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疆记事:密林诡境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二兵科林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492 KB   上传时间:2017-12-20 17:37:58

  手电筒再一移动,发现这洞不仅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并且密密麻麻的蝙蝠早已是占领攀附在了洞穴尽头的石壁上。它们大多数聚在一堆,在石壁上形成一个让人头皮发痒的“黑斑”,有的则倒挂在洞顶,三两为群。

  原来这个洞穴是他娘的蝙蝠窝!

  但最糟糕的,是我们惊动到了这些玩意儿。惊亮的手电筒光线中,旗娃的惊呼刚一出口,就见石壁上鼠头攒动,粘附在石壁上的“黑斑”犹如掀起了浪头,上拂下移。“呲叽呲叽”的叫声,立即在耳边响起。

  我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就听耳旁“扑棱”一声响中,带起一阵急风。几个黑影贴着我的耳边飞了过去。

  “趴下!”我低吼了一句。趴下的那一瞬间,我看到手电筒光线移过的区域里,石壁上的“黑斑”们纷纷舞翅而动,朝着我们飞来。

正文 第四十五章 :燕巴虎

  吼声的同时,我就急速趴倒在地。

  接着,头顶直觉万鼠飞过,千万双翅膀在上方扑腾,“呲叽呲叽”的叫声响耳不绝。出洞的蝙蝠,犹如发灾的蝗虫,密密麻麻,接连成片——尽管我趴在地上,看不到头顶的情况,但光是听声音,我就能猜想出那“万蝠出洞”的盛况。

  蝙蝠这玩意儿,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它们在我家乡的土名叫做“盐老鼠”,说是吃多了盐巴的老鼠,就会长出翅膀变为蝙蝠。因为这玩意儿除了多两扇翅膀之外,其他地方看起来就跟老鼠差不多,尤其是那一身的黑毛。

  至于说这玩意儿咬人不咬人,我就不太清楚。但我小时候看的连环画里,有出现过“吸血蝙蝠”这一恐怖的角色,如今见识到真货,不免有些胆颤惧怕。如果这些丑陋的盐老鼠喜吃肉、爱吸血,那我真是没半点法子可以跑掉。

  毕竟如此恐怖的数量,它们可以轻松的在我身上里三层外三层的裹上几圈,再慢慢下口。

  再说了,即便是这玩意儿不咬人、不吸血,洞里头这数不清的蝙蝠倾巢出动,如若顶撞到人身,也能把整个人掀翻掉——我可不想那湿粘的黑毛,以及锋利的脚爪贴到我的身上来。

  来不及去顾及后边的黄班长一行,我捂住了头部,死贴在地面。可即便是这样,仍还是有几头盐老鼠撞到了我的头上,从空中跌落到我身旁。见恶物近身,我犹如火星烫头,惊炸着舞者手电筒,将它们刨走。

  但这些黑毛飞物似乎对我并不感兴趣,落地的盐老鼠“呲叽呲叽”在耳边叫嚷几声后,就扑腾起翅膀,跟着大队伍飞出了洞。

  旗娃和刘思革那边儿动作没我快,只听他俩在翅膀扑腾、黑影飞动中叫嚷了几句什么,恐怕是被盐老鼠们撞得不轻。

  哗啦啦,扑腾腾,头顶的响动还在持续。

  大概一两分钟过去,抱头趴身中的我,耳边的扑腾愣动总算是平息了下去。抬起头,我举起手电筒,往前方的深洞里一探,果然,石壁上的“黑斑”消失了。

  “我操!”旗娃在一旁拍着身子站了起来,怒骂着说,“这几把燕巴虎,比TIAN/AN/MEN广场上的人还多!”

  地上好像有只被撞坏了翅膀的蝙蝠,在地上“呲叽”作响,扇翅不停。这倒是刚好投进了旗娃的火气中。旗娃一个跺脚,再一个猛踢,终结了那小小的盐老鼠的生命。最后,旗娃还不往补上一大坨唾沫星子。

  刘思革也站起身,举起手电筒往里一探,轻声道:“盐老鼠嘛,很正常,丢进锅里一煮,可是一道好菜。”

  旗娃惊蔑了一声,说道:“啥?丢进锅里?我操,也亏你想得出来,不犯恶心!”

  说完,旗娃就极其不礼貌的走开了。结果刚撂完话,转身之中他忘记了弯腰行走,一下就碰上了高度陡降的洞顶。“砰”的一声,旗娃的脑袋撞上了石顶。剧烈的疼痛惹得他又怒骂了一句。

  “破几把地方!”这愣头青的脾气还不小。但即便有再大的火气,也无处发泄,他还是只能乖乖弯腰而走。

  刘思革盯了旗娃一眼,有些想笑,但又没笑出来。

  再用手电筒扫了几圈洞的尽头,发现无其他异常后,我和刘思革也便弯下腰往回走。

  黄班长三人,由于不像我们三个那样处在盐老鼠出洞的“风口”之上,所以很容易就避开了冲涌而出的蝙蝠群。这些老鼠一样的黑毛动物,不知是受了我们的惊吓,还是到了外出觅食的时间,一洞的蝙蝠倾巢出动后,就彻底消失在黑夜里,再也听不到半点儿声响。

  蝙蝠固然邪气冲天,但刚才的遭遇让我明白,这些黑毛动物对咱们并不感兴趣,倒是它们受到了惊吓。所以,黄班长决定,仍然是在矮洞下扎营。

  这个矮洞是盐老鼠们的家,它们既然飞得出去,肯定也飞得回来。为了避免刚才的“万蝠冲身”再次发生,我们便把扎营的位置移到了洞穴进口的外沿。事实上,我们仅是需要一个可以遮天盖夜的环境。

  在营地附近撒好了雄黄酒,我们就将这不大不小的矮洞“租用”了一部分。由于这里并不是昨天那种延伸进山的洞穴,而是半露天的“洞”,所以我们不能生火。包里头的储藏的蛇肉,自然是没机会吃,只能用罐头果腹。

  但实际上,除去疲累爬满了身体之外,众人的肚子也早就空了,我们哪里还有心思去煮蛇肉,撬开便食的罐头食品已足够让我们垂涎三尺。

  填肚之中,黄班长简单的向我们说明了一下任务进展。虽然今天走了不少弯路,但地图上的总路线,已经快走完了一半。黄班长说,如果后面的路一切顺利,我们明后天就能走到地图上的圆圈里头。

  这是个好消息,越境之后,尽管好几次险情缠身,可我们还是安稳的度过了两天。再这样保持下去,我们就能达到目的地了。比起这烦人的丛林,我倒是更想快些到达那阴森的地底。至少到了那下边儿,再也不用在林子里头穿梭,可以好好的歇他一阵。

  可是,此时在黑暗中、在洞底下匆忙行食的六个人不知道,任务的终点站确实是越走越近。但是,危险并没有越走越远,而是正在悄悄逼近。

  乌漆墨黑中,六个人吃完了饭,休歇了身,可算是放松了下来。“酒足饭饱”后的旗娃,忘却了头顶的疼痛,休闲之余,还小声的哼起了小曲儿。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我跟着他的哼声在心里默唱起来。这首歌我很熟悉,也很喜欢,歌名叫做《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去年,还是前年,我回家探亲时,几个知青朋友用就磁带机,放这首歌出来跳舞用的。

  旗娃没哼几句,就被黄班长叫停了。虽然他的哼声还比不过洞外的虫鸣,但无疑是一种会暴露位置的危险行为。

  但我还没唱够,拍着鼓胀起来的肚皮,我点了一支烟,继续在心里头默唱着: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多明媚。

  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的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哎!二十年后究竟有多美,我不想去盼,我只想,要是现在能有磁带机放首歌儿来听,那该多美!其实,我倒也不是多喜欢这首歌,只是这首歌儿,让我脑海里浮现出了其他画面。

  说起来有些难为情:这歌儿的旋律,让我想起了几个女知青跳舞时的笑脸,以及那优美的身姿。

  二十几岁的年纪,谁又不会想东想西呢。我的意思是,在这样的年纪,被关在枯燥乏味的军营里,越是让人胡思乱想。

  其实除去异性,也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香烟的雾气飘散在黑暗里,我闭上眼睛,开始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与璀璨的未来中——在这山里头待了将近两个月了,与世隔绝的日子让人心痒,身边走来走去都是这五张面孔,我啊,真想约个女同学,回城镇里头逛他几天!

  洞里静悄悄的,没吃饱的默默吃,吃饱了的默默歇。长途跋涉后,这是一天之中最难得的时刻,谁也不想再多动一下手指。

  比起昨晚,今夜就没机会再去抽烟打屁侃大山了。事实上,众人填饱肚子,也没心思再去瞎聊一通,大家都想快些入眠,美美的睡上一觉。

  守夜的岗次很快定了下来,今晚我是第一班。

  王军英和我,将吃剩的罐头割成了尖器,分撒在石洞外沿。今天的吃剩的罐头,比昨天要多。两天消耗下来,背包的重量比出发时轻巧了不少。我在石洞外找了个舒服的位置,抱着冲锋枪坐下,准备守夜。

  今天我可是吃了两次毒蛇的亏,再也懈怠不得。撒了雄黄粉,涂了雄黄酒,我才安了心。黑夜中的丛林黑漆漆的,加下今天没有月光透下,基本上啥也看不清。天黑之后正是毒虫蛇蝎出洞的大好时机,我可不想等会儿钻出一条冰凉的毒蛇,绕到我衣领头去。

  除去黄班长还在用手电筒察看地图,其他人填饱肚子后,就陆续睡下了。比起中途被叫醒,我更愿意守第一班夜——这样便能安稳的睡上后半夜。

  又点了一根烟,周围乌黑一片,没啥盯头,我便抬起头,欣赏头顶的璀璨星河。

  虽然洞外没什么树木,更没有树冠遮挡我的视线。但不知道哪里飘来的厚云,挡住月亮的同时,只留下一小块豁口供我见赏夜空。但那一小块豁口,倒也足够让我观赏星河了。闪耀的星点,呈条而列,在夜空里铺筑成一道条状的“星斑”。

  那时候,我所接受过的教育里,关于宇宙,关于太空,涉及得少之又少。我只知道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我们国家,也发射过能响出《东方红》的人造卫星。当然,我也知道“人造卫星”这玩意儿,是往外太空在发射。

  但关乎于“外太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我不是很清晰明了。

  我不明白宇宙究竟是什么,究竟有多浩瀚,我甚至没听说过“银河”这个词儿,只能用“星斑”来代替。我只知道,外太空就是头顶,那些发亮的星星为何要发光,又是从哪里来,我也根本弄不清楚。

  夜空之下,抬头观星赏月的我,仍还未察觉出危险的逼近,倒是对着那些璀璨的星星点点,想出了神。

正文 第四十六章 :庞然大物

  出神之中,我脑袋空白一片,啥也想不出。如果那时候我的脑袋里,能多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或许就能思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也能更好的消磨守夜的时间了。

  星河虽然壮观美丽,但我并没有将其当作什么稀奇的视觉盛宴。下乡插队的时候,晚上没有娱乐活动可以消磨时间,我们经常就三五成群,躺在泥坝的草垛上看星星,聊天吹牛。和现在的城镇生活不同,那时候夜空里有星星闪耀,是理所当然的。

  星河虽美,但也没让我的注意力转移多久。作为守夜的第一班,我还有大把的时间要去消磨,苦恼的我,开起了小差,想快点儿换岗睡觉。

  比起昨晚的洞穴,这半露天的环境里,可就要闹热得多了。首先是耳边的蚊子,再是草堆里的奇怪响声,又或是远处山林里的呜吼嚎叫。对于草堆里的奇怪响声,你不得不去细细确认——那也许是游蛇,也许是野生动物路过,也可能是潜伏着的越南特工。

  后两者是最具有威胁的。我不清楚越南这疙瘩地方有没有财狼虎豹,但人类之所以要在DNA里刻下对夜晚的恐惧,就是因为这些食人巨兽们,都在夜间活动。于是,夜晚便就代表了危险。

  我的意思是,如果漆黑之中,有一头老虎扑过来,我还真没办法。

  如果你有幸也在天黑的丛林里有过和我类似的经历,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哪怕手头有支冲锋枪,依旧会对周围的暗黑生出本能的恐惧。

  但感谢老天保佑,直到我交岗,守夜这段时间里,并没什么意外发生。可是,我在这段时间里,犯了一个错误。

  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如果说我以现在的年纪与阅历,去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并挑选、数落出几次重大的错误出来,那么这一次,绝对是名列前三,逼居榜首。因为,这个错误使得我我至今都没能原谅自己。

  无趣的守夜中,在我抱着冲锋枪,左盼盼,右看看之时,不远处的山头上,忽然闪了一个光点出来。但那光点就闪了一瞬,真的只是一瞬,我还没来得及扭头仔细察看时,它就消失了。

  那时头顶的云层已经被夜风吹走,月亮已露出了头,洒下的月光让我能辨清远处山头的轮廓。而山头的轮廓,就与夜空中的璀璨星空接着头,尽管有月光助眼,但相互间的界限仍然是非常模糊。就是那种分不太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的感觉。

  转瞬即逝的光点,让我没时间去辨认它的“真伪”。困意之中,我以为那只是天上的星星闪了一下,就没过多去注意。但就是这个“没过多去注意”,为往后带来了许多麻烦。

  我是说,如果说当时我过多去注意它,并将其究查到底,那关于后面故事的结局,必定会有改变。尽管现在再来谈起,多有一种“马后炮”之意,但我从不否认,那是我犯下的巨大错误。

  客观来说,当时我受制于环境,一是容易看花眼,二是那光点在夜色中昙花一现,我无法确认那里是否真的有异常。三是我根本没条件去究查光电闪烁的原因。但,我不想用这些理由为自己开脱。

  因为在无法挽回的结果上,这些理由都是苍白无力的。

  当时已经快要接近换岗的时间,我盯了一阵那个山头,发现再无异样、确认刚才只是星点闪烁之后,便站起身,拍醒黄班长,换下我的守夜岗。

  我没向黄班长提起这件事,就匆匆提着枪,枕囊而睡了。

  这一晚,平安无事,除了蝙蝠们回洞翅膀扑腾将我吵醒,再没有其他情况影响我的睡眠。尽管身下是硌背的坑洼泥面,但我睡得很香。

  转天醒来,和昨早一样,太阳还压在山头下,初醒的天空朦朦亮。整理好行装,我们再次出发了。叽叽喳喳的鸟儿,为初晨增添了几分轻松愉快之意。安睡之后,昨天的惊险好似一并勾销,因为林子还是老样子,惹完事的我们,并没有黏上什么麻烦。

  路还是一样的陡峭难走,植被还是一如既往的茂密碍脚。但想着整条路线已经走完了一半,再没有多久就要到达目的地,每个人的心里,都徜徉起了兴奋感。

  六人爬上了山头,勘探地形。

  昨晚的“顶夜行军”,如我想的那样,并没让我们移出多远。现在站在山头上往后一望,是还能远远的望见昨天那片开阔地,以及开阔地上稀疏的房屋、时宽时窄的河流、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

  见此情景,众人就又提紧了心。不过再往队伍将要行进的方向一探,那一边山高地峭,碧波万顷,葱郁的植被和宽厚的树冠将群山包得严严实实,哪里丁点儿人迹出现。

  众人扬起笑脸,那才是我们最想见到,也最为熟悉的越南丛林。哪怕路再难走,也比贴着人迹而行要好。

  定好线路,下崖攀坡,我们又开启了一天的跋涉。

  任务已经开始了两天,我们虽然不能说完全适应了这片丛林,但至少也摸到了一些规律,比方说,走多久时间适合休息、哪些路趁脚好走,哪些树方便借力……

  而我,早就不如之前行进时的那般紧张谨慎,“慎查慎行”一度被我抛掉,我甚至开始在林子东张西望,想东想西:那头树梢上的鸟儿乖巧可爱,这边的怪石长得像人脸。又或者是,去观察邓鸿超那小子。

  可能这就是我的“职业病”吧,在军营里我养成了习惯,总喜欢看到新兵蛋子受苦挨累的样子。而邓鸿超,无疑就是我心目中的新兵蛋。看着这个大学生喘气流汗的样子,我犹如生了怪癖一般,总觉得特别过瘾,特别好玩——尽管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行进至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来到两山之间的一条溪谷里。

  溪水夹在两片山谷之间,弯弯曲曲在地面辟出了溪道。呼啦啦的溪水声欢快怡耳,葱郁垂阴之下,温度也好似降下不少。指北针显示,我们要顺着溪谷而下,再由前方的山坳处翻出溪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疆记事:密林诡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