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渭北春天树_分节阅读_第19节
小说作者:休屠城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58 KB   上传时间:2020-11-23 14:19:39

  常乐山南麓极旱,北麓却有祁连山雪冰融流淌而下的一条季河形成的一片绿洲,正是盛春,满地野草蔚然如毯,细小花朵藏于枝叶之下,风拂额面,苍穹辽阔,起初只觉闲适悦目,穿行半日,这才体会其中痛苦,天无朵云,地无蔽阴,烈日颇炙,烤的人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被暖风一路疾吹,只觉裸露在日头下的额面、手背火辣辣生疼。春天在额头抹出一手黏腻灰汗,只觉后背如有虫噬,坐立不安,口齿生苦,皮囊里的水还有大半,自己却连动指头喝水的力气都没有。

  李渭带她行走一日,却未发言提点她该如何应对,只不过微小辛劳,算不得什么,后头更是艰难——他有心让她吃点苦头知难而退,直到夕阳半落,她也未吭一声,紧紧跟随在自己身后。

  眼瞧斜阳半落,李渭也不再强行赶路,翻身下马找地方露宿,春天精疲力尽,腿脚发软跌在地上喘气,环顾四野,日头初落,晚风生凉,连喘带呛,问道:“大爷,今夜我们要宿在此地?”

  李渭看她容颜憔悴,温言软语:“此后多半要夜宿荒山野岭,山中常有猛兽,有毒虫蚁,你怕不怕?你若觉得怕,我们往常乐县投宿去。”

  她皱皱鼻头,从袖间摸出那柄匕首:“我有爹爹的刀,也曾在野外过夜,自然不怕。”她举着匕首,“我用这刀砍死过一条毒蛇。”

  李渭瞧着她羸弱纤细的手腕托着漆黑匕首,展颜一笑:“那今夜,有赖姑娘宝刀坐镇,守护你我安全。”

  山中鸟兽甚多,遍地生有苜宿,开紫花和白花,马儿最喜食此草,两人坐骑嘶鸣几声,自去挑肥嫩草地啃食。李渭挑了处背风的岩坡安顿,解开包袱,问春天:“晚上想吃什么?”

  他语气轻松,神情自若,挽起袖子,好像要去下厨的模样,春天呆滞的瞧着包袱里鼓鼓囊囊的胡饼,伸出发红的手指戳戳,李渭粲然笑道:“不吃饼子。”他从衣内掏出个玄色牛皮小袋,里头是十颗磨的生亮的箭头,套在白日削好的枝木上,手指拉着牛筋绳灵活的缠弄一圈,很快一张小弓就握在手中。

  春天瞧着他手中动作愣了愣神,问:“大爷要做什么?”

  “去打猎。”李渭叮嘱她一番往林间走去,刚迈出步伐又转身回来,从衣内拉出根细绳,绳端拴着枚小小的铜哨,黄澄澄,还带着他热烫的体温,他十三岁就跟着李老爹走马,入驼队就有了这只铜哨,在他身挂了十多年。李渭把铜哨解下,塞进她手里:“不要走远,有事吹哨子,我在附近,能听见。”

  春天握着铜哨,忙不迭的点头,日暮天暗,蛇行林间的风凉的发冷,她也不敢走远,好在此地林燥地干,可燃柴火甚多,当下聚集了一堆枝木,打开火绒生堆明火,然后伸长脖子等李渭回来。

  李渭回来的很快,手上拎着只肥硕野兔和几只初生鸟雀,山中无流水清洗,野兔开膛破肚,放血剥皮后用粗枝串好,架在火上炙烤,鸟雀直接用树叶包裹,埋入火堆下烘煨。春天看着他动作十分麻利,手上滴血不沾,心生钦佩,突然想起当日在孙家杀野猪那一幕,侧首道:“大爷什么都会,厨艺好像也很好。”

  李渭抬头睨她一眼,笑道:“我当过一年的火头军,专给大军做过饭那种。”

  “火头军?”她突然来了兴致,挨近火堆帮李渭递柴,“陈叔叔带我爹爹去北庭的时候,我爹爹当的是军里文书,军里有那么多兵种,大爷为什么会去当火头军。”

  她大概还未深刻意识到到这世间的规则,门第和身份难以跨越。在军里,从来就没有什么从默默无闻到一战名满天下的故事,翩翩少年将领封侯拜将,那也多是明里暗里铺了无数台阶才到达的捷径,勋功十二转,要有多少运气和投机才能让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做到兵曹、别尉,校尉,都尉,甚至将军。严颂在军中二十年也只是戍守玉门关一个小小的火长,春天的父亲出身是官中小吏,自然从军中文书开始做起,富贵逼人的凉州段家花费无数、几代人经营才走进朝堂,到现在还没有站稳脚跟。

  墨离军向来以凶悍果敢著称,军里士兵有半数是归顺朝廷的彪悍胡人,将领们多是门第深厚的忠勇之后,军队每打赢一场战,士兵赏钱两贯,火头赏钱八百文,所有人都想上阵杀敌,谋求富贵,但普通人一开始做的,都是火头等低微的军中小职,再一步步抓住机会往上走。

  李渭微微一笑:“军中伙食粗劣,火头做的又潦草,有人知道我会做饭,故把我举荐去做火头。”

  “举荐?”春天嘀咕,火头都是军中年迈体弱的士兵做的活,为何还会需要举荐。

  李渭耐心翻转着兔肉,焦香伴着油脂滴滴落在火堆里,李渭摘了把汁水丰沛的草叶,随身还带了一小袋粗盐,小心翼翼的把草汁和粗盐抹在兔肉上,他切下一块用匕首穿着,递给春天。“尝尝看。”

  真的好香,她从没这样吃过肉,咸味和甜味跟着油脂在嘴中化开,更显肉汁香嫩,她烫的连连呼气,李渭把水囊递给她,柔声道:“小心烫。”

  李渭把兔肉一点点从骨上剔下,分成两半,一半递给春天,春天口齿生香,当下朝他大大的鞠了个躬道谢,笑道:“大爷真的好厉害。”

  两人吃完东西,李渭挖坑把沾血灰土和残骸掩埋。火光之外,有虫鸣鸟叫,天上有繁星明月,夜风生寒,两人坐在火堆前,春天发呆半响,问道:“兵营是什么样的。”

  李渭没有回她,只是说:“不早了,早些睡吧,明日很早就要赶路。”

  她点点头,早已腹饱困倦,用帕子沾水拭净脸颊,躺在毡毯上昏然欲睡,火堆里又投了柴,噼啪发出木柴焦裂声。她抬起头来看了眼李渭,他盘坐在自己身侧,身影笼罩住她,一条长腿放松支起,手里拿着酒囊一口口喝着,他凝望着火堆,火光在他脸上跳跃,忽明忽暗。

  于是她闭眼睡去,只要他在,她就觉得心安。

第29章 虎向南

  次日醒来, 春天迷迷糊糊在毡毯内伸了个懒腰,只觉全身酸痛,手足俱散, 睁眼一瞧,日轮高悬, 显然不是清早的光景。

  李渭正在余烬旁打磨箭矢, 听见声响瞧见她忙乱从毡毯内钻出来, 满脸羞涩歉意,颇不好意思的对他道了声大爷,嗫嚅道:“我...我睡过了...”李渭知道她实在是累, 眉尖一挑, 指着火堆上的小铜盂:“汤快凉了。”

  她急匆匆的点点头,背身整理衣冠发髻,漱洗过来, 才看见小铜盂里煮着苜宿汤,李渭从火堆里拨出昨夜埋烤的鸟雀, 一夜炭火煨烤已经热爇, 层层拨开,香气如勾, 对比昨夜的兔肉有过之而无不及,端的让人垂涎三尺。

  肚子咕噜噜的响起, 她塌下肩膀,颇有些沮丧的道:“大爷...”李渭垂眼嗯了一声, 她道:“我是不是很累赘?什么都不会, 是不是很拖累大爷?”

  李渭觑着她,嘴唇带笑,问道:“从长安到河西, 你是一个人走的?”

  她点点头,又摇摇头。

  李渭问:“这么远的路,你是怎么来的?”

  春天眨了下眼,正色道:“我走了很久,一开始都是跟着随亲的官员亲眷上路——那时候正值地方官员的迁调之际,路上有很多随行的亲眷,行李仆婢都很多,跟着马车走,出入州城都很安全。”她抿唇,“后来过了关中,路上城郭渐少,我自己走了一阵,在兰州一个尼姑庵里住了一个月,再就跟着沿路的商队过黄河,入河西,一路走到肃州...后来,就遇到了大爷...”其中种种奇闻异事,惊心动魄,说也说不尽。

  “你既然能一人走上三千里,又怎么会是累赘。”李渭笑道,“这样的聪明和运气,可不是人人都有。”

  两人吃过早饭,收拾包袱重新上路,常乐此地终年多晴少雨,风大日烈,素有一年一场风,一风刮一年的评价,不过一日,春天两颊已经吹晒出血丝,一碰即痛,她自己不知晓自己模样,李渭看在眼里,翻出面衣让她戴上。

  带上面衣之后,春天全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他才知道春天生了一双好看的眸,睇眄流光,如明镜照人,清江映月。她攒着拳头给自己鼓气,翻身上马,隔着面衣对李渭笑:“大爷走吧。”那双眼弯成新月,眸星闪耀。

  两人依旧一前一后,晃晃悠悠行在无人荒山旷野,这日终于听见哗然水声,看见清澈河水蜿蜒而下,两岸草色鲜碧,红花似火,土地湿润,褪去了一路所见的灰焦之色。

  春天尤满脸倦色,恹然骑在马上,听见流水声一声欢呼,雀跃跳下马来,掬一捧清水洗手,雪水清凉入骨,她好似活过来。

  下游就有一个小村落,名曰石槽村,属常乐县,因地处边陲,人口凋敝,村里也只得二十来户人家,以养羊放牧为生。两人就在此休憩一夜,再往前行,就是方圆百里的贫瘠沙卤,过了沙卤地,就是通往伊吾的官道。

  投宿的主人家姓虎,中原没有此姓,大概是异族人,李渭一打听,颤颤巍巍的大爷敲着旱烟袋,咧嘴笑道:“我一家是鲜卑人,先祖是北燕慕容氏其中一支,唐初时还在做过朝廷大将,后来官勋被削,流放到这边陲寒地。”

  老大爷满脸皱纹,看不出相貌差异,家中回来个十八岁的幼子,这才看出异族人的容貌来,白肤,发色浅黄,凹眼挺鼻,肩宽腰窄,光着臂膀,衣服缠在腰间,湿汗淋漓,英武纠昂的骑马归来。

  春天别开眼,忙不迭往李渭身后藏,李渭一手护住她,笑与主人家道:“令郎果然生的一表人才,神武非凡,颇有祖上遗风。”

  少年郎名叫虎向南,一笑咧出口洁白细牙,在白晃晃的阳光下闪着光芒,打量着李渭和春天道:“爹,家里有客?”

  双方各报姓名,春天半藏在李渭身后敛衽行礼,虎向南打量她一番,咧嘴笑道:“原来是个女儿家,是李兄的妹妹?”李渭含糊道是,虎向南见她螓首微垂,靥生飞霞,钻进内室用汗巾胡乱抹去身上汗水,将衣裳穿上,这才出来同两人说话。

  春天抬头,好一个剑目星眉的少年郎,高大俊朗,笑容如暖洋洋的冬阳,和李渭比肩站在一处,一点也不显青涩鲁莽。

  虎大爷听说李渭曾在军里呆过,笑指着自己儿子:“这个小子,天天想着要去投军,那可是杀敌见血不要命的营生,怎么拦都拦不住。”

  “书上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成日在家中放羊是什么道理。”虎向南睁着浓眉大眼,“爷爷给我请的名,向南,不就是想我们再回南边去么。”

  “书中说...好像你识字似得。”虎大爷敲敲烟竿,吐出一口白烟,“出去定要被人骗的爹娘都不认识。”

  李渭打量着虎向南笑道:“去军里历练历练也好,尊祖上原就是军功出生,后辈自然也有建功立业的气骨,令郎...倒真是军里的一块好料。”

  村里鲜少看见外人,更难得遇上一个李渭这样知武善箭的,年轻少年郎早已拿来弓箭刀具来李渭面前,爽朗笑道:“我箭术不精,想请李大哥指点一二。”

  “切磋可以,指点那就不敢当。”李渭笑回。

  虎向南抡着一把巨大石弓,他膂力过人,那巨弓在手中如同柳枝一般轻巧,李渭握着前几日打猎时临时做的木弓,两人分立左右,双双对准院外十丈远的一颗红柳树,微风拂过,双箭如电,齐齐脱弦射入树中。春天在甘州听人说过李渭箭术极好,却不知好到何种地步,汉李广百步穿杨箭簇入石被称为神射手,李渭入过军队,箭术肯定不比虎向南差些。

  虎向南上去查看箭羽,双箭均已射入树干内,他自己那根几要没入树中,只留一点尾翼在外,李渭那只还留寸许在外,用力抠拔下来,却见李渭那支,箭头一点已折在树内,头端却没有安箭簇,只是削尖而已,当下欣喜若狂,奔回院中,对李渭鞠躬道:“求大哥赐教。”

  家中大娘从田里归来,摘回几只甜瓜和一些野蔬,入厨做食招待来客,春天自去厨房协助,当夜一桌乡野菜肴十分丰盛,谈笑风声。

  难能住在人家,春天几日都是拿湿帕沾水擦拭,此夜无论如何也要入浴梳洗,虎家没有专用浴室,只在厨房后建了间狭小暗室,用小盆装水,水瓢舀水洗浴。北地的水尤为珍贵,洗澡水留在盆中洗衣,洗完衣后留着浇地,春天在里头折腾半晌,抱着自己脏衣裳出来。

  大娘见她洗好,殷勤要替她洗衣裳,春天不肯,虎向南从院里进来,见她娘拉着少女一件雪白中衣在手,春天湿发漉漉披在肩头,两靥绯红,宛如出水芙蓉,他没念过什么书,也没见过出水芙蓉,但突然想起在城里听过的说书人演唐皇杨妃传奇,“....杨贵妃从那温泉里走出来,端的跟出水芙蓉一般标致...”又瞧瞧春天红唇雪肌,心头轰的一声,不知什么东西在里头乱窜。

  “娘...春天姑娘...”他挠挠头,满脸通红,结结巴巴道,“一件衣裳....我去把水端出来...”

  李渭骑马回来时,正见虎向南坐在门槛上,眼神犹犹豫豫,时不时往一侧瞟,顺势看去,春天和虎家娘子正一起坐在小杌上洗衣裳,月下佳人,素手素衣,端是清丽。

  李渭发也是湿的,男人自是粗犷,直接去河里洗的冷水。“回来啦。”春天仰头,一张被热水蒸的嫣红的脸向着他。

  虎向南满脸歆羡,他们两人看起来总不太像兄妹,两人有点生疏,又很熟稔,模模糊糊的倒说不上是什么关系,他又挠挠头,她若是看着他该多好啊。

  出了石槽村,再往北就出了常乐县地界,常乐县与伊吾接壤,两地之间是一片沙卤地,沙卤又叫沙碱地,土地疏薄,地表无水,经年无雨,常刮毒风,鲜少有人通行。

  李渭在石槽村补足粮水盐,又购了一张轻暖羊裘,付了虎家饭资宿钱,虎大爷坚决不受,实在推托不过,赠了李渭一袋自制的肉脯干,李渭就此带着春天又踏上行程。

  虎向南数十里相送,一路把两人送出常乐地界,李渭屡屡劝他回去,他只是不肯:“此路极难行,我再陪大哥多走一程。”

  一程又一程,李渭索性勒住马回头,做出相请动作:“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虎向南挠挠头,这才问道:“大哥和...春天妹妹若是回来,往哪条道走?我请你们喝酒...”

  李渭微微一笑:“或许会走敦煌一道回去。”

  “这样啊...”少年郎皱皱浓眉,挠头转向春天,结结巴巴道:“我..我瞧着妹妹的马鞭做的有些细了,拿了家里的一支马鞭...我自己亲手做的...春天妹妹不要嫌弃...”

  春天愣了愣,接过马鞭,双眼弯弯,粲然笑道:“多谢向南哥哥。”

  他瞧着春天模样,结结巴巴,如何也说不出别的话的,一张脸倒是涨的发红。

  李渭暗自笑摇摇头,把瞎子巷名址报给他:“若是有机会到甘州,请到舍下一坐,我家亦有薄酒粗饭相待。”

  虎向南忙不迭点点头:“一定,一定。”

  李渭看着朝气蓬勃的少年,沉吟半响:“你若是真有从军的心愿,我倒认识一个人可以帮得上忙的...”他驱马上前,仔细告诉虎向南,“你去肃州找一位叫陈英的将军,如果能见到他,就说是李渭引荐而来的...”

  “多谢大哥。”

  虎向南走后,两人并肩走了许久,李渭才慢慢说:“鲜卑人的相貌,果然在各族里都算拔尖的。”

  春天亦是点点头:“虎娘子年轻的时候,定然也是个美人。”她瞧李渭瞥着自己,徐徐问,“那你觉得这位少年郎相貌如何?”

  “丰神俊朗,英姿勃勃,一举一动都引人侧目。”她侧首回想,“必然很受姑娘们的喜欢。”

  “是么?”李渭轻笑,“下回若能再见,他听到这话一定会很高兴。”

第30章 赫连广

  李渭与春天从石盘城走后, 陆明月收到来信,一封寄给她,一封给长留, 这才知两人已经往伊吾而去。

  长留仔细把信纸折成方方正正的模样,向陆明月作揖道:“以后有劳陆娘娘照顾。”

  陆明月牵住他的手, 极其温柔:“好孩子, 就把这儿当成自己家, 陆娘娘和嘉言都是你自己的亲人。”

  嘉言在旁边低头做小弹弓,头也不抬:“还有广叔叔,也是长留的亲叔叔咧。”

  陆明月抿唇, 没有说话。

  在陆明月收到李渭信的次日, 曹得宁带着一位白面美须、青绸长衫的中年男子登门拜访。

  男子自称王涪,是甘州的茶行掮客,寒暄后, 首问李渭的消息,后问起去岁冬在李家养伤的姑娘。

  来人显然已去过瞎子巷, 探问过李家邻里, 李家已门户紧闭,李渭追着春天离去, 长留被陆明月接走,赵大娘和仙仙回了乡下。

  “这位姑娘, 乃是在下一位故友的女儿,只是多年没有联系, 断了音讯。此番得知消息欣然往李家寻亲, 却不想人去楼空,不知所踪。"

  陆明月道:“很是不巧,他两人已一同出玉门关, 李渭追寻春天姑娘往伊吾去寻人,说是两三个月就要回来的。”

  王涪得了准信,拊掌叹息。传书禀明靖王后,追着两人踪迹,往玉门而去。

  待来客离去,长留从屋内出来,问道:“这位伯伯是来寻春天姐姐的么?”

  陆明月点点头:“许是你春天姐姐的叔伯寻来了。”

  她想着春天的身世不简单,刚来的这位王涪,衣物虽是简单,可都是上等料子,足下踩的是双绵软靴履,款式外边难寻,像是大内造办。

  午间陆明月在厨房揉面做汤饼,南方喜食稻米,她做的一手好南菜,但嘉言和长留都喜面食,这汤饼手艺是来河西后才学的。

  李娘子去后,她对长留分外怜爱,这阵子为解长留忧思,变着法子哄他高兴,让他多吃些饭食。前日赫连广在野外捕到几只野兔,起早已经处理干净,陆明月烧水扔入锅中煮熟,再捞起切块用香油爆炒,正烟熏火燎、面色红烫之际,身后水缸哗啦声响,身边闪过一个黑影,赫连广已坐于灶下,默默的撩动灶间柴禾。

  她顷刻间手一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页  当前第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渭北春天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