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明上河图密码6:醒世大结局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冶文彪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437 KB   上传时间:2020-03-10 19:35:17

  “梅花天衍局。”

  “他不是已从蔡行那里得了?”

  “这棋局一式共有五着。蔡行只教了他一着,那个老和尚又教了他一着。”

  “那老和尚有何来历?”

  “他俗名邓洵武。”

  “前枢密邓洵武?他不是在正月间暴病而亡?”

  “他是诈死。”

  “哦?他为何要诈死?”

  “缘由不知。几天前夜里,他儿子邓雍进身穿便服,偷偷来探他。那和尚师徒两个在做晚课,我正巧在隔壁清扫禅房,听见他们父子说话,才知晓他身份。”

  “邓洵武精于棋道,梅花天衍局是他所创?”

  “不,是一瓣梅花。”

  “梅花?”

  “正月初,官家召邓洵武进宫对弈,棋到中盘,演作僵局。官家思谋良久,都未寻到解局之法。不想棋枰旁瓷瓶中插了一枝梅花,其中一瓣飘落下来,落到棋枰上,其位恰是一手妙绝之招,顿时解了那僵局。”

  “难怪叫梅花天衍局。莫非是官家不愿叫人知晓,这妙着儿由梅花偶然指点?邓洵武自然也迅即觉察,为避祸才诈死?”

  “恐怕不止,我听他父子提及了紫衣客。”

  “紫衣客?”

第七章 拆解

  夫缄默苟简者弗惩,则端良敏济者无以劝。

  ——宋英宗•赵曙

  一、摹写

  这两天,赵不尤日日都去书讼摊,写讼状、理纷争,无事一般。

  他心里记挂侯琴,其兄侯伦一死,家中便断了禄钱,不知如何营生。他让温悦和瓣儿备些柴米菜肉,去探望探望。她们回来说,侯琴日夜替人刺绣,父女两个倒也粗粗过得。她唯一忧虑,是董谦。她还不知晓董谦扮紫衣妖道的事,只说董谦先还不时托人送钱送米,这一向却断了音信。另外,那位大官人也命人给她送去钱帛,她百般推不掉,只有锁在箱子里,一钱一线都不肯碰。

  赵不尤听了,越发担忧起董谦,却只能等乙哥回音。

  第一桩事乙哥当天就办妥了。回来避开人悄悄说:“我将那封信送了过去,而后立即赶到那周家客店,躲在那门边候着。没等多久,便有一个穿蓝绸衫的男子去那店里打问姓古的住客,店主解释了半天,那绸衫男子才半信半疑地走了。”

  赵不尤听后,心里又落了一块实处,便叫乙哥仔细盯好第二桩事。

  直到第五天早上,赵不尤和墨儿去书讼摊的途中,乙哥快步追了上来。赵不尤叫墨儿先走,和乙哥走到边上无人处。

  乙哥忙不迭地说:“那桩事也问清楚了!昨天夜里我便想告诉您去,您又吩咐过莫要轻易上门,因此才忍到今天早上。她那丈夫好赌,欠了几十贯赌债,被债主天天追上门讨要,家里略值些钱的什物,尽都搜走了。清明过后没几天,不但债全还清了,还添置了许多新桌新床。她却一直不回家,我也急得没法。直到昨天晚上,才见她终于回家了,我忙偷偷跟了上去。半道上,她绕进城,走到定力院,在那门边黑地里站了半晌。有个人从院里走了出来,她忙跟了上去,和那人说了一阵话。我不敢凑太近,没听见说了些啥,而后,她便转身回去了。那个人则骑了马,往城北行去。我便又偷偷跟了上去,一直跟到榆林巷,那人下马进了一院宅子。我忙去街口打问,赵将军您猜,那人是谁?”

  “秦桧?”

  “咦,您原已知道?”

  赵不尤只微一笑:“你最后再替我做一桩事,偷偷去唬一唬那妇人,说你已知情,却莫要说破,问她讨要封嘴钱,莫讨多了,一二百文即可。”

  “这我最在行!”乙哥答应一声,乐呵呵走了。

  赵不尤却站在那里,凝神细想,两桩事都被自己猜中,却毫无可喜,如今已知背后这几人,不能再耽搁。他便没有去书讼摊,就近赁了匹马,赶往城中曹家书坊,去寻墨子江渡年。

  幸而江渡年在,赵不尤先在附近文墨铺里买了几张上等学士笺、四个信封、封套,花色各不相同。又请江渡年带上文房四宝,邀他去了附近一间茶楼,茶楼里尚未有客人。他们两个到楼上,选了角落一间清静阁子。

  经了梅船一事,简庄又猝亡,江渡年满面颓丧、神采尽褪,这时见赵不尤行事古怪,又眼露疑惑。

  赵不尤无暇繁絮,径直道:“今天来见江兄,有一事相求,要借助江兄绝技。”

  “要我做什么?”

  “抄写四封信。江兄可曾见过太学学正秦桧笔迹?”

  “见过。他极器重章美,师生之间常有信札往还,我见过许多次。他那书法,根于二王,精习欧体,后又研摹蔡京笔致,却更舒朗蕴藉。”

  “你自然能仿得来那笔迹?”

  “你要我仿他作甚?”

  “此事极紧要,恕我暂不能相告。不过,事关梅船,更为救人止祸。”

  “好。我替你写。”

  赵不尤立即研墨,提笔在草纸上写了四封短信。他在途中斟酌已熟,片时便已写好,便请江渡年仿照秦桧笔迹,誊写在新买的信笺上,又让他在四个内封、外封上分别写四个收信人名址:太师蔡京、少保蔡攸、枢密郑居中、侍郎邓雍进,并落款“桧谨封”。

  江渡年见到这四个名字,顿时惊望过来。

  “这便是我不能详说之因。你只管抄写,其他与你无干。”

  江渡年犹豫半晌,才小心提笔,照着写好。赵不尤一一对应,仔细封好四封信,装在袋里,这才和江渡年起身下楼告别。他见江渡年满眼忧疑,又安慰了一句:“放心。此事绝非邪行恶念,只因正道直行难以奏效,才不得不行此权变。而且,也决然牵扯不到你。”

  “我信你。”江渡年拱手一揖,随即转身回去。

  赵不尤看着他走进曹家书坊,这才骑了马,赶往城南去见邓雍进。

  邓雍进祖父名叫邓绾,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邓绾上书极力推崇,得王安石重用,官至御史中丞。王安石失势,又转而阿附吕惠卿。同乡人都笑骂他,邓绾却说:“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王安石复相,他又揭发吕惠卿之短,并上奏天子,应重用王安石子婿,并赐第京师。王安石听后,却说:“绾为国司直,而为宰臣乞恩泽,极伤国体,当黜。”天子也谓其“操心颇僻、赋性奸回”,将其斥知虢州。

  邓雍进父亲邓洵武,邓绾次子,进士及第。当今官家继位之初,旧党韩忠彦为相,其父韩琦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神宗年间也曾反对新法。邓洵武上奏:“先帝行新法以利民,琦尝论其非。今忠彦为相,更先帝之法,是忠彦能继父志,陛下为不能也。”并献上一本《爱莫助之图》,按新旧党分了两列名单,右边旧党数百人,左边新党则只有四五人。邓洵武极力推崇当时被贬的蔡京,说:“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官家正是听了此言,才重用蔡京。蔡京得势,邓洵武也因之节节高升,五年前,知枢密院,又拜少保,封莘国公,恩典如宰相。

  邓洵武极善弈棋,今年正月间,官家召他进宫对弈,特加封赏。回去后,邓洵武却得了急症,一病而亡。邓雍进并未应举,靠恩荫得官,去年才升任工部侍郎,却遭父亡,只能离职,丁忧守服。

  赵不尤从未见过邓雍进,更不轻易褒贬人物。然而,仅凭侯琴一事,对此人,他未见先已生厌。

  远远望见邓府那轩昂门楼,他告诫自己:正事要紧,莫要轻易露出厌憎⋯⋯

  二、门客

  冯赛先去街口食店切了半只炕鸭,买了几只胡饼。

  他提着回去时,见管杆儿仍立在院门边,伸着长脖子在等望。他说肚皮饿,得填些肥鸭肉,才有气力说话,冯赛只得依他。尚未走近,管杆儿便已嗅出气味:“是炕鸭?炕鸭好!油水不漏,全包在皮里!”

  冯赛唤他进到堂屋里,点起灯,摊开了油纸。管杆儿一见那鸭肉,顿时吸溜起口水,搓着手笑问:“冯相公,可有酒?这肥鸭得配些羊羔酒才不亏待。”

  冯赛只得去厨房寻到一小坛酒,给他斟了一碗:“没有羊羔酒,只有香桂酒。”

  “我说差了嘴,正是要香桂酒。这鸭油经桂香一催,才润透卤顶!”管杆儿端起碗长吸了一口,咂咂嘴,伸出瘦长指头,便去撕那鸭肉。

  冯赛发觉那鸭子一条腿已经不见,油纸也被撕去一片。管杆儿忙讪笑道:“今天为了你这事,跑到天黑。我那娇妻独个儿在家,怕是早已饿慌了。我便给她留了只鸭腿,她心头最好的便是这一口肥鸭油,嘿嘿!”说罢,便两手并用、大嘴开合,如同一只瘦大蜘蛛,急嚼急吞,油滴口水四溅。

  冯赛原本也有些饿,但见他这般吃相,哪里还有半点食欲?实在看不过,便借口去烧水煎茶,躲了出去。听着那吧嗒吸溜声停了,才拿了张热帕子进去,递给管杆儿,叫他拭嘴擦手,又忍着呕,将那桌上残骸收拾掉,擦净桌子,倒了两杯茶,这才重又坐下。

  管杆儿几口喝尽了茶水,连打了几个响嗝,才开口道:“那人不是个官员,只是个门客帮闲。”

  “叫什么?”

  “杜坞。”

  “还有呢?”

  “嘿嘿,我既已打问出他姓名,自然也知道他住哪里。不过,冯相公是不是该先拿出那许好的⋯⋯”

  “他真是我要寻的人?”

  “若差了,我连那一贯钱和半只鸭都给你吐出来。”

  “你先告诉我,你是如何打问到的?”

  “您是牙绝,岂不知,宁赠千金,不让一门。这门路若说出来,您自家便行过去了,我这双细腿儿不是白耗了那些辛苦?”

  冯赛见他如此执意,只得进去取了三贯钱,堆在他面前。

  管杆儿那对皱皮眼顿时闪得灯花一般:“此人住在西水门便桥南巷。”

  “你从哪里打问到,他真是我要寻的人?”

  “嘿嘿!这便是独门本事。冯相公自然是先各处都打问过了,才来寻我们。这好比捉贼,瞧着两个贼溜出房门逃了。两贼若是旧相识,认得一个,另一个自然也好捉寻,怕只怕两个只是临时结伴。黄胖和皮二想不到这里,只在孙羊店门前使呆力,抓着人便没头没脑乱问。我却是倒回去想:两人进孙羊店之前,在哪里碰的面?他们要说机密话,自然是就近寻一个清静所在。这东水门内外,只有两家酒楼,可在楼上清静阁子说话,一处是孙羊店,另一处是十千脚店。他们选了孙羊店,自然是在城门内见的面,因此,碰面之前,冯三相公恐怕是在东水门内某处,离孙羊店不远。那人有要紧事相商,自然也不是偶遇,而是特地去那里寻见了冯三相公。

  “冯三相公平日只好闲耍,他去那东水门内一带,自然是寻耍处。孙羊店这边,香染街尽是丝帛香料店铺,那便只有汴河大街进城方向。从孙羊店向西,走不多时,有一家正月才开的酒肆,后头藏了间赌坊。我便去那里打问,冯三相公果然去过许多回,进到二月后,便再没去过。这前后时日不就对上了?

  “我忙又打问。那酒肆门边有个卖水饮的老妇,说冯三相公爱喝她熬的甘豆汤,每回进去前都要先喝一碗,出来又喝一碗,钱也常多给几文——”

  冯赛听了,心里一动,此人应该正是冯宝。他们在家乡时,母亲常爱熬甘豆汤给他们喝。

  管杆儿继续讲道:“那老妇记得清楚,二月初九,惊蛰那天,那赌坊里特地兴起赌虫,寻些虫子,扣在碗底下猜赌。那天冯三相公也去了,出来时满脸笑,照例到她摊子上喝了碗甘豆汤,抓了一大把钱给她。刚转身要走,却被一个人唤住,是个小厮。那小厮将冯三相公请到街对面,那岸边柳树下有个男人,穿着身青绸衣,牵着匹马,微有些胖,大约四十来岁。老妇没瞧清面目,却记得那人下巴上一团黑浓胡须。冯三相公过去和那人说了两句话,两人便朝东边行去了,他们自然是去了孙羊店——”

  “你如何能确证?”

  “那人死了。”

  “死了?何时?”

  “十几天前。”

  “他如何死的?”

  “从马上摔下来跌死。”

  冯赛不由得苦笑:“跌死的便是我要寻的人?”

  “若咬不定,我敢吃您的肥鸭香桂酒?敢收您这些钱?”

  “好,你继续讲。”

  “那老妇虽不认得那黑须男子,却认得那小厮。”

  “哦?”

  “那小厮与她城外祥符县的外孙同住一条巷子,常在一处耍。我得了这金贵信儿,忙赁了头驴子,赶到祥符县,寻见了那外孙。那外孙说那小厮这两年一直在京城里给人做僮仆,那家主人姓杜。我问到住址,忙又赶回了城里,寻到那杜家。一问,那人名叫杜坞,十几天前死了。幸而那小厮还在他家中。我便假作他舅舅,唤出那小厮,问出了许多内情——

  “头一桩,那天请冯三相公去孙羊店的,正是他家主人。那小厮在楼下看着马,并没上去,因此不晓得两人说了什么;第二桩,他家主人那天傍晚骑了马回家,他在旁边跟着,途中一个紫衣道人走了过来——”

  “紫衣道人?”

  “嗯,我也听说了紫衣妖道的事儿,不过那小厮说,那紫衣道人瞧着并无异常,只是走过来拦住了马,对他主人说,你有大灾厄,眼下将至。他主人听了,惊得张大了嘴。那马却忽然怪嘶一声,狂跑起来,跑了十来步,他主人摔下马背,跌到地上,扭了一阵,便咽了气——”

  “尸首可有仵作查看过?”

  “仵作自然是验过,尸首脸色发青、口鼻出血,似乎有些中毒症状,却查不出哪里中的毒。那紫衣道人又不见踪影。小厮当时就在旁边,街上还有些人也亲眼瞧见,并未见那道士做了什么。他家娘子先还闹了一场,过了两天也便住了口。”

  “尸首现在何处?”

  “过了头七,已经烧化入殓了。这其中怕有古怪,不过,你只要我寻出这个人,我已寻到,这桩事便结了。其间古怪,冯相公若还想查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明上河图密码6:醒世大结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