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节阅读_第275节
小说作者:放鸽子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2 MB   上传时间:2020-07-08 11:52:38

  如何啊?

  ——说不出来了罢。

  瞧这本事,不过如此。

  对外牙爪再利,在他跟前也不过是只敢拿软垫拍拍而已的纸老虎。

  正在他惬意地松了微蹙的眉头,打算再说几句,好‘穷追猛打’一番这之前把自己当磨牙棒似的啃了半天的小恋人时,眼前忽地一暗。

  ——那是自知嘴笨舌拙,不可能说得过陆辞的俐齿伶牙的小狼崽,情不自禁地将主动放松了身体窝在自己怀里的陆辞抱紧,仗着个头高,骨架大,只消一前倾、一垂首,修长脖颈一侧,便轻易地从上至下,结实稳住了无处可逃的人。

  因为陆辞整个人都在他怀抱里,还不似上回那般担心会被硬实的门板给磕坏了、得小心用掌隔着,而能随心所欲地将人贴合抱着,把上次只浅尝了几口的蜜糖,贪婪地品尝个够。

  陆辞:“……”

  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再度把对方错误地当做羞涩又无害的大猫儿,缩进那身油光水滑的斑斓皮毛里的自己,竟是又犯了与同之前雷同的、自投罗网的‘错误’。

  足足过了半盏茶的功夫,在同一处翻了两次船、被迫跟精力旺盛的小郎君腻歪许久的陆节度,才衣冠楚楚地走出书房,面色如常。

  狄青晚他片刻出来,面上神采奕奕,眼角眉梢还有些许遮掩不住的餍足,走路堪称唰唰带风,轻松赶上,紧随在后了。

  将两人神色尽纳入眼底的下仆们,不禁对视一眼,默契地微笑了起来。

  他们猜想,狄小郎之所以会一脸喜色,定是功课考校时表现不错罢。

  他们皆是最早受雇于陆节度,早换了最长的十年契书的那些仆从,几乎是看着郎主与这位义弟由略带青涩,长成今日这丰神俊朗的翩翩郎君的。

  多年下来,二人感情依旧和睦如初,他们几是最乐见不过的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眼看着吐蕃与宋廷开始有来有往,情好日密,契丹与党项自知情势严峻,磋商时的效率也不愿太落其后。

  由李元昊亲自护送的厚重聘礼,这次再没出任何闪失,顺利地抵达了契丹国境。

  在这之后,仅过了一个月功夫,盛装打扮的四公主耶律崔八便携着丝毫不逊聘礼的丰厚嫁妆,由耶律隆绪派遣的精兵护卫,急匆匆地嫁到了灵州去。

  在这位费尽心思求娶来的契丹公主的陪嫁中,李元昊最看重的,显然不可能是那些素来被他视作无用死物的金银珠宝。

  而是那面耶律隆绪看在他主动屈膝、愿日后称臣纳贡的份上,难得大方一回,决定暂且借予他的、可调遣临宋边境防线的士兵的兵符。

  将人接入宫中后,李元昊按捺住心中急切,耐着性子应付了这位怯弱的契丹公主近一月功夫,将人哄得笑逐颜开的同时,暗中筹备的军务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待到李元昊认为万事齐备,大军整装待发时,已是八月末,濒近陆辞所料算的金秋时分了。

  切断了宋廷按年发下的‘给养’,靠耗李德明辛苦攒下的家底,以及党项国内那少得可怜的耕地,要养着这么一股比从前要庞大上近五倍的军队……李元昊所面临的焦急紧迫之剧,可想而知。

  他登极不过一年不到,李德明多年来攒下的物资,就已被损耗得七七八八了。

  若非契丹国主借联姻这一遮掩,将大批军资输送过来,解了燃眉之急的话,李元昊怕是早坐不住,只得不顾一切地先向富得流油的大宋宣战了。

  现他有契丹援助的军资撑着,又可调动契丹的边军……

  李元昊心念一动。

  比起严阵备战数年,又有那老不死的战神曹玮坐镇的大宋,他倒更想同掌权未久,还在逐步吸纳原归属于温逋奇的军队的唃厮啰,来一较高下。

  至于趁火打劫,是否有损道义这点,就全然不在李元昊考虑之中了:最爱惺惺作态,讲些仁义道德的宋人,不也曾在契丹只剩孤儿寡母,主幼国疑,看似最软弱好欺的那节骨眼上,大肆发起征战?

  只不过当年的大宋低估了契丹,反倒被打得丢盔卸甲,含恨而归,落下莫大笑柄罢了。

  吐蕃与党项一向何止是不睦,而是有着结结实实的宿怨的。

  要能在唃厮啰最内外交困的时候添上一把薪,最起码不让他的敛权进行的那般顺利……也能算是对大宋大战前的预热了。

  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眼馋青唐那片被温逋奇曾经视作本营,极其看重的沃土。

  陆辞到底不是行兵打仗之人,也真没料到,李元昊竟是把唃厮啰视作较严阵以待的大宋要好捏一些的软柿子,决定先拿吐蕃试手了。

  李元昊调整进攻计划的举动极为隐秘,自然不是已撤走大半眼线的他能探知的。

  倒是与其毗邻的吐蕃赞普,无比敏锐地察觉出了一丝凶险气息。

  唃厮啰曾遭温逋奇软禁多年,算上他装疯卖傻加私下争取,所学也很是有限。

  只是他天资绝伦,又极沉得住气,以至于朝中被他接连举动震得心中惶惶的那些温逋奇旧部,都瞧不出来他的‘外强中干’来。

  对李元昊的为人,他完全称不上了解,却是精准得可怕地猜出了党项军可能的动向。

  与其独自应对,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暗中向大宋这一盟方派出使者,商榷对策。

  九月五日,李元昊纠集部队,以苏奴儿、崔庸、蔺喜为大将,亲点三十万精兵,兵分四路,雷霆万钧地直奔河湟吐蕃而去。

  他‘推己及人’,认定此时的唃厮啰不过外强中干,就如他有求于契丹时那般进退维谷,才不得不急切地向大宋屈膝示好,自是视此为征讨吐蕃的黄金时机。

  哪怕还称不上倾尽全力,却也将五十万大军中最为精锐的骑兵与弓兵悉数集结。

  最先抵达吐蕃最外围的猫牛城的,是作为先头部队、以轻骑为主的苏奴儿所领的三万骑兵。

  他深知国主对吐蕃志在必得,昼夜兼程至此,几乎不敢有片刻拖延,就对还未反应过来的猫牛城发起了激烈的进攻。

  攻势刚一发起,苏奴儿就从慌乱不堪、连城门都没来得及关闭,由他们长驱直入的猫牛城民中,找到了十足的信心。

  国主所想果然不岔——在世人眼中,一直都是在对大宋张牙舞爪,磨刀霍霍的党项骤然转戈,别说是寻常百姓了,就连忙着疏理内政、整顿温逋奇留下的这一烂摊子的新赞普,做梦都不可能想得到吧!

  想到初战得意,苏奴儿顿觉神清气爽,当即将城里人扫荡干净,再命人将那些没来得及逃走的吐蕃百姓和守军的尸首拖出城中,堆砌做一道简陋‘尸墙’,以此震慑来驰援其他吐蕃军。

  忙完这些,暮色已然降临,苏奴儿便大摇大摆地进了空荡荡的猫牛城,他所领的那三万将士,自然也在这城中安扎下来了。

  因是轻骑上路,运送粮草辎重的车辙还在李元昊亲自统领的中军里,苏奴儿这三万兵马,仅随身带了些半个月份额的勉强够果腹的吃食罢了。

  在入驻猫牛城,住着宽敞洁净的房屋,苏奴儿当然不愿在委屈自己兵士吃那些应急用的粮食,而是轻车熟路地寻到城中粮仓处,猛一砸开门,里头果然盛放着新征收来的秋粮。

  数量虽称不上多,但足够他们吃饱吃好一些日子了。

  苏奴儿大喜,立马命人将粮食搬个精光,再去附近搜刮一阵。

  一直紧随他身边的那位刘副将,却多少感到有些不对劲了:“苏将军,这城中百姓……是不是少了一些?”

  他负责清点战果这块,在得到底下人汇报上来的斩首数字时,就直觉古怪了。

  偌大一座城池,怎守军和百姓相加起来,也不过三千多人?

  难怪会胜得那般轻松——莫说是被打个措手不及了,哪怕这三四千人严阵以待,也绝无可能是他们三万骑兵的对手。

  苏奴儿不耐烦地拧了拧眉,对这杞人忧天的刘副将道:“那你难道是认为,方才那副惊惧无备的模样,全是他们装出来的?”

  还装得连全家性命都不要了?

  哪怕赞普在吐蕃人心目中威望非同一般,也绝不至于会心甘情愿做这般逼真的死戏的地步。

  见刘副将还是一副忧心忡忡,不甚信服的模样,苏奴儿到底不愿太扫兴了,好声好气道:“不过一边陲小城,人流动得本就厉害,许是碰着最少的时候了。”

  就算真有什么阴谋诡计,这城让占下来了,新收上来的粮草也全给奉送了……既都送到了他们嘴里,哪怕那计策翻了天去,只要小心应对,就绝对没有再吐出去的可能。

  更何况最多再过个两三日,国主所领的中军就要到了,那吐蕃赞普,难道还能动什么手脚不成?

  苏奴儿如此想着,在命连日赶路,其实早已疲惫不堪,只靠这顺畅得厉害的大胜多出一口精神气的将士们休息时,不忘布置下一千人轮番值守。

  作为简单的庆宴,他知晓国主在酬劳有功士兵这方面一向大方,便自作了一回主张,动用了这批刚从吐蕃粮仓里收缴来的新粮,总算可以安心让兵士们敞开肚皮,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饱饭。

  ——只是自忖万无一失的苏奴儿,直到阖眼的那一刻都没想到,这也会是他这辈子带着将士们吃的最后一顿热饭。

  两日后,当一身风尘仆仆的李元昊带着沉甸甸的辎重,以最快速度赶至猫牛城时,所面对的,并不是想象中迎接他们的党项先锋,而是一道道寒光闪烁的箭矢。

  得亏他生性谨慎,不见城头升起熟悉的旗帜,不让大部队上前,只派了数十人去一探究竟。

  当那数十人犹豫着靠近了寂静的墙头,还来不及扬声询问,就已被突然射下的箭矢给变成了马蜂窝时,李元昊瞳孔紧缩,即刻大声让兵士们再往后退上十数丈了。

  “见鬼,”被那突然露出狰狞面孔的猫牛城给结实地吓了一跳,副将李坛顾不上国主就在身边,直接心疼地破口大骂起来了:“苏奴儿轻骑简从,最爱吹嘘叫嚷他那行军速度,难道不该早就到了?怎这城壁还安然无恙,他却不见半点踪影?!”

  刚才叫国主派出去,被那箭矢射得面目全非的,可尽是他看好的人啊!

  李坛简直心疼坏了。

  李元昊死死地拧紧了眉头,眸光阴鸷,不发一词。

  跟断定踪影全无的苏奴儿肯定是脑子叫驴踢了、才会带着大军迷了路的其他人不同,李元昊并不认为他颇为看重的苏奴儿,会犯这般愚蠢的错误。

  心念电转间,他的目光在城外一片茂密的林木上流连一阵,虽看不出什么端倪,那股不好的预感却由隐隐约约,变得越发浓重起来。

  但苏奴儿所领的三万士兵,虽以轻骑为主,却各个是骁勇善战的好儿郎。

  别说是对付理应毫无防范的猫牛城了,哪怕是面对严阵以待的一座吐蕃城池,也顶多是伤筋动骨,却断无可能在短短两三日内,就被吞得干干净净,连点骨头都没留下。

  前锋彻底不见踪影,猫牛城安然屹立,他的兵士,各个风霜满面,筋疲力尽……

  李元昊当机立断地改了起初想要发起猛攻的念头,命令道:“就地扎营,探听清楚情况再说。”

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元昊谨慎地等了一晚,容大军休整齐顿后,便不再耽搁,于翌日一早,对猫牛城发起了猛攻。

  跟只以轻骑兵为主的苏奴儿不同,他所率领的中军不仅人数最多,粮草辎重、工程器械等也一应俱全。

  且因知晓国主就在身后,会将他们一举一动尽纳入眼中,西夏兵士更是铆足了劲地表现,未有丝毫堕怠。

  一方士气如虹,一方坐困城中,看似优势明显,但令所有西夏人纳闷的是,一晃眼一个月功夫过去了,他们筋疲力尽,这座看似寻常的猫牛城,仍旧屹立如初。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元昊想不明白,这堵一个月打下来、已是满目疮痍的城墙,究竟是怎么牢固到这种地步,至今还顽强支撑着的。

  更让他感到匪夷所思的,还是被困于城中的这些吐蕃人。

  看似人数不多,每日上城头射箭、妨碍他们大部队靠近的,加起来也不过数千人。

  但这些守兵却似不知疲倦一般,一天到晚都在城头值守,不见离开半步:李元昊曾亲自带人,试着半夜发起突袭,却被一直安静等在墙头的箭群射伤右臂,不得不铩羽而归。

  一个月下来,哪怕是铁打的躯体,也该吃不消了。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李元昊想不明白,眼看着时间是一天天地过去,战死的党项兵越来越多,城墙始终一副要倒未倒的模样,他实在是不耐烦了。

  并非是不能绕开这座城池,直奔前王城宗哥城去,但李元昊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这般做的。

  ——仅仅是吐蕃一座不起眼的边陲小城,由他西夏兀卒御驾亲征,竟还连战一个月不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2页  当前第2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5/3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升官发财在宋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