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放鸽子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2 MB   上传时间:2020-07-08 11:52:38

  “还愣着做甚?走罢。”

  陆辞板着脸,干脆利落地握住朱说的手,撇下了还在滔滔不绝地自夸的柳七。

  易庶和滕宗谅也从错愕中恢复过来,忍着笑,也跟着陆辞进贡院去了。

  徒留柳七在后头,不甘心地呼唤:“哎,摅羽弟等等啊!我为你俩应解而专程谱写的新词曲,《送陆摅羽之赴考场》,你可还没来得及听呢!你等等啊——”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点茶

  用开水煎煮茶叶叫‘煎茶’,开水冲泡茶末叫‘点茶’。

  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为点茶。也就是日本抹茶的祖宗。

  章节中关于茶技的描述化用自《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p36-37

  高明的分茶技术,能够利用茶末与开水的反应,在茶碗中冲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北宋《清异录》记述,“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李清照就是分茶高手之一。

  宋朝也流行“斗茶”,即几个热爱茶道的朋友,聚于一起,分别煮水分茶,看谁的茶叶、茶水出众,茶艺更高超。不仅士大夫中盛行斗茶之风,平民也喜爱斗茶。(《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2.考试时间:

  主考官的锁院时间基本是8月2-5日,8月15引试,9月初放榜。这个时间不是完全固定的,会有些微的变动。

  3.免解:

  大中祥符7年10月22日的诏书“进士、诸科曾至御……亦与免解”。

  所以的确是陆辞他们考试的这一年才开始实行的哦!《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上》p166

  4.歌妓

  不光是酒店会让妓去招揽客人(非是出卖肉体那种招揽),市民的婚嫁仪式,也会雇请歌妓庆贺。

  “顾借官私妓女乘马,及和倩乐官鼓吹,引迎花檐子或粽檐子藤轿,前往女家,迎取新人……迎至男家门首,时辰将正,乐官妓女及茶酒等人互念诗词,拦门求利市钱红。……方请新人下车,一妓女倒朝车行捧镜,又以数妓女执莲炬花烛,导前迎引”

  可见在宋人生活中,“妓”并不是一个受歧视的群体。妓的本意为女乐。

  5.旋裙:北宋流行的一种裙子,前后开衩,方便骑驴骑马,很受仕女欢迎。

第四十二章

  经柳七这么个小插曲,不单饱受调侃的陆辞一脸心如止水,看了场热闹的其他四人,在哭笑不得之余,也不知不觉地冷静下来了。

  陆辞睨了毫无自觉地已然彻底放松、正专心寻找着各自房舍的四人,才决定不再同不按常理出牌的柳七计较。

  进门的时候,监门官按例对五人的行囊进行了简单的搜查,倒未要求他们解衣。

  未看到有书册,又核对过五人身份,不存在有人代笔的情况后,就痛快放行了。

  ……怎么跟听说的不一样?

  陆辞若有所思,滕宗谅许是看出他的疑惑,主动释疑道:“等到入考场那日,才会查得更严密些。而解衣搜阅,则被官家认为颇失取士之体,不复为之。”

  陆辞点了点头。

  在房舍的安排上,贡院定的是二人一间,排定则按照保状上的来。

  陆辞自认不论与谁同住,都颇能相处得来,因此在去查看排定时毫不着急,只慢悠悠地走在最后。

  倒是其他四人暗暗较劲,尤其朱说易庶,皆是志在必得,便无意中加快了脚步。

  结果几人聚去一看,全都大失所望了——五人中唯一一个被分去同生人住的,不是别人,正是陆辞。

  朱说同钟元一间,易庶与滕宗谅一间,陆辞,则与蔡齐一室。

  陆辞:“……”

  虽是小事,但也多少有些运气不佳啊。

  他无奈地笑了笑,倒不存在丝毫抵触。

  虽然不能与相熟的人一起,难免有些小小遗憾,但只要这位将要相处一个多月的短期室友别太奇葩,他也乐意同对方结交一二的。

  ——要真是让人难以容忍,他也有的是办法对付。

  陆辞在钟元的帮助下,将行李放入房中后,随意瞄了眼房间另一侧。

  那还空空如也,不见人或行囊,显然来得还更晚一些。

  他便不多加关注,出来之后,看同样也收拾好了的另外几人还是一脸恹恹,就忍不住好笑地安抚了几句:“夜里不同屋又如何?白昼不照样能聚在一起么?况且明日就要引试,你们最好还是先去关注一下座次的榜排吧。”

  陆辞这一句,成功将几人注意力都引到了正事上去,才不再纠结了。

  被官府暂‘借’作贡院的,是前朝的一处官舍。哪怕只在原先的基础上多做了些修缮,也比陆辞原想的寺庙要好的多。

  衡鉴堂为考官和吏人之舍,自是戒备森严,陆辞几人更无意靠近那处,以免无端惹上是非。

  他们特意小绕了一段路,行过穿廊,路过天井,就找到了大门侧的排次处。

  跟分屋时的照顾不同,排定座次时,刻意将保状上的几人分得天南地北,或多或少地也有出于防止熟人间有心传义的目的了。

  陆辞和朱说都从柳七处了解过这点,滕宗谅又曾随友应过一回举,对此也清楚得很,唯有钟元和易庶看得有些懵。

  钟元破天荒地有些忧心忡忡:“……要是坐错了位置,或是找不到座位,会被当做捣乱的架出去么?”

  陆辞笑道:“等入场前搜查过后,自会有监试官领你去座前坐下,你还真不必担心这些。”

  钟元这才长舒了口气。

  朱说却敏锐地察觉到,陆辞方才一直将目光隐蔽地定在了聚在天井的那一小波人身上,又轻微地挑了挑眉。

  他也跟着往那帮人身上瞄了几眼,只是他不比陆辞老练,观察得太明目张胆了些,很快就差点被发现了。

  陆辞就在他被对方察觉前,宛若凑巧地拽了他一把,往厨室的方向去:“快到午膳时间了,去瞧瞧吧。”

  其他几人不明情况,只下意识地跟了上去。

  陆辞笑眯眯地小声问朱说:“你看到什么了?”

  朱说老老实实道:“一群人……”

  陆辞:“确切地说,是一群人围着一个人。”

  朱说一愣,仔细回想片刻,犹疑地点了点头:“不似有欺凌之举。”

  陆辞冲他眨了眨眼,给了最后一个提示:“朱弟可曾听说过‘巾箱本’?”

  朱说瞬间进入了惯常的被陆辞抽查经义的正经模式,流畅无比地背起了《鼠璞》:“南阳衡阳王钧,手写五经,置巾箱中。贺玠曰:‘家有坟素,何须蝇头细书?’答曰:‘检阅既易,且手写不忘。’诸王从而效之。”

  陆辞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一个素来在学业上严谨之至,时刻以君子之道要求自己,不曾有半日松懈偷懒的学霸,怎么会了解一些学渣精通的歪门邪道呢?

  陆辞眼皮一跳,默默地拍了拍朱说的肩头:“回房取上你平日最爱的蜜汁肉脯,一起用饭去吧。”

  等用完午膳,各自回到房里稍作歇息时,陆辞也闲卧在床上,将方才看到的一幕稍微梳理了一下。

  通过那一番观察,他基本已经可以肯定,那十数人是共同敛财,雇佣被围住的那位代为怀挟书册了。

  巾箱本即为一些小书坊暗中售卖的一项小发明,专刊经史子集和程文于小板上,专供怀挟之用。

  加上一群人聚在某间房里,很容易就引来注意;而围在人来人往的天井,别人哪怕看见了,也只当做是结伴之人在谈天说地,不会轻易起疑。

  陆辞在打量他们时,就发现他们还安排了一人,不着痕迹地守在了衡鉴堂的穿廊口,就为防备有官忽然出现。

  对雇佣方来说,只要花一些金钱让别人承担舞弊的风险,若能进展顺利,那当然是皆大欢喜;若是被人发现,受罚的也只有挟书的那一人。

  而对被雇佣方而言,由于获利颇丰,哪怕大多数士人都爱惜羽毛,总有家贫又自知才学不足怕是难中者愿意铤而走险,要挣这笔外快了。

  陆辞当然是不会容许这种群体作弊行为,就此进展顺利的。

  ——开什么玩笑,要让那一群人靠作弊得解的话,岂不是衬得为备考累死累活的自己像个傻逼?

  他当时固然可以直接向监试官揭发,但这样就只会让受雇挟书之人被撵出去,那十几人却能轻易以不知情为由撇清关系,照样可以应试,不会收到丝毫连累。

  并且还轻易将自己暴露在了那群人前,之后还得防备打击报复,可谓得不偿失。

  因此陆辞并未声张,也不欲让嫉恶如仇的朱说知晓太多,省得对方沉不住气,打草惊蛇。

  要捉就得捉个人赃俱获,一个不落,还必须得将自己摘干净了。

  那么,得了挟书的那群人,哪怕躲过了检查,在进了巡视森严的考场之后,又要何时才能翻看呢?

  陆辞想了想,忽唇角微扬,有了主意。

  等陆辞很快布置完毕,再回来时,就见屋里多了一人。

  蔡齐正心不在焉地整理着行李,听得后头传来脚步声,赶紧打起精神,转过身来,先向陆辞拱手一礼:“这位一定是陆辞陆郎君了。鄙人蔡齐,因事耽搁,方才晚到了些,未及问好,还请见谅。”

  对方客气有礼,陆辞自然也投桃报李,笑着回礼后,就与蔡齐寒暄几句。

  蔡齐的头上已有不少华发,再一问起,已年过不惑了。

  这是蔡齐第三次应举,前三回无一例外,全饮恨倒在了解试这步。他闭门发奋苦读了五年,踌躇满志地去准备应解,却因运气不好,赶上了连年诏停贡举。

  好不容易等到大中祥符二年开,他又因父亲病逝,要守孝三年而不能去,再度错过了。

  蔡齐苦笑道:“不怕陆郎笑话,若是这回再不中的话,家中所剩资财,应也等不到下回,而需为维持生计做考虑了。”

  似蔡齐这样因屡考不第而穷困潦倒,不得不改行他业的士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拥有足够的毅力和财力,等到朝廷那并无实职,只聊以慰藉的‘特奏名制’赐予科班出身者,永远只是少数。

  说到伤怀处,蔡齐也没了谈兴,陆辞更不欲勉强他,二人便默契地各忙各的去了。

  在引试前的这一晚,除了心态最平常的陆辞以外,所有人都彻夜难眠,无法阖眼。

  等到天光大亮,巡铺官敲起了铜锣,催促士人们备好物品,挨个进入考场时……

  在一个个精神萎靡、衣衫不整、甚至手忙脚乱丢三落四的士人中,容光焕发,始终挂着从容微笑的陆辞,就如鹤立鸡群一般,无比显眼了。

  朱说他们也还好,在始终难以入睡后,就点燃了陆辞事前就着他们每人一份、备好的安神熏香,总算睡了两三个时辰。

  但始终不比陆辞的精气饱满,从容淡定。

  他们只当陆辞是信心十足,却不知对方怀的是‘头回大可落榜也无所谓,只当探探路’的轻松心态,跟彼此检查了一下文房和试纸后,就在巡铺官的虎视眈眈下,于监试官前排成了一队。

  见惯士人们走到检查的这步,才在他们公事公办的问询下猛然意识到自己漏了什么,发疯一样跑回去取的狼狈;以及满头冷汗、手脚发软,问话后恍神半天才回的紧张姿态……

  轮到陆辞时,这位面无表情的监试官才终于有了些神色变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2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3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升官发财在宋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