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怀璧传_分节阅读_第181节
小说作者:飘篷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2 MB   上传时间:2020-11-24 16:02:25

  江怀璧惊了惊,只得先领命:“微臣遵旨。”

  景明帝当时对外界言魏察思是因太后崩逝哀思过甚而亡, 如若他现下忽然去查,便相当于告诉众人其中另有隐情, 而具体内情一概不知。且事出蹊跷,难保不是幕后人在背后另有所图,只恐查出来什么后于己方不利。

  她倒是很惊奇景明帝会将事交给她。

  可不过一刹那, 她忽然想到,方才已多次提及沈迟,那是否……存有试探沈迟的意思?

  或许又不仅仅是沈迟了。现如今还不知道沈迟在其中究竟做了什么,只是能够确定的是,他一定参与其中。若是处理得好自然是万事大吉,如若出了错漏便是将两人都绕进去了。

  景明帝掀帘看了看外面的境况,轻声道:“方尚书这几日告了病假,太医说是风寒,我们正好去方府一趟。”

  二人应了声是,太子便出言道:“方才出宫时儿臣看马车的方向,还以为父皇要去永嘉侯府看望祖姑母呢。已一连一个多月,祖姑母心情都极为沉郁了,儿臣前几日还看到祖姑父面上带着伤进宫。”

  不过是开了个玩笑,车中气氛瞬时能轻松一些,连景明帝都忍不住摇头。

  长宁公主自元宵过后因着于氏一事与永嘉侯之间便一直僵持着,一个没有证据,一个死不承认。又因她面上毁了颜,脾气愈发暴躁,将所有的气都撒在了沈承身上。

  可沈承有什么办法,也只能破罐子破摔。他于朝中还有职在身,自是不可懈怠。是以这几日便常常传出来说沈承每隔几日便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免不了被人拿去当笑话传。

  “……那事朕还专门问过君岁,他只说那于氏的的确确是已经死了的,要么是有人故意扮作于氏的模样离间二人,要么便是姑母看错了,”他微一转身去问太子,“纾儿觉得应当怎么解释?”

  “儿臣觉得不像是祖姑母看错了。祖姑母当年与于氏不和,定然是将她的面貌记得一清二楚的。且祖姑母亦向来谨慎,当日必是几回细看之后才确定的。祖姑母与祖姑父夫妇二人其实近来感情才有所缓和,如今却忽然出了这件事,而且于氏一直祖姑母心头的一根刺,儿臣以为是有人刻意为之。”

  景明帝目露赞许之色,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后却又转向江怀璧:“纾儿这思虑问题的思路倒是与琢玉极为相像,看来朕点了你来教太子还是极为正确的。”

  江怀璧忙道:“平日里皆是极为学士大人为殿下讲经传学,微臣不敢居功。且太子殿下天赋异禀,于出阁前已较同龄宗室子弟要稳重。”

  景明帝却轻轻一笑:“不是你便是令尊了,太子出阁晚,有些地方的确需要多下功夫。你虽年轻,学识品性却是连几位老臣都称赞过的,不必过谦。”

  江怀璧还是微一惊讶,众人不是向来都觉得她过于清傲,甚至以此弹劾过她么。怎么私底下还有其他说法。

  景明帝将她神情尽收眼底,却不动声色换了话题:“永嘉侯府与于氏那些事,你可曾听说过?”

  “微臣听过一些传言,详情并不知晓。”

  “传言也足够详细了,当时事情闹得大,民间添油加醋传得乱七八糟。你改日去问问君岁,他想必是乐意对你讲的。”

  景明帝最后一句话倒是令她蓦然提高了警惕,还未开口便听齐固禀了一声:“陛下,到方府了。”

  几人进府时因景明帝特意吩咐过,便没有惊动太多人。然府中人看到齐固便已大致知晓几人身份,并不敢怠慢。

  方恭此次病症并不是特别严重,只是因年纪大了用药得需温和些,是以恢复得也较慢。下榻是没问题的,只是接驾还有些麻烦。景明帝去得急,未有人提前通禀,他连梳洗的时间都没有,仓皇下了塌。

  景明帝自是没打算让他行礼,上前一步虚虚一扶:“敬止不必多礼。”

  房中还弥漫着药味,方恭只觉得不大好意思,看到景明帝亲自来府上,一时间只觉得有太多话要说。

  “陛下,臣已告假三日,阁中之事……”

  景明帝看着他面上明显的焦急之色,缓了神色道:“敬止无需担心,其余人虽忙碌些,但一切如旧。……倒是太医昨日告诉朕,敬止的病需好生养一段时日了。”

  方恭亦轻叹:“到底是臣老了……只是那夜忘了关窗而已,却不想竟严重到这种地步。”

  .

  太子与江怀璧并未跟进去,只在前堂等着。约莫才过一盏茶时间,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方府下人的叫喊声,像是刻意压低了声音,但还是能够听出来急切。太子有些好奇,便干脆几步走出去观望。

  “二公子,先生今日让您背诵的书还未背呢……若再是背不完倒霉的可就是小的了……”

  话音未落便又被管家截住,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那小厮无可奈何,只得跟在方二公子后面一路追了过去。

  兴许是意识到扰了贵客,官家亲自过来请了罪,太子忽然开口:“二公子可是名文晓?孤记得从前还进过宫,应当是见过他的,似乎是与孤同龄?”

  管家应了声是,只道:“小的记得也不大清楚,二公子是懿兴三十三年生……”

  “那这就是了。”他再没了后话,当初选伴读时还有人提过方文晓,只是后来又听闻方文晓有哑疾,便没再提了。

  江怀璧在那管家要退下时忽然叫住他,冷不丁问了一句:“我听闻贵府这几年请了不少大夫来医治哑疾,去岁请了一个民间大夫医治,如今可有好转?”

  管家瞬间浑身一僵,面色骤变。他不是没看到江怀璧,只是方府人人皆知江怀璧当年做过什么,对她定然是有仇恨之意的,管家自然不例外。但毕竟太子还在面前,又不敢放肆,只咬着牙回了一句:“未有成效。”

  江怀璧却不依不饶:“我看着二公子已能背诵文章,想来应当是成效喜人。”

  管家不明所以,只当她是存了嘲讽之意,心里觉得憋屈,然而一抬眼看到与自家公子同龄的太子气场沉稳,脱口欲出的那句“治没治好与你何干”终究憋了回去。

  只行了一礼便退了下去,再不理会她。

  太子能够感觉到其中必然是有问题的,但是他感觉到疑惑的是,江怀璧居然一点也没避着他,便不怕他将此事告知父皇?

  .

  原本景明帝回宫时天色已经不早,江怀璧是不必再跟着的。但景明帝一出来便未多言其他,只让她先跟上,有要事商议。

  她心头一凛,未敢大意。景明帝自方恭那里匆匆出来,大约是同方恭有着莫大的关系,亦或是同他所讲的事有关。

  “前几日听闻方尚书病了,朕便遣了太医去方府医治。后来太医告诉朕,风寒较为严重,怕是没个七八天下不了床。朕不放心,昨日又暗中派了锦衣卫中懂医术之人前去探望,锦衣卫告诉朕那只是普通的风寒,药无需有多猛,最多三日便可痊愈。”他语气沉了沉,眼眸中已尽是深邃。

  “陛下是觉得方尚书此次疾病有问题,是太医在其中做了手脚?”

  景明帝轻一颔首:“朕已暗中在查了。可巧的是太医在出宫诊脉时并未备有脉案,便只能是口说无凭,朕若亲自去问他,他定然是有说辞的。朕恐背后还牵连有其他事件,只能先按兵不动。方恭那药朕让锦衣卫暗中已经偷偷换过了,但是今日前去时,让齐固去查看了煎的药,却还是太医所拟的方子。”

  这便不仅是太医有问题了,怕是方府中也有可疑之人。

  “且连方恭自己都觉得奇怪,据他所说,那一晚仅仅是凌晨时分忘了关窗户,也就只有半个时辰而已,按他平日的身体状况,也远不会严重到如此地步。朕只知道他平日里对朝中事尤为重视,后院却一直不怎么在乎。现如今……怕是有人混进去了。”

第257章 私情

  方恭患风寒是被人暗中动了手脚的事还需下一步深查。

  景明帝已先将那太医扣住了。

  只是方府这边他提醒了方恭以后, 方恭将事情交给了方文知,方文知因太忙转手又交代给了邹氏。邹氏便找了当夜上值之人,但到最后问出来的,也仅仅是因疏忽罢了, 于是罚过之后也就不了了之。方文知却也没再管这件事。

  很快他们便知道这件事的影响了。

  .

  大齐考核京官的制度京察一开始是九年一查, 后来因周期过长在世宗时期便改了六年一查, 一般都选在二月至三月举行。原按旧例吏部和都察院于半年前便需提前开始准备, 待元宵假一过, 上衙之后吏部堂官便要上书请旨确定京察日期。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效率, 也为了稳定人心,内阁和吏部都会催促皇帝尽早定下日期。

  然今年显然不一样。

  去年所发生的事情太多, 众人都还未反应过来便已有许多人卷了进去, 于京察上不敢说怠慢,效率却已不如从前。

  更不必说后半年遇上太后国丧,又搁置了一个月。而国丧期间魏家又出了事, 魏察思这个吏部尚书于京察中所起的作用可想而知。尚书这个位子空了大约有半月之久,当时虽有内阁和侍郎看管着, 但终究不及魏察思亲手处理得妥当。

  后来荀微上任,他才能虽优但初来乍到, 一上任便要面临京察,着实有些难以适应。待之前所有公务交接完毕, 对于京察的准备已远不如魏察思当初设想。

  是以第一个提出日期稍微往后延迟的人便是荀微。

  景明帝也有些犹豫不定。然而正当此时, 吏部右侍郎忽然被弹劾私下受贿, 结交朋党,且件件直指京察。

  可京察到底还未开始,却已出了这样的事。

  方恭是刑部尚书,只可惜他如今仍旧上不了朝。那太医做了手脚以后痊愈得愈发慢了, 一时半会还上不了朝,甚至在府中也有些昏昏沉沉的。即便下面仍有侍郎等人可以处理,但他在许多事上的见解都要远高于其他人。

  景明帝便明明白白知道,这是幕后人在拖延时间了。

  时间一往后拖,只看得见的弊端便已不少,更不必说幕后人定然还有其他目的。

  可右侍郎的事若不先查清楚,根本无法继续下去。景明帝无法,只能先将日子往后推一推。

  这一决定很快起了争论。而在这争论中原本话语权颇大的方恭,正好不在。

  京察分为堂审和自陈两部分,五品及以下官员为堂审,基本由吏部,都察院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四品及以上官员则采用自陈方式,上自陈疏后由皇帝直接裁决。

  如现在这情形,拖得越久对幕后的庆王就越有利,他越有机会在背后做手脚。且还未开始便是吏部侍郎出了事,很明显是个下马威。

  江怀璧并未参与到这件事里来,她在做好侍讲本职工作外,还要去调查当年魏家之事。

  而这要入手,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沈迟。因为这消息是从他那里传出来的,所以景明帝当时首先怀疑之人并非方文知,而是他沈迟的用意何在。

  景明帝这是要让他亲自揭开沈迟的面具了,同时还要兼顾魏家。

  这给她唯一的便利便是,可随时以这个理由去见沈迟。然而显然去侯府是不大妥当的,只会让景明帝愈加猜疑。她想了想,还是抽空直接去了一趟顺天府。

  见到沈迟的时候他正在办理公务,周围大约有五六名官吏正在讨论着什么。

  沈迟感觉到面前有人,笔下一顿,微一抬头,面上惊喜之色乍现。

  “你怎么忽然来了?”

  她若要进来定然是需要先行见过府尹以及其他一些人的,动静想来应当不会小,他怎么却并未听到任何消息?

  其他几人见有人来,俱都安静下来,有些疑惑地看着她。

  江怀璧敛身一礼:“在下江怀璧,奉圣命而来,寻沈大人询问要事,如有烦扰诸位之处,还请见谅。”

  名姓一报几人皆噤了声,但已无人再有和质疑,毕竟能一路顺畅走到这里的,前堂检查人员定然已是认定没问题了。更不必说江怀璧这个名字于京城官员中可是几乎人尽皆知。

  沈迟怔了怔,面上笑意这才收住了,轻咳一声起身道:“我们换个地方谈。”

  .

  “你来一趟还搞这么大的阵势,”沈迟接过一壶茶,笑着斟了两杯,动作自然流畅,七分满正好合适,他坐下,抬头去看她,“陛下让你来查我了?”

  江怀璧默了默,轻声开口:“当初你与我说的方文知与魏家一事,陛下起了疑心。”

  她面上略染了忧虑。无论沈迟在其中究竟是否参与,参与了多少,于他来说都不是好事。景明帝是提前知晓他那些年的隐忍,但是时间越长亘在景明帝心里的那根刺便会越来越尖锐,近来一旦牵扯上沈迟,反应最快的都是景明帝。

  沈迟没接话,先呷了口茶,语气闲散:“这事你不去找方文知,倒是先来我这里兴师问罪。……就知道欺负弱小的,我的心都要碎了。”

  江怀璧:“……”

  她揉了揉眉心,正要解释,却听得他道:“……我知道你的思量。我这里只要先解释清楚,便不至于被其他人从中作梗,抢了先机。可阿璧,那件事的确与我有关,这一次不能从我口中说出来。重点都在方文知那里,我这里你便当做什么都不知晓,最好不过。”

  这便是要放弃自辩的机会了。江怀璧听得出来,他是想要将她从他那一方彻底摘出来,两人若是绑在了一块更加惹人议论。

  他是为了她。

  江怀璧略一垂眸,心中动容,却还是说道:“可你要知道陛下本意并不仅仅在此,他与我说话时句句离不开你,其中深意显而易见……”

  “那你便可直言说从我这里问出来,我与方文知,是同谋。”

  此言一出,她顿时惊住。

  可恍然之际,才发现其实这件事她完全是个局外人,一概不知。连景明帝或许都猜到了一些什么,但是她却一直毫无感觉。又或许说是,她冥冥之中也能猜到,只是因他而更愿粉饰太平罢了。

  “你得先告诉我究竟是怎么回事。”她甚至有些急切。

  沈迟一笑,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现在不是时候,我不会告诉你。我若告诉了你,你知道如何回禀可怎么好?你去方文知那里亦能找得到答案,但于我这里,你必定是什么也查不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4页  当前第1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1/2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怀璧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