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明上河图密码3: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冶文彪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393 KB   上传时间:2016-07-02 12:32:24

  “他是你表哥,你反倒拐着肘儿,平白帮我?”

  “他是我弯了十八道山路还隔着个山头的表哥。好了叫一声表哥,不好了,不过是个屁。胡大叔您的大包子,我好歹还白吃过几个,他一个表哥,不但从不帮衬亲戚,反倒当作外人一样,秋蚂蚱肠子里还要刮点剩油。我就是瞧不上他这个人,这也算是大义灭亲。”

  “那我就去寻那个章知白写讼状?”

  “这事得新火烧头汤,迟了就赶不上鲜了。”

  颜圆听了曾小羊那番话,顿时坐不住了。

  炮匠雷老汉化灰不见后,他留的那些钱引惹得周围几个人接连送命,由于没有苦主来告,今年各样案子积压得又多,开封府乐得省事,已经草草了结。其中真相,唯有颜圆才知道。那晚,雷珠娘说,他爹的那些钱早已被道士顾太清骗走,说是用来让她娘起死回生。顾太清是天师林灵素的弟子,那几年,连当今官家都宠信林灵素,雷老汉迷信顾太清骗术,倒也说得过去。不过,颜圆始终心存怀疑。

  前两天,雷珠娘竟到他舅舅王柄的客店里来帮工。颜圆偷眼留意了几天,雷珠娘的吃穿用度都和原先一样穷俭,丝毫没见有什么松活。尤其是有一天,卖干果的刘小肘来客店叫卖,店里没人,雷珠娘坐在临街的桌子边出神,听见叫卖,就唤刘小肘过去。颜圆刚巧从后院宿房出来,忙躲在一旁偷瞧。雷珠娘先问了红盐荔枝,刘小肘说一两三十文。

  这红盐荔枝是福建人创制,由于荔枝难于运往远途,福建荔枝果农便用盐梅卤水加扶桑花汁,将荔枝腌泡后晒干,外壳红艳,果肉三四年不坏,不但能轻易运到北方,更远销西夏、辽国、高丽、日本等异域。

  一两红盐荔枝不过三五颗,颜圆从来问都不敢问,来京城几年,只从厢长那里得了一颗尝了尝。雷珠娘问完后,略顿了顿,随后又问橄榄,刘小肘说一两八文。雷珠娘又顿了一下,接着问党梅,刘小肘说一两五文。雷珠娘第三次顿了一下,最后要了二两党梅。

  颜圆从雷珠娘那三次停顿看,她自然极想吃红盐荔枝,却只敢问一问。橄榄只比党梅贵三文钱,她仍犹豫,还是选了最贱的党梅。看来,她应该真是没得着他爹那些钱。

  雷珠娘虽然让栾老拐住到自己宅子里,但她自己都这么节省,自然不会在栾老拐身上花费多少。可今天曾小羊竟说栾老拐变得极阔绰,还请他到正店清风楼吃酒。汴京七十二家正店,颜圆只在每天经过时,闻过孙羊店里飘出的香气,哪里敢进去?

  难道是栾老拐住在雷家,偷偷寻见了雷老汉藏的那些钱?可前两天,颜圆还见到过栾老拐,他虽然换了身新衣裳,但瞧着也并没富到什么地步。难道是曾小羊在说谎?可他平白编这个谎做什么?

  颜圆想,我为这事花费了那么些气力,还发善心,没把雷珠娘和栾老拐设计谋害雷炮、曹厨子、王哈儿、付九四条性命的事说出去。栾老拐若真的找见了那些钱,无论如何,我也不能放过那老油棍。

  石守威决意从崔家客店店主娘子入手。

  他磨缠着那伙计贾小六,又套出了些内情。店主名叫崔三桥,他娘子名叫石瑞娘。两口儿是从河北逃荒来的。崔三桥原是黄河边一处乡里的二等富户,石瑞娘比丈夫小二十来岁。她原是个佃户家的女儿,她家佃的正是崔三桥家的田。崔三桥前妻病亡后,要续弦,石瑞娘的爹娘贪他家的田产,就把女儿嫁给了崔三桥。石瑞娘仗着年轻貌美,处处挟制崔三桥。有天下着大雨,她硬逼着丈夫一起进城,去买绸绢裁新衣裳。谁知道那天下午黄河决堤,田地尽都被淹没,人蓄家财也都被水冲走。只有他两口儿在城里,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也只剩了身上带出来的十两银子。

  崔三桥想起汴京城有个伯父,两口儿便靠着那十两银子,一路节省,来到京城。到了伯父家,伯父却抵死不认他这个侄儿。两口儿流落京城,只能替人帮工度日。崔三桥没啥气力,不会说话,又生了张塌眉塌眼的哭丧脸儿,哪里都不愿要他。好不容易找着家棺材店,倒是用不到笑脸,便让他在店里看门守夜,做些杂活儿。

  石瑞娘则去人户里做仆妇。她当了两年富户的娇妻,再受不得劳苦。到了人户家里,便用自己姿色勾引主人,希图些钱财。主家娘子一旦察觉,自然容不得,立即撵她出去。哪家都做不久,连牙人都不敢再替她作保。过了几年,不知她如何攀附团拢到一个财主,竟让那人出钱给她典买了这家客店,变作了店家娘子。

  石守威又反复缠着贾小六问那财主是谁,贾小六却始终说自己真的不知道,问到后来都快哭着要下跪了。石守威这才作罢,估计贾小六是真的不知。

  石守威躺在床上想,那财主恐怕正是陷害梁兴、藏尸抛尸的正主儿。他这么做,自然是和梁兴有仇。梁兴的仇人便是我的朋友,只有找见这人,才好相机行事。看来,只能从店家娘子石瑞娘下手。

  石瑞娘虽然已经是中年妇人,但瞧那涂涂抹抹、妖妖艳艳的装扮,自然是戒不掉那风流瘾儿。她那丈夫年事已高,又一副哭丧相,哪里能遂得了她的意?昨天我嚷骂煮的面不好吃,其他人都没敢答言,她却笑着过来软软甜甜地赔不是,估计是瞧着我这堂堂样貌,动了情。

  石守威想到这里,心竟然猛撞撞地跳起来。不过,他随即为难起来,自己虽然生了一副豪雄相,但这些年只顾着在兄弟间闯出爽快威名,于女色上实在生疏。虽也不时被朋友们拉去妓馆,会过些营妓,但心里只想着如何在兄弟伙面前更显爽快,营妓劝酒,他从不推拒,也不懂得如何调笑,只知道放大声量哈哈大笑。每回都大笑着醉倒,其他兄弟如何玩乐,一概不知。而这个石瑞娘又是风流场上的老将军,不知道征战过多少男人?我哪里对付得了?

  他心里原本热烘烘的,这时,顿时冷却下来。沮丧了好一阵,他忽然想到一个人——邓紫玉。

  他曾和朋友去过几回剑舞坊,剑舞坊那时的头牌是“剑奴”邓红玉,名列汴京念奴十二娇,身价太高,他们见不起,便退而求其次,会过两次邓紫玉。邓紫玉话语锋利、任性挥洒,很有些豪侠气。石守威很是赞赏,但在邓紫玉面前,他不知为何,始终有些畏怯,不但多年练就的爽快气立刻萎了三分,连酒量、笑声也比常日减了不少。让他意外的是,邓紫玉对别人肆意笑骂,对他却格外留情。有回更说要拜他为师,学习刀法。他忙一口应承,两人随即定下日子。

  到了那天,他早早赶到剑舞坊,邓紫玉欢欢喜喜把他迎到后院,恭恭敬敬奉茶,真的拜起师来,弄得他手足无措,脸都涨红,接过来猛咂了一口茶,响声大得像放屁。这更让他窘到极点,邓紫玉却呵呵笑起来。随即让丫头取过自己的刀让石守威相看。石守威接过一看,是西夏冷锻的月牙弯刀,刀柄上镶着几颗紫水晶,刀锋寒光流动,刀体轻巧灵便,是一把上品好刀。他这才忘了羞窘,连声赞叹。邓紫玉听了,也大为得意,便要他立即教刀法。

  他便认认真真从身姿、步法教起。可这武艺,起步最苦最闷,才学了不到半个时辰,邓紫玉就嚷起累来,说要歇两天。他大为扫兴,却一个字不敢多说,只连声说“好”。

  之后邓紫玉再没请他去教过刀法,他等了一阵,虽有些失望,却也渐渐就忘了,继续去兄弟间树他的爽快威名。这时想起来,自成年以后,邓紫玉是他唯一一个如此接近过的女子,邓紫玉又是风月场中的女豪侠,于男女之事自然精通。我与她虽只有小半天,却毕竟有过师徒名分。眼下这事我毫无知识,厚着面皮去向她请教一二,便应该足够应付那个店家娘子了。

  他立即起身,离开崔家客店,赶往剑舞坊。穿出客店院子,经过前面酒店时,扭头一看,那个店家娘子石瑞娘坐在里面,正直直瞅着他,那对细长眼中似乎透着些迷离色诱之意。他不禁打了个寒战。

  游大奇躺在那船篷里,那个船主娘子桑五娘慢慢跟他说着话。

  “我不死了,你也莫要再寻短见。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上天给咱们一条性命,就好比白得了一笔钱财。既然得了,就该好好花用,不该这么白白丢进沟里。和钱财比起来,命自然要贵得多,与其丢掉,不如做些积公德的事。我就用我这条命,继续寻我的儿子,不管寻不寻得到,都算是没白做一场母子。你呢,就安心养你的伤。我给你涂的药,是个道士传的生肌消疤的偏方,里头有水蛭、桃仁、红花、伸筋草。水蛭这季节出来的不多,不好寻。不过你算福气好,我儿子去年大约也是这个季节跌破了脸,到处寻死了才捉到几只。到夏天,我狠捉了一些,晒干留着防备呢。至于其他的,你就莫操心了,你在我这里,就当替我看船,抵你的药钱和饭食钱——哦!药滚沸了!”

  桑五娘急忙钻出船篷,在船尾忙活了一阵,端着个碗,又小心钻了进来。

  “这是给你熬的药汤,道士那方子,外敷、内服才是一服整药,你坐起来,趁热把它喝掉。算了,你脸上的药泥不能乱动,我扶着你。”

  桑五娘将碗搁到旁边小木桌上,小心扶起游大奇的头,用左胳膊弯稳稳托着,这才伸出右手端过药碗,吹了吹,才伸到游大奇嘴边。游大奇自从十七八岁离了家,跟着一班游手,开始在杭州厮混以来,到处遇见的,不是奸,就是狠,哪里被人这么善待过?他的心肠原已一片冰凉,这时却涌起一阵阵暖,眼睛一热,险些涌出泪来。他忙尽力忍住,微微张开了嘴。桑五娘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喂他,那药汤极苦,还散着一股腥臭。可他却毫不觉得,竟隐隐尝出一丝甜来。

  蒋冲略略能动弹一些了,但只要那个年轻仆人凌小七在,他一丝都不敢动。

  凌小七或许已经认出了他就是上回来念经超度的僧人。若真是这样,他们为何要救我?还这般悉心照料我?这其间难道有什么险恶用心?他越想越怕,但瞧着凌小七那耐心淳朴样儿,又根本看不出他会藏着歹毒。

  他焦了许久,忽然想到,又不是我寻上门要来他家念假经,是老何在半路追到我,请我替他家大官人超度。我念假经,他们应该并没有察觉。我离开时,他们还送了银两。这回被他家狗咬伤,更是意外。他们就算认出我就是那念经的和尚,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碍。至于我谎称是烂柯寺僧人,也并不算全然说谎,他们若去打问,我也的确在那里寄住。

  要担心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那张写了“救我”的字条,不过当时应该没有人察觉,否则他们不会轻易让我离开;另一件才真正该担心,龙津桥下那两个贼军汉,他们认出了我。他们若真是和楚家人一伙儿,我又正落到楚家动弹不得,那我只有任他们处置了。不过,看起来,至少眼下那两个贼军汉并不知道我在这里,否则楚家人哪里会这么善待我?也或者,两个贼军汉和楚家并不是一伙儿。这样就更不必担心了。

  细细想了一通后,他才终于心安了一些。

  这时,那个凌小七端了一碗肉粥进来,放到桌上。又小心扶起他的头,用枕头垫高了些,而后端过碗,用汤匙舀了一些,笑着送到他嘴边:“看你的身量体格,只吃些粥,怕是不济事。可你的嘴又不能大动,只能先将就两天。等嘴能动了,就给你干饭吃。”

  “多谢!”蒋冲费力说出这两个字。

  “你能出声了?”

  “我是那僧人。”蒋冲想,与其让他疑心,不如自己说明。

  “哦?”凌小七一愣,随即笑起来,“果然被我猜中了。你真是烂柯寺的僧人?”

  “只寄挂了两天,熬不住,只得还俗了。”

  “难怪。也是,佛门那清苦,有几个能熬得住?我跟烂柯寺的弈心小和尚说过两回话,他都熬得有些疯癫了,张嘴就是诗啊文的,再熬下去,不知他会说出些什么古怪来。你替我家大官人念经超度,如今又被我家狗咬,这难道是佛门说的有缘?只是这缘分也太恶了些。果然是信不得。”

  蒋冲一直盯着凌小七,见他听自己说出来后,神色如常,话语轻松,又放了一些心。

  

第八章 脚趾、病容

  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

  ——《武经总要》

  洪山来到开封府大狱,看着高大门墙,他不禁有些胆寒。

  虽然一样是青砖墙,牢狱墙面的每条砖缝都似乎渗出冷森森的逼人寒气,这寒气比百万刀兵战阵都更摄人心魄。洪山虽从未上过战场,但身为禁军,时常忍不住会偷想,自己若真的上了战场会如何?他自小就不善与人争斗,一想便会怕。但这怕与望着牢狱的怕全然不同。敌军若真的掩杀过来,再怕,也能挥刀举枪拼杀一场。而这牢狱,一旦将你囚禁,便没了丝毫抵抗之力。

  多年故友程得助便囚禁在这牢狱之中,而且难逃一死。

  洪山不禁想起十年前,初入禁军时,他们这些新兵头一回在校场上列队,他们这一都的都头拿着本花名册,一个个呼名认人。那都头不知是哪里人,将程得助的姓读成了平声,听着像是“撑得住”,连都头在内,大伙儿全都笑了起来。从此,程得助便得了个绰号叫“撑得住”。程得助虽不善言语,却为人随和,听了也只笑一笑。这些年来,他遇事从来都尽力忍,尽力自家化解,的确一直都能撑得住。包括洪山和十七娘的事,他竟也咬牙撑住了。

  洪山和十七娘在茶肆有了那事之后几天,程得助到广武营来探望洪山,洪山见他仍是那般诚朴笑着,看来毫不知情,心里才大大松了口气。两人在营外小酒肆里吃酒谈天,程得助照旧话不多,偶尔还会走神叹气。洪山又慌起来,忙问缘由。程得助苦笑一下,说只是在营里遇了些不顺心。洪山心又才放下来。他知道军营之中,将校节级仗势压人、兵卒之间恃强凌弱的事太多,程得助又一向都随和退让,自然被那些人视为懦弱可欺。他忙寻了些话,开解了一番。程得助只是照旧点着头,没再说什么。多年来,两人都是如此,洪山便没有在意。吃过酒,程得助临走时,竟说了句:“多谢大哥。”随即笑了笑,便转身走了。那笑容虽诚朴依旧,却含着些苦涩。洪山顿时愣住,心里纳闷不已,却不好追上去问。

  过了几天,有个小厮到营里来找见他,给他捎带了一句话:“针眼巷口茶肆的刘婆请您去说句话。”他听了又是一场纳闷,问那小厮,小厮也不知道。他猜测良久,也猜不出那刘婆为何要寻他,难道是和十七娘有关?

  那天见过程得助后,他发誓自诫,再不许想十七娘。那几天,好不容易才把心思强抑住一些,这时像是按在水底的葫芦,微一松手,便又浮了上来。这一冒头,想再按下去,则千难万难。他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忍不住去了针眼巷。

  到了刘婆茶肆的街对面,他顿时停住脚,不敢再靠近一步,眼睛却直直望向里面,急急寻找十七娘。茶肆里有几个客人,并不见十七娘。他又望向后边那间小屋,一看到那低矮昏暗的门洞,心又猛跳起来。既盼着十七娘能从里面走出来,又生怕她出来看见自己。他正在忐忑,一个身影从那门里走了出来,他的心顿时急剧狂跳。然而,不是十七娘,是那个刘婆。

  刘婆一眼就瞧见了他,顿时迈着碎步颠颠朝他走过来。他想逃开,可双腿被胶住了一般。眼看着刘婆过了街,走到自己面前。

  “你和十七娘的事,那天我就立即察觉了。”刘婆压低声音,盯着他说。

  他的脸顿时涨红,从没这么慌窘过。

  “这里不好说话,咱们到桥边去。”

  他不知道刘婆要做什么,心里万千兵马交战一般,却仍跟着刘婆走到了桥边,腿都有些抖。

  刘婆仍盯着他,神色有些古怪难测。虽然左近无人,她仍压低着声音:“十七娘的丈夫也知道了。”

  洪山听了,几乎连头皮惊飞。

  “是十七娘跟他说的。你那天逃走后,我气得站都站不稳,抓起扫帚就要把十七娘撵走,并要告诉她公婆去。我家里容得下贼,藏得了匪,单单不许有这些脏云臭雨、败坏门风的污秽事儿。十七娘却哭着跟我说了她家的事,我听了,这心才不由得软了。你知不知道那事?”

  洪山早已心昏神乱,只茫然摇了摇头。

  刘婆把声音压得更低:“十七娘的丈夫程得助原先不是个屠子?有回宰牛,不是被牛踢到了?你猜猜踢到哪里了?命根子!踢得太重,再做不成男人了。他爹娘却不认这个命,瞒着这事,把十七娘娶进了家。十七娘到了他家这些年,至今还是个闺女呢。直到你俩那天……十七娘和她丈夫虽说没有那些夫妻事,两口儿情谊却好。十七娘也是个果断人,不愿瞒着丈夫。那天回去,她就把这事告诉了她丈夫。她丈夫听了自然气恨,可过了两天,她丈夫却跟十七娘说,你是他的至交,人品信得过。她若真的中意你,他只作不知道,从此不管你们两个。但是呢,有件事你们两个必须答应他——若你们有了孩儿,不论男女,都归他,只许是他程家的后代……”

  梁兴踏着月色回到虹桥,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只是禁军一个低阶节级之子,只因自小酷嗜武艺,才闯出了“斗绝”的名号。这名号曾让他自豪了许久,但习惯之后,便兴致大减。不过是个空名,如今自己也不过只是个教头。名号反倒成了负累。禁军内外常有好武之人来向他挑战,有时避都避不开。那时他才想起儿时父亲曾教导他:“我不望你求功名,但望你能成就一番功业。”

  当时年幼,他并不知道功名与功业之别,便问父亲。父亲指着他屁股下面那只木凳说:“这木凳原是一棵树,被拿来做木料。大树去做了栋梁,中树去做了桌柜,它原先恐怕只是一棵小树,或者只是大树枝丫,做不得其他东西,便制成了这凳子。虽说只是小小一只凳子,却是人离不得的。若没有它,人便得坐在潮地上,或者一直蹲着。能让人坐着歇息,这就有了它的用,它便没白生为木料,这便是它的功业。”

  “那功名呢?”

  “功名是这木料不愿做个寻常的小凳子,一心只想做个大物件。哪怕做小凳子,也要去高官富户,甚而皇宫里,做个名贵的凳子。”

  “这凳子嫌咱们穷?”他顿时有些厌恶屁股下面的小凳子,忙站起来瞪着它。

  “呵呵,这只小凳子可不是一心求功名的凳子。它跟你同岁,是你生下来后,我特地去求木匠给你做的。这么多年了,它不是始终安安稳稳让你坐着?”

  “它是求功业的好凳子?”

  “嗯。物有物之材,人有人之才。只要尽了自己本分,有了自己用处,便是好物好人。”

  父亲这番话他当时虽没有真正明白,却一直印在心底。成年之后,自然而然不愿意汲汲于功名。但对于功业,他却始终有些自疑自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父亲所言的大树、中树,或者只是一段枝丫。

  初得“斗绝”名号的那两年,他理所当然认定自己是棵大树。等这虚名浮光一般散去后,他才发觉自己不过是匹夫之力、一技之才。如同前缘注定一般,那时他遇见了施有良。施有良教他读兵书战策,他才打开眼界,不再依仗一刀一枪、一拳一脚的末技。尤其是读到《孙子兵法》那句“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以及《六韬》中的相似之语:“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读到这两句,他忽然想起少年时跟着父亲所学《庄子》中河伯自大、望洋兴叹的典故。自己所缺何止一二才干?这“五德”“六守”,他恐怕只勉强占到一条勇。那时他才开始虚心处世。

  哪怕这样,他也始终不知道自己才当用于何处,功业该去哪里树立,更找不见安身立命之所。

  清明那天,自从他上了钟大眼的船,之后又遭逢了这些事,隐约窥见其中深险难测,他才头一回觉着有了大用武之地,也才真正明白了父亲所言的“功业”二字——不为其他,只为当为。

  想明白这一点后,他心中顿时豁然,再无疑虑。行了近三十年的路,此时在月下大步而行,脚底才似乎头一回实实踩到了地上。他不由得笑起来,人生千里万里路,何如踩实这一步。

  他边走,心里边细细盘算。目前事情虽已有了大致轮廓,但缺处太多,证据太少。尤其是义兄楚澜的死,更是毫无头绪。走到鱼儿巷时,他略停了停,转而向虹桥走去。他想去见一个人——梅大夫。

  丁豆娘独自向新郑门外走去。

  她是去金明池。庄夫人的丈夫名叫郭深,是殿前司虎翼营的都指挥使。这一指挥是水军,军营设在金明池西南角,这一路又是十里多地。常日里,丁豆娘一双鞋子至少穿三个月,儿子被掳走后,一个多月,丁豆娘已经穿破了三双鞋。如今脚底下这一双,是她为了走路,特地狠心花了六百三十文钱,买了双厚皮底、软皮帮的。才穿了二十来天,鞋子前头已绽开了口子,刚换了几天的布袜也被顶破,露出脚趾头,积满乌黑尘灰。她低头瞅着,不由得苦叹一声。庄夫人若是还活着,瞧见这脚趾,恐怕会赞她是真做娘的。

  走了近一个时辰,她才到了金明池,又一路打问着,绕湖小半圈,找见了庄夫人丈夫郭深的军营。不像其他军营那般涣散,水军只有两支虎翼水军、一支神卫水军,以及登州澄海水军。这一营又是专为每年金明池御前争标而设,营前木栅大门关着,只开着边上一扇小门。丁豆娘走到那小门边,朝里探头望了望,营寨里一半是房舍,另一半挨着金明池,用木桩围了一大片水域,泊了许多大小船只。只看得到十来个兵士稀疏分散在各处,或闲聊,或呆坐。

  丁豆娘正要走进去,门边宿值房里走出一个老军,瞪着她喝问:“你做啥?”

  “这位伯伯,我是这营里郭指挥娘子的亲戚,来打问些事。”

  “啥事?”

  “这事恐怕只有郭指挥身边亲随才清楚。劳烦伯伯帮我唤一唤。”

  “这里又不是草市,说唤谁就唤谁?再说,你真是郭夫人的亲戚?”老军上下打量,一眼瞅见了丁豆娘露出的脚趾。

  “瞧这位伯伯说的,亲戚还敢乱认?我丈夫姓韦,是武严营的军头。就算不搭扯亲戚,咱们也都是同吃军粮的。”

  “郭指挥一家人都殁了,你究竟想打问啥?”老军的语气略软和了些。

  “郭指挥娘子是我远房表妹,开封府至今没查出她的死因,更没找见凶手。我是她表姐,受不得这冤情,想着是不是能从郭指挥这边问出一些那凶手的影迹。”

  “这是官府的差事,你一个妇人家乱插啥手脚?再说,郭夫人是死在宅里,那一阵郭指挥一直在这营里,忙着预备金明池争标,许多天都没回家。郭夫人死后,开封府的公人也已经来询问过我侄儿了,郭指挥夫妻两个那天隔着十里地,能问出些啥来?”

  “您侄儿?”

  “你不是要寻郭指挥的亲随?我侄儿便是。”

  “伯伯,能不能让我见见您侄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明上河图密码3: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