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平阳传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蓝云舒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 MB   上传时间:2020-12-26 18:27:14

  凌云并不怕冷, 然而在这个清晨, 当她踩着积雪穿过柴府的花园时,却还是蓦然觉出了一点寒意。

  她眼前的这座府邸陌生而空旷, 昨夜的喧闹欢腾已看不出半丝踪影,唯有两排红色的灯笼依旧静静地挂在路边, 只是烛火早已燃尽,灯罩又落了积雪,那红色便也没有了夜里的鲜亮喜庆,点缀在白茫茫天地之间,反而让这庭院更显素淡清冷。

  凌云倒也不是觉得这清冷有什么不好, 她只是蓦然意识到:自己的确已来到另一个“家”了, 而这个“家”,她还来不及熟悉,就已让她倍感疲倦;她更加无法想象的是:当掩盖一切的皑皑白雪融化之后,这个地方, 会露出什么样的面貌?

  就像那些她还来不及熟悉的人,到了那个时候, 又会露出什么样的面目?

  她越想越觉得心头烦闷, 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待回到自己的院子之后, 更是一见周嬷嬷便直接问道:“秦娘在哪里?”

  周嬷嬷早已知道阿哲的事,原是想问问他眼下如何, 听到这一问顿时吓了一大跳, 连要问的话都忘了一半:“秦娘?娘子是疑心她……怎么会!她哪来那么大的胆子?”

  凌云摇了摇头, 她当然也希望秦娘没这个胆子,但她昨日看到阿哲之后便想起来了,这孩子就是钻进青庐里来看得自己、还看得发呆的那个红衣童儿,她记得后来有人一把拉走了他,当时她被扇子遮着脸,并没有看见拉人的是谁,但在团扇底下,她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人的裙子,那是一条艳红的石榴裙,和小七她们的一模一样!

  因此,那个人一定是李家的婢子,而在这些婢子里,能认出阿哲并带走他的人,除了秦娘,她实在想不出还有谁了。

  她更想不出的是,这位秦娘到底对阿哲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想泄愤,想栽赃,还是想挑拨离间?但无论为了哪一样,她都不该向孩子下手!

  周嬷嬷原是有些不以为然,但瞧着凌云的神色,也意识到了不对:“好,老奴这就叫她过来。只是娘子,此事实在蹊跷,娘子莫要轻信他人,我瞧着这秦娘并不像是个糊涂的……”

  她话未说完,门外突然传来了一个柔婉声音:“娘子可是回来了?奴婢有事回禀。”

  这声音是……秦娘?周嬷嬷顿时呆住了。凌云也有些意外,看着门口低垂的帘子,到底还是扬声道:“进来!”

  门帘一挑,露出的果然是秦娘的窈窕身影,她身上裹着一件披风,披风下露出一截红色,赫然正是那条石榴裙,只是此时裙摆上似乎已沾过了雪水,染上了泥尘,再不是昨夜的光鲜模样,跟此刻她那张残妆半褪的憔悴面孔倒是有些微妙的相似。

  进得门来,她便向凌云深深地行了一礼:“娘子可是刚回来?小郎君还好吧?”

  凌云点了点头,秦娘顿时松了口气,脸色都缓和了许多。

  凌云一时也猜不出她到底是什么意思,索性开门见山地问道:“昨夜你可是见过阿哲?”

  秦娘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苦涩,却还是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见过。奴婢昨夜不但见过他,还自作主张地把他带到了内室,让他吃了两个果子。”说着便从披风下拿出了一个黑底螺钿镶花的八角小漆盒,双手捧给了凌云。

  凌云没料到她居然这么痛快地承认了,一时倒不知如何接话才好,顺手接过漆盒打开一看,顿时觉得有些眼熟——这漆盒比巴掌也大不了多少,里头却分成了十格,格子里装着各色精致点心,此时已只剩下不到一半了。

  一旁的周嬷嬷更是倒吸了口凉气:“这……这不是府里给娘子备的福果么?”这个漆盒是前些日子才做好的,这些福果是昨日午后才放进去的,世上定然不会有第二盒了。

  她这么一说,凌云顿时也想起来了,她昨日在家里等待柴家来迎亲时,案几上的确是搁了这么一盒小福果,果子正好一口能吃下,既能果腹,又不会坏了妆容。她当时还吃了两个,剩下的……怎么会到秦娘的手里?

  秦娘见凌云瞧了过来,苦笑着解释道:“娘子体恤奴婢笨拙,昨夜没让奴婢在前头伺候,奴婢横竖无事,便在青庐后头悄悄看了几眼,想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结果正瞧见小郎君跟着人钻进了青庐,不知怎地又落了单,旁边也没人伺候。我担心人多挤伤了他,便赶紧把他带到了里屋,正好这盒福果也收在里头,小郎君便抓着吃了两个,我又带着人陪他玩耍了片刻,瞧见外头的人也散了,他的娘亲也找过来了,这才让他出去,想着如此总是万无一失,却没想到……”

  她黯然叹了口气,又忙解释道:“娘子,嬷嬷,不是奴婢狡辩,奴婢绝不可能去害小郎君。之前奴婢去拉小郎君时便没有避人,因怕被人误会,还特意叫上了柴家夫人身边的小婢子,她一直都跟着奴婢,也吃了果子,那边出事后我已找过她们主仆,柴家夫人答应说,若有必要,可以让那位婢子为奴婢作证!”

  凌云和周嬷嬷相视一眼,多少都松了口气,不管怎样,秦娘眼下已是李家的奴婢,若真是她动了阿哲,凌云也难辞其咎,如今她能自证清白,总是一件好事。周嬷嬷更是忍不住叹道:“亏得你做事谨慎,如此倒也能省下好些口舌了。”

  秦娘歉然道:“不管怎样,此事都怪奴婢,是奴婢行事不妥,却差点陷娘子于不义。幸亏小郎君安然无恙,不然奴婢当真是万死莫赎!只是奴婢想来想去,都觉得这件事太过蹊跷了,却不知那边的医师是否已查出小郎君到底是因何不妥了?”

  凌云摇了摇头:“医师疑心阿哲是吃错了东西,听说已把呕吐之物都查了,却也没查出什么。”当时她隐隐听到一句,呕吐之物里有些红酥碎果,倒是跟这些福果里的馅料对得上,可见秦娘没有撒谎——其实她一直拿着这盒福果,就是为了当物证吧?她找柴伯母的婢子作陪,自然也是为了有人证,证明她没有对阿哲不利。

  如今人证物证都在,她的确是怎么看怎么清白,却也有些……太过清白了。

  秦娘仿佛瞧出了凌云所想,涩然问道:“娘子可是觉得奴婢心机深沉,早有谋算?娘子没看错奴婢,奴婢原本出身风尘,一路挣扎上来,若行事没个谋算,早就连骨头都不剩了。如今说什么都是无用,横竖待到医师查出缘由时,事情自会水落石出。”

  抬头看着凌云,她神色复杂地笑了笑:“娘子如今其实不必理会奴婢是忠是奸,只是柴家的这些人自来有些古怪,若真是有人成心作恶,只怕还会有所反复,娘子最好多派人手守住小郎君,莫要被人钻了空子。奴婢这就告退。”说完她向凌云深深地行了一礼,后退几步,转身出门而去。

  她的背影依然显得纤弱,头颈低垂,腰背挺直,看去自有一段独特的风流韵味,却似乎还有些说不出的东西,只是凌云还没来得及分辨明白,这个身影便已消失在门帘之后。

  周嬷嬷也皱眉看了那背影一眼,待得门帘一落,便低声道:“娘子先去歇息片刻,老奴这便安排人手,好好守住那位小郎君。”显然是已把秦娘说的话放在了心上。

  此事凌云原本也已有所提防,当即点了点头:“我留了小七在那边,去的人听她分派便是。”

  周嬷嬷原是做惯了这种事的,不过片刻,便已把人安排得滴水不漏。只是看着她忙碌布置,凌云隐隐间只觉得自己似乎还忘了一件重要的事,直到听周嬷嬷说了声:“等到医师们过来……”她才猛然想了起来,脱口问道:“你们可曾去请巢太医?”

  周嬷嬷笑道:“自然早就请了,太医可是亲口说过的,娘子有事尽管找他,如今这事实在不小,我等自是少不得要去麻烦太医一回!”

  凌云这才放心,随即又想起了玄霸,心情顿时低落了下来:按理说明日便是回门之日,她应该和柴绍一道去武功看他,可看眼下这情形,柴绍明日未必脱得开身,说不定只能她一个人回去了,玄霸一定会很失望吧?

  周嬷嬷一瞧她的神色便猜出了几分,忙安慰道:“娘子莫要担忧,回头等太医来了,说不定手到病除,明日大郎便能放心出门了。”

  凌云只能笑了笑:“但愿如此。”

  周嬷嬷忙道:“定然如此!”

  只是她的这一声“定然”还未落下,外头便有小厮飞跑着进来回报道:“管事请的两位医师都已经到了,管事问娘子,可要再去那边看看?”

  凌云忙问道:“巢太医也来了么?”

  小厮摇了摇头:“太医没能请到,他不在府上,听说是四更不到就被宫里的人叫走了,一直都没有回来。”

  巢太医半夜入宫去了?

  凌云不禁抬头看向了门外。天光已然大亮,外头的天地一片洁白,仿佛已变成了一个琉璃世界,纤尘不染,却又冷冽逼人。

  不知为什么,凌云只觉得心底的那点寒意,仿佛又深了些。

第197章 天子之怒

  天子寝宫的地衣自来最是轻暖, 那些紫色的绒线细密而纤长, 宛如初生的春草,一步步走过去时, 当真是鞋随步没,如在云端。

  不过, 对于跪伏在这片地衣上的人来说, 有些时候, 这些丝线却更像冰冷细韧的水草, 稍有不慎,便能紧紧地缠绕上来,将人拖进那永无天日的深渊……至少这一刻, 巢元方就觉得自己从指尖到喉头仿佛都被丝线缠住了,缠得他呼吸困难,唇齿艰涩, 唯有耳边还在不断地回响着那个淡漠的声音:

  “巢爱卿,那位李三郎的事, 你到底还有多少瞒着朕?”

  三郎的事?陛下怎么会想起要问三郎的事?陛下怎么知道……巢元方几乎瞬间就惊出满背的冷汗。不,他并不是没想过, 陛下会追问此事,他只是怎么都没想到,在这样的大雪夜里, 陛下这么急召他进宫, 居然为的就是问这个!

  是宫里出了什么事吗?还是李家那边出了状况?或者说, 是有人在陛下面前说什么了?

  无数个念头乱糟糟地从巢元方心里涌过, 让他无法仔细思索,只能更深俯低了身子:“臣不敢!陛下明鉴,微臣万万不敢欺瞒陛下!”

  是的,就算借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在陛下面前胡编乱造,他只是……只是越想越觉得不忍,而那个搭车的美貌男子有句话更是说到了他的心里——“做事的确不能太过冒险,却不妨多留一线余地,回头说话的人自个儿都忘了,听话的人却丢了性命,传话的人更是一生不得安宁,那又是何苦来哉!”

  是啊,陛下自来是风一阵雨一阵的性子,说不定过几日又不把这当回事了,若真是如此,他又是何苦来哉?

  因此,前日进宫回话时,他便只是含糊表示:“李三郎的确已病入膏肓,见臣过去,又添了几分病情,想来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只是他阿姊年岁已长,出嫁在即,他不忍耽误阿姊,便想再撑上几日,此事臣也不好多说,只能先回来禀告陛下,待过了这段时日,臣会再去瞧瞧他。”

  当时陛下又问了几句,在确定三郎眼下已无法出门,日后更无法好转之后,果然便没了兴致。他还想着,他得赶紧给三郎传个口信,让这孩子不必急着去做什么,事情或许还能拖些时日,无论是拖到出现转机,还是拖到三郎自己病重,都比如今这样强,他真的没想到……

  所谓天意莫测,君威莫测,就是这样么?

  巢元方又是困惑又是恐惧,想了想忙补充道:“陛下若不相信,不妨另派御医去给李三郎诊脉,若查出微臣有妄言欺君之处,臣愿听任处置!”——横竖他并没有撒谎,天下有哪个医者敢说三郎定然能撑过这个冬天?更别说三郎得的还是心疾,那奉旨看病的架势一出来,立时三刻便能叫他病重几分!

  这是他之前就反复想好的说辞,说起来语气自然不会有丝毫的犹疑。杨广原是满腹郁怒,听到这一句,心里不禁又多了几分迟疑——巢元方敢这么说,想必有几分把握,难不成自己又疑心错了?只是这个李三郎……想到昨日宇文娥英跟陈夫人说的那些话语,想到上半夜梦醒时的那份惊惧,他到底还是不耐烦地皱起了眉头:

  “你不是说李家姐弟感情最深么?我怎么听说他阿姊嫁得欢欣鼓舞,趾高气昂,并无半分忧色?李家的人也都说,他家三郎并无大碍,只是冬日不好出门,到了开春之后便会回长安呢?”

  巢元方怔了怔,但略一思量倒也不觉意外,苦笑一声解释道:“此事微臣倒当真还知道几分——之前臣去给李三郎看病时,他就求臣千万莫将他病情加重的消息告知旁人,免得他阿姊无法放心离开;至于李家人的说辞,陛下请想,李三郎若不是病体沉重无法出门,从武功到长安不过一百多里,他为何会留在庄园,让他阿姊独自出嫁?至于什么开春之后再来长安,想来李家人也知道,这个冬日他家三郎的确难捱,不过是办着喜事,不好说丧气话罢了!”

  杨广的眉头顿时皱得更紧了:巢元方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谁家也不能在大喜日子里,告别外人说家里有人病得不成了。难道说,宇文娥英的这些话都做不得准?她的话……他心里突然仿佛有什么念头钻了出来,只是还没来得及捉住,便又倏地飘远了。

  屋里一时静了下来。外头的雪大概早已停了,晨光映着雪色从窗纸上透了过来,将所有的窗户都映照出了一种奇异的白色。

  不过落在杨广的眼里,这白色分明透着一种不祥的冰冷意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便越来越厌恶这种冷白的雪色,他宁可刮上一个冬天的风,也不想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这些雪花像杨花一样漫天飘洒,飘得让人心烦意乱。

  或许正因如此,昨夜里雪花一飘,他就又做起了噩梦,似乎是梦见了铺天卷来的洪水,要不就是漫天掩杀的乱贼,不过到底是什么,其实他也记不大清了,好在如今他身边总有宫人陪伴,有人瞧见不对就柔声唤醒了他,他这才知道,自己似乎在梦里叫了声三郎——再一想起宇文娥英之前说的那些话,他自然是一刻钟都等不下去,立刻便叫人去把巢元方传进了宫中。

  可是眼下来看,比起宇文娥英的话,巢元方的说法似乎还是更加可信一点;自己在梦里听说过的三郎,也不一定就是李渊家的这个病秧子。不管怎么说,一个病得出不了门的少年,似乎是没法子当反贼的;只是长安那些叫李三郎的市井之徒实在不像样,而朝中另外几个李家的三郎,不是早逝,就是早已长居洛阳,似乎怎么都不会在长安做出什么事来……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有些烦躁地揉了揉眉心,脱口吩咐道:“改日你把李三郎带进宫里,朕要亲眼瞧一瞧他!”

  啊?巢元方不由愕然抬头,心里顿时一惊:御座上的杨广,看去分明有种异样的陌生。不知是一夜不曾睡好,还是心头思绪太多,他的唇色有些发白,眼下透着青灰,眉间不知何时还多了几道隐隐的竖纹,整个人仿佛笼罩在一股前所未有的黯淡暮色里,那天生的高贵俊美,那帝王的威仪神采,在这一刻仿佛已全部褪去,他看起来就像……就像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疲惫男子!

  这念头刚一冒出,便把他吓了一跳,巢元方忙不迭地又垂下了头去:自己一定是看花眼了,一定是!陛下只是累了而已,不然又何至于说出这么轻率的话来?

  杨广话一出口也意识到了不妥:李三郎无官无职也无名声,自己拿什么理由召他进宫?再说他已是病体沉重,连来长安送嫁都来不了,自然也无法来宫里见驾,不过么……他心里猛然一动,犹豫片刻,还是摇了摇头,正想再说点什么,外头突然有内侍回禀:“陛下,太常卿和两位少卿求见。”

  太常寺的人?杨广怔了一下才想起,再过十日就是祭祀南郊的日子了,那些摆驾斋戒献祭的事务,还有无数环节需要确认,他自来不耐烦这些细务,太常寺的人求见了几回,他才定下今日商议此事,没想到他们竟是一大早就来了!想到那些繁文缛节,他只觉得额头愈发胀痛,却只得点了点头:“宣他们进来。”

  巢元方心头不由一紧:太常寺的人过来了,自己当然应该退下,可之前陛下说的那件事……他想了想,还是低声询问道:“陛下,微臣?”

  杨广沉吟片刻,挥手道:“你先去外头候着!”他当然知道巢元方想问什么,他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回答,只是不知为什么,他还是想要再思量思量……

  巢元方仿佛听到自己胸口咚地响了一下,此时却什么都不能再说,只得应诺起身,退出了门外。

  臣子等候接见的偏殿离这间书房并不算远,却远不及书房温暖舒适,巢元方呆呆地坐了好一会儿,手脚都越坐越冷。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意识到,那冷不是从外头的风雪而来,倒更像是从他自己的心里透出来的。

  怔忪中,他没有瞧见,书房外,一位样貌温婉的中年宫人已悄然退了下去,若是内侍们也在,便会认出来,这位是在陛下入睡后随侍在侧的宫女之一,两三个时辰前,正是她告诉陛下,适才在噩梦里,他似乎叫了声“三郎”;若是资历更深的嬷嬷们在,说不定还会想起,她当年还伺候过几天乐平长公主,也就是最近没事便来求见皇后和嫔妃们的宇文娥英的母亲。

  巢元方并没有留意到这些,他只是低头看着自己微微颤抖的双手,抑制不住地苦笑了起来:他已经尽力了,但接下来会怎样,还要看天意,而这天意……

  不远处突然传来了“砰”的一声,随即便是一连串的脆响,巢元方惊得站了起来——他听得出来,声音传来的方向,赫然就是他刚刚离开的书房,听这动静,好像是陛下愤怒地将案几上的所有物件一扫而空了!

  他下意识地往书房走了两步: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随即便又忙不迭地坐了回去:这个答案,他最好永远都不要知道,陛下最好彻底忘记他还等在这里,或者至少,不要那么快就想起来!他不介意在这个冰冷的偏殿里等上一日半日,他一点都不介意!

  然而他的这个愿望很快就破灭了。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后,他便听到了几个人狼狈离开的脚步声,随即是一声颤抖的通传:“巢太医,陛下宣你过去。”

  巢元方几乎是咬了咬牙,才露出了若无其事的恭敬之色,低头抱手地跟着传旨的内侍再次来到书房门前。

  门内传来的,是杨广冰冷愤怒的声音,每一个字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传令所有文武官员,明日一早去金光门,吩咐侍卫,准备好弓箭大鼎,我要将斛律政万箭穿心,大鼎烹食!胆敢缺席者,同罪!”

  烹食?巢元方好不容易端起来的平静脸色顿时裂开了,这个词他当然不会陌生,他也永远都不会忘记,一年多以前,杨玄感的兄弟杨积善就是这么被煮成了肉汤,当时在场所有的人,包括他,都必须将那肉汤喝下去……那个场面,那个滋味,如今又要再来一次了吗?

  他几乎是拿出了生平所有的定力,才脚步平稳地走进了那扇雕花木门。

  仿佛过了良久,他听到御座上传来了更加令人寒彻心肺的声音:“巢爱卿,明日处置过叛贼之后,你便即刻起身,去李家庄园,只要那位李三郎还有一口气在,你就把他给我带过来!”

  果然……如此!

  巢元方知道自己不该感到意外,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抬头看了一眼。

  他们的陛下依旧端坐在御座之上,之前的疲惫犹疑却再也瞧不见半分了。从窗户上映照出来的冷白光泽正映在他的身上,将他映照得宛如一尊冰雪雕成的人像。此时,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身上却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熊熊燃烧,那无声无息的火焰,带着令人恐惧的深寒和炙热,足以将整个书房,整个宫殿,乃至整个天下,烧成一把灰烬。

  ※※※※※※※※※※※※※※※※※※※※

  猜一猜,发生什么事了?

  下一更应该是周日了。

第198章 快刀乱麻

  雪还没有化, 日头不知何时已升了起来。

  雪后初晴的天光透过明窗照进屋里, 把整间屋子都映照得分外明亮,也把窗下玄霸扬起的笑脸映照得分外温暖。几天没见, 他看上去似乎清瘦了一点,气色却比往日要好,就连双唇都红润了许多, 笑容更是久违的无忧无虑, 不带一丝阴霾。

  凌云心头一暖, 也笑了起来,上前几步正想说话, 却听耳边一声锐响,玄霸的身影忽地虚了下去, 那窗下分明只有一张空空的坐榻, 上头什么人影也没有……

  在一阵难言的惊悸之中, 凌云猛地睁开了双眼。

  她翻身坐起,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是在柴家,而且是在新房的婚床上——之前问过秦娘之后,她便想回去看看阿哲, 周嬷嬷却死活按着她让她休息休息,她原打算和衣养神片刻, 不知怎地竟睡了过去,还做了那么古怪的一个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5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1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平阳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