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节阅读_第184节
小说作者:放鸽子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2 MB   上传时间:2020-07-08 11:52:38

  摊上面具可谓品种繁多。既有眼睛欲喷火的夜叉,有哭泣的羊面鬼,有狞笑的猪面鬼,有眉清目秀的女鬼,还有皱纹满面的老翁……

  狄青看来看去,简直挑花了眼。

  陆辞的选择就要随意多了。他随手将哭泣的羊面鬼拿起,丢给摊主两张面具的钱后,就施施然地戴了上去。

  见陆辞挑的是羊面鬼,狄青一改刚刚的犹豫不决,想也不想地拿起哭泣的牛面鬼,也往面上戴。

  “你别急,绳都给弄乱了。”

  陆辞见他着急之下,叫原本松松垮垮的细绳都打了结,便笑着帮他解开。

  索性亲自帮着他套上后,系好结了,才松开手。

  明明陆辞的手指拂过他颈间耳后时,都是冰凉凉的,但狄青却好似被烫到一般,僵硬得一动都不敢动。

  “好了。”

  陆辞的手终于离开,狄青还没回过神来。

  直到陆辞自然而然地又牵起他的手后,他才浑身一震,陡然清醒,用力将面具往脸上按了一按,好遮住两只通红的耳朵。

  陆辞的心思,则都放在眼前堪称群魔乱舞的傩戏上去了。

  各地傩戏大致一样,但在诸多小细节上,还是能看出不同之处的。

  与前朝傩仪的肃穆正式相比,大宋的无疑要随性许多,主要为娱民为主,宗教层面的含义,则要淡去许多了。

  尽管陆辞并不是个喜欢凑热闹的性子,但耳边闹哄哄的,眼前是欢声笑语洋溢的傩仪,热闹纷呈,受这欢乐气氛感染,也不时被带着笑了起来。

  狄青隔着面具,纵看不清陆辞神情,却也能轻易感受出对方的好心情,不由也跟着笑了。

  这是,公祖送他的面具。

  狄青想着,摩挲面具边缘的手指,就多了几分小心翼翼的温柔。

  还有剩下的糖,他都要拿走。

  陆辞不知狄青在美滋滋地琢磨着什么,领着人随人潮转悠了一圈后,见狄青只一昧老实巴交地跟在他身边,脸甚至都没面朝热闹非凡的傩戏方向,完全不似他以为的那样沉浸在这热闹的气氛中,顿时好笑:“你可是不喜欢这些敲锣打鼓,太过闹腾的场合?”

  狄青一愣,使劲儿摇头:“只是不曾见过这阵仗,不敢多看。”

  陆辞挑眉:“是么?”

  狄青拼命点头。

  他所说的,倒并非是假话——只是让他喜爱的,并非是小孩儿都爱极了的傩戏本身,而是能与公祖手牵着手出门来,二人一同闲逛这一方面。

  陆辞默了一默,旋即隔着哭泣的羊面鬼面具,轻描淡写地说出了真正如恶鬼般的话来:“傩仪也不是让你白看的。就当提前同你说一声,明日我将围绕傩仪随历朝历代变迁为题,出几道诗赋策论题,你可得做好准备了。”

  念书时出去春游秋游,不也得写篇游记意思意思么?

  哭泣的羊面鬼优雅转身,好整以暇地看向哭泣的牛面鬼。

  牛面鬼这下是真的想哭了。

  “…………”

  他再无半点旎思,声线平稳道:“晓得的。”

  羊面鬼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带着蔫巴巴的牛面鬼接着往前走了。

  狄青这下打起精神,收敛之前乱窜的小心思,正经看起傩俗在演着什么。

  不然写不出来文章,叫公祖露出失望神色的话,他怕是恨不得一头撞死在墙上。

  只是当他随意乱看的视线落在某一处时,倏然停住了。

  那是一对看似亲密寻常的父子——壮年男子肩上扛着个冰雕玉琢、锦衣绣帽的漂亮稚童,好似在寻找什么般,急急匆匆地拨开人群,要往外走去。

  若换作旁人看到这一情景,多半只当是一家三口在人潮中走散了,才着急寻人汇合。

  狄青却蹙起眉来,总觉得哪儿不对。

  他一直盯着那对渐渐从人群中挤开一条道的父子,让陆辞也不免注意起那头的动静来。

  陆辞只略扫了一下,就敏锐地察觉出让狄青说不清道不明的违和处,究竟出在哪儿了。

  他牵紧了狄青的手,毫不迟疑地循着那对父子离开的方向追了上去。

  狄青被扯得踉跄两下后,很快醒神,迈开大步轻松跟上,一边揭了牛面鬼的面具,一边着急道:“公祖可是也觉得那对父子可疑?”

  陆辞颔首:“此人多半有同伙在外头等候,要是这会儿报官,定然是来不及的了。主要是你我并不熟悉此地路况,最好在其与之汇合前拦下。”

  若是熟悉地形、他这又人多势众的话,才好考虑一网打尽一说。

  然而他刚给下仆放了假,又从未来过此地,要太过贪心的话,弄得一个不好,说不准就叫歹人给一网打尽了。

  狄青与陆辞具都注意到,那以肩托着孩童的男子衣衫破旧,颜色也是灰扑扑的毫不起眼,无疑很是反常。

  若真是阖家出来玩乐,又岂会连身稍微像样些的衣服,都不舍得换上?

  即使是贫家子,逢年过节时,也会尽可能地收拾出身精神衣服,再谈出门的。

  若那孩童也是衣衫寻常,也就罢了,然而穿着打扮一瞧便价值不菲,模样亦是冰雪可爱的,一点不似底下男子的相貌平庸。

  子不肖父这点姑且撇开不提,按常理而言,父母再疼爱孩子,也不至于将孩子打扮得似富家子弟般,大肆堆金砌玉,自己身上却连稍微算得上得体的新衣裳都不准备吧?

  退一万步来说,要真是他们以恶意揣测过度,将人误会了,也比为那点顾忌,放走一极有可能是拐子的恶人走要好。

  陆辞与狄青虽追得快,那男子也一点不慢。

  眼看着双方还隔了七八丈远,对方马上就要挤开人群,往人员稀少的小巷里钻了,陆辞当机立断,将面具一撤下来,大喝道:“拐子还敢跑!”

  这一喝下,陆辞周边人是震惊不解,纷纷看向了他。

  至于那男子接下来的反应,就瞬间坐实了他与狄青的怀疑了。

  那拐子刚趁乱偷了个富贵人家的孩子,此时最是做贼心虚的时候,猛然被喝破罪状,当场吓了一跳,不打自招地循声看向陆辞。

  狄青一急,忙松开一直舍不得放的陆辞的手,把一直护在身前生怕碰坏了的牛面鬼戏具也放到陆辞处,大声道:“公祖,我去追!”

  对方先是被陆辞的漂亮模样惊了一惊,旋即看到陆辞身边仅得一年岁瞧着更小的同伴,立即不慌了。

  还嚣张地换上一副恶狠狠的形状,狠狠瞪了陆辞一眼,以示警告后,到底不敢留在人多的地方与他纠缠,更用力地推开人群,想尽快离开此地。

  然而对方这一愣神间所耽误的功夫,足够常年穿梭在山林间打猎的狄青,从后头直撵上他了。

  陆辞显然不必狄青灵活,慢了好几步,只眼睁睁地看着在自己跟前老实乖巧得跟猫儿一样的狄青,倏地在地上一蹬,就顺利借了力,如一头精悍的老虎般一跃三尺高,气势汹汹地冲扑到了歹人的背上。

  “……”

  他这养的哪儿是头无害的小狸奴,分明是威风凛凛的山大王啊。

  连与狄青朝夕相处多时的陆辞都不知狄青这般凶猛,素未谋面的拐子又哪里能想到,这看着瘦削的小子能有这么大的冲击力?

  他只觉一股无可抵挡的巨力从背后袭来,犹如一堵塌倒的墙硬生生地砸到他身上般,完全来不及反应,已当场被压倒在地。

  他彼时双手还抓着那小孩的腿,保护不得面部,于是是脸直接撞的地,本就不挺的鼻梁狠狠地磕到在地上,疼得他眼泪鼻血清涕混杂一片,横流不已。

  狄青骑在他背上,还不忘将那半昏迷的孩童从他身上抢走,放到身边,才面沉如水地冲着要害处猛击几拳。

  拐子可不知道,压在他身上的这瘦小子,发起狠来,可是个敢于野猪单打独斗的厉害角色。他原本还挣扎大骂着想起身,结果非但被狄青那瞧着轻飘飘的身架子压得动弹不得,还被接下来的几拳打得钻心的痛。

  剧痛之下,他已是浑身冷汗,声音也发布出来,只恨不得原地打滚。

  眨眼功夫就将这人制服后,狄青就地取材,冷静地将他腰带抽了,麻溜地把人双手捆在后头。

  待他捆到一半了,陆辞才徐徐拨开目瞪口呆的人群,来到已变回一脸乖巧,抬眼等他吩咐的狄青跟前。

  “还请诸位帮着往官衙跑一趟,这人多半是拐子,虽被舍弟制服,但定有同伙在附近等候,需尽快追查才是。”

  向周边人简单解释了情况后,见有热心的动了,陆辞才好笑地转过头来,正要揶揄上刚才表现得无比凶悍勇猛的狄青几句,那昏昏沉沉的孩童就醒来了。

  刚被解救出的孩童懵懵懂懂,浑然不知方才发生了什么,对旁边这痛得浑身似只虾米般躬起的陌生汉子不敢多看,更不敢瞧面无表情的狄青。

  他可怜巴巴地噙着眼泪,忐忑地以目光四处梭巡一周,很快锁定了求助的目标。

  于是就在众目睽睽下,笨拙地站起身来,跌跌撞撞地走上前去,毫不迟疑地抱住模样最好看、气质最温和的人的腿不放,放心地哇哇大哭起来。

  狄青:“……”

  这小崽子脸皮忒厚!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东京梦华录》载汴京的傩俗:“自入此月(十二日),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梦粱录》亦载杭州傩俗:“自此入月(腊月),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击鼓,沿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陈元靓《岁时广记》也载:“除日,作面具,或作鬼神,或作儿女形,或施于门楣,驱傩者以蔽其面,或小儿以为戏。”

  更能体现宋代傩仪世俗化嬗变的表现,是傩面具的玩具化。

  傩仪的特征是佩戴面具。为什么不同文明体的巫傩仪式都以面目狰狞可怕的面具作为重要道具呢?这很可能是在先民的观念中,面具被认为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当人戴上面具,便获得了这种可以驱逐邪祟的神秘力量。宋代的官方大傩仪也好,民间乡傩仪也好,都要戴着面具驱祟。

  傩面目的制作,又以广南西路的桂林府最为精良,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桂林傩队,自承平时名闻京师,曰静江诸军傩。而所在坊巷村落,又自有百姓傩。严身之具甚饰,进退言语,咸有可观,视中州装,队仗似优也。推其所以然,盖桂人善制戏面,佳者一值万钱,他州贵之。如此,宜其闻也”。陆游《老学庵笔记》也称:“政和中,大傩,下桂府进面具,比进到,称‘一副’。初讶其少,乃是以八百枚为一副,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乃大惊。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

  这两条史料其实还透露出一条信息:宋人的傩面具,已摆脱了原始巫傩面具的狰狞,变成跟“戏面”差不多的寻常面目,“老少妍陋”俱全。这也说明了宋人可能已经不再视傩面具为神秘之物。

  “德兴县上乡建村居民程氏,累世以弋猎为业,家业颇丰。因输租入郡,适逢尘市有摇小鼓而售戏面具者,买六枚以归,分与诸小孙。诸孙喜,正各戴之,群戏堂下。”前面所引的《岁时广记》也说,除夕之日,都人会购买玩具,给“小儿以为戏”。

  有首诗:“夜叉蓬头铁骨朵,赭衣蓝面眼迸火。魆蜮罔象初偋伶,跪羊立豕相嚘嘤。红裳姹女掩蕉扇,绿绶髯翁握蒲剑。”说的正是宋朝的民间傩戏:人们戴着妖魔鬼怪的面具,纷纷出动,有眼睛欲喷火的夜叉,有跪着哭泣的羊面鬼,有站着的猪面鬼,有手执芭蕉扇的女鬼,有握蒲剑的老翁。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第一百八十九章

  这场惊变,叫原本沉浸在傩俗的热烈气氛中的光州百姓们愣得不轻,直到听完陆辞解释后,他们才渐渐回过神来。

  一得知地上这形容凄惨,满脸是血的贫家汉子,竟是个人人喊打的拐子,还险些得逞了后,瞬间在人潮中激起义愤阵阵。

  佳节胜会,拐子却趁着阖家欢乐、观看傩俗时下这毒手,导致一家离散,真是缺了几辈子的德!

  特别是家中有与这哭得可怜的童子年岁相近的子女的,更是心有余悸。谁还不怕类似的事儿发生在自个儿头上?

  顿时也顾不得过节了,纷纷摘下面具,将这可恶至极的拐子团团围了起来不说,还不乏人集结成队,去附近寻形迹可疑的拐子同伙。

  这一下,即使狄青不用膝头紧紧顶住那人要害处,对方也插翅难飞了。

  狄青利索起身,老老实实地走到陆辞身边。

  一双眼睛,却一直盯着那刚刚还抱着公祖的腿哭泣不已,这会儿就已被好心的公祖给抱在怀里,总算止了啼哭,仍可怜巴巴地打着哭嗝儿的小崽子:“公祖。”

  陆辞笑盈盈地看着他,打趣道:“秀儿方才好生威武,在下佩服。”

  秀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2页  当前第1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4/3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升官发财在宋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