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节阅读_第360节
小说作者:放鸽子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2 MB   上传时间:2020-07-08 11:52:38

  王氏紧咬下唇,慌张点头。

  包拯淡淡道:“既是如此,我命你于这三位郎君中,认出曾与你有私情的陆辞的话,应是易如反掌罢?”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三月,包拯39岁,朝廷派他出任扬州天长县(今属安徽省)县令。父母去世之后,包拯便将行孝之心化作为国为民之心。一心想着报效朝廷,为民造福,干出一番事业来。扬州府地处江淮平原,素称“苏北门户”,开发很早,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水稻种植,是个鱼米之乡。唐宋时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生产技术先进,百姓生活富裕。天长县毗邻扬州,虽是县邑,也相当富庶。民富则安,包拯当个县太爷也就当得平稳安逸,知县三年,只审理了一宗“牛舌案”,案情也很简单,有农户告状说家中耕牛被人割去牛舌。拯曰:“第杀而鬻之。”俄有告私屠牛者,拯曰:“巳割其舌矣,非私杀也。”盗色变,遂引伏。

  这是一宗很小的民事诉讼案件,犯罪者是受害人的近邻,因为有矛盾而挟嫌报复,将人家养的一头牛的牛舌割去。受害人告上公堂,包拯用计诱使盗贼上勾,他让受害人将受伤的牛屠宰出售,又张贴出严禁私宰耕牛的公告,有违令私宰者严加惩处,对揭发者给与奖赏。犯罪者为获奖赏又去告发,正中了包拯的圈套……。在这个案件中,包拯分析罪犯的犯罪动机,又把握犯罪者贪小便宜的心理,轻而易举便破了案。(《包拯》作者 李玮,第二章 迎难远赴端州)

第三百九十五章

  这些天里,王氏虽被好吃好喝地养着,心里也做好了会受严刑拷打、受些皮肉之苦的准备。

  她甚至都计划好了:若评事当真对她用重刑,只略受一些、让伤势瞧着严重后,就顺他们意地写下供词。

  之后就等临到行刑,不再在评事管辖下后,再大声喊冤,以被屈打成招的借口翻供,要求重新推鞫。

  她如何料到,这位年纪轻轻的评事根本不按理出牌,竟折腾了这么一出戏?

  见王氏震惊地猛然抬头,满脸都是难掩心慌意乱的神色,原先只是七分把握的包拯,一下就是近乎十分的肯定了。

  成竹在胸,他面上却丝毫不显,只不慌不忙地重复道:“王氏可听清了?”

  事态进行至此,王氏唯有硬着头皮,结结巴巴地回道:“回评事,枕边恩爱之人,妾、妾……自是认得出的。”

  说这话时,王氏简直慌张到了极点。

  她哪里能认得!

  她虽曾于陆氏义庄任女使,却主要是在林绣娘底下做活,平日无法涉足内庄,更遑论是见深居浅出、孤身守孝的陆经抚了。

  然而她也清楚,自己之前为求清判而攀咬陆辞、注定导致要面临这骑虎难下的处境。如今之计,唯有将此事座死了,她才能得一条生路。

  毕竟通奸的丑事,外人难求实证,当事人也难以自证。

  她与那位陆经抚各执一词,加上那位王评事话里话外的暗示……只要应付过今日这一关,应是还有回转余地的。

  思及此处,王氏心思稍定。

  包拯神色莫测地轻轻颔首:“那你可得认仔细了。”

  因狱中灯光昏暗,为防止她事后以‘未能看清、方不慎认错’为由开脱,包拯特地下令,让两名狱卒将她搀扶着,走近前去,在距三位郎君不过一步之遥的位置细细地看。

  无需包拯开口,王氏也打醒了十二分的精神,下定决心要把这‘迷魂阵’给识破的。

  先前离得较远,这会儿近在咫尺,她终于能清楚看到三位郎君的面孔了。

  她固然未曾见过陆辞真容,但众所周知的是,陆辞姿容之盛天下罕有,那……她只需择出最俊的那位,应就无错了。

  三人装束一般无二,形容气质具都出众,但只消仔细一打量,就不难发现,细微处则有着极大区别。

  那位身形最为清瘦的郎君,眼角攀有微不可查的些许细纹,气质较为冷凝。

  哪怕容颜清俊,也不难判断其年岁定已过而立。

  ——而她未曾谋面的陆经抚,可是未至而立之年的。

  可排除这位了。

  王氏暗松口气,接着看第二位。

  站在正中间的那位郎君手握折扇,方才一直漫不经心地让合拢的扇骨在掌心轻轻拍着,这会儿“啪”一下利落展开,优雅摇了起来。

  王氏抬头看去,见他一双多情的桃花眼里光彩熠熠,轻抿的唇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不论是眉目还是举手抬足,都尽显慵懒风流。

  在视线对上的那一瞬,他好似还戏谑地冲她轻轻地眨了眨眼。

  王氏面颊微烫,匆匆移开了视线。

  年岁上好似对得上,样貌也极好。

  可他怎么,怎么……这般风流?

  王氏一时间乱了思绪,赶紧看向第三位郎君。

  那郎君身长玉立,明显年纪最轻,眉清目朗,气质温和,只平平静静地站着,神色淡淡。

  余光瞥到她时,也仅是轻轻阖眼,面庞微微往另一侧稍偏,似要闪避,不欲与她接触。

  王氏眼睛却是为之一亮。

  是了,这才对!

  ‘通奸’之事,外人难定真伪,但她与陆经抚间清清白白,却是双方都再清楚不过的。

  面对恶意攀诬的自己,他岂还能目露谑然,似中间那位郎君方才所做的那般,对她含笑以待?

  也因陆经抚涵养甚佳,断然不会对她恶语相向,却难抑心中不快,方会这般冷淡待她了。

  那份难以掩饰的回避之色,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把握——陆经抚自然不愿被她选上!

  三人看下来,王氏心里已有了决断。

  陆经抚,定是站在最左的那位!

  包拯虽一言不发,却一直再仔细不过地观察着她。

  见她一无所知地一步步行入圈套之中,由惶惶不安,到犹疑不决,再到恍然大悟、兴奋和笃定……

  包拯看准了时机,在她最激动的瞬间发问道:“王氏,你可认出来了?”

  “回评事,妾已认出来了。”王氏柔柔弱弱地行了一礼,轻声给出了答案:“——为左侧的那位郎君。”

  这话一出,包拯面上无波无澜,在隔间听着的一干人则齐刷刷地变了脸色。

  赵祯竭力抿了半天,这会儿再抑制不住嘴角的上扬;寇准也含笑摇头,佩服包拯对人犯心思的把控和利用;以郑戩为首、咬定陆辞罪名的那几位官员,在这戏剧性的一幕后,心骤然下沉,面色也变得铁青。

  十足蠢妇,连自己中计都不知!

  被点中的晏居厚面露愕然,并不看向楚楚可怜的王氏,只向包拯拱手一礼,淡淡陈述道:“我从未见过此妇,何谈犯奸?还望评事明鉴,还我一个清白。”

  他仿佛下意识地所用的‘我’,而非‘下官’二字,更成了让王氏喜悦的佐证。

  ——陆辞为正二品大员,哪怕受审也得礼遇,自然不必对区区评事自称‘下官’!

  “还请评事明察。”

  王氏信心倍增,面上仍是泫然欲泣的模样,哀然望着薄情的‘陆经抚’,缓缓向面无表情的包拯深深一拜。

  同样的一句话,分别从二人口中道出,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氛围。

  看向好似受了极大冤屈的王氏,包拯轻轻挑眉,缓缓问道:“人犯当真看仔细了?绝对无误?”

  王氏用力点头,笃定道:“已看得再清楚不过了。”

  晏居厚无奈道:“我亦是当真从未见过此妇。”

  “攀诬朝中重臣,必当罪加三等——此事非同小可,你可一定要看清楚了,”包拯意味深长道:“当真无误?”

  王氏哪里会放过这根近在眼前的救命稻草。

  包拯的反复求证,就更让她坚信自己没有认错了。

  她幽幽一叹,哽咽道:“昔日恩爱之人,妾岂会认错?”

  听她信心十足地攀咬着错的人,赵祯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果然如他所料,小夫子是受奸人污蔑的!

  他斜眼偷觑郑戩那头,就见一直刻意板着面孔的对方彻底绷不住了。

  郑戩脸皮微微抽搐,袖中双手握拳。

  ——他真恨不得活剐了这自作聪明的蠢妇!

  包拯在向王氏再三确认过后,哪怕清楚隔间有官家和诸位重臣,仍为稳妥起见,一板一眼地令她在供述上画了押,才把人重新关回监牢之中。

  王氏被带离之后,包拯不紧不慢地起了身,整了整衣袍上的细微皱褶,便来到隔间,恭恭敬敬地向陛下复命了。

  “……王氏方才所言,足以证明陆经抚与其通奸一说为子虚乌有。”包拯正色道:“至于背后是否有人指使,还需另作推鞫。”

  赵祯一本正经地点点头,满眼慈爱地看着坐立不安的郑戩等人道:“汝等可还有疑虑?”

  郑戩哪里不知官家是明知故问?

  然而,在亲眼目睹了那么一场闹剧后,他纵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是无力回天。

  王氏连曾‘许下海誓山盟、床笫恩爱的奸夫’都能认错,还是以那般笃定的口吻……若还硬将陆辞牵扯其中,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赵祯见他们彻底没了话,心里简直痛快极了。

  然而身为天子,他面上还是不偏不倚的严肃,且见好就收地转向了包拯,顺势叮嘱了几句。

  在予以办了这么一桩漂亮案的包拯更多权限、让他依法令对王氏进行惩处、再追查幕后指使后,他就施施然地带领着臣子们离开了。

  他们一走,包拯面色也随着微微一松,面向受他所托前来‘参演’了这出戏的晏殊三人,郑重行了一礼:“多谢诸位慷慨相助。”

  这三人中,他唯一熟悉的,便是同为大理评事的同僚晏居厚。

  在他稍微向交好的晏居厚透露这一计划后,友人不仅满口答应下来,还特意为他请来了父亲和柳七相助,实在是帮了个他大忙。

  若无岁数明显较长些的晏殊、和气质与传闻中的陆辞大相径庭的柳七的衬托,晏居厚的模样虽也称得上俊美,但还不至于到陆辞那让人见之难忘的地步,也不一定能让王氏那般肯定。

  他一礼还未行完,就被晏殊含笑扶住了:“包评事说的哪里话?摅羽同我也好,同柳兄也罢,都是十几年的交情了。他如今慨然为国赴边关,生死置之度外,竟受奸人攀诬,实在令人心寒。于情于理,我等必然都要为他洗脱冤屈。”

  “正是。”柳七深以为然地将扇一拢,附和道:“若非包评事施此妙计,令那王氏自掘坟墓,单凭我等四处奔走、频频上疏,也不足以叫铁证如山,让那些个有心人无话可说。”

  包拯微赧摇头,连称过誉。

  莫说他还是一介白衣时,就有幸受过陆辞恩惠,一直无力回报。

  哪怕没有这层渊源,他也决计无法容忍一位正直高洁的君子、受人肆意诋毁的。

  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柳七忽然深深地叹了口气,郁闷地一撇嘴,瞥了眼才及冠不久、面容稍显青涩的晏居厚,不满道:“只是那王氏,实在有眼无珠得紧!”

  他这一叹惹得三人齐齐看去,被他盯着的晏居厚更是莫名其妙,略显紧张道:“柳郎中何出此言?”

  柳七眯眼瞅他,轻哼一声,语气酸溜溜道:“摅羽那‘人样子’的名声在外,她所选的,当是三人中最俊美之人,怎却眼瘸得那般厉害,偏偏选了你这么颗还涩得很的青果子?”

  亏他还忍下对她的嫌恶,特意表现一番。

  谁知那被他一眨眨得脸颊绯红、显是芳心颤动的王氏,到头来选了晏居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2页  当前第3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0/3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升官发财在宋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