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太子妃花事记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玉胡芦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929 KB   上传时间:2017-07-03 22:38:52

  想想得有好几个月未见,那天晚上找那样的借口想见自己,也不知到底是真的,还是因为不想殉葬而求自己想办法。他心里忽然有点乱糟糟,脚下的步子便加快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伍』送膳太监

  乾西五所在顺贞门内御花园西,原本是预备给皇子住的,后多年空置,平日里空寂无人。选在这里归置殉葬的嫔妃倒是不错的主意,也免得在哪座宫里上路,怨气散不去,回头新主子住进来了身上不安泰。

  大老远就听见哭声,进来看见青砖石地上前后六排女人,素衣缟服地跪在草席上。席面摆一张小条桌,上面放着食物,这是这辈子的最后一顿热饭,吃完就得随皇帝上路。怕晚了时辰,跟不上大行皇帝,到时候皇帝孤单,地底下发怒怪罪。

  殿堂里光线有点暗,隐约可见三十多张小木床,头顶上绕着白绫布,绫子打活扣。这些即将赴死的宫嫔将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把头放进活扣里,底下太监把木床一推,宫嫔们脚底悬空,殿梁下白晃晃吊过去一屋,这就算完事了。

  太监桂盛从殿里检查完一圈,很满意地走出来,嚷嚷着对女人们道:“吃吧,吃吧,吃好了好上路。也别怨咱家,做奴才的都是奉旨意办事。等在下头受了皇帝的临幸,你们在阳间的父母兄弟就成了‘朝天女户’,还能蒙朝廷三代的恩荫。这都是命,是抬举。”

  他吊着嗓子作一脸哀婉地叹了口气,然后袖管一挥,拉下脸厉喝一声:“动筷子吧!”

  “呜呜——”淑女妃嫔们立时大哭起来,嚷嚷着要见皇上,要见皇后,要回家。有些干脆惊昏过去,被太监掐着人中硬拽回来。

  “喊什么,喊什么,惊怒了大行皇帝的在天之灵,看谁得好果子吃!新皇帝更没闲功夫搭理你们,过了今岁,明年开春就得征新人,没听说过‘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么?瞧瞧这德性。”一群将死的宫嫔不会再有任何攀升的可能,桂盛这会儿的口气可毫不讲情面。

  宋岩单腿跨进门槛,目光在那些女人中搜寻。角落有几个高丽女子,大约是因为知道哭也无用,就只是低头含泪默默地吃东西。他很认真地把一张张脸掠过去,却发现没有朴玉儿,她的耳后窝内有一颗小痣,鬓间的发丝也细细碎碎的,特别柔和。

  他竟没发现自己对她的记忆原是这样细致,忽然意识到这一点,心里便有些说不出的疚责。原本以为对于她的命运,他至少是不会很挂心的,毕竟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与她怎么样,就只是当做各取所需的露水之合罢。

  那边厢桂盛看见他来,想起他父亲与裕亲王当年的关系,听说那天晚上是他亲自在东华门外迎了裕亲王父子进宫,还给备了暖轿子。这位今后怕是要高升喽。

  连忙颠着步子过来招呼:“哟,宋千户您怎么来了?”

  宋岩拱手一揖:“听说特地调了金吾卫百余个弟兄过来护场,桂公公辛苦。”

  桂盛做出一脸伤心的样子:“哪里哪里,大行皇帝对人恩厚仁慈,突然故去只叫人伤心,做奴才的自然要尽职尽责。”

  缺德太监,话说得倒是冠冕堂皇。宋岩懒得听他客套,便作例行公事般,蹙着眉宇看过去:“哭得如此厉害,都是些什么女人,公公把名单给在下看看。”

  “可不是,一群不知好歹的,白赏她这天大的恩典。”桂盛也没多想,转身叫人把殉葬的名册给他。

  宋岩迅速浏览一眼,没有发现朴玉儿与她同院淑女锦秀的名字,就把名册还他:“殉葬的都在这儿?其余不在册的做何安排?”

  桂盛有些纳闷,还是吊着嗓子答道:“除了皇后娘娘与庄贵妃移居宫外别院,还有几个得宠的嫔和昭仪守陵清修,其余的都在这里了……宋千户您这是?”

  宋岩听了心里略略松一口气,又随口问去守陵清修的名单在哪里。

  桂盛说在老刘子那里,问要不要派人去给宋千户取来。

  宋岩斜睨着他微佝的肩膀,也发觉自己似乎略有些过于关心。一贯城府深闷的他不喜被人洞悉,便冷淡地拱一拱手:“劳烦公公,倒是不必了,不过随口一问罢。”

  说着回头把砖石地上的宫嫔们最后扫一眼,迈开大步出了乾西五所。

  红红宫墙十米,金黄琉璃瓦下一股凉风习习,脑海里掠过朴玉儿娇丽的脸容,没来由浮起一轮高丽乡间清贫的少女模样。

  他心里想,只要不是殉葬,便是去清修也好,到底是活着,衣食无忧。应该也不至于真的怀上他骨肉,倘若是真的难产,或者死了,那么不至于连锦秀的名字也不在上头。

  罢罢,都已是一双儿女的爹爹,今后再不要把那段迷情惦记。看手下那些个弟兄似乎隐隐有些知情,怕久了连累楚妙也要猜测,不值当。他如此思虑着,出启祥门时,逮着一个小太监问了句:“近些天宫中可有哪个淑女被处死么?”

  小太监看他迷惘的神态,只当他路上冲撞了什么不干净,连连摇着头说“没有”。

  他心思淡下来,便决定今后不再在这件事上挂心了……免得探到了消息又断不了念。

  司礼监掌印太监戚世忠站在廊庑下,问桂盛:“姓宋这小子进来做什么?”

  四十五岁上下年纪,面白光亮,鹰眼上挑。

  桂盛低着头:“倒是没说,不过儿子看他分明是在找甚么人。”

  “找人?这里头缺的就是东筒子尽头那两个淑女的名字,他东华门沿着墙根穿过去倒是方便。”

  一句话虽说得含糊,但内里的意思听话的人都晓得。桂盛咋吧着舌头:“可不是。那高丽进贡的淑女前些个晚上生下来一子,是死胎,连着嬷嬷都被万禧皇后吊死了。不过干爹何必与他过不去,眼下新皇登基,以他东平侯府先前的关系,怕不是要重新任用呢。”

  其实年纪也没比自己小多少岁,一口一个“干爹”叫得倒是亲热。戚世忠认真地看了他一眼,冷哼道:“小子,想坐东厂的头把交椅,你得先弄清楚东厂是做什么的……此刻是不与他为敌,但抓着点什么把柄在手里总没有坏处。”

  桂盛被他一双鹰眼扫得虎躯一震,连忙哈腰勾头道:“是,儿子这就派人去查。”

  戚世忠又问他新皇帝的情况。

  桂盛答:“各宫都在清理,三座门里的清宁宫还算干净,就先把裕亲王父子……哦不,皇上安排住进去了。这会儿还没开始用膳,干爹要不要过去看看?”

  清宁宫是从前的太子东宫,他裕亲王住过去倒也合适,终归这帝位最后又回归到他的手上。

  先皇帝去世时裕亲王才两岁,这些年忌惮着隆丰皇帝,打小养成了谨慎又收敛的性子。听说那天晚上宣进宫时还带了个小儿子在身边,忧柔怕死,戚世忠心底里其实是有些不看好他的。

  便淡淡道:“不必了。”又嘱咐桂盛当好差事,王府里的娘娘们也别忘记关照,眼下新皇帝脾气暂时还摸不透,一切需得小心谨慎,当太监的命都挂在主子身上。

  桂盛哈腰应是,恭送他下阶梯:“谨遵干爹教诲,儿子一定尽心竭力。只求干爹周全,千万别让儿子跟着万禧皇后去别院。”

  戚世忠回头,嗤一声:“先前不是把那个女人讨好得跟哈巴狗似的?这会儿倒不愿意去了。你放心,只要你忠心为我办事,你想要的那个位置,早晚都会轮到你手上。”说着就走了。

  ~~~*~~~*~~~

  大行皇帝停灵待丧,新皇预备登基大典,龙袍衣帛要加紧赶制,妃嫔的宫殿也要尽快清理腾出,宫人们忙得脚不沾地。正是巳时过半,日头在宫墙下打出光与阴影,各监各局的宫女太监们在巷子里如鱼穿梭。宫中讲究格调,再忙再乱不能失了风度,步子虽走得又快又疾,但是依然静悄悄的没有声息。

  御膳房里就不一样了,切菜的切菜,掌勺的掌勺,硁硁呛呛,雾气腾腾地忙做一团。

  裕亲王当年两岁出宫,没有人知道他爱吃什么。他又生得清贵隽冷,吃东西甚优雅,每个菜只吃两口,绝不多碰第三回,眼睛也不多看,这可愁坏了当差的一众太监。

  尚膳监的掌事太监站在长桌边上吆喝着“端这个,端那个”,甩手给了一名侍膳的小太监一巴掌:“看你眼神儿机灵,让你在旁边看着点,看了这许多天,愣是没看出半点皇帝的喜好,仔细把咱家饭碗都害丢咯!”

  啪啪啪,又三掌,把那小太监吓得扑通跌在地上直磕头。十三四岁的年纪,皮毛没长全,两下就磕得额头上血迹斑斑。

  太监命苦,割了玩意进了宫,今后做牛做马做不成人。陆安海不忍心看,正打算提着盒子出去送膳。

  掌事太监招招手把他叫住:“得得,那膳盒子太重,看你肩膀歪不叽叽的,今后就换你替这小子侍膳吧。”

  陆安海肩膀确实歪,十二岁那年进宫,给主子上菜时抖了手,汤汁溅到主子娘娘的裙腿上,被掌事太监用铜鞭子在肩头打了十数下,后来肩膀就歪一边了。还好他微胖,看着还不算寒碜。

  “奴才谢过吴爷爷!”闻言连忙跪下感激谢赏。

  只心里想到那犄角旮旯里藏着的小东西,手上的膳盒子却舍不得放。那小东西命拗,挣着劲儿的要活着,吃得可频,送膳比侍膳好,还能偷着点儿过去喂喂。

  掌事的太监不耐烦,一脚尖蹬开他的手:“先别跪,我也就给你几天机会。要是发现不了皇帝爱吃什么,回头照样得换人,少不得还你一顿打!”

  “爷爷教训得是。”陆安海鸡啄米似的连声应“是”,见几个送膳的太监已经在院门外等自己,只得拍净衣摆领在前头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啦,谢谢【素素】美人的打赏,扑倒么么w~!!

感觉是葫芦写得不好看了,评论越来越少,咬手帕,亲们可以畅快提意见哦,爱你们QAQ

素素扔了1个手榴弹投掷时间:2016-05-12 09:51:54

『陆』柿黄子邹

  大奕朝开国之初原定都于南京,成祖皇帝继位后才迁至北京。一座红墙金瓦的禁宫,由南向北而建,议政的朝堂与帝后寝宫建在中央的子午线上,内廷向东西两侧延伸,供嫔妃散居,就像两腋般护卫着帝后的寝宫,故而也叫掖庭。

  从御膳茶房大门出来,往左一路直行,路过文华殿,很快就到得三座门前,走进去就是清宁宫了。

  大行皇帝没有子嗣,清宁宫空寂了二十多年,因为一直有宫人日常打扫,里头院落与器什等倒很是净朴。新皇帝楚昂体姿清贵,举手投足间冷淡隽雅,住在这里也算相合。

  陆安海领着人往里头走。正值晌午时分,梧桐树下光影绰绰,照着人的影儿忽长忽短。第一次空着手在前头带路,听身后太监衣摆擦着膳盒子的扑簌声响,这微妙的感觉让他内心稀罕——

  走在人前的滋味儿,果然是不错的。

  殿前的长廊上石板清凉,算算得有成人的膝盖高,四岁的楚邹爬上来又跳下去,正自玩得不亦乐乎。十五岁的太监小顺子站在下头看他,看得心口一慌一慌的,生怕忽然一闪眼把他摔着。

  他倒是敏捷,不肯要人扶,蠕着小靴子险险地站在廊边上,对小顺子道:“你看我这样跳!”

  “呼——”藏蓝印花的袍摆儿飞来拂去。

  “昨儿夜里太上老君告诉我,我跳十次就能飞到天的那边去了。”他嘟起腮帮子信誓旦旦地说。

  正月头上生的孩子爱幻想,清早起床眼睛一睁开便满世界天花乱坠。小顺子心惊胆战又不敢扶他,在旁边听着直点头。

  大概得到一个比自己大的男孩的认可让楚邹很满足,为了显示亲近,楚邹这回主动搀住小顺子的胳膊爬上了台阶。

  他生得很美貌,尤是一双眸若楚楚桃花,清亮、明秀又坚毅。但细看了是叫人莫名心疼的,因他爱浮想,那眸光总是隔开人群飘得甚远;他又习惯不自觉地轻含下唇,像沉浸在某种思虑之中。

  刚生下来时,楚昂夫妻倆喜极而忧,生怕养他不活,便抱去寺中请教高人。那高僧说这孩子孤独冷静,易伤情义,命中恐有劫数。遂便起了个煞重的“邹”字,左边头顶一把刀,右边竖一杆长戈,以化他命中的“太正”之气。他的哥哥楚祁倒是顺泰,命格平和清贵,一世安稳。

  楚邹小时候甚闷静,很乖很好带,裕王妃总怕他有个闪失,愣是整整喂了一年半的奶。现下倒是筋灵骨秀了,你捏捏他的手指骨,可感觉到小孩儿硬实的手劲。

  小顺子怕他跌下来,虚虚地搀他,低声央求道:“哎唷我的四皇子喂,您可仔细着点儿,奴才担着脑袋呐。”

  这太监是南方少年的那种白净,五官生得也算可以,声音还未全然过度到成年。

  小男孩在四、五岁的年纪天生对比自己大很多的少年有好感,楚邹就抬眼看他,说:“你别叫我柿黄子,要杀头的,你得叫我小世子,皇帝伯伯生的才能叫皇子。”

  大行皇帝哪能生呐。小顺子弓腰笑:“瞧您说的,您爹爹裕王爷现在已经是我们大奕朝的皇上了,今后您就是这座紫禁城的半个主子,大臣奴才们都得管您叫皇四子。”

  楚邹听不上心,又懒得去纠正他的发音,便学着他道:“黄柿子就黄柿子吧,那你别跟着我了,我‘计己’会跳。”稚声稚气的,看到那边有蜻蜓飞,又稀罕得跳下地:“你在这里等着,我马上就回来。”

  跑过去捏在手里,看到老太监陆安海领着膳篮子一晃一晃走进来。风一吹,饭食飘香,他又循着那饭香往撷芳殿里去了。

  撷芳殿里,做了皇帝的裕亲王楚昂正在与太监说话。楚氏皇族的男儿都偏瘦,他骨骼清修,宽肩窄腰的,坐得笔管条直,将一袭明黄色绣金龙十二章纹绫罗袍衬得英挺有致。

  从前深居王府里低调掩敛,看不出这位爷有什么出挑个性;今朝尊而为皇,那冷眉薄唇间的气度却仿若浑然天成。御前老太监张福站在一旁悄悄打量,这位皇帝爷的脾气现下还摸不透,但看样子也并非人们以为的那般优柔软弱。

  见歪肩的陆安海领着送膳太监往里头走,便隔着殿门对他眨了眨眼睛。陆安海会意,静悄悄地站在殿阶下等候。

  王府里进来的太监禀报说:“……隔日王妃晓得您没事,当场就软在地上,随后眼泪就下来了,侧妃夫人们也都跟着哭。如今业已平静,都在后院里静候您的旨意。”

  隆丰皇帝在位这些年,兄弟几个都过得非常艰难,尤其裕亲王府收敛得跟什么似的。连累一群女人跟着自己战战兢兢,天一样仰仗着他,生怕他出意外。

  楚昂此刻已经从初时赴死的心境中走出来,清贵的面庞冷淡淡的,让人难以从他的神色中分辨出情绪。

  听罢润声启口道:“妇道人家,哭什么,等过阵子朕将诸事理毕,就安排她进宫。回去让她把该收拾的都归置了,其余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太监应了声:“是。”支吾了一下,又拿捏着话头道:“王妃命人送了些衣物进来,怕内廷赶制得急,皇上与四皇子没得换洗,都已经交给张公公了。还有……还有就是小郡主发了热,夜里头睡觉总嚷嚷着要皇上,张侧妃惦记在心里,特意谴奴才来问皇上讨个主意。”

  讨主意?讨什么主意。

  太-祖皇帝出生草根民间,大奕王朝一贯有从民间选拔皇后的传统,一来也可杜绝外戚势力干预朝政。楚昂过得谨慎,为了不使隆丰皇帝猜忌自己结交官员,当年的裕王妃也就只是娶自平凡小户。

  张侧妃是京中告老还乡的一个阁老的孙女儿,家世地位比裕王妃高。王妃端惠贤淑,平素不妒不横,张侧妃却是娇气的,时不时撒个娇闹个小别扭什么的,以楚昂这种冷淡不纠的脾气,素日里自然也是纵着她的。

  但进宫这事儿可不一样,先进宫的和后进宫的虽只是一步之差,但内里头可说道的文章却太多。所以王妃是一定要先入宫的,侧妃不可逾越,免得今后朝臣们逮住这个话头。

  他微微皱了下眉头,便淡漠地吩咐道:“既是病了就吃药,派个太医出去开几剂方子,其余别多想。听说老宁王府的大郡主前些日得了对龙凤胎,回头你让王妃与张氏同去宁王府过问过问。”

  张侧妃入府后相继给王爷生了一子一女,小郡主今年才两岁,乃是王爷的掌上明珠,比王妃生的大郡主还要得宠。竟然用这个当借口都不行,太监有些悻悻的。

  张福站在旁边听,原有些听不明白,思想一下顷刻又恍悟了。东平侯府乃是楚昂为太子时的老师,如今当了皇帝自然该拉拢。只是现下就去东平侯府显得太着急,改去慰问老宁王府,其内里的深意与去东平侯府无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太子妃花事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