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53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一听这话,永毅侯夫人不禁心生感慨,想一想孙女的愚钝,再看谢莫如洞若观火的机敏,原来,人跟人,真的不可比。永毅侯夫人道,“既然大姑娘也猜到了,看来已不必我多言。”

谢莫如年纪尚小,孩子的眼睛有一种特有沉黑明彻,给谢莫如这样盯住,你会觉着她看的不是你,而是最隐密的内心。永毅侯夫人自认还算老辣,仍有几分不自在,不过,凭她的道行,维持泰然自若并不困难。光线柔和的车厢,谢莫如的声音清晰至极,她问,“夫人今天要说的事,我已经猜到了。但是,夫人,你没有别的事要告诉我吗?”

这一瞬间,车外白日的喧嚣仿佛消失无踪,这天地间只余她同谢莫如二人。空气静默,呼吸可闻。那双黑黢黢的眼睛穿过她的眼睛,直指她内心深处最大的忌惮与隐秘,四目相对那一瞬间,永毅侯夫人心神大震,她能感觉得到,谢莫如看到了!或者,谢莫如猜到了!或者,谢莫如本身就是知道的!

谢莫如如同一位绝世高手,她不动声色的洞悉永毅侯夫上眼中的震惊,一战即胜,立刻收手。

永毅侯夫人不知多久,她声音轻且淡,“谢姑娘,你出身不同,只要你没有误会永毅侯府,我便安心。”她道,“今日是我打扰姑娘。”吩咐停车送客。

下车前,谢莫如看向永毅侯夫人,淡色唇角微微勾起,声音依旧清楚,“夫人,我肯定比你想像中的更难糊弄,世事如棋,夫人,找个不败之地,很难。薛玉娘当然不能代表永毅侯府的立场,我相信,您与承恩公府亦非一个阵营。”

许多人觉着谢莫如很难说话,那只是因为谢莫如说的惯常是大实话。虚情假义久了的人,面对大实话总是有几分无措的。不待永毅侯夫人再说什么,谢莫如已推开车门,下车去了。

看来,除了出身之外,她身上还有另外让人忌惮的东西。

是什么呢?

不,我不急,我只需要知道就够了。

谢莫如到了自家车上,与谢太太道,“永毅侯夫人暗示了桂花宴的事。”

谢太太问,“她有什么消息?”

“永毅侯夫人大概没料到王姑娘亲事已经定了,大概她也迷茫着了。”谢莫如摇头,“永毅侯夫人主动澄清,再加上薛玉娘毕竟是宁荣大长公主的外孙女,看来起码从永毅侯夫人这里看,不是承恩公府的人设计。薛玉娘这一吵,皇子妃的资格是丢了。如果不是承恩公府的人设计,可能性最高的,应该就是当时劝架的人。王姑娘亲事已定,此事对晋宁侯府没有任何好处。那天劝架的,除了王姑娘,还有一位赵国公府的赵姑娘。”

先前她也有些怀疑晋宁侯府,如今王姑娘一订亲,谢太太一时也没了判断,揉一揉眉心,“扑朔迷离啊。”

谢莫忧听了一会儿才明白祖母与大姐姐在说什么,她小声道,“不可能吧?也有可能是别个什么人,挑唆了薛玉娘,然后躲在暗处看热闹。”

谢莫如凝神思考。

谢太太靠着车厢,索性点拨谢莫忧,“那天的事如果闹大,必然会惊动宁荣大长公主。宁荣大长公主不好糊弄,倘人人在场时,叫薛玉娘指出是受了哪个下人的误导,事情立刻水落石出,幕后之人也就藏不住了。所以,这事最想办成,要紧的就是不能闹大,必得你们乍一拌嘴就要有人劝住你们,女孩子们觉着不是大事,自然不会惊动长辈,如此才能成功。你没什么,你才十一,选皇子妃再怎么也选不到你这个年纪上来。薛玉娘已经十三了,正当龄,出身侯府,家里与慈安宫关系且好,她可是皇子妃的热门人选。桂花宴的事,不过是有人借你设计薛玉娘出个丑,让她失了皇子妃的资格。”

桂花宴的委屈屈辱早就没了,谢莫忧却不知还有此内情,不由惊心动魄,道,“既不是王表姐,难道是赵姑娘?”

“没有实打实的证据,很难讲。”谢太太只是深恨有人把谢莫忧当棋子,简直目中无人,太不把尚书府放在眼里。

谢莫如道,“不论与赵家有没有关系,但经此一事,赵姑娘也断不可能是皇子妃的人选了。”其实,承恩公府贼喊捉贼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谢莫忧犹是不解,“为什么?”

“咱们能猜到的事,永毅侯夫人也早猜到了,那么,其他凡闻到一点风声的人家,恐怕都能猜到。没证据证明此事与赵姑娘有关,但在人们的猜度中,她有嫌疑,这一样就够了。”谢莫如微微皱眉,好毒的计量,利用一个无知无觉的谢莫忧,让蠢钝的薛玉娘自暴其短,继而劝架的王姑娘、赵姑娘又成了嫌疑人。王姑娘还好,她亲事已定,倒可脱了嫌疑。可是,在今天之前,谁又知道晋宁侯府与平国公府联姻的事呢?两家瞒的这样紧。如果幕后之人不知道王姑娘已有婚约,那么,此一计便已除掉了帝都三个皇子妃的最热门人选:赵国公府的赵姑娘、永毅侯府的薛玉娘、晋宁侯府的王环王姑娘。

皇子妃还未开选,帝都城已是刀光剑影。

☆、第72章 玄机

  桂花宴的事,最终碍于当日所邀尽是帝都显贵千金,而没有一个确切结论。

于谢家而言,谢莫忧被人利用了,谢家难免有所不爽,但受损失的也不是只有谢家,谢莫忧就是生了一场气,真正受损的是永毅侯府薛家与赵国公府赵家,当然,还有承恩公府。承恩公府自不会承认此事与他们无干,但,此事既发生在承恩公府,那么,承恩公府便是有一千张嘴也是说不清的。起码如赵国公府,死也得拉个垫背的。承恩公府无疑就是最佳垫背。

一时间,明枪暗箭无数。

谢太太再不肯放谢莫忧一人赴宴,当然,以前谢莫忧也没一人赴过宴,都是有宜安公主带谢莫忧的。先时,谢太太觉着宜安公主虽对谢莫如有些冷淡,对谢莫忧还是另眼相待的,经桂花宴一事,哼哼,算了吧。纵使宜安公主身份高贵,纵使谢太太心生不满也不会诉诸于口,但桂花宴上谢莫忧哭着回来,宜安公主只派个掌事的孙姑姑过来解释说明,谢太太心里挺憋气。你就是公主,也没这么办事的。你非带着孩子去,叫孩子受了委屈,你堂堂公主,我家孩子是你带出去了,被人欺负了,你很有面子是不是?

谢太太对于宜安公主的不作为与事后的冷淡十分不满,遇事就能看出亲疏了,别看谢莫如平日里对谢莫忧比寻常还寻常,替谢莫忧出头的偏是谢莫如。

算了,现在帝都又不太平,宜安公主再想带谢莫忧出门,谢太太就婉拒了。咱家是做臣子的,可士族有士族的风骨,又不是给皇家做奴才的。

再说,经谢莫如的生辰,就是谢三老太太的寿辰,忙过这两件事,谢太太开始张罗着去西山寺烧香的事。谢太太甚至跟谢莫如商量,“能不能请文休大师帮忙卜一卜使团的归期?”

这件事,会令谢莫如为难,毕竟,谢莫如去西山寺的次数有限,文休大师却是得道高僧,佛法精深,便是天祈寺方丈都要称他一声师兄。谢莫如与文休大师,可能根本没有开口的交情,谢太太活到这把年纪,鲜少勉强谁。今次实在是挂念远在西蛮的儿子,没法子了。

谢太太眉眼间露出恳切,谢莫如道,“好。”

谢太太松了口气,她明白谢莫如的难处,低声道,“尽力就是,大师毕竟是高僧。”咱不能勉强人家,更不能得罪人家。

谢莫如点点头,会答应,没有别的原因,谢莫如觉着这事难度不大。

八月初十,休沐日。

自谢尚书到谢松谢芝谢兰谢玉,自谢太太到谢莫如谢莫忧,谢家举家赴西山寺烧香祈福。

一入八月,陛下已令陈兵西宁关,谢尚书也没有了先前的笃定与洒脱,谢尚书在朝中说不出别的话,只得带着一家老小多来拜拜菩萨,问一问天意。

谢莫如对拜菩萨的事向来兴致不大,不过,碍于举家都在为她二叔烧香,谢莫如也就人云亦云的烧了一柱。烧完这柱香,她问起文休法师,小沙弥连忙引谢莫如去法师的禅院。谢莫如来西山寺的时候不多,但,她每次来必能见到文休法师,西山寺的小沙弥机伶,早记住她身份与众不同。

天有些凉了,早菊渐次盛开,给秋风中添来一缕寒香。谢莫如披一袭深紫厚料织锦披风,跟在小沙弥身后,文休法师的禅院只有两株不高不矮的古松,除此之外,未植其他花木,简单整洁。家里纪先生虽然也是学识渊博,远胜寻常女先生,但,纪先生的学识远不能与文休法师相比。这位法师精通并不止于佛法,他是高僧,只是因为出家做了和尚。如果文休法师做大学问家,想来不会比南薛北江差。

待谢莫如敲开门,进去,坐下,小沙弥端来两盏清茶,文休法师道,“小友心中有所踟蹰。”

谢莫如呷口茶,“我在想,当我到了大师的年纪,不知有没有大师的学识与心境。”

文休法师道,“有人如茶,有人似水,各人有各人的道,人不同,道亦不同。”

打禅语,没人打得过和尚。

谢莫如笑笑,放下黑陶盏,与文休法师说起一些读书时不懂的地方。用过午饭,一直到下晌谢尚书打发人来问,小沙弥进来传话,谢莫如起身告辞,忽然想起卜卦的事,便与文休法师说了。

文休法师道,“周易卜卦是儒家的事,我实在不大精通。”

谢莫如心说,你家大雄宝殿上就有现成的签筒呢。不过,她并没有再坚持,毕竟文休法师这样的身份,说不得他自己也不信签筒里的签。谢莫如道,“那大师帮我写两个字,不知方不方便?”

“写什么?”文休法师取过一张短笺。

“冬至。”

文休法师挺痛快的提笔写了,他人已年迈,腕骨枯瘦,乍然动笔,字迹却是清峻有力,元气充沛。写好后,文休法师却未立刻交给谢莫如,反是道,“万一使团回不来呢?”

“西蛮冬天非常冷,多暴雪,鲜少会冬天打仗。不论什么兵事,冬天都会停的,使团最迟也不会耽搁到过年的。”谢莫如笃定。

文休法师眼神温和,“若有意外呢?”

“有意外也是坏了大师神机妙算的名声。”谢莫如不过说笑,解释道,“我又没写是今年冬天,今年不回,还有明年。哪怕使团真的出了意外……”脸色微沉,“冬至也可以解释为西宁关太平日子过去,战事开启,隆冬将至。”

文休法师将短笺递给谢莫如。

谢莫如告辞离开。

文休法师望向开了又合的门扉,几缕暮光透入室内,有小小细尘飞舞。很久很久以前,那些曾经年轻的岁月里,他也遇到这样一个人,她不信佛不信道不信儒不信天意,她信的,唯有她自己。

不想,有生之年,他还能再见到这样的人。

谢莫如去了客院,谢太太见着谢莫如,笑道,“可算是回来了。”虽然心里很焦切的想问一问文休大师可帮忙占卜了,还是忍了下来。既然谢莫如回来了,素蓝连忙服侍着谢太太披上斗篷,余下奴婢也各服侍各的主子穿上大衣裳,待主子们收拾好,一大家子就起身下山了。

一直到上了车,不待林太太问,谢莫如就将文休法师写的短笺交给了谢太太。谢太太接过,谢莫忧连忙凑过去一并看,“冬至?是说二叔冬至前就能回来吗?”

谢莫如淡淡的样子,“大师什么都没说,只写了这两个字给我。”

谢太太道,“也可能是说,冬天回来。”

谢莫忧认同,“嗯,祖母就放心吧,大师都给算出来了。”

谢太太总算有了精神寄托,出来这一整天,回到家时仍是精气完足的模样,打发孩子们各去休息,谢太太迫不及待的就把文休法师的短笺给丈夫看了。

谢尚书笑,“莫如在大师面前当真有些面子。”

“是啊。”谢太太小心翼翼的收起来,打算一会儿供到菩萨面前去,“我也没想到大师真的给算了,待阿柏回来,可是得好生给庙里添笔香油钱。”又双手合什的念了声佛。

谢尚书道,“打发人跟公主说一声。”

“知道。”一提宜安公主,谢太太心里就有些许不乐。

宜安公主得知此事亦是无限欢欣,她并未将桂花宴的事放在心上,而且,与谢太太的感观不同。宜安公主觉着谢莫忧年岁小,委实娇惯了些。其实桂花宴上,谢莫忧与薛玉娘对骂也没有吃亏,宁荣大长公主还赏了她一匣子珍珠,就是安抚的意思了,就这样,谢莫忧都能一路哭回家,真好似受了天大委屈,让宜安公主觉着,也怪没面子的。

所以,近些时日谢莫忧不再随她出门,宜安公主亦不强求,她也省了心,觉着孩子太小,委实难带。就是想抬举谢莫忧,也要等谢莫忧大些,略懂些事才好。

如今,宜安公主心中所记挂者,也就是丈夫谢柏了。原说最迟六月定能回,一拖就进了八月,宜安公主进宫打听消息,胡太后拉着她的手哀声叹气,叹了又叹,“唉,驸马怎么还不回来,哀家问皇帝,皇帝只说快了,哀家惦记哟,一晚一晚的睡不着。”给胡太后一咏三叹的,宜安公主险得了抑郁症,还不如不进宫呢。

还好,尚书府给她送来新的消息,问过来送信的谢忠媳妇,驸马是不是冬至就能回来,谢忠媳妇道,“大师就给写了这俩字,太太吩咐奴婢给殿下送过来,忖度着驸马年前肯定能回来。”

这种回答怎能让宜安公主满意,宜安公主干脆换了衣裳直接去尚书府跟婆婆谢太太打听,这俩字到底有何玄机。宜安公主过来问,谢太太也说不大出来哪,道,“是莫如求的文休大师给卜出来的,文休大师写完就让她出来了,我与老爷商量着,约摸是冬天回来的意思。”

宜安公主目光灼灼的望向谢莫如,“莫如,大师没说别的么?”

谢莫如摇头,“没说。”

宜安公主笑,“这也不怕,我着人去问清楚就是。”

谢莫如道,“佛门有佛门的规矩,倘能说,大师就与我说了。”

“这有何妨,天祈寺方丈一样是得道高僧。”宜安公主显然已经有主意,谢莫如对于宜安公主这种异想天开的主意,发表意见都不能。宜安公主大概是过惯了高高在上的皇室生活,想来宜安公主从来没有关注下平凡众生的想法。倘文休法师是无名之辈,天祈寺方丈解文休法师的批语无妨,可文休法师是不逊于天祈方丈的高僧,且文休法师尚在人间,你就让天祈方丈去解文休法师的批语。天祈方丈瞎猫碰死耗子解对了,也不过是文休法师算得准。万一解错了,天祈方丈一世英明何在。

能做方丈的,哪个是傻子?

谢莫忧欢声笑语地,“殿下,要是解出来,可得告诉我一声。”

宜安公主笑,“哪回会忘了你。”这是自然,婆家惦记她,她有了结果自然也会通知婆家。

谢莫如没说话,随宜安公主去安排吧。

谢太太想说什么,见谢莫如并没有太介意的样子,也就没多说。待宜安公主告辞,谢太太方对谢莫如道,“不知文休大师会不会介意?”

“大师既然写了,就不会介意这些事。何况,”谢莫如将话一转,“公主怕是解不出来的。”

谢莫忧道,“难道天祈寺方丈不比文休法师佛法高深?”

谢莫如随口敷衍,“传说大凤王朝时唐神仙当年铁口直断,每道破天机,必有天雷降下。最有名的一件事是唐神仙为卫太后祈卦,整个寿安宫尽皆毁于雷火。”

谢莫忧道,“对哦,这事儿,史书上都记载万寿宫起火之事,野史上说这就是卫太后谋朝的铁证。”

谢莫如一笑,不予置评。

倒是谢莫忧觉着,她家大姐姐的意思是,如果天祈方丈真解出来,那么,必遭雷霹。如果天祈方丈没挨雷霹,那么,解出来的也是错的。

是这个意思么?

天哪!

谢莫忧再一次对谢莫如的智商表示仰之弥高,像这种无耻的话,她想都想不出来,或者即使想出来,也说不了这样文绉绉,还借古讽今来着。

接下来,谢莫忧就坐家里等着天上打不打雷了。

因为得了文休法师的“批语”,上次李宣得了消息特意打发人过来告知谢莫如,谢莫如也就着李青媳妇跑了一趟永安侯府,把文休法师的“批语”跟李宣说了。反正,经宜安公主这么嘴巴不严的人漏出去,不大工夫估计阖帝都都能知道文休法师“批语”的事了。

凡什么话借了和尚的名义,和尚又借了天道的名义,这话就格外艰深难明了。

李宣与苏不语一道破解“冬至”之意,俩人智商都不低,既然文休法师不明说,他们绝不会像宜安公主一样去求助别的和尚。俩人干脆自己破解,他俩绞尽脑汁想出了N种可能:

冬字,便有节气,天气,气侯的意思。所以,推断如下:

第一:冬指立冬,立冬前后,使团就能回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