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平阳传_分节阅读_第81节
小说作者:蓝云舒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1 MB   上传时间:2020-12-26 18:27:14

  何潘仁慢慢走到关前,拿出了自己早已备好的过所。

  这城关守门的士兵不多,人人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守门的士卒只看了一眼过所,便痛快地盖了章。

  何潘仁心头有些意外,但想了一想,还是牵着马不紧不慢地走进了那片金色的天地。

  然后,他看见一个并不陌生的身影出现在眼前的斜阳之中,

  “何大萨宝,真巧,咱们这么快就又见面了!”

  ※※※※※※※※※※※※※※※※※※※※

  看来大萨宝的番外一章写不完……之前写完了上半部,多歇了几天,从今天开始正常更。

  嗯,何大萨宝为什么会对凌云动心呢?

  因为她和他那个美人母妃正好完全相反:坚毅,善良,知错就改,勇于承担责任,而且总是不顾一切地保护她想保护的人。

  对于何潘仁来说,这就是他的理想型。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161章 番外二 死灰复燃

  井陉关的关城并不小, 街道颇为宽阔, 沿街也有不少房屋铺位。但因为城池年久失修, 驻兵和行人又是日益减少,如今已是萧条得简直令人唏嘘。

  那条主街上, 唯有酒铺的生意还算兴隆——在这座关城里,军中的禁酒令早已是形同虚设,尤其是在关门下锁之后,从守城的将官到下值的老兵, 谁不想喝上一杯?区别只在于是美酒还是浊酒罢了。那街边的小酒铺里, 就常年供应着最便宜的粗酿,偶然有一两坛好酒,都是用来镇店的, 轻易不会示人。

  不过这天日落之后,当酒铺掌柜颤巍巍地拿出了店里那坛收藏了几年的最好的清酒时,却只觉得羞愧不已:这样的酒水,实在配不上眼前的客人。

  这位客人……怎么说呢,反正他往酒铺里一坐,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一个词:蓬荜生辉。而此刻,刚刚点起的灯烛正照在他的侧脸上, 那光辉也似乎愈发夺目。老掌柜便不由自主地移开了视线, 却看见坐在对面的另一位客人已举起了酒杯:“何大萨宝见谅, 沈英今日得罪了!”

  这位“蓬荜生辉”, 自然就是何潘仁。看着突然出现、又突然赔礼的沈英, 他只是神色淡淡地摇了摇头:“前辈担心徒弟的安危, 也是应该的。”

  之前在守卫放行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事情不对了,再看到沈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沈英的地盘,她自有法子来追踪自己、堵截自己;而她之所以这么做,想来是担心他会对李家不利吧?担心他会去告密,会害得李家家破人亡!

  因为只有这样,凌云才会跌下云端,从世家贵女变成罪臣之后,就算能逃脱刑罚,不至于为奴为婢,也再没有什么前程可言。

  只有这样,身为胡商的自己,才有机会带走她。

  说起来,这个办法,他当然是想过的,他甚至都不用去捏造罪名——李家的这番连环谋划,外人瞧不明白,他却已看得清清楚楚。他们这么急于远离朝廷,另寻根基,中原的皇帝想来是极为忌惮李家吧?他只要找到李家的对头,把这件事稍微透露一二,那么李家的倾覆,就是早晚的事。

  这是多简单的办法。他知道该怎么做才会水到渠成,他有把握让任何人都疑心不到自己身上……

  只是他,舍不得。

  他舍不得让她伤心,让她吃苦,让她觉得天地茫茫,无处容身——就像,他自己当初那样。

  对她,他好像什么都做不了。都不必说这种狠绝手段了,就在这一路之上,李家四郎那般暴躁易怒,三郎又是这种情形,再加上那位对外还算有些手段、对内却是一团糊涂的唐国公,他只要想做,至少有十次八次的机会,可以轻易地顺水推舟乃至制造事端,挑得她跟家人彻底反目,再乘机带她远走高飞……可是就连这么做,他在犹豫了很久之后,还是没忍心出手。

  这样的心慈手软、优柔寡断,的确不是他的做派。在西域,谁不知道他何大萨宝要做成一件事,要得到什么东西,从来都是不择手段,不惜代价,而她,又是他这么多年以来,最想得到的……他自己都不大相信他居然真的就这么放手了,也难怪沈英会这么不放心。

  他不怪沈英,他唯一不明白的只是……抬头一口喝下了杯中之酒,何潘仁到底还是问了出来:“前辈若不介意,我还是想请教一声,前辈为何又不担心了?”

  难道就因为发现他并没有转回大驿路,没有试图去接近皇帝和皇帝身边的人,而是继续西行了?可走这条路,他其实还是可以南下洛阳长安,可以布置人手。沈英应该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

  沈英看着何潘仁笑了笑,笑容里第一次有了长辈的温和:“因为我瞧见了大萨宝。”

  如果说发现何潘仁居然折回了井陉旧路,已打消了她一半的疑心,那剩余的疑虑,在她在城墙的残口处瞧见何潘仁时,也是彻底烟消云散了——她又不是瞎子,当然看得出来,这位何大萨宝在凝视着城楼时,神色是何等苍凉落寞,那绝不是一个准备用阴谋诡计巧取豪夺的人会流露出的情绪。

  想到何潘仁那时的模样,她到底还是有些好奇,“大萨宝之前似乎看了城楼许久,却不知可是看出了什么?”

  何潘仁回想片刻,自嘲地摇头笑了笑:“我没看出什么来,我只是觉得,这座城楼修修补补,应该有几百年了,也不知道在这几百年里,它到底看到过多少人的生老病死,见过多少次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他只是想到,人世间,众生皆苦,有情即孽,唯有一次次的生离死别才是必然。他的这点心事,放在亿万人之中,放在几百年的岁月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是必然。

  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必然。

  这些话,他自然没有必要跟沈英细说。沈英却是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大萨宝心胸果然开阔,当断则断,无怨无尤,沈英佩服。”

  何潘仁苦笑着道了声“过奖”——在伤她和自伤之间,他还能有别的什么选择吗?偏偏在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第三路可以走。如果有,但凡有,就算闹个天翻地覆,他也不会就这么离开。

  沈英说完自己也有些哑然,随即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她现在终于相信,何潘仁昨夜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了。平心而论,以这位大萨宝的心胸见识,未必就不能是阿云的良配,至少他会比旁人更懂得阿云的好,会比别人更珍惜阿云的不同,只可惜……

  不过,就如何潘仁所说,人生多苦,求不得,也是世间常事。此事既然毫无希望,他能断然放下,已是最好的结果;而且如此一来,另外那件事,她也不难开口了。

  想到这里,她抬手满上了第二杯酒,端起酒杯正色道:“我还有一件事想请教萨宝。”

  何潘仁略觉意外,但看着沈英郑重的神色,转念之间也猜到了几分:“沈前辈可是想问三郎的病情?”

  沈英坦然点头:“正是,我听阿云说,似乎这边的医师们都已束手无策,倒是大萨宝调制的药粉还能有些作用?”

  何潘仁沉默片刻才道:“药和配方,我都已留给她们了,三郎日常用着便是。只是这些……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沈英心里不由一沉,何潘仁并非医师,但手头颇有奇药,杀人救人,往往立竿见影,但如今就连他都没有办法了么?

  何潘仁的心头也是沉甸甸的,三郎心地纯良,他也不忍心;更重要的是,三郎还是她最亲近的人,在她的心里,只怕比任何人的分量都要重;眼睁睁地看着三郎病死,对她而言,是何等残酷的事!也不知到了那个时候,还有谁能安慰她……

  他端起酒杯,慢慢饮下了杯中之酒,只觉得一股苦涩无比的滋味从舌尖一直蔓延到了心头,半晌后才缓声道:“前辈放心,我会尽快回西域,沿路寻访名医,再通知各处商队帮我收集奇药。三郎吉人天相,或许自有机缘。”

  也就是说,一切都只能看运气,等奇迹了。沈英心情愈发沉重,默然良久,终于开口:“若是如此,我想与萨宝同路而行,不知萨宝方不方便?”

  她居然想跟自己一道去西域找药?何潘仁惊讶地瞧向了沈英,脱口道:“前辈何必如此辛苦?我自会尽心尽力。”

  沈英话一出口,心念便更加坚定,闻言只摆了摆手:“我当然相信萨宝,只是我早就想着要多去外头走走了,这游山玩水是走,寻医问药不也是走?不到最后,谁能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机缘?”

  何潘仁不由愣了愣,心底深处有什么地方被撞了一下,这感觉他一时也分辨不清,嘴里只能继续劝道:“可如今西域局势动荡,路上也并不安生。”

  沈英笑了起来,扬眉瞧了瞧窗外:“大萨宝,难不成你觉得,中原的局势就不动荡了?留在这里就会很安生了?”

  此刻的窗外,晚霞还未完全散去,一抹红色依旧烧得如火如荼;而新月已静静地挂上了树梢,一弯淡白说不出的美好安宁。在这白昼和黑夜的交界处,在这朦胧恍惚的暮色里,一切仿佛都在无可挽回的逝去,一切仿佛都有可能来临。

  何潘仁目不转睛地看着天边,那道霞光正在变得越来越黯淡,可在他心里,却仿佛有什么东西一点点地重新燃了起来,是啊,怎么走都是走,怎么过不也都是过?放下执念、黯然远走是一生,心怀妄念、肆意而为,不也是一生?不到最后,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机缘?因为这中原的局势,就像沈英说的那样,已经乱起来了,而且必然会越来越乱。

  而在乱世之中,一切都有可能!

  垂眸看着手里的酒杯,他的脸上终于慢慢绽开了一个奇异的笑容。

  对着沈英微微举杯一晃,他的声音也带上了掩饰不住的笑意:“多谢师傅指点!”

  师傅?指点?看着何潘仁的笑脸,沈英只觉得满屋的烛光都暗淡了下去,心头不由得倏然而惊:自己难道说错什么了吗?他的神色,他的态度,怎么突然间就彻底变了?

  她定了定神,皱眉问道:“大萨宝此言何意?”

  何潘仁笑得愈发愉悦,一双眸子里简直光华璀璨:“也没什么,只是师傅的话提醒了我,中原也会越来越不安稳,在乱世之中,有一门生意,我竟还从来都没有做过,待得寻医问药之后,我打算回来试着做上一做。”

  因为那门生意,才是乱世之中的最大的生意,是孤注一掷的冒险,也是谁都不知道结果的机缘。

  反正他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为什么不回来试一试呢?

  试着,造一次反。

  ※※※※※※※※※※※※※※※※※※※※

  大萨宝的番外结束。

  还有一个柴绍的番外,上半部就结束了。

  佛教认为人生有七苦(也有说八苦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162章 番外三 患得患失

  位于光德坊的柴府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正门了。

  这座府邸就坐落在坊东的南大街上, 跟京兆府隔得不远, 当初顶着钜鹿郡公府的名头时, 也曾是花团锦簇气象不凡;然而随着郡公柴慎的去世,门前很快就变得车马稀少, 府里也再没传出什么大的动静。

  人人都知道,柴家只怕是不行了。

  他家这两代原是人丁单薄,郡公一走,府里就只剩下了十几岁的柴大郎和一个遗腹子柴二郎。

  这柴大郎么, 说得好听是个侠肝义胆的少年英雄;说得不好听, 那就是个专爱打架生事的刺头。之前好不容易做了元德太子的千牛卫备身,倒是消停了几天,结果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元德太子居然也去世了!

  柴大郎自此愈发没了约束,每日不是在市井之中厮混,就是和一帮子弟喝酒打架,那“侠义”的名头也是愈发响亮。长安城里,上至权贵子弟,下至市井好汉,谁不服他几分?但上头却再也没有重用过他。

  至于柴府的后院, 那就更是一团糟:柴郡公大概生来克妻, 发妻生下柴绍没多久就病逝了, 后头娶的两任更是一个比一个命短, 他没敢再娶妻室, 后院事务索性都交给了妾室打理, 可一个妾室,如何上得了台面?

  到了柴大郎这里,事情就更离谱了——他出身将门,年少成名,当年势头还好的时候,原是不难娶个大家闺秀回来的;偏偏他生性风流不羁,家里有青梅竹马的娇婢,外头有情深义重的美人,大家不免望而却步。到了这几年,他风流的名声稍减,家里却又弄出来了个庶长子,哪个像样的人家,还肯拿女儿来填这个坑?但不像样的,他柴大郎自然又瞧不上。

  就这么高不成低不就的,时间一晃便又过去了十年。

  这十余年里,柴府的宅院就跟这新修的大兴城一样,看着仿佛也没什么太大变化,但那种沉寂萧条的气息却从内里一点点地透了出来,那两扇常年紧闭的乌头大门上,原本鲜亮的雕花彩绘也一年年地黯淡了下去,仿佛在告诉大家:在这座府邸里,再没有什么喜事发生,也再没有什么贵客登门……

  不过这一日,当一匹快马飞一般地冲进角门后,沉寂已久的柴家还是难得地骚动了起来。

  一直打理内宅的莫氏一收到消息便扶着婢女快步来到前院,还未进门,便听到了里头那爽朗的笑声。她不禁拍拍胸口长出了一口气,“可算回来了,可算没出事!”随即便提高了声音:“大郎,你总算平安回来了!这些日子你阿弟和我都是吃不好睡不好的,就担心着你……”说着她一步跨进了院门,声音却不由自主地哽在了嗓子眼里——

  小院里,柴绍刚刚抹了把脸,连衣裳都还没来得及换下。奔波了这么多天,他的皮肤明显黑了好些,似乎还消瘦了不少,却愈发显得身形挺拔,眼眸明亮,此时笑得露出了两排雪白的牙齿,满院的阳光仿佛都不如这个笑容来得灿烂;而在他的身边,则站着一个千娇百媚的美人,一双春水般的妙目正眨也不眨地瞧着柴绍,眼角泪水还未全干,但脸上却分明已满是欢喜的笑意,那笑中带泪,含泪而笑的模样,自有一份说不出的动人。

  不知她说了句什么,柴绍又大笑了起来。

  莫氏心里便是“咯噔”一下:秦娘这狐狸精怎么能来得比自己还快?难不成有人给她通报消息?是谁?

  不过再看看柴绍,她脸上的凝滞还是变成了心疼:“大郎,你……你怎么瘦了这么多?可是一路上太过辛苦了?你这趟差事可还顺利?路上没出什么事吧?怎么花了这么些日子?一点音信都没往家报!”一面问着,她一面便走上前去,拉着柴绍上下打量,自然而然地将他和那美人隔开了。

  柴绍看着她这做派倒也亲切,便笑着答道:“莫姨放心,我这趟差事自然平安顺利,也不算有多辛苦,只是去得有些远,没法让人回来报信,让莫姨这么担心,都是我的不是。”

  莫氏的声音顿时提高了好几度:“还说不辛苦!你瞧瞧你这一身的灰尘,还晒成了这般模样,都快一个月了,你到底是去哪里了?”

  柴绍知道她是刨根问底的性子,可他的差事如何能说?当下恍然大悟般地叹道:“还真是快一个月了,莫姨,二郎这个月在学堂里可有长进?夫子说他学业如何了?”

  莫氏原本是决心问个明白的,听到柴绍的这两句话,顿时心虚起来,支吾道:“他么,还不就是那样,跟大郎你当年倒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先生又被他气倒了两个,不过这话暂时还是别说了……

  一旁的秦娘抿着嘴唇笑了笑:“二郎这些日子的确十分惦念你,日日进门前都要先问一声,阿兄有没有回来。”

  莫氏心里一惊,之前的疑问顿时又翻了上来,皱眉道:“你怎么知道的?”

  秦娘自知失言,轻轻掩住了嘴。莫氏愈发狐疑,上前一步问道:“二郎在门前说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谁跟你说的?”

  柴绍原没把这当回事,听到这里也有些纳闷,但瞧着秦娘窘迫的模样,到底还是笑着拦了一句:“莫姨,秦娘是家里的客人,有事进出也是寻常。”

  莫氏不由一愣,有心回一句,她算什么客人?但转念一想,既然柴绍说她只是客人,是不是还打算把她送走?

  秦娘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脸色不由一白,忙解释道:“我不是出门,这些天我一次门都没有出过!我只是……只是心里不大安稳,时常会去二门边上瞧一眼,二郎的嗓门大,我在这边都能听见。”

  莫氏顿时恍然大悟——这秦娘分明是盼着柴绍回来,时时守着二门往外瞧呢,难怪今日竟是比自己还来得早些。是自己大意了,下人回报过,说她时常在长廊里发呆,自己竟没想到那里就在二门边上,能听见前头的动静!而适才自己这么一番追问,显然是又给了她表现这番“深情”的机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5页  当前第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1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平阳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