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仵作娇娘_分节阅读_第174节
小说作者:薄月栖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14 KB   上传时间:2020-10-17 17:32:50

  薄若幽拧眉,“又是坠河?”

  赵和叹气,“不错,不过呢,那地方距离姐弟二人失踪的地方相隔了两里路,那段河水里面皆是暗石,按理说人倘若坠河,尸体被水流冲着沿河而下,会被石头撞的浑身是伤,可你们却想不到,那孩子的尸体虽然都发肿了,可身上硬是没任何撞伤,唯独几道细小的伤,一点都不像在上游坠河而亡的,说他自己跑到发现尸体的地方跳下去还差不多。”

  薄若幽和胡长清如何不懂,若是被放血而亡,伤口本就小,再加上在水里泡了数日,那唯一的小伤口也会被忽视。

  胡长清忍不住道:“那这极有可能不是意外!”

  赵和无奈摇头,“可那孩子身上也未见任何外伤,找不到致命伤,也没有其他被谋害的证据,只能说是坠河而亡,可惜了,那个姐姐好似被吓傻了,竟最终都未道出当日发生了何事,后来此事便也不了了之了,那时我刚进衙门,头次见到小娃娃的尸首,记忆深刻。”

  薄若幽和胡长清对视一眼,二人神色都觉此案亦有可能为漏网命案,薄若幽道:“是建和十八年的事?”

  “不错,建和十八年年初,我是年过了入职的,这事应当就在建和十八年上元节前后,那时我入衙门没几日。”

  薄若幽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您说这家人是大官家?您可还记得是哪家吗?”

  赵和终于面露笃定神色,“这个我没忘,他们家的名头好记,不是别家,正是那一门三尚书的薄家,听说前阵子出事被抄家了——”

  薄若幽眼底带着希冀的光一暗,面上血色瞬间褪了个干净。

第181章 九回肠13

  一门三尚书的薄家只有一个。

  而薄家只有一对亲姐弟, 死去的小公子也只有一个。

  薄若幽离开赵和家的时候,脚步都是急乱的,胡长清看出不妥, 也知薄若幽是薄氏之女,一脸欲言又止的跟着她, “薄姑娘, 此事……”

  薄若幽在马车前站定, “你先回衙门,倘若吴捕头回来了,将此事告知于他, 我回家一趟。”

  薄若幽面色缟白, 瞳底晦暗无光,说话时语速快却利落,格外有种凛人之势, 胡长清紧张的点头,还未应声, 薄若幽猝然转身上了马车。

  良叔驾车速度极快, 马车在飞驰之中有些颠簸,薄若幽靠在冰冷的车璧上, 一颗心快要从心腔子里跳出来。

  那孩子听说才四岁,还是大官家的小公子。

  他们起初是一对姐弟走失。

  第二天姐姐自己出现了, 唯独弟弟没回来。

  薄若幽深吸口气,想将自己慌乱的心跳压住, 可冰冷的空气涌入, 只带来一片密密麻麻的刺疼,她身体紧绷起来,双手缴扣一起, 在指腹上掐出道道红痕也无所觉。

  赵和说的不是别人,正是她和弟弟薄兰舟。

  弟弟的意外生在建和十八年上元节,这是她脑海中仅存的意象,多年来不回京城,去世的双亲和亲弟弟渐渐面目模糊,异父异母补全了她亲情的缺失,只是偶尔会疑惑,至亲的弟弟是遭遇了哪般意外而亡。

  她忽然明白程蕴之为何不许她查这案子。

  马车在程宅门口停下,薄若幽走下马车时手脚虚软,待进了府门,直奔书房去寻程蕴之,程蕴之正在给长公主拟新的方子,抬眸时面色和煦,可当他看到薄若幽的神色便知出事了,“这是怎么了?”

  薄若幽上前在书案之前站定,“义父起先不许我查这案子,可是因为此案与多年前弟弟的死很像?”

  程蕴之一下坐直了身子,犹豫一瞬才道:“为何如此问?”

  程蕴之这般回答,薄若幽已万分笃定自己所料不错,她秀眉紧紧拧起,仔细在脑海之中回想,“所以当年弟弟出意外之时,我和弟弟一起不见,后来我自己回来了,弟弟却未曾回来,七八天之后,只……只找到了弟弟的尸体?”

  薄若幽心口抽痛一下,口中这般问着,脑海之中却全然搜索不出任何场景,反倒越想越觉心口闷痛,太阳穴亦突突的疼,程蕴之看她面色不对,起身走来拉住了她的腕子,“你不要急,这案子虽然令我想到兰舟当年出事,可当年的事早已过去……”

  程蕴之令她落座,薄若幽望着他道:“不,义父,当年弟弟的死,极有可能不是意外。”

  程蕴之正欲给她倒杯温茶,听到这话手一顿,他看向薄若幽,薄若幽紧绷着背脊道:“这几日衙门在查往日卷宗,想找这些年来有无相似案例,虽未找到弟弟当年案子的卷宗,却发现了另一宗案子,我们去问了一个当年的老衙差,他记得弟弟的案子。”

  程蕴之明白过来,“他说当年兰舟是为人所害?”

  薄若幽摇头,“他提到了当年这案子的疑点,弟弟被发现的河滩距离失踪之地两里路,那段河床暗石颇多,义父也是仵作,当知道尸体顺流而下,身上不可能不留下痕迹,可是弟弟的尸身上却只有些细小伤口,更无任何尸斑血痕,这不对。”

  程蕴之沉重的将茶盏放下,待落座在薄若幽对面时,身形都佝偻了几分,他眼底明光不定,又很是疼惜的来看薄若幽,仿佛在迟疑什么。

  薄若幽却果断问:“我当时年幼,还得过一场病,因此五岁之前的许多事都记不清了,当年弟弟出事,我也只有个模糊的记忆,这些年来义父一直回避提起弟弟和父亲母亲的死,我始终以为是义父怕我难捱,可其实当年的事不止那般简单对吗?”

  薄若幽眼底浮起雾气,语声亦带着细微颤抖,程蕴之再是不忍,也知道瞒不下去了,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你莫急,好好听义父与你说。”

  薄若幽仍目不转睛的望着程蕴之,程蕴之沉声说起了当年之事,“那年上元节,你父亲母亲带着你们姐弟二人一起去洛河河畔看灯市,你和你弟弟就是在那时候走失的,当时人多,你们姐弟二人走失后你父亲母亲立刻叫了许多人来找,只要不离开市集,你们定会被找到,可你们最终消失了——”

  “这消息当年我是第二日才知道,第二日你父亲母亲报了官,因是薄家小公子出事,官府还算利落,派了许多衙差去查探,就在那天下午,你一个人浑身脏兮兮的倒在路边,被附近庄子上的仆从发现了,很快衙差们找到了你。”

  “那天夜里下过一阵雷雨,你当时浑身湿淋淋的,一回来就病倒了,高热五日不退,期间转醒,也不过说些胡话,像是病的,又像是吓得,你母亲留在府中照看你,你父亲在城外奔走,就这般过了七日,兰舟的遗体被找到了。”

  “当时有仵作验尸,验尸的结果便是意外坠河,尸体在水里太久,许多凶手留下的痕迹被遮掩,你父亲母亲就算不愿相信,可找不到致命创伤,也未在洛河沿岸找到任何线索,这案子便只能不了了之。”

  “因被定为意外,这案子便未令官府记录在册,你父亲母亲悲痛欲绝,你又重病在身,之后的半年,他们为兰舟办了丧事,而后便一门心思为你治病。”

  薄若幽使劲的回想当年情状,却只有些许模糊的片段一闪而过,“我怎会病那般久?”

  程蕴之回想起当年,眼底不忍更甚,“你也只是个五岁的孩子,寻常离开家人都会害怕,更别说走失了一天一夜,受惊过度,再加上当夜染了伤寒高热数日,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薄若幽指尖在发颤,“我记不得那夜之事,亦记不得父亲母亲为何也遇了意外。”

  程蕴之道:“你父亲母亲确为意外无疑,你当时病了半年,你父亲母亲绝望之际,开始去民间寻找名医和偏方,那年冬月,他们去洛州寻医,归京之时,洛州以北的洛川山大雪,他们的车马在山上遇险跌下了山涧,因此遇难。”

  薄若幽眼瞳剧烈的瑟缩了一下,“是去为我寻医……”

  “他们是你的亲生父母,为你寻医本是应该,后来意外谁也想不到,与你并无干系。”程蕴之仿佛知道她会如何做想,连忙严声制止了她,“你当时病的极重,你父亲母亲失去了你弟弟,断然不可能看着你一直病下去。”

  薄若幽望着程蕴之,“我是重病高热后伤了脑袋吗?为何我全然想不起那一天一夜的事?是不是只有我知道那一天一夜发生了什么?”

  程蕴之欲言又止,“重病之后记性不好是有可能的,的确无人知道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可你当时只有五岁,哪怕你们一起被歹人拐走,你也做不了什么,对你父亲母亲而言,你回来已经是万幸,又或者,你们姐弟也走散了,你根本不知道兰舟是如何遇险的。”

  薄若幽的心跳声一下又一下的敲在她耳膜上,“义父可看过弟弟的遗体?”

  程蕴之颔首,“见过,我看见的时候,官府已经定了性,兰舟被接回府中,已经装棺了,那时我为御医,并未有验尸之念,只令你父亲母亲节哀顺变。”

  “那义父当时也治不好我的病吗?”

  程蕴之摇头,“当时几乎所有御医都为你诊治过,包括我父亲在内。”

  薄若幽心底忽而从极深处涌上一股悲怆,她鼻尖发酸,陈杂滋味在她胸口蔓延,说不清是愧责还是无力的自厌,事情过去了很久,五岁的她因病错过了最好找出真相的机会,十三年之后,她还有机会吗?

  她思绪纷乱错杂,脑海中一根线紧紧绷着,就在快要崩断的那一刻,她抬眸望向程蕴之,“义父,我要重新查弟弟的案子。”

  程蕴之迟疑一瞬,“十三年了,且当年都未曾定案,如今又如何能肯定兰舟是为人所害呢?”

  薄若幽笃定的道:“因为老衙差说的,弟弟的死状不对。”

  她心底其实还有些不安的直觉,直觉那天晚上一定发生了什么,可她是仵作,她能信的只能是线索和证据,她站起身来,眼底的惊惶被压下去,仿佛又恢复了早前的沉稳笃定,“我想去当年发现弟弟的河滩看一看。”

  河滩在城外,程蕴之看了眼天色连忙劝,“便是去看也不急在这片刻,你莫急。”

  薄若幽拢在袖中的拳头紧攥,只觉此刻有些等不了,就在她犹豫之时,程宅的府门忽而被人敲了响,很快周良带着侯炀走了进来。

  他二人走到门外,“老爷,小姐,吴捕头派人来了。”

  薄若幽和程蕴之一起走出来,定眸便看到一双眸子炯炯明亮的侯炀,侯炀看到薄若幽便喜悦的道:“县主,找到李绅的家了,他就是害了文瑾的凶手!”

  薄若幽心头一跳,侯炀继续道:“人跑了,捕头派了人缉拿,他家里似乎为案发之地,捕头想请您去看看。”

  薄若幽没想到吴襄的动作这么快,想到这李绅极有可能也是谋害弟弟的人,她甚至有些不真切的恍惚,而只要能抓住凶手严加审问,当年弟弟是否被谋害的真相又何愁不得?

第182章 九回肠14

  时辰已是不早, 可吴襄在城外等候,薄若幽也不耽误,穿了件厚斗篷便跟着侯炀出了城。

  马车刚走到相国寺山门之下夜幕便降临下来, 侯炀带着薄若幽穿过山下小镇,一路往小镇西侧的村镇而去。

  南山以下是大片的农田并一处村落, 李绅离开飞云观后的落脚之地便在西侧山脚下, 沿着山脚下结了霜的小道, 马车最终在一处两进的民宅之前停了下来。

  这处宅邸比周遭许多村民的宅邸要阔达许多,灰瓦白墙,亦显出几分雅意, 而此处距离小镇要走两炷香的功夫, 不算远,也并不近。

  薄若幽推门而入,园内一片灯火通明, 吴襄和何畅几人从内迎出来,吴襄开口便道:“对不住你了小薄, 这么晚了还让你来, 不过只有你能帮我们断定此处是否为案发之地。”

  薄若幽自然责无旁贷,几人一边往屋内走吴襄一边道:“今天天刚亮我们就在镇子上找人了, 因为拿了画像,动静也不大, 这人多半是听到风声所以临时逃了,后来我们遇到了一个挑货郎, 他在附近挑着担子卖瓜果, 他说他认得此人,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后来便找到了此处,这里瞧着寻常, 可内里却大有乾坤。”说着入了正厅,吴襄指着正厅北面的墙道:“这后面是卧房,左右两侧厢房一处为书房,一处为暖阁,因是独居,也还算整齐干净,你跟我来——”

  他脚下方向一转,往书房而去,到了书房,薄若幽一眼看到西侧墙上有个一人高的门洞。

  吴襄指着门洞道:“原本此处放着书架,移开了之后便漏出门洞,这里面是个做法事的地方,你进来看。”

  薄若幽一走入那昏暗的甬道便觉透不过气,一股子刺鼻的香烛灯油味和某种难以言喻的血腥味挥散不去,又因暗无天日室内不通风,格外还有些潮霉之味。

  甬道不到十步,很快薄若幽看到了一片昏黄的光,这处暗室不过十丈见方,周围墙壁全用道家喜好的明黄之色涂满,地上则铺着正红黼黻,经幡从房顶之上垂下,其上朱砂写就的符文弥补,整个暗室,莫名给人以压抑惊悚诡诞之感。

  薄若幽很快注意到了正中间的石制贡台,整个道场无供桌,而是一处立于正中,有半人高的方方正正的高台,其上四周香烛环绕,亦是在此时,薄若幽看到了从房顶垂下的两条锁链,她心底不由突的一跳。

  脚踏着正红的锦毯往前,贡台下有一处明黄绣云纹的跪垫,怎么看,这都是一处道家斋醮之所,吴襄挥开垂下来的经幡,指着贡台道:“你过来看,这其中有不少血色——”

  薄若幽快步上前,走到贡台之前一看,便发现这贡台正中有个凹陷的八卦石盘,石盘之上经文密布,此刻被一片血痂覆盖,依稀能看出两个古老的篆体字,薄若幽掏出帕子去捻了捻干成深褐色的血痂,很快点头道:“是人血。”

  说完她抬头,从顶上垂下来的锁链为铁铸,末端连这两三寸宽的镣铐,薄若幽想到文瑾手腕上的淤伤道:“和文瑾遗体上的伤痕基本符合。”

  吴襄继续道:“我们也查证过,这香和蜡烛都是寺院道观之中所用,且都能燃烧在两个时辰左右,这石台之后有一个豁口,血都流向了石台之后。”

  薄若幽绕着石台往后走,很快看到了一处低洼的好似水池一般的所在,水池内有两盏石铸烛台,其内有燃烬的灯油,而水池内此刻黑汪汪一片,竟然全都是干涸的人血。

  薄若幽此时抬眸看顶上垂下的经幡,又将最近的一片经幡拉至跟前看,待离得近了,这才看清经幡之上写符文的并非是朱砂,而是颜色久经时日,暗淡下来的血迹,她虽不懂经幡上写的符文含义,可这样一个诡异之地,自不会寻常的道家斋醮之处。

  薄若幽上前仔细查看垂下的锁链,又去看贡台周围的蜡烛,“六七岁孩童身上所有血液加起来不到一钧,而若失血过多,不到两个时辰便会气绝,正合他此番斋醮时辰,锁铐与文瑾身上的伤基本吻合,倘若能找到文瑾遗失的鞋袜和凶器,基本能断定此处便为案发之处。”

  “找到了!”吴襄指着西北方向,“这院子后面有处空地,刚才我们来的时候,发现有一处心动土之地,里面正是文瑾遗失的鞋袜,应该是在他当日弃尸之时遗落在家,后来回来之后才发现只好挖个坑埋掉,此外在外面的衣柜之中,发现了道士穿的天仙洞衣,这般法衣,乃是行大道场才会穿,适才我检查过,上面有血迹。”

  “面具也找到了,不仅找到了那猴王面具,还有当日文瑾带的狐仙面具,还有些别的,你来看——”

  吴襄转身朝外走,薄若幽自然跟上,待走出甬道,方才深深呼出一口气,他带着薄若幽走向暖阁,暖阁内柜阁门皆大开,而靠窗长榻上放着他适才所言的天仙洞衣。

  这件天仙洞衣华美不可方物,对襟无袖披,全衣为紫气东来之色,又用金银线绣着仙鹤麒麟、八卦宝塔,日月星辰等吉祥纹样,在旁另有搜出的道观道巾,而在猴王面具和狐仙面具旁,则放在一只拨浪鼓,一把佩剑和一个造型古朴的三清铃。

  吴襄又道:“还搜出了些鱼鼓,拂尘,阴阳环,都是道家所用法器,与案子有关的便是这些了,拨浪鼓和面具是早前提到的,面具会令人找到的老伯核实,看看是不是出自他之手,这佩剑颇为锋利,剑尖之上有血迹,许是当日刺死者所用,还有这铃铛,不知是否和明公子提到的铃铛声有关——”

  吴襄说着,拿起铃铛摇了一下,铃音清脆悦耳,可刚听到这道铃声,薄若幽便觉有针尖在心头扎了一下似的令她心腔一阵抽痛,她连忙出声,“捕头,人可抓的回来”

  吴襄放下三清铃,“他宅子里的金银和常穿的衣物都不见了,分了两个方向去找,一个去往南下码头,一个去往洛州旱路方向,他有病在身,应当受不住折腾,且问了附近的百姓,说他家里本有一辆青布马车,眼下也不见了,因此只管查马车便是,是好追捕的。”

  薄若幽略微安心,又看这处宅子,宅子看着虽整洁雅致,却并非新宅,“他是去岁被赶出飞云楼的,这宅子是何时置办的?”

  “问过周围的百姓,他们都不知道,一直知道这宅子有人,却没见过宅子主人露面,不过那个挑货郎说,李绅开始在他那里买东西,是今年七月份之后,因为不喜来集市,所以在他那里买些常用之物——”

  “七月之后?”薄若幽蹙眉,“倘若他一直在此,没道理七月之后才开始买,那他早前如何解决温饱?倘若他人不在此处,那在此之前又在哪里?”

  吴襄道:“这些,等将人抓回来审问后便可得知,周围还待走访,这宅子的来路也要在做查证,再等两日必定清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8页  当前第1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4/19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仵作娇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