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疆记事:密林诡境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二兵科林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492 KB   上传时间:2017-12-20 17:37:58

  是啊,在这么小的空间里爆炸核弹,不说这大厅里的一切都得摧毁,连掏空的岩层,说不定都得轰然塌下。动用那么多的财力人力,修这么些东西出来,最后用一颗核弹全全炸毁,我是说,苏联人既然有能力在这里“开天辟地”,就绝不会有那么怪诞的想法。

  “当然会,”杨前辈说,“但核弹并不是在这里引爆,这明显毫无意义。”

  说完,他又抬起一只手,指向那区域的中心:“他们啊,可能是想把那儿打穿,然后丢下去引爆。”

  “丢下去?”旗娃问。

  “打穿?”邓鸿超也同时问。

  打穿丢下去?我瞬间想到,难道说,那些苏联人,是想借着核弹的威力,来协助缓慢的钻探工程?不可能吧,这也太疯狂了!其实,在“人定胜天”的思潮影响下,核弹在我眼中,是一种威力大到无边无际的武器。

  之前听杨前辈说,苏联人用核弹修水库。别说,小炮仗都能炸出坑,大炮仗的确是个省事的办法。但是,水库也还是在地表上啊,放个核弹埋进土里,如果技术可控,炸一个大坑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如果在这下边儿引爆一刻核弹,他们就不怕巨大的威力,毁坏岩层,破坏地基吗?我不免想到,一颗原子弹在这儿爆炸,也许头顶的好大一片土地,好大一片丛林,都会塌陷下来。

  “跟我来。”杨前辈说着放离铁栏,转身侧退,“推论也是要讲求证据的,不是说敞开脑袋乱想就可以了。”

  “下面这个地方,才是问题的关键。”他看了邓鸿超一眼,“你们做好心理准备,那个地方,我十八年来,就去过一次。”

  “什么地方?”邓鸿超的语气有点警觉。

  但我总感觉,那凹陷的区域,看起来更像一个“施工现场”。因为,那里面不仅有水泥堆,还有铁锹铁镐一类的器具。总得来说,就像是苏联工人下班了,第二天准备回来接着干活的样子。

正文 第一百四十四章 :山峰

  杨前辈没有说话,而是退回钢板通道,留给咱们一个背影。好奇心被吊悬着的众人,也只好退回身,跟上他那一瘸一拐的脚步。通道有个四五米宽,容得下几人并排而行。可是走动之中,那王军英,竟落在了我身后。

  心里虽然憋着无比的好奇,但我还没忘记“有问题”这件事。疑心让我觉得,王军英刚才的四处走动,就是故意落到队伍最后的掩饰。我假意身体犯疼,一把撑着墙壁上的管道,定住身子,满脸故作痛苦。

  “怎么了?”他立即靠上前问我。

  我摇摇头,道:“没什么,肋巴骨头犯疼,你先走。”

  但王军英没有同意我的要求,他那双冰冷的眼睛看了我一眼,然后说:“要不我扶着你?”

  对话在这静谧的厅室内清晰无比,前行的他们,也停下脚步,回头扭看。我摇摇头,推了他的背囊一下:“没事,还坚持得住,走吧。”

  在我的推动下,王军英也只能缓缓行步,终于走到了我前边儿。他扭回头,眼神里不知装的是关切,还是狐疑。他道:“撑不住的话就说出来,别硬撑。”

  “这位小伙怎么了?”杨前辈在前面问。

  “给摔了,断了骨头。”旗娃答道。

  “断了骨头?”杨前辈回头问。

  “没大事,”我提高了声音,“继续走吧!”

  走动中,王军英那狐疑的眼,时不时还会扭头看我。试看,留我一个在最后头,似乎也起不了作用。我开始担心,他如果突然发起难来,就算不用手枪,赤手空拳我估计也不是他的对手。况且,我还算个伤员。

  但是,我假意撑着腰肚,实则是为了靠近手枪。管他怎么说,我不是一个愿意当待宰羔羊的人。只要王军英有那么一点儿不对,我就先躲滚在地,掏出枪再说。但那样的话,受伤的肋骨可能会把我疼晕过去——事情很棘手。

  整个空间内,都回荡着杨前辈那皮靴踏在钢板上的声响。就这样胡猜乱想着,队伍大概走了个二十米。这才发现,在前方的厅室角落,竟然镶着一扇门。门还是之前那种带着“转盘”的厚门。

  杨前辈走过去,很快开启了它。邓鸿超似乎对那门感兴趣,杨前辈丢手后,他侧在旁边,饶有兴致的观察着上边儿的构造。

  但我们几个注意里,自然放进了门背后。门后边,是一条宽大的通道。仗着有一个专门的、“自动化”的水电站,那通道里面,也阔绰的亮起了一长条昏暗的灯光。

  邓鸿超看了几眼厚门,就随着杨前辈走了进去。

  走进一看,看惯了外边儿的巨大厅室,这里头就有些简陋、逼仄了。比较来说,里面只算一个临时用的隧道。看其修缮,就有些像咱们走出水电站的那条简陋通道。但眼前这一条,更宽,更高,感觉也更长。

  抬头一看,散发着昏暗光线的老旧灯泡,就与一些金属器具,挂在上头,离头顶不过一米左右。好几根粗长的电缆,也穿行在顶端。灯光在狭长的通道里隔一阵就会出现,我仰头越过前面几人的肩膀,发现幽幽的通道里,灯光直直伸延,见不到尾。

  那看起很幽静,也很诡异。

  虽然这里面简陋无比,跟个矿洞一般,但脚下还是铺展有钢板。走几步后,明显的感觉是鼻子有些不畅,不知是岩体撒下了粉尘,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哐当哐当的脚步声,在狭长的隧道里回荡有余,这种地方,虽然吊诡,但是最能吸引人的——你踏上了它的头,就想看到它的尾。

  就像咱们之前在水泥长岛上那样。

  杨前辈的腿走不快,咱们这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也只能压着他的速度,东看西看转移注意力。但是,这岩道里除了头顶那些垂暮之年的电灯,就再无其他东西可看了。

  十几分钟后,最前面的杨前辈,终于停了下来。

  偏头一看,前方那长蛇一样的灯光,似乎到了尽头。那么这条通道,也应该到尾巴了。前方“吱呀”一声响,杨前辈推开了一道门。门是铁框穿着铁丝那种门,就像在水电站看到的那种。接着,队伍继续前走。

  铁丝网门几乎就算一个摆设,因为上边儿都没上锁。只见一块铁板子贴在上面,不知道铁板是做过什么防锈处理,还是这里不易发锈,上边儿的图案与文字清晰可辨。图案很古怪,看不明白画的是什么,邓鸿超堵在前头,对那铁板发了一会儿楞。

  “写的啥?”旗娃睁大了眼睛,好奇的问他。

  但邓鸿超没回答,他双手捏上背囊的背带,提了提,然后继续向前。

  越过门之后,抬头一看,头顶的长延灯光全无,取而代之的是变阔的灯光。前方似乎不再是隧道,刚踩出一步,我就发现了不对劲儿。之前的钢板,虽然踩上去哐当哐当,但那是因为与凹凸不平的岩面有空隙造成的。

  而现在,是更加空哨的“哐当哐当”,脚下的钢板似乎有些薄,并且,我能明显的感觉到,钢板下面好像是空的。我赶紧打开了手电筒,扫出一看,面前的钢板面积陡然变阔,几乎算是一个平台了。抬头转身一看,那铁丝网门上边儿,就是厚实的黑灰岩体,也就是隧道的断口。

  断口旁边的岩体不着边际,凸隆又下凹,一路上攀,左右横生,不知道究竟有多大。

  “到了,”杨前辈直直往前走着,“就是这个地方。”

  王军英试探性的跺了跺脚,然后也打开手电筒,皱起了眉头。旗娃跟着杨前辈,问:“这是哪儿啊,光秃秃的,不见个新鲜!”

  脚下的平台,大概就是一个十来平米的长方形。钢板边缘,全都围起了粗壮的铁条护栏。围栏之中,竖立起了几架昏暗的灯,其中一架的电压似乎不稳,在微微闪烁。微弱的灯光,几本照清了平台的全貌。但是,这平台上,除了放置在前端的两坨大机器以外,啥也没有。

  微弱的灯光外,也仅是黑暗,什么都看不到。举着手电筒往上扫,光束散散的一片,咱们的头顶上啥也没有。咦,这刚才还在岩体之中呢,怎么现在就空掉了?

  怀揣着疑惑,我走到了平台边缘,低头往下看。光束探下,下方能看到偏斜的岩体,以及影影绰绰的、嵌进岩体的钢架结构。

  这一看,我慢慢幻想出了这里的构造。

  事实上,这里的岩体,仅凭我的想象,恐怕比地表上的那些雄伟高山,还要雄伟百倍不止。如果说可以将背后的这片岩体顶破地表,抬而往上,那必定是一个仰头不见顶的巨大山峰。而我们目前的位置,估计就是在这个巨大山峰的中间段,山腰处。

  但是,比起地表上的那些山,这里的岩体很不友好。其岩壁就跟天坑那样,几乎陡峭成了九十度。苏联人,如同鼹鼠一般打通了岩体,然后在这几乎垂直的岩体半腰上,支出了一层钢板平台。说起来,这有些莫名其妙,平台之外是彻彻底底的黑暗,支一层平台出来,能干什么呢?既不能一览众山小,也没办法赏看日出日落。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因为我手中的光束,在上探下探中,除了能探见后边儿的岩体之外,短促的光束,就可以说是上不见顶,下不见底。

  那漆黑的世界,似乎就这样空了。

正文 公告

  整篇文章已经写完,后续的政治敏感内容修改也全部完成。

  因为笔者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很紧急,需要外出一趟。剩下的内容会启用网站的“定时发布”功能发表,将会在未来三天内全部结束。

  感谢各位的支持与理解。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五章 :曳光弹

  关掉手电筒,杨前辈走到了钢板平台的最边缘,在那里,立着两坨个头很大的机器。这块平台上,除了架起灯的灯架外,就还有那两坨大机器。

  杨前辈弓着身子,摆弄着其中一台。

  “这台坏了。”他说。

  凑过去一看,两坨大机器,其实是两台固定在钢板上的探照灯。那就有些像用于防空的那种探照灯,探照灯口径巨大,跟我的臂展差不了多少。灯体可在底座上,晃悠移动。但是,它们年久失修,不知道运作是否正常。邓鸿超摸了一下探照灯上的厚灰,似乎想到了什么。他靠在探照灯旁边,手撑着铁栏,对着外边儿那一片彻底的黑暗发楞。

  而我们几个,跟着杨前辈,走向另一侧的探照灯,看那一台是否还能运作正常。

  “这大脑袋灯,不是用来打()飞机的吗,搁在这儿做啥?”旗娃仰脑四望,疑惑着自言自语。

  与其在意探照灯,还不如在意这个平台本身。苏联人搬个探照灯来这儿,不会是为了好玩,肯定有他们的目的。

  杨前辈蹲着身,在探照灯附近摆弄着。王军英打着手电筒,为他照探光明。之前在隧道里的粗壮电缆,似乎就是为了给这两台大灯供电的。

  摆弄一阵,随着一声开关的啪嗒响动,探照灯上那布满厚灰的整平玻璃片,瞬间亮起了光。几十年的停息,在这一刻被电流唤醒,只见光束缓而破开灰尘,以肉眼观察不到的速度,飞刺进平台斜上方的黑暗里。

  无比刺眼的光,在这昏暗的环境里有些可怕。我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两步。

  “哗!”旗娃惊叹,“这大脑袋灯,真亮堂!”

  冲天而上的光,有如黑暗里的一把宝剑,吸引了五双眼睛的注意。杨前辈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仰看着光束,缓缓站了起来。

  “看吧,就是这个。”布条盖住了他的面目,但我能感觉到,他是在叹叹而笑。

  直冲的光束,不知道能射多远。但肯定能射非常远。光束在彻黑中一闯无碍,视线随它上移,在距离咱们几十米高的斜上方,光束触碰到了突兀盘聚而来的岩体。当然了,这是在地底之下,不是在真正的山峰,上边儿肯定是盖着顶的。

  但那好像不是杨前辈的目的,他用大衣的袖子,抹了抹探照灯玻璃罩上的灰尘,光束即刻变得更亮。然后,他按着可以移动的探照灯,将那宝剑一样的光束,调而向下。只见光束照耀的斑驳岩影,扫晃而动,光束随着杨前辈的调动,由斜冲往上,变为平平而出。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切实感觉到“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那样子,就像是高射机炮的枪管,被调整向下,转而平射对敌——战场上经常都有这样的做法。尤其是越南军队。

  而这一调不要紧,那原本能触碰到岩体的光线,被调整为平射而出后,竟他娘的虚虚而向前,再碰不到任何岩体!

  我猜得不错,在平台的前方,在咱们的视野前方,在那片彻底的黑暗中,是真的空了。彻底的黑暗里,似乎什么都不存在!

  瞧啊,探照灯的光束在黑暗中直直伸延,在视野里渐渐变散,就像数学概念中的“直线”,只见头,不见尾。那是一种很虚晃的视觉体验,我不知道是这东西穷尽了光力,还是自己的目力所限。总之,那光束就这样在黑暗中无尽延展,照不到任何事物。

  几个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了呆,杨前辈继续调整着光束,将光束在黑暗中左右横移。但,无论光束怎么移,都触碰不到任何东西。在这块钢板平台外,是一片虚无,永无止境的虚无,无边无际的虚无。

  杨前辈在一旁做着解说:“这里,就是我说的空腔。”

  “空腔?”旗娃嘴唇在微微打抖,“这他妈也空得也太多了点儿吧!”

  “我说,这真的是地底下?”他问。

  邓鸿超望着光束,也问道:“这光能射多远?”

  “不清楚——”杨前辈答,“但是,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直观的看一看。”

  说着他取下肩头的步枪,递给了旗娃。

  “来,你们是当兵的,打枪比我专业,”杨前辈说,“这枪,是我以前在库房里找到的,里面的子弹,经过了特殊处理,打出来会拖着光。我想,可能就是为了在这里实验用。”

  “曳光弹?”王军英立即问。

  “嗯。”杨前辈点头,“就那个意思。”

  旗娃接过那支AK47,取出弹匣看了看。果然,露在弹匣的尖头子弹,弹头部位覆盖着红色的标记。实际上,曳光弹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就是在普通的子弹上涂上发光剂,子弹打出去后,发光剂与空气摩擦,便能拖出一道光线来。

  机枪手就会在子弹里时不时夹一颗,用于观察、调整弹道。而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们也会按几发这种子弹进弹匣,可以为炮兵大哥指示重要目标。

  “这枪还能打吗?”旗娃将弹匣夹在腋下,拉了一下枪栓。枪膛里是空的,没有拉出子弹来。但听那流畅悦耳的声响,这枪应该能打。

  “能,”杨前辈肯定的说,“我照着手册,定期保养过。”

  “怪不得,”旗娃动了动鼻子,“油味儿那么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疆记事:密林诡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