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大秦当病弱贵公子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Yana洛川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486 KB   上传时间:2020-08-14 12:18:42

  “公输家族?!好!放心了!”

  卫霁:……

  您这放心的有点快啊。

  “公输先生现在就在隔壁,君上过来后应该可以直接见到。”卫霁指了指隔壁院子,他知道这时候家族的名声很重要,却没想到这人能因为公输矩的出身就放心到这个地步。

  事实证明,没点真本事,公输墨斗也不敢让儿子出门在外打出公输家族的名声。

  老祖宗闯出来点名声不容易,要是让小辈说霍霍就霍霍了,百年之后到地底下没法和老祖宗交代。

  一墙之隔,孙伯灵坐在轮椅上喝着水,时不时和端坐在旁边的老师说上两句,二人对面,公输矩拿出来他自制的关中地形图,看着过来拜访的秦公口若悬河。

  关中如今多是旱地,旱地想要有好收成只能依赖老天眷顾,风调雨顺收成就好,哪年雨下晚了或者多下了,这一年的收成就废的差不多了。

  关中东部那片平原是渭水冲出来的,大片都是盐碱地,就算风调雨顺收成也好不哪儿去,如此一来,修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娃娃脸青年拢了拢衣服,看着那张在羊皮纸上绘制出来的地形图若有所思,“老师,你有没有觉得,栎阳的地势和位置……不是做都城的最佳选择?”

  王诩老爷子捏着胡子,看着半边身子斜过来压低了声音说话的徒弟,在他脑门上敲了一下然后慢吞吞说道,“凑合着住。”

  秦国自得到封地至今,都城迁了七八次,从西犬丘到秦邑,从平阳到雍城,从泾阳到栎阳,一路向东从未停过,想来栎阳也不会是他们最后一个都城。

  不管他们东迁是因为西边戎狄的威胁还是为了自身发展,总归都城的地形越来越开阔,土地也越来越肥沃,迁了那么多次都城,秦人的足迹从最初的西犬丘到如今遍布整个关中,也不怪三晋卯足了劲儿要打他。

  只看地势,如今的确有比栎阳更好的地方可以选择,但是秦国穷,就算知道那地方比栎阳更合适做都城也没精力去营建。

  现在想那么多干什么,凑活着住不就得了?

  孙伯灵听出他们家老师话里的意思,摸了摸鼻子继续听公输矩滔滔不绝说着修渠的方案,平时跟哑巴一样的人,说起正经事儿来简直和之前判若两人。

  听他的意思,大修水利除了能灌溉土地发展漕运之外,还能用填注的水源改良盐碱地,如果渠成,不光关中腹地,连贫瘠的渭北平原也能变成沃野。

  啧,之前还真没看出来这人有这么大本事,话说回来,秦公的脸色怎么不怎么好?

  他这个被喧宾夺主的人都没说什么,应该不会起冲突。

  娃娃脸青年有些疑惑的换只手撑脸,看看一口气将整个关中的地势评论过来一遍的水利大事,再看看脸上笑容越来越僵硬的秦国君主,捏着下巴觉得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

  秦公无奈的把手放在桌子上,看着雄心壮志想要将关中所有土地都变成膏壤沃野的年轻人,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捏着拳头说道,“先生,同时引泾水渭水洛水需要耗费的民力实在太多,不若先在渭北修些小渠?”

  膏壤沃野谁不想要,他恨不得立刻将这人说的事情提上日程,可秦国穷,他们修不起啊!

  王诩老爷子温和的看着几个人,拍了拍衣袖上不存在的灰尘然后乐呵呵说道,“凑合着修,凑合着修。”

  孙伯灵:……

  平时也没见您多会凑活,怎么现在除了这俩字就没话了?

  唉,老师心海底针,当学生的哪儿能明白呢?

第40章

  公输矩在入秦之前已经将关中地形研究透彻, 接下来只等他亲自将舆图上的地方走一遍,然后就能定下来究竟该引水如何凿渠。

  入秦之前他就琢磨着见了秦公之后该怎么说,今天没有紧张到说不出话来, 秦公听的时候反应也不错,怎么就舍了他费那么大劲弄出来的方案转修小渠呢?

  秦公心里苦, 但是他又不好说的太明白, 就算大家伙都知道秦国穷, 他这个国君也得坚持不能说, 要是连国君都嫌弃这个国家, 怕是已经来到秦国的人也得给吓跑。

  当国君难, 当秦国的国君更难, 先生可明白寡人的苦心?

  老爷子慢悠悠起身,拍了拍徒弟的肩膀然后过去把半晌没接话的年轻人带去一边,“大渠是修, 小渠也是修, 反正都是修, 不要在意那么多。”

  公输矩:这能一样吗?

  孙伯灵看着满腔热血而来、见第一面就被秦公泼冷水的家伙欲哭无泪的被自家老师带去一边,笑了两声然后推着轮椅过来,“公输先生平日里不怎么关注世事,君上见笑。”

  秦公低低叹了一口气,打起精神来看着笑吟吟过来的娃娃脸青年沉声道,“秦国如此艰难, 先生却仍愿前来,如此大恩, 渠梁无以为报。”

  “君上此言差矣,不过各取所需罢了,谈何有恩?”孙伯灵回的很是干脆, 他的目的本就不需要遮遮掩掩,在双方达成共识能对秦国更加有力的情况下,秦公不会介意他这点小心思。

  反正打魏国就是打庞涓,打庞涓就是打魏国,只要庞涓在魏国一天,他们之间就不会有什么龌龊。

  以他对庞涓的了解,在能得到魏王重用的情况下,那人不会放弃魏国中原霸主的强势而去选择其他国家效力。

  反正他有的是时间等秦国强起来,与其将来被秦公怀疑有私心,不如在最开始就把话说明白,打庞涓归打庞涓,他不会因此不顾秦国的实力就上去硬碰硬。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

  打仗不是玩笑,每场战争都关乎无数士兵的生死,更有甚者危及国家存亡,他的确要报仇,却也不会在秦国势弱的情况下直接让秦兵上去送死。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2】

  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如今敌强我弱,自然就要谨慎提防暂避锋芒,等将来再做打算。

  兵家交锋变幻无穷,只读书可看不出其中奥妙,庞涓能统率数十万大军,他孙伯灵也不是庸才。

  娃娃脸青年从容自若,虽然双腿行动不便,却依旧能看出胸中有丘壑,秦公越听越觉得此人会是秦国对抗魏国的中流砥柱,方才以为无力建造水渠而涌上来的颓废感尽数消失,再睁开眼依旧是那个雄心壮志的赵渠梁。

  王诩老爷子将备受打击的公输矩带到旁边,把刚收起来的舆图摊开,在渭北一带画了个圈然后说道,“秦国艰苦,你一上来就要调集数万民夫开渠引水,哪个国君敢答应?”

  先开个小渠让人家见识见识你的本事,然后再慢慢开大渠,多正常点儿事儿,委屈什么?

  “好像也是,那就先着手渭北一带吧。”公输矩打起精神,感激的看了一眼过来开导他的老爷子,然后捏紧拳头道,“只要秦公认可我的本事,总有一日,整个关中的水渠都能连起来。”

  “小伙子有志气!”老爷子很不走心的夸了一句,看徒弟和秦公相谈甚欢,于是转头说道,“让他们在这儿说话,我们去隔壁看看?”

  年纪大了就容易胃口不好,公子做出来的这个糍粑黏黏软软甚是可口,他老人家还没吃过瘾。

  “先生,小子要回去翻找渭北一代的地形,就不陪先生过去了。”公输矩一本正经行了一礼,任老爷子在那里招手,把羊皮纸收好然后转身朝他自个儿的小院大步离去。

  鬼谷先生:???

  你小子用完就扔啊?

  老爷子吹胡子瞪眼看着人跑开,有秦公在场不好太过失态,小声骂了几句后只能作罢,他自己去就自己去,反正最后吃不着的不是他。

  *

  隔壁,公子虔把想问的问题都问了一遍儿,然后开始逮着孩子欺负,还美名曰培养感情,这几个小子跟在他身边长大,以后肯定都是了不得的大将。

  对于这人的畅想,卫霁表示自己不做评价,他只知道再不把几个小娃娃从这人手里解救出来,待会儿就会迎来满院子的哭声。

  小孩儿的哭声会传染,只要一个开始,这三个最终绝对会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公子虔看着一撒手全跑卫霁身后的三个破小子,切了一声没有说话,来之前说什么来着,还一起讨厌,这就是你们所谓的讨厌。

  小孩儿说话就是不能信,这变的也太快了。

  卫霁被几个孩子围在中间,蹲在地上听他们控诉亲爹/大伯有多过分,不听不知道,听完小娃娃们愤怒的抱怨,连他都觉得这个爹/大伯实在是太欺负小孩儿了。

  “他怎么能让你们这么小就开始学骑马,万一摔着怎么办?”

  小太子不过两三岁,最大的公子骐也不过四五岁的模样,这么小的孩子学习骑马,老天,他们的小短腿儿有马肚子长吗?

  公子骅茫然的看着似乎和他们控诉的不是一件事儿的漂亮哥哥,张了张嘴试图解释,“骑马很好学,骑马很好玩的,霁哥哥,我们……”

  “别怕,我去和长公子说说,小孩子不能做这么危险的事情。”漂亮哥哥自以为很明白小娃娃们的诉求,揉了揉他们的脑袋然后起身看向坐在一边儿吃点心看戏的公子虔。

  看的正开心的秦国汉子哈哈大笑,喝了口水将嘴里的甜味压下去然后说道,“傻霁儿,他们哪里是不想学骑马,这几个臭小子明明就是不想读书。”

  秦国的孩子从来没有怕骑马的,他们和草原上的娃子一样,生下来就和马匹打交道,怎么会怕骑马?

  小太子顶起嘴来天不怕地不怕,躲在两个哥哥身后攥着小拳头就吼了回去,“我们还小,学会骑马打仗就够了。”

  读书太难了,他们秦人会骑马打仗难道还不够吗?

  卫霁无奈望天,果然所有的小孩儿都不喜欢学习,以后再怎么横扫八方,小时候也是个为了背书而秃头的可怜娃子。

  三个小娃娃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停,很明显都不想读书,然而以他们的身份,再怎么埋怨也逃不过学习的魔爪。

  卫霁感叹的看着几个小娃娃,很庆幸自己已经过了被夫子压着学习的阶段,虽然要学的一样很多,但是自学和夫子逼着学感觉完全不一样,“长公子,小太子也开始启蒙了吗?”

  “渠梁特意找的学识渊博的夫子,让这仨小子一块儿学,也算有个伴儿。”公子虔点头回了一句,两个大的在雍城时就该启蒙了,他们不想学就跑出去玩儿,族老宠着也不会罚他们,于是落得现在跟幼弟一起启蒙的境地。

  “《书》太难,驷儿不想学。”小太子抹着眼泪,试图以此来躲避学习,有他开头,另外两个小公子也跟着喊,就算他们年岁稍长,也还是听不懂《尚书》里讲的是什么啊。

  “启蒙用的是《书》?”卫霁挑了挑眉,拿出帕子让小孩儿把眼泪擦干净,刚吃过东西就直接拿手揉眼睛,也不怕揉出病来。

  小孩儿说的《书》,其实就是后世所言《尚书》,那还真不简单。

  话说回来,他们家熙儿启蒙用的也是《尚书》,这里的他学的是《周礼》,能成功渡过这么高难度的启蒙,他们家果然都是天才。

  孩童启蒙哪儿能用这么难的典籍,再不济《诗经》总行吧,不比《尚书》简单的多?

  他们可好,《尚书》、《周礼》、《春秋》、《易经》……

  哪个难懂用哪个,能怪人家孩子不想学吗?

  “公子们还小,直接用《书》来启蒙似乎难度有点高,不如换个简单点的来学?”容貌极为出色的少年人看着竖起耳朵的小娃娃,想着后世启蒙的名篇有哪些。

  三百千最为经典,再之后就是《弟子规》、《千家诗》、《声律启蒙》、《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古文观止》等等,只是这些都掺杂了太多后世典故,贸然拿出来似乎有些不妥。

  等等,《千字文》和《百家姓》似乎没有牵扯那么多,只需要简单改动就能直接拿来用,姓氏在如今这个年代不太适合拿出来,毕竟现在姓氏还在形成之中,百家姓里面有许多姓氏现在还没有,但是《千字文》就不一样了。

  这篇长韵文通篇只有一千个字,四字半阙八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句子简单细品下来却别有深意,最重要的是,这一千个字都不一样,用来让小孩儿学写字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常用的字都认识了,再学《尚书》《周礼》不比现在简单多了?

  卫霁懊恼的拍着脑袋,先在心里把自己骂了一顿,之前在卫国的时候怎么没想起来还有这回事儿,虽然他们家熙儿已经过了启蒙的阶段,但是公族里还有适龄的孩子要入学啊!

  “我这里有一篇美文,通篇不过千字,长公子可以试试让小公子们启蒙时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怎么也比背《尚书》简单吧。

  “《书》所记载皆是古时贤王事迹,用来启蒙多好,别人能学得,他们怎么就学不会?”公子虔在自家儿子脑门上敲了一下,显然对自己当年读书时受到的磨难记忆犹新。

  老子受过的苦,你们这些小崽子都得跟着受。

  卫霁看着将心思都写在脸上的汉子,摇了摇头让小甲去房间里取笔和竹简来,他先把前几句默写下来,学不学还得这人决定。

  小娃娃们只听见了简单几个字,忙不迭就要过来看什么样的书能称得上简单二字,只要比《书》简单,就是撒泼打诨也得让阿父/大伯把《书》换掉。

  *

  王诩老爷子不急不慢踱着步子,看人都在外面院子里于是一本正经的拱手行礼,公子虔见他进来赶紧把身上闹腾的小孩子弄下去,“先生快请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9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大秦当病弱贵公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