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怀璧传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飘篷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2 MB   上传时间:2020-11-24 16:02:25

  江怀璧轻怔,随即蹙眉道:“以你个人能力,大概还不需要我来帮忙。”

  “我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干,你看你一个人做什么也不大方便,晋王既然能暗中谋划这么多年肯定不是一朝便能击溃的。我从旁协助,如何?反正事干成了咱们都有好处。”

  看着江怀璧的面色,沈迟怕她拒绝,抢先道:“你不说话我当你默认了啊,好就这么决定了。到晋州后我们进城的时候可得注意点,与来时一样,你明我暗,随时保护你。”

  江怀璧侧目,“你说的从旁协助就是保护我?”

  “非也。”沈迟难得严肃,“我的从旁协助不但包括保护你,还负责收集各方信息,与你共——商——大——计。但是我们既然是一起的,当下最重要的是我得保证我的兄弟安全无忧,少了你我可怎么干?”

  江怀璧默了默,“晋王大概是知道你来晋州的。”

  “这不要紧,但现在时机未到,他都没空理我,我就专心潜伏暗中便是。”

  话是这样说,但两人都知道,晋州如今的形势比想象中的要严峻得多,看整个晋州城的阵势,城墙上已是严阵以待,未见军队已经知晓必定暗中都已准备妥当,便等着时机一到便可挥兵北上。

  然而江怀璧一直不解的是,京城与晋州距离遥远,这一路上晋王是如何有信心保证畅通无阻的?

  二人正马不停蹄地向晋州赶去,而此刻的晋州,却笼罩在一片苍茫的雾色中。此刻正是清晨,二人还未及卯时便已从沅州出发,至此时距晋州大约三十里,若快马加鞭一个多时辰便可到达。

  .

  晋王府。

  已乱了一夜的淑英阁此时才慢慢安静下来,但晋王妃的伤势似乎有些重,晋王和昭宁郡主正在一旁陪着她。晋王府状态还好,尽管身上有伤却也并没有显得有多娇嫩,一直忍着。

  有侍女在一旁为她正包扎着伤口换药,晋王妃咬着唇对晋王道:“殿下,我总觉得不对劲。淑英阁并不是没有水的地方,救个火不该这么长时间,定是有人做了手脚了。水井在后厨附近,江怀璧一进王府便有人盯着了,她再有能耐也不过是放把火,手还伸不到后院去。”

  “兴许是她暗中布置的人呢……”一旁的昭宁郡主红着眼眶插进来一句。

  晋王妃看了女儿一眼,她右手有伤动不得,左手去拿了帕子去擦她面颊的泪痕,低声道:“咱这里是王府,岂容她的探子放进来?你父王一向都盯得很紧。再说她那两个人一开始就被扣下了,哪里有时间去后院?我总觉得是其他人,武功定是要高一些,才能进来也不被发现。”

  晋王眸色一闪,“本王觉得像是沈迟。上一次潜入王府便是他们两个。此次长宁公主派了人前来送信,但那送信之人到最后竟莫名消失得无影无踪。沈迟定是也来了,只不过在暗中我们未曾发觉。只是本王奇怪的是,他怎么会与江怀璧一同来。江家与永嘉侯府要么是井水不犯河水,要么便是水火不容,绝不可能结盟。”

  晋王妃轻轻蹙眉,转头看了看女儿,吩咐她先出去,屋内的侍女也都被遣出去,只留夫妻二人。

  昭宁郡主揉了揉眼眶,有些不情愿地退下,然而一出门她又悄悄去了窗边准备偷听。

  然而很显然晋王对她这种行为已经司空见惯,待得她出去没多大会儿便朝窗口唤了一声:“阿妩别偷听,你先去书房温习功课,父王马上与你母妃说完话便去考查。丁先生虽然走了,但你功课不可懈怠。”

  只听得她泄气似的叹了一口气,闷闷应了一声:“是。”

  晋王便不再理会她,又自顾自说道:“长宁公主这些年可是对晋王府接济不少,我便是知晓她用意不纯,也需得承她这份情。”

  晋王妃轻咳一声,低声问:“那长宁公主送来的那块封地,咱们敢要么?”

  晋王冷笑:“怎么不敢要?这天下都快是本王的了,一块地何须辞?她敢奉上,本王便敢伸手去接。”

  “可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长宁公主不像是那么莽撞的人,要不然当初如何能在陛下继位大典上说出那样的话,令诸藩王都为之震撼,后来还选了殿下您。”晋王妃还是有些担心,这到嘴边的肉实在是有些肥,让人不敢下嘴。

  “你别担心,”晋王拨了拨她鬓边有些散乱的发丝,安慰道,“我自己有分寸的,你不必担心我。如今丁先生去了,我身边便只有你了,你好好养伤,后面的事都交给我便是。如今七月,最晚待仲秋,一家团圆之时,我带你去看京城赏月,离岳父岳母的坟冢更近些。也不至于这么些年阴阳两隔还不够,还要千里相望,一碗酒都不能替他们送上。”

  一听晋王提起陆家,晋王府眼眶便有些湿,“当年我先帝在世时我陆家活罪被灭满门,我若非作为出嫁女,怕是陆家如今已在这世上没有血脉了……”

  晋王轻叹:“后来也都查清楚还不是坐在龙椅上那位搞得事,当年陆家与东宫一脉水火不容,他当然不可能放过陆家。原本只需最重判流放的罪名,到最后生生灭了门,先帝纵然失察,但还不是被陛下蒙蔽了双眼。如今我要夺位,也算是替你报了那个仇了。”

  “说起当今陛下登基,所有人都说名正言顺,可这宫里头的事情又有多少人清楚,”晋王目光沉沉,“先帝当年并未留有遗诏,只是朝中重臣拥护了太子登基。这其中可复杂着呢。要是他不心虚,为何要再这三年间大肆清洗朝堂?连江老太爷都被逼回沅州了。且太后这些年与他之间可并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以前心里还想着儿子,如今满心都是周家。”

  晋王妃听得惊世骇俗,心中大震,她只知道景明帝一直手段了得,向来雷厉风行。都传言说这位新帝淡薄的很,手足之情都不顾的。登基第二年国丧期还未过,便已有一位皇子病逝在宫中,许多人皆说是景明帝毒死的,景明帝当时很快便将此事平息下去。然而还是有人私下里传开了,真真假假一直未有定论。

  然而不论名声如何,景明帝正宫嫡出长子的名分却从来没有人敢质疑。周太后稳坐后方,厉眼一扫,护儿护得狠,然而近来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周家的缘故,景明帝对周太后也莫名其妙地疏远了。

  “殿下,这些话可不敢乱说啊……毕竟……”

  晋王冷哼一声,“左右我都要起兵了。到时候总是要找一个名号的,既是半真半假,掺杂传言,不妨假戏真做,只要能将他从龙椅上拉下来就行。”

第101章 平静

  晋王妃张了张嘴, 没再说什么, 只将头埋在他怀里, 又听他低声道:“此次事成, 你便是我的皇后, 前半生我没保住你的家, 后半生我还给你一个家。

  这便是他所能承诺给她的了。晋王妃动容, 蓦然想起当年陆家被灭门时的惨状,和晋王一次又一次将她从鬼门关将她拉回来的场景。他强行将药汤灌进她的口中, 口气生硬冷淡:“你要是敢死我就将阿妩也给你送过去。”

  那段时间她恨他恨得要死。但过了那个坎也就慢慢平复下来,自此心中与他有了同样的目的, 一定要将景明帝拉下来,一个要权, 一个要报仇。

  这些年晋王对她关怀备至,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情意让晋州终究还是有了温度, 况且还有秦妩,尽管没有嫡子,一个女儿她也知足了。且今年她才二十多岁,以后要子嗣也不是没有可能。

  夫妻一体,十指紧扣, 同心同德。

  秦妩终究还是悄悄来偷听了,窗下屏住呼吸的她只模模糊糊听到了“皇后”之类的词, 皱了皱眉有些不解。低头沉思良久,还是悄声起身走了,左右父王和母妃不会丢下她就是了。

  .

  江怀璧和沈迟在晋州城外停了下来, 先整顿车马然后准备商议一下进城后相关安排。若是此次进了城可就没有那么容易出来了,晋王的人大概已经将整座城池都严密监视起来了,内外进出搜查看上去都比往常严格许多。

  “归矣到现在都未曾送出来消息,你的木槿那边如何了?”沈迟望了望不远处闪着金光的城头问身边的江怀璧。

  “木槿传了信说晋王府一切平静,没有任何异动。”

  沈迟不解:“我将母亲的信都送过来了,晋王怎么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可曾有书信送出去?”

  江怀璧轻摇头:“未曾发现。……木槿还说归矣与她并不在一起,也不知他消息。”

  “那就奇了怪了,”沈迟凝眉沉思,“按理说他们两个留下来的时候还在一起,现在能去哪里呢?归矣一向听话,不会乱跑,肯定是你家木槿换了地方了。否则晋王盯得那么紧,她怎么将信送出来的?”

  江怀璧倒是不太担心木槿,“木槿不如木樨鬼点子多,但也不是死板之人。传信无需亲力亲为,我的这封信便是从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农那里收到的。他们或许一开始便各奔东西了,木槿沉稳,定是留在了内院;我看归矣倒是活跃些,大概去外边守着了。”

  “那他们相距也不远啊,木槿怎么会说没见过呢。”

  “那我便不得而知了。”她心道木槿约摸是因为木樨对归矣的心思对他产生了偏见,她一向护着木樨跟护着亲妹妹一般,归矣若真要来与她争木樨,可不得跟仇人一样看着他。不过也不必过多担心,木槿禀报事情从未出过差错,未曾说归矣的事情那便是归矣一切都好了。

  只是……晋王府真的有表面那么平静么?她那一把火烧的可是晋王妃的住处,且昨晚的风向大概刚好能让藏书阁出点事,为何如今的消息是一派平静?

  江怀璧问沈迟:“你进城打算如何做?”

  “还能怎么做?”沈迟轻哼一声,“要查我母亲那些东西,必定都是契书书信之类的东西。我母亲当年为表诚意一直都盖了印章,这些东西便看晋王有多重视了,我觉得书房和他自己的寝殿可能性大些。嗯……就像你上次一样,将那些东西找到,我毁了便行,现在一切都讲究个证据。陛下铁了心要出手,只要一些沾边的,能治他晋王莫须有的罪名,也就够了。”

  他轻叹一声,继续道:“我知道,肯定没有那么容易,只要我们还在晋州盯着,京城那边要想有什么动荡我们提前就可以从这边找到苗头。我现在也不急,先看你吧。如何,你有什么想法?”

  江怀璧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冷不丁问了一句:“我记得你与晋王结交好多年了,怎么忽然就断了?”

  沈迟呵呵一笑:“我不是给你说过了嘛,我三叔的事情,又加上这一次的,你觉得我还与他的君子之交还能撑到几时?”

  听着话似乎没问题,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好歹是晋王,这交情……

  “那你觉得平郡王与晋王之间如何?”毕竟这一次是与晋王直接对阵,提前还是要留意一下人脉之类的,且平郡王与她之间的恩怨可不止那么多。

  “平郡王啊……”沈迟目眺远方,似乎像是没有什么印象一般,“他那个人你还真不必在意,脑子他是没有的。他也就跟着晋王到处转悠,一天无所事事,其实有些事情你明眼看得出来是他做的,那就是他自己一个人做的;你若一眼看不出来,能查出来是他做的,那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的。而且他这个人是墙头草,你看着他和晋王关系好,那是因为晋王给了他好处。你试试陛下忽然赐给他一堆赏赐,明儿个他就能进宫去当狗。纨绔子弟这名声不该冠到我头上,应该非他莫属,只不过都碍着他皇亲的身份罢了。”

  他看了看江怀璧,有些莫名心虚,一提到平郡王他就想起了折柔,一想起他就总觉得像是欠了她什么一样。

  默了默终于底气不足地开口:“你若想报仇,到时候咱们事成了,你随意给平郡王安个什么罪名都行,要连累折柔挺容易的。当然,我们不能做那么缺德的事……”

  “还记得我们上次跟踪折柔去慈安寺么?净尘师太还在那摆着,她能眼睁睁看着亲生儿子受摆布?”

  沈迟轻嗤一声,“她要真疼她儿子,便不会这些年不管不问了。再说了,她保她儿子是没错,折柔可就不一定了。”

  “我要报的仇是杀母之仇,平郡王亦有责任在内。我上次已经将晋王与他绑到一起,便没想着能让任何一个人逃过去。”

  “啧啧啧,你可真是睚眦必报。……你这是想一窝打尽啊,但如今可不是那么好办了。说不定到最后周家要来横插一脚。话说我觉得周太后似乎与陛下并没有那么亲密了,尤其是自太后寿宴后至现在。我原来还在想是不是你妹妹的事让她心里头不舒服了,母子二人生了嫌隙。反正我觉得周蒙这个人现在是不大稳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和晋王同流合污了,你看他现在的势头……你爹也真是能坐得住……”

  江怀璧听他开始议论父亲,不由得目光暗了暗,出声打断他:“进城后先去晋王府罢。”

  “你……”沈迟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自己话有些多了,听罢觉得有些糊涂,“不需要先探探情况么?你打算就这么进晋王府?我保证你还没进去就被乱箭射死了。”

  江怀璧目光沉沉:“易容进城,有些事必须亲自查清楚。”

  .

  京城,太后慈宁宫中。

  周太后端坐在上首,往日的病态一扫而光,像是一夜之内忽然所有病症都痊愈了一般,昨日还是面色虚弱不肯见人,今日便可亲自召见皇帝和皇后二人。

  明眼人都知道周太后的病是装的。大概景明帝也是知道的,所以自从她称病后很少来慈宁宫了。

  帝后二人请过安后,周太后多让人奉了次茶,将他们留了下来。

  开口便不太和善:“如今北境战事吃紧,北戎内部也乱些,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将元宁接回来?”

  景明帝怔住,有些恍然。元宁公主与他一母同胞,先帝在位时北戎来求娶公主,便按着旧例将元宁公主嫁过去了。

  其实大齐与北戎当时关系也并没有太差,甚至边境还开放过一段时间互市,先帝要和亲纯粹是听了杨昭仪的蛊惑,说什么使两国关系更和睦。然而本来便是没有和亲的必要的,杨昭仪还说都已经连续三朝有和亲旧例了,所以建议先帝不要坏了规矩,左右和亲又没有坏处。

  当时周皇后也就是现如今的周太后已经失宠了,嫡公主元宁并不受宠,而且先帝很厌恶元宁公主胆子小性格怯懦,以为丢了皇家嫡出公主的脸,左右女儿又不止这一个,加上不喜周太后的长宁公主也极力劝说,便将元宁公主嫁过去了。

  然而如今边境正乱着,周太后何必要在这个时候提起这件事,很明显是不能接回来的,且不说形势,单说这远嫁的公主从来没有过回朝的前例。

  他有些搞不懂母后究竟要做什么了。难不成也是仗着周家来给他施压?

  周太后又加了一句:“你登基了三年,可别忘了元宁是你的亲妹妹,一母同胞,骨肉相连。”

  景明帝不露声色地答:“母后,元宁朕也惦记,但现在的情况实在不适合去谈这件事,无论如何也得先看看北境战况如何。”

  周太后将茶杯不轻不重地放在桌子上,整个殿中都听到那声音里是带着怒气的,然而看周太后的面色却是平淡得很。

  “昨夜哀家做了个梦,先帝托梦给哀家说他对不住元宁,想见元宁一回。若见不了便要亲自回来找,哀家想着先帝要来找也得是陛下,所以向陛下提出来,也只是为了你……”

  景明帝蓦然觉得,有些荒唐?

  周太后往常可不是这样子的。毕竟是亲生母子心连心,冷了暖了从前她都会提上一句,景明帝也时不时会送些上供的新鲜玩意儿或者一碗参汤一碟点心什么的,似乎是从今年开始,忽然就觉得关系有些疏远了。

  但是原因又找不到。

  若真要往回追溯的话,大概是那一次了。

第102章 宫廷

  去年年末杨澄犯了事, 暗中找了平郡王, 平郡王便进宫去求了他。那事可大可小, 而平郡王那个性子是人人皆知的, 想着本来也不大要紧便应了。但是周太后与杨昭仪乃至杨家之间的恩怨很分明, 当时因为这个事太后还找过他, 却也是不轻不重说了两句, 他也没在意。

  按照时间段的话,也就这件事附近, 觉得太后的态度转变了很多。再往前似乎还是和和睦睦的。

  要往后说的话便是长宁公主,他的姑母与太后不和, 多次在人前出口皆是不太客气,让太后下了面子。还有便是周太后的元宁公主, 前段时间说是在北戎过得不大好,北戎王病重她整日以泪洗面, 然后周太后心情就一直不好。但还顾及着他的面子,也知道接回来是不大可能的,但每次提起这件事看向他的眼神已经有些怨恨在里头了。

  即便说起来是事出有因,但他还是觉得有些怪异,又不知道从何处开始查起。

  现在已经是在逼他将元宁公主接回来了。

  他有些头痛。

  早上姑母长宁公主作为他的长辈, 哭哭啼啼地跪在殿中,说晋王强夺豪取将她在长宁那块封地骗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4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2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怀璧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