还是发兵救援部下才是要紧。

  当晚萧耀南与江西司令部取得联系,语气恳切的向李纯说明利害关系,望李纯尽早发兵来援。李纯回电称,所部正在筹集最后的战略物资,不日即南下与南征军会师。

  这个“不日”一词让萧耀南很是不快,足见李纯还是没有确定南下的日期。无奈之下,他只好将手里的两个杂牌团重新整顿一番,把武器装备尽量装配齐全,然后亲自带兵从郴州出发,抵达宜章县坐镇前线进攻。

  战事打到今天,南征军在粤北的形式每况日下,他再不亲自出马扭转局面,这个责任可是背负不起的。

  ——————————

  粤北的战事对粤军来说进展的很顺利,第七团、第八团和第九团成功压制住了南征军四个团的兵力。十五日时,乐昌县迫于物资短缺,不得不派出援军去打通老坪石镇的供给线。结果援军在半路上遭到第九团的伏击,付出惨重代价之后退回乐昌县。

  宜章县的留守部队在老坪石镇催了足足五天之后,也勉强派出两个营的兵力赶往支援。

  然而这两个营刚刚跨过省界,全军上下还没开一枪,结果又接到紧急命令火速返回宜章县。因为在援军出发之后,粤军第十一骑兵团在先前一个野战连引导向,从丘陵深处绕道进入敌后,趁着宜章县空虚时,发动了一次大突袭。

  只一个晚上,宜章县七座军用物资仓库被烧毁了六座,因为派出援军前往老坪石镇,导致宜章县几乎无兵可守,粤军骑兵团突入时如入无人之境。

  粤军骑兵团团长李文范没有占领宜章县的意思,天亮之前率部撤离,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能,来如急火、去如清风。当萧耀南亲自从郴州率部赶到宜昌县时,这里几乎只剩下一片狼藉,后勤总部一个军官都没了。

  看到这般情景,萧耀南想哭的心都有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