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明上河图密码6:醒世大结局_分节阅读_第26节
小说作者:冶文彪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437 KB   上传时间:2020-03-10 19:35:17

  “太傅下的令,我只奉命,其他一概不知。”

  “王伦为何去登州?”

  “他去了登州?”

  “ 他身边跟了两个人,不是窦都知所差?”

  “两个人?”

  “清明那天,杨太傅赶去虹桥,王伦也去了那岸边。其中缘由,窦都知也不知情?”

  “我只奉命护行⋯⋯”窦监眼中露出失望,甚而有些委屈。看来他确不知情,杨戬也并未全然信任于他。杨戬一死,他失了依靠,今后恐怕极为艰难。

  “窦都知也不知王伦下落?”

  窦监摇摇头,两眼失神。

  “窦都知可知唱奴李师师近来动止?”

  窦监呆望门外,片刻才回过神:“李师师?你问她做什么?”

  陆青见他事事懵然,便笑了笑:“多有搅扰,在下告辞。”

  “慢着。你既然来了,便替我相一相。”

  陆青微一沉思,道了句:“从此孤舟迷江海,何如村岸泊炊烟。”

  窦监听后,又怔望向门外松荫。半晌才回过眼:“多谢陆先生开示。我会差人留意查寻王伦与王小槐。另外,李师师似乎也失踪不见,李供奉暗中派了人去寻她。”

  “李彦?”

  “嗯。此事不寻常,陆先生自家当心——”

第十六章 奇死

  在德不在险。

  ——宋太宗•赵光义

  一、手臂

  赵瓣儿站在瑶华宫门前,不由得抿嘴笑了起来。

  若不是这瑶华宫严禁男子进入,她还到不得这里。不过,由官府委派女子来查案,还绝无先例,自然难以让开封府开具官告书凭。倒是瓣儿自家想出一个主意:二哥赵不弃和开封府司法参军邓楷相熟,邓楷又是个随和人,央他来做个引介,半公半私,既能入得了瑶华宫门,又能免去公文麻烦。

  万福便去寻见邓楷,邓楷听了立即满口应允,身穿官服,自己骑马,给瓣儿雇了顶轿子,一起来到瑶华宫。

  这时见瓣儿笑,他也笑起来:“果然是赵将军的妹妹,寻常女子只听得泥里埋了只手臂,避都避不及——”

  瓣儿笑着应道:“手臂长在人身上时,没见谁怕。断下来,仍是那只手臂,为何要怕?”

  邓楷笑得眼睛眯成了缝,和瓣儿一起走上瑶华宫门前台阶。瑶华宫并不大,但院墙极高,墙头树木幽茂。门楼尽刷作青绿装。大门紧闭,只开了右边一个小侧门。虽近邻金水门外闹市,却极雅静。

  刚走到那侧门前,里头便迎出一个中年葛袍女冠,冷眼打量过来,认出了邓楷。

  邓楷也已收起笑脸:“前几日那手臂一案尚未勘查明白,上回那内监来时,遗漏了几桩要紧证据。开封府不好再去劳烦内侍省,瑶华宫又禁止男子进入,特去宗室延请太宗皇帝六世孙、宁远将军赵不尤之妹、宗姬赵瓣儿前来代为查问。”

  “我进去禀告都管。”

  那女冠冷着脸转身进去了。瓣儿知道,道教宫观之中,方丈为长,监院当家,都管为第三位,辅佐监院管领内外大小事务。半晌,那女冠引了一个五十来岁女冠,身材瘦高,绯色道袍,神色更加冷厉。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女冠,身穿青色道袍。

  邓楷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一道,那都管听后,冷眼扫视瓣儿,瓣儿将目光迎了上去,不傲亦不怯。那都管移开目光,冷声说了句:“随我来吧。”

  瓣儿朝邓楷偷偷一笑,抬脚迈过门槛,跟了进去。那都管并不回头,边走边问:“你要查问什么?”

  “一共六件事:一、先去看那埋藏手臂之处;二、瑶华宫可有男子混入?三、发现手臂前几日,进出宫门的女冠;四、那几日可有宫外女子进出?五、宫中可有人认得左手生了六指之人?六、宫中近一个月来,可有异常?”

  “第一件,巡照带你去看;第二,瑶华宫常日只开这一道侧门,绝无男子敢走近门前台阶;第三,进出宫门的女冠,叫巡照给你列个单子;第四,瑶华宫并非一般道观,除非宫里贬放妃嫔,从不许宫外女子进入,正月以来,你是头一个;第五,我已问过,并没有谁认得六指男子;第六,瑶华宫不许有异常。好了,你请便——”

  都管说罢,仍不回头,快步向前,走进前殿,留下那个年轻女冠陪着瓣儿。瓣儿这才明白,都管口中的“巡照”正是这年轻女冠。巡照是宫观中监察一职,执掌规令,协理宫事。瓣儿看她虽只比自己年长几岁,却面色苍白冷肃,透出些凌然威严之气。她只冷扫了瓣儿一眼,清声说:“请随我来。”便向前殿侧边的一条青砖路行去,瓣儿忙快步跟上。

  头一回进到这瑶华宫,瓣儿不住扫视四周,中间是接连三座殿,灵宫、玉皇及藏经籍的三清阁。两侧是一排排院落,比其他道观格局小许多,但檐宇清峻、雕栏精巧,多出一种秀整之气。地面尽都是青石砖,清亮光洁。沿着周边黄土刷饰的围墙,全都是高茂古木,满眼葱郁。沿路极少见到女冠身影,偶尔走过一两个,也都低眉敛容、神情谨肃。四下清寂,连脚步声、呼吸声都比常日显重,瓣儿不由得浑身一阵阵发冷。

  走到后院,是一大座院子,但乌漆院门紧闭,里头只间或传来咳嗽、洗涮、拍打衣物声,此外只觉得那是一座空院。瓣儿猜测,这必是幽禁嫔妃之地,哲宗孟皇后恐怕便在里头。她二十三岁时被诬为“阴挟媚道”,废居于此,当今官家即位后,虽曾将她召还宫中,但旋即又贬回这里,至今已近三十五年。

  瓣儿心想,这冰冷院子,自己恐怕一天都受不得,何况三十五年?除了孟皇后,里头不知还囚禁了哪些含冤妃嫔。不知将来能否寻到机缘,来替她们查清冤情?

  她正想着,那巡照朝她冷眼示意,随即拐向左边,沿着那冰冷大院子的外墙巷道,向南走到瑶华宫后院,一片池水,四周错落种了些花木,清幽中透出些萧疏寒意。靠后墙,是一排六座小院落。其中一个院里传来狗吠声。

  那巡照引着瓣儿沿花木间碎石小径,来到西墙附近,那里种了一大丛芍药,枝叶鲜绿。巡照伸手指了指叶丛后面,瓣儿凑近弯腰一看,那里泥土被挖出了一个小坑,里头隐约还有些乌黑土粒,应是血迹所浸。她注视片刻,直起身,环视四周。在这里偷埋人臂,后边那一排院落里住的人最便宜。其中,靠西这两个院子尤其近便。

  于是,她问:“后面这排院落里,住的都是哪些人?”

  “这后面住的是瑶华宫二十四位执事,四人一院。我住在第二院。”

  瓣儿记不清二十四位执事究竟有哪些,便问:“能时常出入瑶华宫的有几位?”

  “只有都厨、经主、化主、公务四人。都厨每日清早去菜市采买油米菜蔬,经主每一旬出去寻买一回经籍,化主主掌募化,公务管领宫外房田租课,后两位执事须不时进出。”

  “宫里人向外携带物件,可会查问?”

  “宫中物件,严禁带出,出宫都会细查。”

  瓣儿听后,点了点头。在家中,她已与哥哥赵不尤商讨过。瑶华宫门禁极严,男子极难混入。何况那手臂十分粗壮,六指人身材也一定健壮,更难蒙混入宫。即便混入,他身死之后,尸首其他部分也难掩藏,除非将剩余尸身带出宫,这又更难,因而,六指人应该是死于瑶华宫之外。

  若真是如此,此事则更加古怪,为何有人冒险将两只手臂带入瑶华宫花园去藏埋?原因恐怕只有一个:藏埋者遭人利用或陷害,手臂偷藏在她箱笼或袋子里,带进瑶华宫后她才发觉。她因某种缘由而心虚,不敢声张,才趁夜将其藏埋起来。

  “我能否见一见那四位执事?”

  “不必见了。四位执事采买菜蔬、购买经籍、收讨租课、募化钱物回来,都先由账房清点入账,再由里头各处执事点算领取,菜蔬油米归饭头和菜头,经籍由三清阁殿主记录入册,租课和募化钱物由库头收纳,都须经过两道关,至少十数双眼,藏不下两只手臂。”

  “她们能否携带私人物件进来?”

  “那两只手臂发现时,血肉鲜红,应是前一天才割下。我已查问过,之前一天,经主和公务未出宫,都厨未带私人物件回来,化主虽带了两个木匣回来,但里头是她从州桥丁家素茶店化得的素糕。进宫后,她便命手底下两个女童抱着那两个木匣,将素糕分送给方丈、宫监及各位执事。而且,当天下午她又出宫去化募,至今未回。”

  瓣儿心中却隐隐一动,暗缝原来藏在这里⋯⋯

  二、金妖

  冯赛见谭力被杀,出了命案,再不能隐瞒,便去厢厅报了案。

  “又一桩?”厢长朱淮山顿时皱起了眉,他原本是个日日读《庄子》的散淡人,这时在原地转了几圈,才想起是要吩咐旁边的小吏曾小羊,赶紧去开封府报案。随后叫书吏颜圆去军巡铺请了两个禁军,跟着冯赛去十千脚店,将樊泰、于富、朱广三人押到厢厅,锁到了后院的一间空房里。

  那三人眼圈都仍在发红,见冯赛要走,一起扑通跪下来。樊泰声音越发嘶哑:“冯相公,你一定要捉住那个奸人,万万不能让他逃了!”

  冯赛心里也正乱,看三人这样,有些不忍,便答了句:“放心,他逃不掉。”

  三人听了,一起连声叩头道谢。冯赛不愿多瞧,忙离开了厢厅。

  他骑马进了东水门,来到香染街口,见街角那个书讼摊空着,并不见赵不尤,便来到旁边的秦家解库,四个壮汉手执杆棒守在门边,冯赛知道是秦广河派来保护那八十万贯。他下马进店,找见店主严申,要回那只钱袋,又向他打问讼绝赵不尤。严申说多日未见赵不尤来书讼摊。冯赛又问了赵不尤住址,谢过之后,便提着钱袋出来,那四个壮汉忙过来护住。等他上了马,四人也立即上马,仍将他护在中间,一起进城赶往秦广河那里。

  来到秦家解库正店,秦广河和绢行行首黄三娘、粮行行首鲍川早已候在一楼的厅里。三人一见冯赛,全都迎了出来,又喜又有些疑虑不信。冯赛将袋子解开,取出几叠便钱拿给他们看,三人这才一起长舒口气。秦广河说:“我们三个已经商议过,剩余的二十万贯,三家平摊,一起填还。这些钱放在任何地方,都是祸患,车子已经备好,咱们这就去太府寺还掉它。”

  三人上了一辆厢车,那四个壮汉仍护着冯赛,一起来到太府寺市易务。那务丞已得了秦广河的信,冯赛一行赶到时,他穿着绿锦公服,正站在厅前台阶上来回踱步、搓手等候。冯赛才下马,刚将钱袋提过去,那务丞已一把夺过去,颤着手,急急解开绳子,一把抓出两叠,唰唰验过,又抓出几叠,见的确为真,这才哈哈怪笑起来,眼里竟笑出泪来。半晌他才发觉自己失态,忙收住狂喜,高声唤来几个文吏,将钱袋提进去清点入账。而后才让冯赛诸人跟他进去,先签过八十万贯缴还文书,接着又与秦广河、黄三娘、鲍川三人签下剩余二十万贯赔补官契,仍由冯赛作牙证。那务丞这回极其小心谨慎,办完这些公文出来,已是下午。

  了结了这桩大事,冯赛浑身轻了不少,但心里仍坠着其他忧虑,便别过三位行首,骑马赶往城外箪瓢巷。

  他要去向赵不尤打问梅船及紫衣客一事。邱迁去应天府查探出来,冯宝穿了耳洞,身穿紫衣,上了那梅船。清明那天正午,梅船发生神仙异事,船上死了许多人,冯宝却不在其中。

  上午在谭力藏身的那只船上,冯赛等樊泰哭罢平息之后,仔细问了紫衣客一事。

  樊泰说:“这桩事是由姓柳的奸人指使,谭力做成。清明那天,天未亮,谭力带了一个篙工,驾船赶往下锁税关,泊在税关上游附近岸边。等梅船到税关停下来,税吏上去查检时,谭力打开左边舱门,驾船驶了过去。经过梅船时,他叫篙工撑慢了船速。梅船中间舱室窗户里爬出一个人,跳到了谭力船上,正是那个紫衣人。谭力载着那紫衣人往下驶了几里路,而后又折回来,泊到虹桥附近,等候那姓柳的奸人。那奸人却被炭商捉走,没见到紫衣人。”

  “那紫衣人是什么模样?”

  “年纪瞧着二十来岁,模样十分俊俏,只是双耳像妇人一般,穿了耳洞⋯⋯对了,这时想起来,那紫衣人面目和冯相公您隐约有几分像。”

  冯赛心里一沉,恐怕真是冯宝,忙问:“没人逼迫他,他自家跳上谭力船上的?”

  “谭力说,经过那窗口时,见那舱房里有两个人,一个是税吏,另一个似是税监。但他们只是站着瞧。那紫衣人跳船时,虽有些紧忙,却不似逃跑。他到了谭力船上这许多天,并没有捆着,他也从没想逃过。”

  “他可说了什么?”

  “没有。不论问什么,他都不答言,似乎是个哑巴,只呆坐在船舱里,有时瞧着又有些焦闷。不知他是何来历,姓柳的奸人要他做什么?如今姓柳的奸人杀了谭力,劫走了紫衣人,这仇便是死一千回,也要报!”

  冯赛纳闷之极,李弃东为何一定要捉冯宝?冯宝的举动更是令他惊诧。照冯宝素来性情,莫说在一只船里躲这许多天,便是半天,冯宝也受不得。不知冯宝是中了邪,还是受了蛊惑。更不知,那梅船究竟藏了何等隐秘?

  他一路反复思忖,却丝毫想不明白其中情由。赶至箪瓢巷时,天已黄昏。他向街角茶肆店主问到赵不尤的家门,驱马进了巷子。来到那门前,见只是一座寻常院落,不禁有些诧异,堂堂宗室皇胄,竟住在这等简朴之处。

  他下了马去敲门,开门的是个中年仆妇,那仆妇说赵不尤清早便出门了,不知何时回来。冯赛只得谢过,本要去街口茶肆坐着等,但一想,下锁税关那税监姓胡,家离此不远,往南二三里地。清明那天,冯宝跳上谭力船时,那胡税监在梅船那间舱室里,不如先去他那里问一问。

  他踏着暮色,驱马向南。赶到胡税监住的那条石磨街时,天色越发昏麻,街边店肆都亮起了灯。刚转过街口,一眼瞧见前头有个人,骑了匹马,昏暗中看背影,正是那胡税监。他忙要驱马赶上去,身后忽然传来一阵铜铃声,随即有人疾奔而过,险些惊到他的马。

  冯赛忙挽住缰绳,那人却毫不停步,继续疾奔,装束更是奇异:头戴一顶金道冠,身披一领紫锦大氅,迎风乱展;手里举着个铜铃,不住摇动。那人奔到胡税监马前,转身拦住。胡税监忙勒住了马,那人手臂急振,铜铃摇得更响。

  冯赛忙驱马走近了些,映着旁边酒肆的灯笼,隐约见那人装扮得如同妖异妇人。身穿紫锦衫,脸涂得雪白,眉毛细黑斜弯,嘴唇又抹得艳红。两耳边莹莹闪亮,挂着两只金耳坠。他站在胡税监马前,隔了几尺远,摇动铜铃,嘴里念着咒语,随后将铜铃指向胡税监,胡税监竟惨叫一声,跌下马来。

  那怪人却迅即转身,又向前疾奔。他前面不远处有辆厢车正在缓缓行驶,怪人奔到厢车后,抬脚一蹬,蹿上了车顶,略一俯身,竟凌空飞起!

  冯赛惊在原地,见那人在空中如同紫翼大鹏一般,飞了一丈多远。那厢车里一个妇人被顶篷声响惊到,掀开窗帘,探出头来,也惊望向空中那飞人。

  前面又是个街口,中央立着一座木架钟楼,架上悬着一只铜钟。那人竟直直飞向那铜钟,“当”的一声,撞个正中,其间似乎还夹了“砰”的一声爆响。随即,那人轻飘飘落下,如一件空衣。

  街口顿时响起一阵惊呼,冯赛顾不得地上的胡税监,忙驱马奔了过去,街边的人也纷纷跑了出来。冯赛奔到近前,跳下马,跑到那钟架下看时,却不见那怪人踪影,地上只落了一顶金道冠,一件紫锦披风⋯⋯

  三、纵火

  梁兴见身后有个人提了盏灯笼,忙一把讨过,奔进那巷子。

  巷子地上铺着青砖,那紫衣怪人燃烧升空之处,落了一摊灰烬。梁兴望着那灰烬,心中一阵恍惚,做了场怪梦一般。然而,回想前后所见,那人装扮虽怪异,举动虽僵硬,但真真确确是活人。只是,活人如何能燃烧升空?

  梁兴举灯望向周边,两边皆是高墙,巷底那院门紧闭。他走到那院门前,门环上挂了一只大铜锁,锁上生满锈迹。他从来不信鬼怪,这时却惊怔不已。心里记挂着施有良,便回到巷口,将灯笼还给那人,疾步走到施有良院门前。那里也围了些人,提着灯笼照看议论。梁兴忍住悲惧,凑近前去,见施有良已被烧得焦黑,全然辨不清面目。梁兴眼睛一热,眼泪顿时滚落。

  他不愿旁人瞧见,忙转头离开,用手背擦掉泪水,走进了那院门。

  屋里亮着盏油灯,瞧着却幽暗空寂。院里一切如故,墙边水桶扁担、墙角水缸、窗边小桌小凳⋯⋯都无比熟稔。院里那株杏树,他常和施有良在树下吃酒论兵法。甚而墙角墙头那些草,都如亲故一般。

  走进堂屋,见中间方桌上,那盏陶灯孤零零静燃。桌面上蒙了一层灰,靠左边摆了一坛酒、一只酒碗,碗里还剩一半酒。施有良酒量小,独自吃酒,从来都只烫半瓶,拿小盏慢斟,且离不得下酒的姜豉、糟瓜齑,如今却用坛碗净吃⋯⋯梁兴心里悔痛,眼泪又滚了下来。

  这时,有人走进了院子。梁兴忙又擦掉泪水,扭头一看,竟是梁红玉,换了身半旧青布衫裤,头上也只包了张青布帕,扮作了寻常民妇。梁兴正备感孤单,见到她,心头不禁一暖,忙问:“你如何寻到这里的?”

  “为姊的自然知晓为弟的心思——”梁红玉笑了笑,随即正色道,“那个燃火怪人似乎正是我劫到暗室里的紫衣人。”

  “你也见到他了?”

  “嗯。不过略晚了一步,只匆忙瞧见一眼,未看真切,但身形极像。施有良最后似乎朝你喊了句话?”

  “救我妻儿,贴职。”

  “贴职?大臣兼领馆阁学士之职叫贴职,劫走他妻儿的是个馆阁学士?”

  “不清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明上河图密码6:醒世大结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