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养个太子当外室_分节阅读_第158节
小说作者:假面的盛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68 KB   上传时间:2023-05-24 19:20:31

  这么多术,直接把怡宁给听蒙了,只觉得很厉害,听不懂。

  “好了,我说了你大概也听不懂,只有学过才知道。走吧,我们去外面逛逛,你们就当陪我散散心,我已经很久未去外面看看花草树木和天空了。”

  三人一同去外面散了会儿步,之后姝宁就带着怡宁回宫了。

  回去的路上,怡宁显得有些魂不守舍。

  姝宁问她。

  她答:“大姐,我还在想鸡兔放一个笼子呢。”

  姝宁也没多想,说:“你又想养兔子?之前被你养死的哪只呢?”

  “大姐,我不是想养兔子,哎呀我要去找父皇……”

  姝宁不想去,就让宫女带她去,而她则回了长乐宫。

  殊不知怡宁去找父皇,是因为在她心目中,父皇是最最厉害的人,嫂嫂不是说自己不懂,她去管父皇问了答案,到时说给嫂嫂听,一定吓她一跳。

  去了后,乾武帝正忙着,听闻女儿问什么鸡兔同笼,他依稀记得是一本叫《九章算术》里的问题,就让福生去找个大臣讲给她听。

  哪知连找数个侍讲学士,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学士竟都不懂算学,有人听过这本书的名字,但没有看过。

  见连这些大儒们都不懂,这更让怡宁产生了好奇心,闹着一定要知道答案。

  后来还是在翰林院里,寻了个在常人眼里十分偏科、成日不好好做文章,尽学一些旁门左道的老翰林,给怡宁讲明白了这个问题。

  但也自此为她打开了一扇大门,当然这是后话。

  与此同时,钦天监里。

  送走来人后,监副席建同正与监正张正卿说话。

  “大人,难道我们真要听这些人的,出人和太子对上?增设特科看似由户部郎中王庚所提,实则是个人都能看出,推行新政的人其实是太子殿下。”

  席建同五十多岁,发须灰白,体格干瘦,是个个头并不高大的老头。与之相比,监正张正卿,反而看着要比他更年轻一些。

  不过熟知的人都知晓,其实张正卿也不年轻了,比席建同还要大上几岁。

  张正卿皱眉不言。

  席建同瞅了瞅他神色,又说:“要我说,我们何必搀和这些纷争,钦天监又不走科举制度,都是世籍世业。科试改不改制,增不增设特科,真与我等没什么关系。”

  张正卿抬目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道:“你以为我不知?可如今这种世道哪能独善其身,在朝为官,受群臣排挤,日子可不会好过。”

  “那就去得罪陛下?”

  明知道太子的背后就是陛下。终归究底,其实钦天监根本不是朝廷官衙,而是服侍于皇家,也就是帝王。

  “自然也不能得罪陛下。”所以张正卿才纠结。

  这时,一个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此人披头散发胡子拉碴,衣裳说不上满是脏污,但也不干净。

  一进来,就直接问道:“听说,朝廷要办一场算学比试?招募天下最精通算学的那批人比试一场?”

  看见此人,张正卿和席建同都不禁皱眉。

  此人名叫俞怿,乃负责观测天象变化的秋官灵台郎,从七品官职。

  也是钦天监里有名的痴人。不光精通天文历算,还精通阴阳堪舆,是个全才,却偏偏性情古怪,平日就喜欢钻研一些稀奇古代的东西。

  若非钦天监的官职,多是世籍世业,以他这性格习性,怕是做不了官。

  “你问此事做甚?”

  俞怿兴奋地一撩披散的头发,道:“我要参加!”

  “可——”

  “我是一定要参加的!”

  说完,他也不管二人什么反应,转头就走了。

  待其走后,张正卿和席建同对视一眼。

  “如此一来,倒是两全其美了。”

  “就让他去,既对文官那边有了交代,也能应对陛下质问。毕竟俞怿的痴,那可是整个京城都知晓啊。”

  “正是,正是。”

第109章

  ◎只要此女不出,他们稳赢◎

  为了应对前来报名参试的人, 端王特意命人设了个两个报名点。

  凡是人一旦多起来,自然少不得有浑水摸鱼之人。

  听说一旦入选,官府这不光管吃管住, 还给补贴路费, 就有不少人冒充是外乡进京的来骗钱。

  这里每天都会扔出好几个来骗钱的骗子,也有无数人被初试的题难住,饮憾退场。

  其实, 一开始是没有初试的,多是经过简单的问询后,便记名下来。可如此一来,不光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其中还夹杂了无数个骗吃骗喝的人。

  事情被颜青棠知晓后,她出了两份试题。

  一份是初试, 一份是复试。

  过了初试的人,要再进行复试。

  一旦过了复试, 就会被送到京郊的一个大庄子里, 至于过了初试的人,则会被记名下来,每人发一笔银子, 留待之后再议。

  时光匆匆, 转眼间就是一个月过去了。

  如今该进京的也都进京了,能报名的也都差不多报名了。据统计,前后来报名的人竟达到近一万之数,但经过初试的只有一千多人, 而经过复试的不足一百。

  之前颜青棠一直没露面, 直到这时她才出面见了这些人。

  “给你们半个月时间, 这里会给你们提供各种关于算学类的书籍, 这些书可能有你们之前看过的,可能也有你们没看过的。全凭自学,是苦学还是敷衍,由你们自己决定,但半个月后会进行一场最终测试。”

  “是时只取前十名,这十人将参与和那些官员的比试,是时不管赢与否,我都保证他们会有一个好的前程。至于其他没被选中的人,也不用担忧,会另有其他安置,事后再说。当然,这个安置好与否,还取决你们的态度。”

  丢下这话,颜青棠就走了。

  下面的人一头雾水。

  众人根本不知她身份,也不知她来历,还在想这貌美女子是做什么的?但若无一定身份,怎可能让她来说话?

  这时,有人出面给他们解疑了。

  “这位是太子妃殿下,你们之前做的那些试题,便是由她所出。”

  此人是端王府长史司典簿,姓马,人称马典簿。此时他们身处的庄子,也是端王府的庄子,拿来暂用。

  “就是初试、复试那些题?”

  初试的题也就罢,稍微学过点算学的都能解,但复试的题就太难了。

  可以说现在能站在这的,都是在算学上有一定研究,绝不是那些只会做生意打算盘的初级路子。

  “太子妃?就是组建苏州税司那位?”

  对于这位,也许京里的人还不太了解,但对于出自江南及沿海一带的官吏,无不是久仰其名。

  尤其,当下世俗偏科严重,人们为了考科举,大多都去钻研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会去学算学的人寥寥无几。

  但也不是没有,就是夹在官与民之间的吏。

  吏由于无法升迁,却又常年与基层各项事务打交道,赋税多少需要他们来计算,田地面积需要他们去测量,修路搭桥修建河堤需要用多少土方多少人,也需要他们来计算,他们可以说是当下最精通算学的那批人。

  这次朝廷发下皇榜,最激动的不是平头百姓,反而是他们这批人。

  谁想祖祖辈辈都去当那地位低下的吏,难道他们就不想做官?

  可吏这一类,要么被归类为优娼皂隶,不得参与科举,要么就是本身考不上科举,才去当吏。

  如果朝廷真增设特科,不用去考八股策论,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条通天大道。

  因此皇榜一发下,在吏这个圈子里直接轰动了,无数人动了心思,找人顶替了自己的差缺,奔赴上京前来参与。

  眼下通过复试近一百人中,有近七成都是各地来的小吏,其中不乏从江南沿海一带过来的。

  别处的消息不灵通,他们可太清楚这位颜家当家,颜氏商行女东家的能量了。

  想当初,苏州设立海市、税司,并改革税法,之后又蔓延至浙江、福建,让多少当地官员寝食难安?

  别人不清楚,他们这些常年在官衙做事的吏太清楚不过。

  “既然你们都知晓,那就好好努力吧,说不定能进那税司呢?如今正值朝廷之大变革,你们也是其中推动的一员,多的也就不说了,半个月后见分晓吧。”

  自此,本来许多人都是日常作息,到点了熄灯就睡,现在经常是挑灯夜战。

  以前有些题不会解,那就不会解吧,如今则是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开解思路。

  可以说,氛围极好。

  期间,颜青棠私下来看过两趟,回去后跟纪景行提了一件事。

  “我倒觉得可以建一个学府,专教人算学,待学成后即可派往各地税司,这样就不会缺人用了,也免得临时从当地招募账房,还要专人教过后才能用。”

  如今只有苏州、宁波、福州这三地设了税司,那是为了紧跟上海上贸易,广州税司正在设中,还有其他地方,都在拟定设立税司。

  可当下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严重的人手不足,以至于不得不搁置进程。

  此时倒给了颜青棠一个新想法,毕竟老师都是现成的。

  这个想法,纪景行很支持。

  “此事我来安排人做。”

  “若是以你的名义不好做,就以我的名义或颜家的名义,我来出银子,也免得你找朝廷拨银,又要经历几场打仗扯皮,还不一定能拨下来,说不定还会被搅黄。”

  纪景行感觉到深深的鄙夷,但也不得不承认以朝廷做事的流程来说,这种可能性极大。

  好吧,不是可能性极大,是一定会扯皮。

  “那就用你的银子先把学府建起来,待找到机会,我给你弄个官学的名头。”

  颜青棠不置可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3页  当前第1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8/1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养个太子当外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