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弄权(女尊)_分节阅读_第93节
小说作者:濂衣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57 KB   上传时间:2020-11-25 20:28:12

  这个时代的教育其实并不是以学校为核心,而是以夫子为核心的。

  基本上都是有一定才学的夫子开设私塾,而后周围的家长闻讯将自己的孩子送过去学习。

  当然,这学生的多少也跟夫子本身的才华和名气有关, 自然是名气越大的夫子越受欢迎。

  而这些夫子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收学生的时候学生家长给的束脩, 这束脩其实就是学费,而夫子就是靠这些学费来维持日常的开销的。

  宛临之所以上学的孩子少, 以目前的情况来推测可能是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宛临本身的夫子少。这个年头每个私塾之中的学生都不多, 少的只有几个人,多的一般也就几十人,若是夫子数量少的话自然很多学生求学无门。

  第二,很多学生家长付不起束脩。这个世界没有义务教育一说,夫子就靠这个吃饭呢,自然不会让学生免费入学,所以这个学费也成了一个关键的因素。

  第三,学生父母买不起书籍和笔墨纸砚,私塾也不可能给学生免费提供这些,而若是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供给不起的话,即使能够勉强拿出束脩的钱,上学一事也依旧是艰难。说起来这个世界里的笔墨纸砚和书籍都是较为昂贵的,普通百姓买不起也是正常。

  第四,很多人本身不重视上学,觉得孩子学这些没有用,不如在家里帮着干活。

  而这四点若是简单来说的话就是老师少,上学难,上学贵,轻视教育。若是她能解决这四方面的问题,那宛临孩子的上学一事也就可以彻底的解决掉了。

  夫子数目的问题谢宸安目前也只是猜测,具体宛临有多少夫子,这件事还需要让姚笑去具体统计一下,或许应该统计的更详细一点,比如说是宛临有多少夫子正在开设私塾,有多少的夫子曾经开设过私塾但是现在没有再开设了,还有多少人本身有才学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却因为各种条件限制而没有能将私塾开设起来的。这三种情况加起来才能说是宛临总共的夫子数量。

  不过前一种还算是容易统计,而后两种却是很难给出具体的数目的。

  谢宸安寻思了一下,觉得这方面倒是不如让秦单来看看怎么宣传一下,让人去找这些人倒是不如让这些人主动送上门来。

  而要想减少学生的学费和学生家长的负担,那这财政方面的补贴自然是少不了的,不然若是没了收入,还有谁愿意来做夫子呢。

  而且必要的书籍和笔墨纸砚这些,也最好由官方来提供,这样才能真正的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谢宸安想到这又想到了这书籍和笔墨纸砚贵的原因,这书籍方面她倒是知道的,主要是在这个世界印刷术并不普及,大多数书籍都是要靠手抄的缘故。这活字印刷术是小学课本里面就在学的,谢宸安对此印象深刻,倒是可以让人仿照着去试试,看看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把书价降下去一些,这也便于后续大批量的印刷学生教材。

  至于笔墨纸砚方面,她倒是一时间没有让这些东西降价的方法,这一点可以让人去琢磨,不过这些相对来说这些都还算是一次性投资,毕竟一个学生有两支笔,一块砚,一条墨就可以用很久,唯一大量耗费的反倒是纸张。

  谢宸安又想到了前一世里面某宝上卖的那种练习毛笔字的水写布,只要用毛笔沾水就能在上面写出字来,等到晾干之后还可以重复使用,这倒是个十分简单省钱的法子,最适合初学写字的孩子们,这个东西若是能够做出来再普及开来的话,那自然是会解决掉很大一部分问题的。

  而关于最后一点则是观念的问题,想要改变这种观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做到的,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念上的灌输。

  谢宸安目前为止并没有强制百姓改变这种观念的想法,而宛临的百姓人数众多,她也没想过强制大家将孩子全都送去私塾,这样一刀切的方法在这个世界并不适用,而且现在方才开始教育,这一点也不现实,一步一步的来,先让想上学的,家长也愿意送其上学的这部分孩子先开始学习。

  后续等她们有了学习成果之后自然会有更多人愿意跟着加入其中,就像是当初开始的制瓷和刺绣课程一样,随着第一批人的宣传,后续加入的人自然只会越来越多,毕竟其中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

  谢宸安想通这一些之后瞬间就来了兴致,当即便站起身,让人将安绍和姚笑叫过来。

  来人听了吩咐之后急匆匆的去了。

  谢宸安抱着萧敬之狠狠的亲了一口,他真的是太聪明了,这几句点播真的是解决了她好大的难题,直接帮她拨开了迷雾,找到了最适合宛临现在发展的方法。

  萧敬之见谢宸安这幅激动的样子跟着笑了起来。

  安绍得了消息来得很快,谢宸安当即给她讲了水写布和活字印刷术的原理,而后让她回去试试能不能制造出来,并且表明这件事现在放在首位,让她尽快弄出来。

  萧敬之虽然对谢宸安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新奇点子这一点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听她提起这两种东西却仍旧是觉得有些赞叹,这些东西是他此前未曾想到的,如今听谢宸安这么一说方才发现了其中的便利之处。

  安绍对此新鲜事物也是有着几分意动的,她这边农耕工具的事情已经忙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手头除了弹药制造倒是也没有旁的事,完全能够抽出人手来在这方面做尝试,她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一边应了下来。

  姚笑虽然也是听到传话之后便匆忙赶过来的,不过却仍旧是晚了一会儿的功夫,她来的时候安绍已经离开了。

  谢宸安让姚笑统计下,看看宛临现在有多少正在开设的私塾,顺便统计一下现在宛临境内有多少的夫子。

  私塾的数目比较好统计,而关于夫子这方面也只是先让她大概去看看,剩下的后面若是真的准备有动作的话自然会让秦单帮着宣传,到时候各项补贴政策下来,真的有教书育人打算的人自然会主动上门。

  姚笑这头也领命去了。

  谢宸安准备先观察一下情况,等到安绍这边把活字印刷整出来,有了可以批量印刷的前提,了解了现在宛临的具体教育方面的情况,心里有了数之后再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次日的时候两个夫子将孩子们写下的‘信’送来了王府。

  谢宸安此前让孩子们写这些也是想要了解一下她们都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看着手上稚气未脱的文字,谢宸安倒是来了兴致,开始一张一张的读了起来。

  萧敬之坐在谢宸安的身侧,也随意的拿过了几张看了看。

  孩子们对于未来宛临的想象大多数都还是很朴实的,前年因为蝗虫而导致的□□还近在眼前,大多数人对此的恐惧都还没有褪去,有不少人觉得宛临现在的现状已经是很好了,只希望能够一直维持现状,以后不再挨饿,可以吃饱穿暖。

  谢宸安开始觉得自己留的这个论题可能是有些太大了,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她们对宛临的未来还没有多少的代入感,未来这个词本身也有些太过宽泛了,此前她就曾读过这样的一段话,说是吃穿不愁的人才有时间思考未来,而对于那些眼下活着就已经耗尽全力的人,他们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思考那些。

  目前宛临的情况自然说不上是如此的严峻,而且各方面都在稳步提升,后续百姓的生活条件肯定能够有很大的改善。不过对于百姓而言这些还不足以让他们产生安全感,而且仅仅才过去两年,即使是吃穿没有什么问题,想来百姓手中也是没有什么多余的存款的,这般情况下也很难有安全感,不过等到时日长了,等到宛临的商业发展起来了,一切自然会产生新的转机。

  有个孩子写隔壁的姐姐因为父母没有在幕府任职,所以没有把姐姐送来念书的资格,但是她也很想念书,希望谢宸安能够准许她和自己一起念书。

  谢宸安见此不由一笑,日后等到私塾的事情办妥了,她的这个邻居家的小姐姐自然也就可以上学了。

  谢宸安拿过了另外一张,这个倒是认认真真的写下了对于宛临未来的期待,她写的是希望以后宛临可以像京城一样繁华,谢宸安不由失笑,她这心愿倒是挺大的,京城乃是全国之首,大饶多少年来都定都于此,京城的繁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数百年的积累和沉淀,这一点宛临只能望其项背。

  不过有梦想总是好的,就算在她的手里宛临发展不成这般,但是宛临有如此多的子民,子孙后代无限绵延,或许终于有一天这一点能够实现呢。

  萧敬之看着手上的几张纸,他的目光集中到了伏晗的‘信’上,观这纸上的文字,这伏晗的年龄应该已经十几岁了,她字体板正,书写也是很有条理,不过这却并不是她能够吸引住萧敬之注意力的原因,她之所以引起萧敬之的重视,是因为她对谢宸安十分尊崇。

  她这信上不乏歌功颂德之言,更在最后提出了让夫子将谢宸安所做的这些有利于民的事情在课堂上宣讲,因为她发现她们之中竟然有很多人对此不够了解,同时提出也要把这些告知宛临内的百姓,这才能够让百姓体会到她的用心良苦,让她成为民心所向。

  她这信上的歌功颂德之言可以看出是发自真心,而且她对谢宸安的推崇和她的主张都是可以利用的,他的确是需要将这一切宣扬出去,若没有了解并体会到这种种好处又何来的感激和忠诚,就算是谢宸安为宛临做了再多,若是没有一个能将其宣扬出去的渠道也是不行的。

  忠诚,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而这种观念总要有人去灌输,后续夫子这边可以经由专门的教导之后再让她们去上课,不过这些孩子这边也是该有些主动做此事的人的,如此内外同时用力效果方才会更加的明显。

  萧敬之不动声色的将手上的几张纸放了回去,心中却是记下了伏晗这个名字。

  谢宸安又拿过一张,这个孩子倒是有些特别,她上面写的不是自己对于宛临的期待或者是想要对谢宸安说的话,而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苦恼和疑虑,其中甚至写到了‘我真的很努力了,但还是学不会,我明明在农活和其他方面学得很快,我空有一身的力气,但是在读书方面却完全无法施展。我真的又蠢又笨,不配得到这样的机会,我甚至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可是每次看到父母的神情和期待,我又实在是不忍心让他们失望……”

  谢宸安将这封信反复的看了两遍,这上面说的是这个孩子自己的烦恼,却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因为每个人在智商、能力、经历以及各方面的不同,做同一件事的时候自然也会产生好坏快慢等差异,看她的确是努力了,至少这字写得不错,应该是花费大功夫练过的,至于这学习方面……

  谢宸安忽然抬头对着萧敬之问道:“你觉得让刑戮这边派两个人过去教孩子些拳脚功夫怎么样?”

  现在朝廷上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种,这孩子这情况或许学武更好些,而且有这样问题的肯定不止她一个,或许除了教授这些孩子读书写字之外教授她们些武艺也是不错的法子。

  萧敬之问道:“妻主是只想在自己的私塾如此还是想要在所有私塾都如此?”

  谢宸安一顿,她这自然是只想到了那几十个孩子,这若是按照她们此前商量的方式补贴夫子,让夫子自行开设私塾的话,那肯定是私塾无数,后续这要是每个私塾都派人过去教导武艺的话自然是不可能的,而把孩子集中到一起教学的话就又回到此前的老路上去了……

  萧敬之放下手中的茶盏道:“读书写字本就是稀松平常之事,并不需要多高的才智,再说王上本来也未曾想要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让她们都学些基础的读书写字也是好的。至于王上说的习武一事,这些孩子既然在私塾中每上六天歇息一天的话,不如便在这一天让刑戮带人找个地方教授武艺,愿意学习武艺的可以自行前去,妻主以为如何?”

第108章

  萧敬之的建议切实可行自然是极好的, 只是这每六天才学一天,怕是短时间之内这些孩子也学不出什么名堂,真的想要走武官之路怕是难得很。

  萧敬之看出了谢宸安的顾虑, 继续说道:“学武一事重点不是在教, 而是在练。一日里教授的东西足够让这些孩子消化几天了,再说若是真的有心于此平日里即使没有课程也会自行训练的,凡是习武之人自然是要每日勤练不辍,若非如此是不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发展的。”

  谢宸安闻言点头, 的确是如此, 正所谓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其实不光是学武一事, 方方面面都是这般,若非是长期的坚持,辛苦的练习, 不可能在这方面取得成绩, 只是这每隔六天才有一次的教授仍旧是让她觉得这时间上的确是少了些。

  “先试试看吧。”谢宸安最后犹豫的说道,先试试,不行的话再做调整也是来得及的。

  萧敬之笑着应了, 随后道:“日后这些孩子若是真的在武艺方面有所建树的话也可以让都尉司对她们进行考核,而考核通过者直接加入到都尉司之中。”

  谢宸安眼前一亮,这倒是一件好事,都尉司这边本来就是计划要在接下来几年继续招人的, 目前这些人跟最低每卫八千人相比相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这些孩子年龄比较小, 现在开始学习的话算是赶早了,日后说不定真能出一批武艺不错的人, 她们若是能够通过考核进入到都尉司的话,那本身也说明了她们自身的能力, 都尉司那边差的人太多了,那是填进去多少也不够的。

  而且这样一来也算是给了这些孩子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她们之中有能力有野心的可以参加科举或者武选,而其他人可以进入幕府或者都尉司,如此一来有了未来的发展做衬托,愿意将孩子送去私塾学习的自然会更多。

  谢宸安笑着抱住萧敬之,他简直像是上天派给她的救星,无论是什么样的难题到了他这里都能很快解开,再不用她纠结良久了,有了他的帮扶谢宸安觉得自己这简直就是犹如神助。

  “你太厉害了。”谢宸安称赞道。

  萧敬之笑,“妻主喜欢我这般么?”

  “喜欢,你什么样都喜欢。”

  “妻主不会觉得我心思太重么?”

  谢宸安有些哭笑不得,“你这应该叫聪明绝顶,能者多劳才是,当然,以你的发量你肯定不会秃顶的,老了也不会秃顶。”

  萧敬之没能理解谢宸安怎么会把话题转到秃顶上去了,不由失笑。他每次想跟谢宸安在这方面说些什么的时候,她似乎总是有办法很快的将话题转到旁处,也不知是不是天意使然。

  陶笑这边很快有了结果,她去四处查探了一趟,最后给出的目前在宛临境内开设的私塾竟然只有七个。

  谢宸安虽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然而真的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却仍旧是一愣,一般每个私塾从招收几个学生到几十个学生之间不等,这般的话宛临境内能够上学的孩子还真的是凤毛麟角,这比她想象中的数字要低的多了。

  这是目前开设的私塾,而宛临境内的夫子,姚元这边大概的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二十几个,主要是统计的现在和之前曾经开设过私塾之人。不过这一点目前倒还只是保守数字,毕竟有才能想开设私塾的这些人还不确定有多少,后续这些人或许会成为主力军也说不定。

  就算是宛临这边的人手不够,附近还有玉森和临录等地,只要是后续给的补贴到位,想来吸引些人才过来应该不会太难,实在不行到时候给开出一些引进人才的条例也是可以的。

  如此又过了几天,安绍这边来了消息,这活字印刷术谢宸安之前已经和她说的很是明白了,是以她回去直接让人照做就是,目前她这边让人做了上千字,已经可以排列出来一些文字了,她这次过来就是带了几张印刷出来的文字。

  谢宸安大概看过,觉得还算不错,字迹清晰,用于学习之途已经是足够,而后续若是夫子□□授同一本书上的内容的话那只要作出一套模板即可,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印刷出来大批量的书。

  而关于那个水写布安绍这边还在研究,目前还没有什么成果,准备继续试试看。

  谢宸安得了陶笑和安绍的回复之后心中有了底,于是很快将冯清、管玉、苏迎、秦单给叫了过来。

  冯清此前是跟谢宸安去过私塾的,也听过她的观点,对她的想法基本上是了解的,这个时候听到谢宸安再次提及此事倒是不觉得有多诧异,已然是已经提前有了心理准备。

  她从头到尾仔细听过,觉得谢宸安的计划是可行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不过这举措到底要花费多少的银钱却是让人有些心中没底,她对此有些惴惴。

  谢宸安之所以将管玉和苏迎叫过来也正是因为如此,谢宸安当即给众人展示了一下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几页书,而后便让她们开始了计算。

  其他私塾基本上没有条件,也很难像她这边一样提供饮食,这一点不好强求,所以这一点不在考虑之中,让孩子自己带饭,家长送饭,或者中午回去吃都可。而剩下就是夫子的收入补贴和学生的笔墨纸砚及书籍的费用了,这则取决于学生的数量。

  谢宸安想了想,最后说了五百之数,若是有十个夫子愿意领补助后开始教学的话,假设每个夫子平均教授五十个孩子,那差不多就是这个数目了。

  不过这个数目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的,后续到底会有多少百姓愿意送孩子来上私塾还是未知之术,若是人数太少了,或者人数太多了,后续该怎么处理都是问题。

  管玉和苏迎分别拿了算盘开始计算,最后算出来的结果相差不是很大,其中主要的差距就是在用纸方面,这方面是个不确定因素,一个孩子最后会用多少纸张实在是不好计算。

  这个价格目前来看并不算大,以宛临的财政状况来看的话算不得是负担,便是一两千之数也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不过这算的也只是一年的花销罢了,后续学生多了之后这方面该怎么处理却又是一个问题,要一直养这些夫子和学生们么?或者说,后续有哪些方式能够创收……这个问题倒是还需要好好想想。

  不过想到这些孩子之后应该是有大半会到都尉司或者幕府之类的地方为宛临效力的,这本身便也算是回报了,这些且当是前期投资好了,若是后续商业发展起来,百姓都富裕了,再逐渐恢复收学费的制度也不是不能考虑。

  这般想着谢宸安算是松了口气。

  谢宸安又跟秦单聊了聊,让她开始为此事的宣传而做准备。

  谢宸安又和几人聊了聊关于后续夫子和招收学生方面的问题,不过这几个人都不是专业搞这个的,对此都是有些不太好把控。

  谢宸安瞬间觉得自己这边不行真的得开个教育组了,专门负责教育这方面的事情,这样的话无论是组织孩子上课,给夫子发薪水,还是印刷书籍就都有人管了,不然这些事情无论是交到安绍或者陶笑的手上都不合适,这方面的事情又多又杂,无疑会带来很重的负担,还是单独成立一个部门出来比较好些。

  只是这部分的负责人让谁来担任倒是成了个难题,谢宸安让几个人想想看,有没有德高望重的老夫子推荐,冯清想了想,倒是还真的想到一个人,这人名叫温宣德,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她在先皇时期参加科举曾经拿了探花的好名次,后来曾经在京中任职三十余年,直到十年前自觉年龄大了,这才主动提出了告老还乡,带着一大家子人重新回到了宛临。

  因为她的才学和经历,在宛临之中她也算是极为德高望重的了,不过她老人家回到宛临之后的这十来年来倒是一直都是修心养性的状态,不怎么理会世事,只醉心于书画,很少见外人。

  谢宸安听了她这情况之后觉得这当真是再合适没有了,她要是能够出山掌管教育这方面的事情,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即使她不愿意管理这些杂事,只统领全局也是可以的,剩下的这些事让手底下的人来做也就是了。

  不过这样的人自然不好一道诏令将人强行召过来,谢宸安觉得还是她自己去亲自拜访一下比较妥当些。

  谢宸安问清楚了她的具体位置,等到几人离开之后便笑着问萧敬之,“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一趟,咱们也来个三顾茅庐展现一下诚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弄权(女尊)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