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谁与渡山河_分节阅读_第84节
小说作者:麦库姆斯先生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6 MB   上传时间:2020-11-30 18:15:07

  辛鸾扭过头去又觉得不对,此时那股奇异的悸动没了,他心里又起了一层烦躁,“老徐。”他喊徐斌,亲近得像是喊街坊邻居。徐斌一愕,抬起头,以目示他,辛鸾蹲下身子,“搭把手,我跳下去,我怕崴脚。”

  他再害羞,再不想跟邹吾照面,这个时候他也不能不过去了。

  十四番的巢瑞将军是赤炎军中青一代资格最老的人了,以往和一番岑老将军来宫中述职,他都是要过去特意见一面的。

  而徐斌一边伸手,一边震惊,心想:殿下您还记得您化形是鸟吗?你还害怕崴脚,您是糊涂了吗?

  当然,这话他不敢说,扶完人还要一溜侧身引着。

  “殿下。”

  一行人与辛鸾在邻近高台这边碰面,巢瑞一步当先就要行礼,辛鸾赶紧扶住,“将军多礼了。”以示亲厚地拍了拍他手臂,紧接着不着痕迹后退一步。

  巢瑞此人肌肉厚实,目光威猛,一张方正的国字脸,红润得忠义淋漓,可他毕竟是老将,行动像所有军人一样直来直去,有棱有角,因为太过干脆,导致他的任何动作看上去都有点不耐烦。

  辛鸾站在他面前,就像面对着个面目严肃且能徒手抛山的盘古,他只能稍微避开一点,让那种被居高临下的不适感减弱一点。

  “今日我还没来得及去倪家庄园,昨夜七番、十二番应该都入驻了,将军那里还缺什么嚒?”辛鸾问。

  “蒙殿下挂念,倪家庄园什么都不缺,”巢瑞就事论事地扫了一眼,“赤炎军住惯了军营,庄园只有好的,没有差的,倒是这下山城,看着让人于心不忍。”

  辛鸾目光也递了过去,强自表现得自然,“那将军是没有去过钧台宫,最该于心不忍的,其实是我。”

  巢瑞不接这话,“听说您要训话,这里人多手杂的,不安全。”

  这个时候辛鸾才知道邹吾刚才去干嘛了,他没有给邹吾眼神,但是能感觉他的目光在自己身上。

  “巢将军说的是,”他点头,像个成年人一样和面前的老将军对话,“但我既然安排了南境的几位大人当众训话,那就当然自己先说话。”

  巢瑞眼中转过一瞬的赞赏,朝着后面一扬手,“列队!沿花坛西南一线警戒!”

  “是!”身后亲兵大声答。

  紧接着,整齐划一的步履声在亲卫长的指挥声中响起,一清水的赤炎亲卫神情严肃、军姿焕然的十五步一岗站定。

  这里的动静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还晾在台上的三位大人抓着一张纸紧张得直偷偷跺脚,穿着衙役服饰来换班的人看着自己顶头上司在上,战战兢兢地朝这里徘徊,而百姓避忌着官兵,惊疑不定地朝着这边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殿下!”

  所有人都迟疑中,此时一人忽地拨开人群,着赤炎军服快步走来。

  辛鸾举目看过去,发现这人他刚才见过,刚刚组织着人挑脚上架盖房子的就是他,但是他对不上这是谁、又是哪一番的,看这人干活干得热火朝天,他也没去刻意打招呼。

  申豪主动上前一步,介绍:“殿下,这位是赤炎七番主将,何方归,字伯恩。”

  何方归今年二十七岁,目光明亮,神色内敛,尽管下裳沾着泥瓦的灰土,但行止仍是儒将风范,“刚刚在脚架上看见殿下在窝棚附近走动,就觉得气质卓然,怪卑职不识泰山,没能及时见驾。”

  辛鸾对所有温柔的男人都有好感,闻言立刻扶住他,还朝他友好地笑了一下,“将军言重了,是我该向将军致意才是——刚到渝都就带人过来帮忙,辛苦了。”

  这声“辛苦”辛鸾发自内心,他从来不觉得主动为民做事的人应该白受累,就凭何方归今日行事他注定要高看他一眼。只是此地米袋子堆叠,落脚十分逼仄,他这一动,巢瑞、申豪、邹吾、徐斌都不由挪换着脚步腾了腾位子,而邹吾无声地踱到他身后,不动声色地在他身后摸了他一把。

  众目睽睽,辛鸾的眼角狠狠跳了两下。

  何方归还在朝着他笑:“卑职此生打仗总是毁桥毁屋,能修筑些工事挺让人激动的,没什么可谈辛苦的。”

  这奏对的水准可是太高了。

  辛鸾感觉邹吾就要直接贴上来了。

  好在何方归比寻常的武夫心细,说着他目光忽地折向了邹吾,很是彬彬有礼,“这位是邹吾吧?忠义之士不该蒙国之诟。听小豪说,今晨我们这班将兵能够卸下码头还是您料得先机,晌午事多,我还还没来得及替十四番全体谢过。”

  邹吾眉目一展,稳稳地还了一礼,“举手之劳,何将军客气。”

  谢天谢地。

  邹吾跟何方归简单说了两句,终于卸下了警觉,轻轻地让开一步,辛鸾只感觉紧绷的骨骼终于能活动了。

  紧接着,几人就是简单的寒暄,因为这里人多口杂,他们也不能聊什么机密事,就只是谈了几句赤炎军中辛涧忠实拥趸史征等人,又说了说路上的二番与六番,按照巢将军的说法,这两番是绕行海路,为的是多带些人来,按照脚程大概会迟几天。

  辛鸾心头无形中蒙上一片阴翳,有些担忧这些人能否安全到达。

  之后的几天也证明了他当时的预感不无道理。

  就在那天清晨,东境全线戒严,所有出逃的军民以叛国罪下狱,可能上一艘船还跟自己的妻子家眷说“你且等我几天,过几天我就来接你”的人,再偷渡回去见到的就是妻子的尸首,而赤炎主将这般身份敏感的,辛涧更是派出史征等暗中伏击剿灭,剿灭后为稳军心民心秘不发丧,几个月后才宣称病亡,也是那段时间辛鸾才知道自己身处的是怎样的漩涡:你死我活的事情,分秒之差,就是生与死。

  时间一点一滴地滚过,眼见着人越聚越多,前面的是武道衙门的人,后面的是公门的书吏衙役,前面还算站得整齐,后面就蜿蜒得像没有骨头的蛇,辛鸾抬头看了台上三位大人一眼,看他们都有点没有主心骨地看着他,本来此时他就在邹吾旁边呆不住,乘机也就跟徐斌一起上去了。

  好在邹吾这次倒是没有过来殷勤地扶他,和赤炎的几位将军站在一处目视着他。

  等上了高台,辛鸾才觉得自己有点眼晕:这人……也太多了吧。

  他刚才在底下只是觉得吵,现在站得高了,这才发现左右全是人,挨挨挤挤至少朝着簇拥的怎么说都有好几千了吧,且底下不都是要训政训话的,许多东境的百姓自发地往这边凑,而一些衣着很有南境下山城特色的平头百姓,也好奇地从别的区赶过来看热闹。

  三位大人估计是已经慌了,黄花大闺女一样磕磕绊绊朝他请示今天还说吗,要不换个地方时间。

  辛鸾看着眼前,一时的紧张竟然盖过了刚才他想着邹吾的那些没头没脑。

  他好像还从没这样近距离地站在一群人面前,以一种伸手就能被碰到的距离,面对这样排山倒海的阵仗,而他目力所及,看得到他们每个人的表情,看得到他们每个人的疑惑。

  而此时他虽居高临下,却在在这样一排排的血肉面前感觉到渺小。

  “说。”辛鸾咬了咬牙,回答那三位大人。

  “邹吾!”

  辛鸾没有看那三位的愁眉苦脸,此时高声一喊,还是喊的最熟悉的名字,“武道衙门整队!各府衙门各自整队!”

  底下立刻有人呼应他,分秒不耽搁的配合。

  徐斌腿肚子也开始转筋。

  命令放下去,在此起彼伏的整队号令中,徐斌不敢太掉链子,挪着步子靠近辛鸾,嘴不动地说话,“殿下,您想好说什么了吗?”

  渝都的中午太阳热辣辣的。

  辛鸾不动声色地把手腕送过去,同样的出声,嘴不动,“你摸摸我的脉,你看我像是想好的样子吗?”辛鸾感觉自己太阳穴突突地跳,血管里就要开始煮沸水了。

  他之前脑子里只有对公门衙役训话的腹稿,让人聚集过来也只是想做个迟到的动员,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想着能让衙役实心做事多一个时辰也是好的,但是显然,他没想到要面对这么大的局面——他算是知道邹吾为什么要喊赤炎军过来警戒了。

  “老徐。”辛鸾还有点时间。

  他目视前方,一张脸霜雪一般,“你此生见过高明的训政吗?”

  “啊?”徐斌侧目,有点懵。

  高明的训政他不知道,但是想起当众说话滴水不漏的,只能想到辛涧——那位在垚关搬弄是非欺世盗名的窃国之人。

  做一次完整妥当的表达是艰难的。在人前做一次完整妥当的表达,更难,所以官场大家都默认越表达,越出错,所以他们这些油条都尽可能避免当出头鸟,更不要说直面人民群众——毕竟自己手握棍棒,直接上霹雳手段的正餐,不是更简单吗?

  “我见过。”辛鸾替他答了,脸颊硬邦邦的,“温良恭俭让,说话雍容大度,让人心悦诚服。”

  徐斌期期艾艾,总觉得辛鸾话里有很重的感情,“是……谁?”

  花坛底下最近的百余人已经整好队了。

  辛鸾深吸了一口气,轻轻道,“我父亲。”

  ·

  蔚蓝的天浮过大片的云,素白衣裳的少年迎着阳光抬起头,气沉丹田,希望把声音传得远一些,“今日下山城公门集会本意是规训作风明确任务——”

  像是雏凤的第一声清啼,底下还呜呜泱泱的说话的人群,接二连三地静了下来,纷纷仰起头看向花坛上的辛鸾。

  “我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人前来旁听,实在是理该向各位致意。”少年笑了一下,几分亲善,几分绚烂,“诸位可能不知道我是谁,那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氏高辛,名鸾,现住巨灵宫东殿钧台宫中,世人多称我,含章太子。”

第109章 下山城(6)

  辛鸾没有在自己的身份上做很多停顿,更没有顾及人群中的零星不解的私语,“太子诃南君,拉一家大点?(太子和南君哪个大)”提问的没有得到回答,他身边年纪大些的渝都人只摆手让他继续听。

  “天衍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去年的最后一天,我的父王天衍帝被我叔叔所害,也就是现在遥据王位的那人——窃国者欺世盗名,据权柄,布追杀,随后南阳山火案、漳水河惨案、垚关对峙,次第发生。”

  惊愕,复杂。底下的沉寂有各种的原因,所有人举着神色不一目光看着辛鸾,知情者悲愤,局外人同情,但是更多的人是紧张又费解地看着他,他们更想知道,这样尊贵的小太子今日站在那里想说些什么。

  辛鸾的声音在近乎尴尬的安静中,显得镇定而克制,他目光凝望过每一处的人,“杀父之仇,窃国之恨,恨我此身未成,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今年三月十日,我自垚关走荆山,入渝都,短短十日,自东境而来的民船接连停靠渝都山脚码头,与赤炎数番将军前来投靠,至今晨,登陆兵民共计一万三千余人。”

  “我知道,台下许多人是东境来的百姓,或是南阴墟丧亲的受害者,或是在神京听过我晨时背书的故乡人,我之前可能不认识各位,但今日你们投奔于我,便算是成全了一场化缘,各位的饥寒,此后便是我的饥寒,各位的安全,便是我的安全。”

  站在南境公门队伍后面的大批人不由露出动容的神色来,他们风尘未扫,许多人肩上还负着身家细软,手中还拉着小女稚童,此时却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等着台上的少年继续说下去。

  “此地是下山城壬区,占地五亩有余,环境住宿艰苦,但尚可整顿经营,全部拨给东境来的诸位。渝都第一个月,东境人无论男女老幼,柴米油盐等物资皆可在南境民事衙门领取,诸位可以安心修整,徐徐在渝都谋事谋生,一月之后,六十岁以上老人十五岁一下幼年,仍可以继续领取物资,解诸位家中负力……”

  衣、食、住、行、工,辛鸾徐徐道来,虽不涉及具体落实的条规,言辞中却是一片真切的爱护,人群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今日他所有能开出的条件,都是数个时辰前他在巨灵宫一毫一厘地谈判博弈来的,而他害怕上传下达时中间的克扣私吞,晌午特特赶到这里,在台前说这番话,就是要后面所有南境公门心有忌惮,要之后具体的落实,全部以他的方向为准。

  人群里渐渐有人泛起泪花,轻轻的,竟传来啜泣声。

  辛鸾听到了,不由就笑了笑,那种哄家人般、柔软干净的笑容,“大家别哭嘛,我说的又不是坏事……庶事草创,人物固乏,大家重振精神,一定可以共克时艰——并且,我对各位也不是没有要求。”

  他停顿了一刹,肃然了面孔。

  人群闻言心头都是一荡,一阵紧张地看向他。

  “天衍百姓四方一体,按理说不该有东境南境之别,但是我们的确是自异乡来,脚踩着南境的土,头顶南境的天,吃着南境的米,喝着南境的水——这是不争之事实,所以我希望各位能明白,是渝都的百姓在支撑我们,我们如今所能做的,最基本的报答,是与这里的人民友好相处,尊重他们的风俗和神明,尊重这里的老人和妇女,若有摩擦,凡事以和为贵——”

  话到此处,许多南境百姓愕住了。

  歪歪扭扭没个正形的浮浪少年长大了嘴巴,离辛鸾近的列队都是南境中人,一刻前,他们心中不平地聚拢过来,都认定了今日是来挨训的,没想到含章太子居然说了这么一番话,便是一直埋在人群里尽力不抬头的吴天雄此时都吃惊地投去目光,而辛鸾身边的几位大人更是像头一遭听到这番见解般,惊讶地看定了他。

  辛鸾容色不改,朗声道,“我知道诸位都听到了南境传递四方‘虽曰旧邦、受命惟新’的告令,很多人认为我含章太子位尊于南君,在渝都我的钧令高于君令,便想当然地认为东境人也应高南境人一等——我今日话放在这里,谁若心中还有此种心思,你且来找我,我给你拿遣返费用送你回去!任何人,若在两地人中挑拨生事,管他是谁,什么身份,被我拿住,我绝不姑息!”

  含章太子声音切金断玉,一时卷起风雷之声,可还未等众人心中惊起一片凛然,辛鸾又忽地敛起峥嵘,“南境五年战事,我知道南境诸位对公衙‘征发’习以为常,看我带来一批人,就像渝都又入驻了一批兵一般——但恩情就是恩情,我们所占的住宅、营房、柴草、马料、人手、粮食,都是南境各位的人力物力,渝都父老乡亲之厚惠,我辛鸾,感激不尽。”

  说着他伸手一揖,深深地弯腰拜了下去。

  底下百姓彻底不知该怎样反应了,瞠大眼睛呆呆地看他。

  ·

  可能那个时候,辛鸾只是想到一路走来的总总,只是在反省自己路过南阳时忘记向千寻征道一句收容的感谢,虽然他也不确定现在若是千寻征站在自己面前他敢不敢开口,但是他能确定,客人就是客人,理应对主人感激。

  当时的他,对南境的军民、官民关系只有很粗率印象,它勾勒于徐斌偶然说起的下山城和各地百姓的“征发”之重,却不知道在一个接连五年军权至上的环境里,人们集体性的思维粗糙,行事鲁莽,底层人受尽盘剥,在渝都这个南境心脏都一度出现过“一日三征”的荒唐。

  向繇说他们南境全民皆兵,辛鸾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后来他才明白,这个“全民皆兵”的结果是因为如果这一家不是军户,那么一旦本地有军队过境,那士兵长官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任意对民户进行索取,拿走家中的米、水果、鸡蛋都是轻的,他们甚至还会掳人女儿。

  可偏偏申睦向繇以此而得意,以南境前线之后数百万后备之军,成他四方霸名。被迫好战善武的百姓,何曾又想明白过,不是自己挣扎不出这地方,而是这个地方,亏欠了他们太多。

  ·

  而就在辛鸾早晨还没有到的时候,被粗暴“征”来盖房的民伕一脸怨气地抬木头,拌水泥,想着自己一天又出不了渔卖不出钱了,何方归带着十几个身体修整过来的亲兵来帮忙,刚说了一句,一群人嘲笑着尖利顶上:“我嘞伢冇得钱,伢赔不起饭!”

  他们不识赤炎军,不知道这是当年让蚩戎都闻风丧胆的军队,只是以为他们是外地人,要来捣乱。

  任何的热忱,遇到这样尖酸都要动怒了,还好何方归是个难以想象的好脾气,他拦住亲兵想要上前的冲突,好商好量:“我们不要钱,也不用你供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0页  当前第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2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谁与渡山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