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就是这般好命_分节阅读_第112节
小说作者:南岛樱桃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21 KB   上传时间:2020-01-03 19:04:20

  谢士洲作为这次事件的□□,又在太子那边挂上了名。

  燕王府这对夫妻真的邪门。

  他俩好像随便做个什么都能引起八方关注,经常莫名其妙就成了焦点人物。

  太子登基还早,先不说他,还是说回皇上。本来因为那些个倒霉儿子他要气死了,削的削圈的圈发落完之后又觉得现在暴露出问题也好,在掌控力足够的时候先把这些不孝子和野心家收拾了,后面麻烦少些,也能专心搞农业。

  当皇帝的人一般分两种。

  一种恨不得自己真能万万岁,永生永世都是帝王。

  还有一种想的不是能在龙椅上坐多久,而是希望在位期间能有可供写上史书让后人赞颂的功绩。

  当今圣上属于第二种,他不强求长命百岁,就想当个让后人提起就赞不绝口的皇帝,别像前面有些朝代的,通身骂名。

  本来机会已经很渺茫了,毕竟当了三十几年皇帝都没干出了不起的事,到这岁数,哪还有那心气?想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顶多只能说踏实勤恳,皇帝应该做的他做到的,要拿出来吹还差了点。

  谁能想到,现在会有个天大的机会送到面前。

  前面那些朝代改革科举肃清吏治规范法典都好,但这些哪有让人吃饱饭来得伟大?

  要是能在农业这块取得突破,他的政绩就能超越前面那些皇帝,史官不吹他厚厚一本?

  皇帝收拾完倒霉儿子又继续摩拳擦掌为农业改革做准备,他想了好多,也安排下去好多,现在试验基地有了,农事专员也到位了,万事俱备只差杰哥儿。

  这一连串的动作看得太子等人有点发懵。

  太子还不知道杰哥儿这个情况,也不知道皇上在盘算啥。跟他比起来,皇后要通透一点,虽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总觉得再过不久皇上要搞个大的,他最近表现出来就是这样的状态。

  钱玉嫃知道宫里挺着急的,她没办法,只得稍微给儿子加了点码。

  这么对才不过两岁出头的儿子作为亲娘她心里很过意不去,杰哥儿倒是接受良好,他也等不及想看后世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本朝推行。

  要说是为了造福百姓假了点,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想法也很普通。

  穿都穿了,不搞点事?

  第109章

  钱宗宝亲事议定之后, 赵二表哥跟钱大姑打算回蓉城去,乔氏劝过,约摸是说待在京城发展兴许会更好,在这边能结实一些真正有学识的人,还可能有突如其来的机会……

  赵二母子自然明白这道理, 假使赵家只得他一个儿,他大概就留下来了, 这不是老家那边还有个大哥?要是一出门就不回去了, 不知大哥会怎么想。

  之前他因为被避嫌, 情绪很不好, 赵二心说自己考砸了回去兴许能给大哥一点安慰,做弟弟的也就抢先一步取得举人功名, 并没有更进一步。

  上京以后赵二跟钱宗宝相处较多,钱宗宝知道他心里想些什么,虽然没劝, 心里觉得兄弟当到这份上很没意思。

  做大哥的让兄弟超越过去是会觉得丢脸,觉得丢脸你自己刻苦努力,哪有盼弟弟做不成事停在原地等他的?

  是, 钱宗宝没得大哥, 他只有一个姐姐。但类似的事他见过,像爹和大伯就是,这么多年大伯只是守成,爹自己开创了事业,做得非常成功, 这不影响两家相处。

  甚至前几年他自己都被人说成是命好靠姐姐上位的,别人这么说明摆着是看不起你,有时挺丢脸的,但这怪得着姐姐吗?还不是自己本事不够被人小看了,不想人家看轻你就干出点像样的事来。

  站在大姑他们的立场,可能觉得让赵二表哥回去,再说几句好话风波就过去了。钱宗宝觉得像这样问题只是暂时被掩埋,实际过不去。

  想让两兄弟齐头并进永无可能,这次赵二等了,下次等吗?再下次呢?

  赵二母子已经拿定主意,这些话就不便说,钱宗宝只是送了番祝福,劝表哥回去也别懈怠,继续努力,让他有问题写信过来。乔氏打包装了不少东西,又给他们路上准备的,还有托他们带回去的。将这对母子送走之后,钱宗宝说这大半年里二表哥变化不小,只要回去别打回原形,日后该有作为才是。

  乔氏颔首:“我看也是,他们两兄弟里面,赵二相比较要聪明些。你大姑说她家里大儿子更拼,可人就是这样,成大事的谁不拼?到头来比的还是天分,做任何事有天分的稍微点一点就开窍了,要不是那块材料,头悬梁锥刺股都不见得管用。”

  “要不是我们三个撞在一届,大表哥兴许也中了举,能中举说明他还是能读书的。”

  乔氏摆了摆手:“我以前觉得能读书一定很有出息,上京城半年多,该见识的都见识了,我算是看出来就算中个状元也就是进入官场第一步,你们翰林院状元还少?不也有蹉跎了的?要想当大官,真用不着很会读书,一要会做人,二要会办事,这才是真的。”

  “话是不假,但饭要一口口吃,路得一步步走,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他得考出个功名。”

  赵二母子七月初走的,一路上摇摇晃晃,回去都是中秋时分。他们母子走了一趟将帮忙捎带的东西送到钱府,这才回去赵家。

  回去便听说赵大病着。

  他从去年冬就开始废寝忘食的读书,冬天里便咳得厉害,开春也经常不舒服,天热起来之后他更难过,心里烦,也没什么胃口,夏天那一季人瘦了好多,钱大姑跟赵二回来一看,人都有些瘦脱相了。

  “一年没有人成这样了,你们父子两个在家过的什么日子?”

  赵大说他没事,问兄弟是没考上?

  其实都不消问,六月份钱家为钱宗宝开席,庆祝他高中探花,赵家这边却没收到消息,明摆着就是落了。既然赵大问起来,赵二还是把情况说了说,他道:“本来机会就渺茫,拼了一把还是没成,我就等下回跟大哥一起上京考去。”

  赵大点点头,又问:“那宗宝呢?”

  “家里没听说吗?表弟他是会试第一名,通过殿试点了探花,皇上直接授了官职,如今人在翰林院呢。”

  有两个地方是天下学子做梦都想进的。

  其一国子监,其二就是翰林院。

  这之中国子监又是过程,翰林院才是最终目标,只要能进去,哪怕以后没能成为朝中栋梁一辈子待翰林院里也好啊,翰林官最清贵不过,名声极好,备受天下学子推崇。

  赵大拿手帕遮住嘴,咳嗽两声,缓过来说:“表弟命真好啊。”

  “也不是命,是拼出来的。”

  “他是钱玉嫃的兄弟才拼得出来,要不是,不还在本地蹉跎着?”

  “肯定沾了光,但这话哥你出去千万别说,舅舅舅妈不爱听。我们在京里半年多,娘就知道,表妹虽然关心咱们,在生活上给了许多照顾,官场上的事她不管的。京里面的人,你去讨人情别人兴许会给,你不去讨要想人家主动给你行方便,也不现实。宗宝他是燕王世子妃的弟弟,但那些地方也有很多人身份不比他低,毕竟是京城,出去随便撞着一个没准都是勋贵之家的,他也算不得什么。”

  兄弟两个从小就在一起读书,这半年是分开最久的一次,再见面互相都感觉对方有点陌生。

  赵大看弟弟眼里多了好些神采。

  赵二觉得哥哥不光单薄了很多,说话也不太中听的样子。

  其实赵大一直是这样,只不过以前兄弟两个差不多,赵二上京城待了半年,京城里那些多会说话啊?尤其是钱玉嫃派去伺候的,一个个嘴上好似抹了蜜,听他们说得多了好赖捡到些,哪能一点变化也没?

  兄弟俩一个往前迈了一大步,一个还在原处立着,再见面可不别扭?

  做哥哥的感觉兄弟变了,对他不像以前那么真诚。做弟弟的看哥哥那么颓废心里烦,赵大嘴上说着还挺积极上进,其实很介意自己落后一步,这么长时间还没迈过那个坎儿。

  赵二离京的时候钱宗宝就觉得一味妥协没用,除非兄弟两个找回从前一起拼的心态,但凡还要计较你先考中我落榜了,往后只会渐行渐远。现在看来,这天不太远了。

  赵二刻意避开那些尴尬事,提到他们在京里竟然见着唐瑶。

  “怎么跑得那样远??”

  “她去了两湖那边,改名换姓另外跟了个,跟那个也是应试举人,她陪着上京城赶考让我们撞上了。”

  别说赵大,他们爹都惊呆了。

  外甥女本来是不错,还曾经迷倒过许承则跟马骏,可那是当姑娘时,后来她给陈二爷做妾几年间变了不少,现在儿子也生了都是当娘的人还能傍上外地举人?

  “那举人一点儿没怀疑她?她给人做过妾还生过儿子,看身形就和黄花闺女不一样啊。”

  “人跑出去可能吃了苦,身材挺纤细的,要不是认得她也看不出人生过儿子。”

  “你们拆穿她了?”

  “是想着要不要给那个倒霉举人提个醒,有其他人也认出她,我们就没多事。”

  问后来咋的赵二说不清楚,看起来不太妙,至于她想么想出办法糊弄谁知道呢?“我算是看出来了,唐瑶就是什么都敢做,胆子比天大的。这回的事,哪怕眼下糊弄过去了,只要埋下怀疑的种子以后总会复发,骗人还能骗一辈子?”

  赵姑爷说唐家本来就不好,又被她卷走一笔钱,现在挺惨。

  钱大姑道那是妹子自己作的。

  她跟唐瑶之间顶多算是相互折磨,当娘的没为女儿着想,做女儿的过不下去了要跑路能想着娘?

  “她生了一儿一女都没养好,落得这个下场,实在不冤。”让钱大姑说来唐瑶其实像她娘,只不过青出于蓝胜于蓝胆子更大罢了。

  赵家人在说这半年在京里的种种,这时候乔氏也在惦记他们。

  本来是过中秋想到独自一人的老爷,想到老爷就想到上次托赵二母子带回去那些东西,不知道逮到了没有,这一路还顺利吗?

  直到八月过去,九月里燕王府收到蓉城来信,这封信上提到赵二他们平安到家了,带回来的东西也收到了,都很好,很喜欢。又说他已经在安排,最迟明年也准备上京城来,让夫人儿女别惦记,照顾好自己。

  钱玉嫃才知道爹已经有上京城的打算。

  她一琢磨,该是宗宝的功劳。

  宗宝进了翰林院,跟着还要迎娶靖安伯府的姑娘,钱家一双儿女全在京城安顿下来,当爹的当然不能死守在蓉城。

  到他那岁数要背井离乡是有些怅然,不过人往高处走,搬来京城也不是坏事。

  这时候,钱玉嫃给明姝和杰哥儿开蒙也有三个月,女儿的天分就相当好,人聪明且耐得住,学习进展飞快。儿子更别说了,明明是小的那个,在学习这方面却有着近乎妖孽的天赋,你教他再多都能吸收得了,只要学过的字就没有忘记的时候,在开蒙之后,他还学会了带成语说话,两岁多的娃活成了别人家五六岁小孩的样子。

  谢士洲总吐槽说杰哥儿不像他。

  说是吐槽,钱玉嫃看得出他实际是骄傲来着,这个儿子给他长了太多脸,京里都在说燕王府出了个神童。

  弟弟是神童,明姝开始还哭唧唧。

  她看弟弟一下就学会了,自己却要费不少劲儿,总觉得自己是笨蛋来着。

  这事有弊有利。

  弊端就是有段时间明姝都很没自信,好处是有这么个弟弟做姐姐的自然要更用功,这使得她比正常更优秀了……

  眼下你说她也聪明她还不信,等她跟别人家同样岁数的女孩儿见了面,才知道那不是哄她高兴说的。她一点儿不笨,比不上弟弟全赖弟弟太出色。

  明姝本来的进度比起别家就是快的,这又卯足了劲,结果越发快了。

  钱玉嫃试着劝过,女儿骨子里很像她,跟她当姑娘时一个样,不甘心落于人后,一旦落后了在背后偷偷用功也要赶上去。

  你说用不着,她当时答应了过后还是我行我素。

  钱玉嫃只能安慰自己说上进是好事,爱学习也没毛病,现在是她主动也不是家里逼她那样,她只要高兴也行吧。反正再大一点她就会知道自己真是聪明蛋,不会在这个点上反复纠结。

  第110章

  每隔一段时间,皇上就会过问杰哥儿的学习进度, 实打实说其实已经很快了, 皇上还是等不及。他毕竟已经五十多岁, 留给他干大事的时间不太多了。

  燕王知皇兄心急,回来跟儿子提过,让他和儿媳妇讲讲看,只要杰哥儿能接受得了, 尽量把进度提一提。拔苗助长虽不对,可眼下没很多时间给他慢慢来,有些东西早一年出世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都有极大好处。

  谢士洲如今在御前走动,也明白皇上心急, 他难得没跟老爹拌嘴, 回身将这事说给钱玉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2页  当前第1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1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就是这般好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