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BE后全员火葬场_分节阅读_第163节
小说作者:起跃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5 KB   上传时间:2024-03-04 20:49:01

  一万余兵马一走,这一处的营帐内顿时空荡荡的。

  陆百户跟在她身后,见她脸色不对,也能料见她被骗后,是什么样的心情,实属不想插手这等后宅之事,可耐不住自己输了,只能任由他封胥差遣。

  见人进了屏风后,不再出声,便道:“少夫人饿了吧,我让人送早食过来。”

  “有劳陆百户了。”

  听声音倒是寻常,陆百户转过身,走到了营帐门口,便听到了“啪——”一声,是马札被踢倒在地的声音。

  陆百户:“......”倒觉得这样才对,他封胥气焰太盛,就是欠收拾。

  人走了,姜云冉心头的气才撒出来,褪靴走去了床榻,一屁股坐在上面,几个深呼吸,才平复了堵在心在的那股闷气。

  合着她就是个逗趣儿的。

  她长这么大,就没被这般臊过,他是存心要看她出丑。

  她怎么继续待?多待一刻,多看一眼这里的一切,都会让她想起曾经的愚蠢和被戏耍的过程。

  她不能留在这儿了,她得走了。

  随他怎么想。

  气儿一起来,什么美男,什么绝色,统统都是猪八戒,不顶用了,既然他亲口说了给了和离书,她索性就当真了,谁还没几分泥性,她横竖逃惯了,再逃就是。

  她要回去,这辈子即便做姑子,她也不想再听他一声讽刺。

  进军营容易,出去却难,自己的身份在那摆着,又被封胥抱上马背秀了一回,谁都知道他们的将军承认了这位二少夫人,走哪儿都被看着。

  逃出去,已是七日之后,趁着陆百户不在,换了一身从火房顺出来的一位杂工的衣裳,脸上摸了些黑泥,蹭上了出军营的粮食车,也算是怎么进来,怎么回的。

  但来时是骑马,回去只能靠有双脚,好在青州的雪路已通,半路遇到了几波从昌都运过来的物资车,返程时装成了逃荒的村民,搭了一程,从青州到德州时快马一天一夜就到了,回来时,一路躲着追兵,断断续续花了三四日才到。

  逃了一路早就有了经验,到了青州后,也不敢冒然去找长公主,怕遇上了封重彦,要是知道她是逃出来的,必然会把她送回去。

  趁着天黑,回到了枣树下的那间茅草房,到了后见里面一片黑灯瞎火,进屋后,也没见到人,将就着歇息了一夜,第二日早上起来,去茶楼坐了一阵才知道长公主和封丞相已被陛下亲自接回了昌都。

  要不要回去,姜云冉仔细斟酌了一番。

  年前她逃婚出来,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姜家一直架在锅上烤着了,长公主回去后,多半会替她带个信,稳住舆论。

  她要是再继续逃,以世人欺软怕硬的本性,有错的定是她,谁又能知道封胥的混账?

  再说,她跑什么?做错事的又不是她,这一路她吃了多少苦,身上就没干净过,把这辈子没吃过的苦全都尝尽了,继续逃,只会更苦,也犯不着,她要回去,回姜家,把自己所受的委屈告诉父母,这桩婚约不要了,她要明明白白地同封家说清楚,她要和离。

  她不受这口窝囊气。

  男人和自尊心,哪个更重要?当然是后者。

  三条腿的□□难找,两条腿的男人遍地都是,她找一个上门夫婿,还能一辈子呆在姜家。

  心中的气性儿难消,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尤其是之后的路程,为了躲避德州过来的追兵,店不能住,只能和一堆乞丐住在一起,吃的也不能去买,十两银票给了乞丐,买回来一大堆,自己只能分到一个肉包子。

  简直是苦不堪言。

  看到昌都的城门时,姜云冉蓬头垢面,一股屁坐在地上,放声哭了一场。

  有了上回长公主捎回来的信儿,姜家彻底地松了一口气,因为那一句话,这段日子也过得极为顺心,姜家三夫人正幻想着自己的姑娘和二公子在德州举案齐眉,听门房慌慌张张地进来禀报:“四娘子回来了。”

  姜三夫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问:“谁?”

  门房重复了一遍:“四娘子,云冉娘子。”

  姜三夫人一愣,还未反应过来,就看到一个满身狼狈,浑身上下糊得不成样的‘乞丐’,头一眼没认出来,等姜云冉唤了一声“娘”,姜三夫人才反应过来,当场失声呼道:“天爷啊,你这死丫头,是从哪个泥坑里爬回来的......”

  不待她细问,姜云冉几步扑上来,一把抱着姜三夫人的腿先哭了起来,“他欺负我。”

  这一句就够要了姜三夫人的命了。

  原本姜家也算是个有名头的商户,就因为上赶着要谋一份差事,非要去做官,弄得处处下贱,她膝下只育一女,自己的女儿她想留在身边,找个上门的女婿,姜家养一辈子不打紧,女儿在身边才最放心。

  谁知道,被昌都权贵封家看上了。

  打从这亲事定下来起,她心头就没安过,知道自己的门户低,女儿嫁过去必会受气。

  这不,婚期当日,新郎还没回来,封家先是派三公子来接亲不说,新郎官儿连面都没露,堂都没拜......

  后来得知自己的女儿逃了,姜三夫人大哭了一场,自己的女儿自小就懂事,这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才会逃婚。

  当日她便派了人去找,但她有意要躲,怎能找到人,一直到年后听到长公主稍回来的信儿,她一颗心才安稳下来,以为那封二公子总算是接受了她,德州虽是战乱之地,但有封家二公子在,她吃不了苦头。

  如今见她这副模样,不知道受了多少罪,心都碎了,搂着人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心疼地道:“咱不嫁了,娘养你一辈子。”

  有了亲娘心疼,她又住回了之前的闺房。

  终于回到了家里,姜云冉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换了一身衣裳,让自己的丫鬟核儿备了一桌子山珍海味,吃饱喝足后,睡了一大觉,再醒来,她回家的消息全家都知道了,姜家老小齐齐出动,坐在堂屋里等着她给大伙儿一个交代。

  交代什么?

  她打定了主意要和离。

  怕母亲为难,姜云冉还是去了堂屋,见到父亲,心头到底怀了几分愧疚,先磕了三个响头,诚恳地道了歉,“请恕女儿不孝,帮不了父亲,父亲得来的官职,恐怕要还回去了。”

  官职岂能有还回去的说法,姜嵩听说人回来后,立马从省上赶了回来,一进屋就听三夫人哭了半天,也没听她说出个所以然,心头直担忧,如今见到人,见她还能用话来挤兑他,可见没什么大事,方才松了一口气。

  婚姻乃大事,封家又是高门大户,即便要和离,也要有个能上门说话的理由。

  姜嵩一问,姜云冉‘如实’答了:“他要把我送人。”

  此话一出,等待数落她的姜家长辈个个都变了脸色,把明媒正娶的妻子送人,这还了得!

  姜嵩头昏目眩,哑声问:“送给谁了?”

  姜云冉以牙还牙,道:“一位参军。”

  三夫人听完一个后仰,倒在丫鬟身上,险些晕了过去。

  姜嵩为官这些年,到底养出了定力,虽也气愤,很快镇定下来,问那参军姓甚名甚,这回姜云冉无论如何也不开口了,再问她便噘嘴要哭,三夫人护犊子一般,把人搂到怀里,冲姜嵩斥道:“还问什么呢,你这不是往女儿心头上下刀子吗?今儿我就要去封家讨个说法,封家再高的门户,也不带这般欺辱人的......”

  眼见事情要闹大了,姜云冉忙将其拦了下来,“娘先别急,这事没成,我跑了。”

  “那要是没跑成呢?”姜三夫人并没安心,骂道:“堂堂大将军,大邺元帅,竟干出这样的缺德事,世人真是错看他了......”

  姜云冉受了一肚子气,一心只想报复,真相只说一半,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如今听到母亲言语里的憎恶,难免有些心虚,怕娘当真上门去找封家算账,手扶额头,“哎哟”一声,趔趄两步,抓住了姜三夫人的手,便‘晕’了过去。

  三夫人只能作罢,留在屋里照看她。

  姜云冉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二,上头还有三个堂哥,她是姜家唯一的嫡出姑娘,家族虽一心求取功名,但最起码的尊严不能丢,姜家的嫡女嫁过去,却被送了人,怎么都是在打姜家的脸,不把他们当回事,起初还大声责骂姜云冉的两个伯父,这会子也不吭声了,凭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敢上门去找姜家算账,只能姜嵩这个当父亲的自己去讨个说话。

  赵帝还在时,姜嵩曾见过封胥一回,他进宫参加春社,恰逢封胥回朝述职,两人在夹道里遇上,封胥主动打了招呼,一派阳光之气,谈吐举止怎么都不像是龌龊之人,身为父亲,多少了解自己的女儿,见她适才目光闪躲,又装晕,知道其中必有隐情。

  先前听封丞相说,这一仗之后,封胥会回昌都。

  这事儿他先压下来,等到封胥回来,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合是离,再做决定也不迟。

  第二日,姜云冉回昌都的消息便传到了封府,封二夫人听到消息,诧异了一阵,怎么就回娘家了,风风火火地赶到姜家,却没见到人,在前厅内喝了一盏茶,姜三夫人跟前的丫鬟过来,捎了一句话,“姜家虽是商户,但也是有头有脸的人,不受人作践,二公子所为实在难以启齿,还请二夫人先回,等封二公子本人回来后,姜家再上门讨个说法。”

  封二夫人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一脸懵,回来后便差人打听,姜家三房的嘴紧,但上面两房的伯父喝完酒,什么都吐出来了。

  封二夫人听到消息,一脸不可置信,他那儿子性子虽孤傲了些,但品行自来没问题,可一想起他对婚事的反抗,一时也起了怀疑,气得脑仁发疼,躺了好几日,也不好再上门去问人家要儿媳妇了。

  姜云冉在姜家过了一个月的好日子,同没成亲前一样,吃吃喝喝,别提多舒坦,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听到了一道坏消息。

  封胥回来了。

  姜云冉正陪着姜三夫人坐在花树底下,磕着瓜子,顿时咬了舌头,疼得泪珠子打转。这么快!他不是在战场上安了家,一辈子都不打算回来吗?

  她那半截话,双方一对峙立马穿帮。

  三夫人却不知情,愤然地道:“我倒要看看,他拿什么脸来见人。”

  姜云冉坐立不安,又‘病’了,躺在床上,扬言谁也不见。

  —

  德州一战辽军大败,不仅没能攻下德州,定州也成了大邺的囊中之物。

  消息传到昌都,皇帝大悦,封胥回来后先进宫复命,因从未见过新帝,傍晚时分才回到府上。

  【📢作者有话说】

  宝儿们今天先发这么多,喉咙还痛,还要去一趟医院,明后天再来,爱你们~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0章

  ◎番外(封胥姜云冉12)◎

  封胥人还在路上, 接到消息后封家上下便在府上候着了,连灵山寺的封夫人都赶了回来。

  封家乃百年门阀,最近三代更是荣华登顶, 先是封国公, 前后辅佐了三代帝王,再是封丞相,权倾朝野,平了前朝的动|乱, 尚了长公主, 如今又多了一名战将,青州和德州两地常年战乱,大邺为此不知道与胡军纠缠了多少年,从顺景帝开始, 长达几十年,这回总算结束了,拿下了定州和北面的峡弯, 占据了有利的地势, 有了防御之地, 便是易守难攻,今后挨打的便是胡军。

  这一场功劳,足够封家子孙吹嘘几代,乃天大的喜事, 连下人走出去都是挺直了腰杆子,封二夫人脸上却笑不起来。

  她自来就知道自己的儿子本事大,功劳乃意料之中, 高兴是高兴, 但他干的那缺德事儿, 乃意料之外,要是真的,如今他有多风光,到时候就有多丢人。

  姜四娘子回来后,一直住在娘家,已经在昌都传开了,个个都在猜测原由,世人逢高踩低,舆论都偏向了封家,说姜四娘子逃婚,封家一怒之下把她休了,姜家倒是一声不吭,所有的事都揽了下来,越是这样越是打他封家的脸,封二夫人只能派人三番两次登门,自己又放话出去,说二少夫人这一趟走累了,回娘家歇息一阵,等封二回来,自然也就回府了。

  话是说出去了,可到底能不能回来,封二夫人心里完全没底,同两个妯娌,并着大公子,三公子坐在屋里等人,天色渐沉,掌灯的下人都进了屋,才听到外面的脚步声。

  人没进来,声音先到,夸了一句门前的小厮,“几个月没见,又长高了。”

  语气轻快,心情倒是不错。

  小厮领人进来,一面回道:“小的都已经二十好几了,哪里会长高,二公子上回见的应是小江。”

  “是吗?”

  说话间,人已经跨了进来,众人望去,见其竟还穿着一身铠甲,瞧样子应是从战场直接赶了回来,面容倒是干净,唇角带着一贯的微笑,一派风流倜傥。

  封胥进屋一一打了招呼:“伯母,母亲,三叔,婶子,兄长......”

  落座后,三公子偏过头,一脸崇拜,唤他:“二兄,您可算回来了。”

  封胥转头,扫了他一眼,笑了笑,“可不吗,这得对亏了上回你捎给我的信,激发了我,速战速决。”

  三公子面色一僵,上回他一气之下让人去了信,一番质问,问他是不是手里的刀不行,等冷静下来,想拦信已经发出去了,只能赔着笑脸,顺着竹竿往上爬,道:“我就知道这法子有用。”

  比起往脸上贴金的功夫,封家的公子当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封胥懒得理他,同众人续完旧,又与封重彦说了这次的战事。

  第一次攻山,加上封胥在内,只有二十位精兵,共灭了五个山头,任谁也要刮目相看,胜利的背后,全都是拿命在付出,偷袭第三个山头时被发现,封胥吊在树上吊了半夜,事后一只胳膊一天都没抬起来,最后一场战尤其激烈,一万踏雪军,只剩下了八千多,踏雪军不比寻常兵,每一个士兵单拉出来,都是副将级别,损失一个,都是痛失,何况一千余人。

  也是这场战役,让胡军尝到了何为‘疼痛’,原本是胡军三面包围德州,到了最后却被大邺南北夹击,南面是封胥的踏雪军,北面海域是朝廷的几十艘运船,这一仗辽军损失惨重,十万兵马被埋在了天坑内,萧家也死了两位公子,一位被凌墨尘杀死在了青州北河,一位被封胥斩杀在了德州城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7页  当前第1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3/1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BE后全员火葬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