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品丹仙_分节阅读_第103节
小说作者:八宝饭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2.2 MB   上传时间:2023-07-02 21:56:44

  又一鞭子抽了上来,老吏斥道:“不许提问,只许回答!”

  这回果然抽在了他刚才预料之处,顿时疼得一哆嗦,同时也气得眼前发黑——我是提问吗?顶多算是自问自答好吧!

  但时间已不允许,法符金光已经外放,方寸符突破真元封锁,将节制五行链挣脱,魏浮沉最后来得及做的,就是伸手向地上的龙骧铁爪和寻龙尺一招,将这两件东西收回手中。

  在金光闪耀中,魏浮沉身形消失,消失前,他抓住最后一瞬间的机会,叫到:“我乃大盗……”

  下一个瞬间,已然遁至城外,出现在一棵大树下,正是他刚来上庸时埋符之处。

  “……魏浮沉!”

  对着漆黑的城墙和寂寥的黑夜,魏浮沉遗憾的叹了口气,名字还是没报出去啊。

  随着这声叹息,一口鲜血飙射而出,他险些站立不稳,扶着身旁的大树不停喘息。

  还好,境界没有跌落,只是伤势又加重了三分,至少要将养数月才能调动真元了。而最为残酷的现实是,这次对经脉的损伤达到了极限,他的斗法实力将会严重下降,如果天底下要评出最弱的一批炼神修士,他魏浮沉必然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

  一阵夜风吹过,魏浮沉低头看了看,不由大为沮丧,衣衫又没了,这该如何是好?好在如今正当深夜,夜幕便是最好的衣衫,穿着这身夜幕之衣,魏浮沉双手捂脸,认准正东方向,迈步疾奔。

  廷寺大牢,老吏探着身子,小心翼翼来到魏浮沉消失的原地,用鞭子挑起地上的节制五行链,看了看,向后禀告:“贼子……跑了?”

  庸季和庸藏面面相觑,同时问道:“这是什么妖术?”

  老吏哪里知晓,就当没听见了,走到魏浮沉挖出来的盗洞口看了看,招手叫过来一名年轻寺吏:“下去看看。”

  下去之后,自然一无所得,现在庸季和庸藏要面对的问题时,某个贼子从他们两个眼皮子底下莫名其妙逃走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这个贼子,他刚才说自己是谁?”

  “大刀?”

  “刀是百越的姓吧?我记得元司马麾下就有个门客姓刀。”

  “似乎是。”

  “会不会是百越某部盯上了申大夫?或者申大夫的芒砀山,令百越人眼红了?”

  “此言有理!大为有理!”

  “此事我以为不宜张扬出去,动静闹得太大,反而令贼子太过警觉……”

  “不错,暂时你我知晓便是,先问问申大夫,毕竟人是冲着他来的,或许他知道些什么,到时也好有的放矢。”

  “今夜加强北坊的巡查,多派人手。尔等都去,但不许吵闹喧哗!”

  “在此之前,都不许说出去,尤其你们几个,谁传扬出去,谁就自己离开上庸吧!”

  “两位大夫放心,我等晓得。”

第四十六章 风云暗涌

  推开丹房的门,发髻蓬松、双眼通红的吴升缓步走了出来,四十天工夫炼制七百枚乌参丸、五百枚冬笋版生骨丹,差不多日均成丹三十枚。

  真要算起来,灵材充足的后半个月,实际达到了日成丹四十枚的高度!

  这种埋头突击炼丹的日子,辛苦是辛苦的,却也有不小的好处,每一次突击炼丹,对神识的极限磨砺、对真元的强大施压,都是对修行的极好锻炼。

  吴升可以明确感受到,炼丹到了极限、真火的控制进入精微状态时,气海似乎也在隐隐发生着某种玄妙的联动,那些岛屿上方流动的云烟,细微而难以察知的悄悄变幻着形态。

  虽然没有继续增加灵沙的堆积,但在修行上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当他出来的时候,冬笋上人已经闻讯而至:“炼成了?”

  吴升点头:“你去一趟司空府,向易司空交丹吧。”

  冬笋上人连忙进去清点,又甩下一句:“廷寺的人找你,每天来一次,也不知什么要紧事,问了也不说,人就在前堂。”

  吴升跟着廷寺的老吏前往拜会寺尉庸季,这才明白,原来自己闭关炼丹的日子,竟然遇到行刺案。

  “多承季大夫关照,否则还真可能遇险!”吴升连忙道谢。

  庸季道:“申大夫为国操劳,这是大庸头等要紧事,某岂能不用心巡查?只是刺客以诡术脱逃,再于城中搜寻,已难觅其踪。寺中老吏都说,像是蛮荒妖人的手段,当时典令也在,我二人商议之后,尚未报知国君,故此等待申大夫出关,待有些眉目了再说。”

  吴升琢磨:“蛮荒妖人的手段?我知季大夫之意,我在芒砀山时,与连山部相处融洽,也未得罪苍梧部……”

  庸季道:“那刺客显然有备而来,脱身之前自报家门,说是姓刀。”

  吴升奇道:“我只识元司马门客刀百凤,其余姓刀的……没有打过交道啊。”

  庸季道:“刀百凤自鸠兹返回后,我曾相询,据他言道,刀氏原出贡禄部,但五十年前,已为诸真所灭,刀姓者,许多都成了诸真部民,要判断是来自哪一真,很难分说,甚至还有少许刀氏族人北上,他家便是如此。”

  “诸真?”

  “就是列缺山诸真,申大夫入庸不久,或许未知,其中有个九真部,便与我大庸有过恩怨……”

  吴升当即醒悟:“拐了君侯之妹庸姜的毋具真?”

  庸季点头:“不错,九真部便是诸真之一。不知申大夫是否得罪过九真部?”

  去年吴升初至上庸,就遇到司马元子让率兵南征九真部一事,此战狼狈而回,出征的五十修士只回来三十余人,且人人带伤,吴升炼制的灵丹,也因此引起了元司马乃至庆予关注。

  可吴升仔细回忆,自己完全没有和诸真结仇吧?为何要派人刺杀自己?

  当下问道:“不知季大夫之意……”

  庸季道:“毋具真以蛊术诱获庸姜,元司马力主再战,惜为成双所阻,或许其人之间有所瓜葛?”

  毋具真为报成双之仇,所以派人行刺自己?这么猜测,倒也不无道理,但吴升总觉得有些牵强,主要还是缺乏证据。

  只听庸季又道:“九真之耻,诸大夫早想一雪,只是国君仁善,顾忌兄妹之情,不欲加兵。但若大夫遇刺乃九真部所为,群情激愤之下,国君也难以阻止大夫报仇。”

  吴升若有所思,道:“我再想想。”

  离开廷寺,回到庸仁堂,冬笋上人前来禀告:“灵丹都交上去了。”

  吴升问:“验了么?何时启程押送扬州?”

  冬笋上人道:“咱们庸仁堂炼的丹,都不用点验,直接入库,明日便由钟司徒押送,老朽在大库中见了,稻米和灵材十几大车,早已打包妥当。易司空还专程召见了我,好生勉励一番。”

  吴升问:“哦?他说什么?”

  冬笋上人笑道:“无非是那些话罢了,说什么庸仁堂为大庸操劳,居士实在辛苦,若是芒砀山那边有困难,尽管跟他说,他绝不含糊。可我一跟他说需要稻米,他就含糊了,只说出人可以,稻米难以筹措。咱芒砀山有什么事需要他出人?除非送人过来,他舍得么?”

  吴升笑了笑,又问:“廷寺说,前些时日有人要刺杀我?”

  冬笋上人摆了摆手:“什么行刺?不过蟊贼而已!老朽问过街坊,从老张家挖了地洞,想潜入庸仁堂偷咱们的灵材,这贼子蠢笨得可以,进坊就被识破,丢了东西都不自知,挖个地道,直接挖进廷寺大牢,哈哈哈哈,笑死老朽也!”

  老头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抹了抹眼睛:“他们说是刺客么?哈哈,老朽未见如此蠢笨的刺客,若真是刺客,怎么又给放了呢?欲在居士跟前显功罢了,居士说两句好话便可打发了,哈哈……这是什么贼子?奇闻也……”

  说笑间,刀百凤来了:“大夫,某来了!”

  虽然如今身份差别悬殊,但吴升待刀百凤如旧,刀百凤在庸仁堂也很放松,吴升便让冬笋上人出去准备酒菜,打算和老朋友共饮,顺便问问楚吴之间的战事。

  酒菜摆上,坐定之后,刀百凤道:“这次去了鸠兹,发现大战之烈,出乎预料,元司马也说,吴人如今之势,可比当年大庸全盛之期。咱们送去的五百丁壮,竟是不为苦力,而直接编入申斗克扬州营中,披甲执锐,要做正卒,可见楚人损伤之重。”

  冬笋上人问:“不是四百丁么?怎么五百了?”

  刀百凤笑答:“沿路有投军者,都被司马带上了。”

  吴升问他:“吴军如何?”

  刀百凤遗憾道:“我想上阵,可惜司马不允,故此未曾亲见,但听营中几个车士谈论,吴人剑士很厉害,如果不是战法上有问题,楚人恐怕是打输了的……”

  一边吃酒,一边听刀百凤谈论军前见闻,吴升听得津津有味,不觉就到了深夜。

  吴升这才问:“你来得正好,听说廷寺曾经问过你,有个姓刀的刺客……”

  话音未落,刀百凤斩钉截铁:“必是九真部所为!”

  吴升怔了怔:“听说应对廷寺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刀百凤挠了挠头:“啊……那我实话说了,元司马让我这么说的。”

第四十七章 奏对

  将刀白凤送走,吴升心里盘算,原先的铁杆庆予党里,司马元子让、司空易朴、寺尉庸季看来都是想借此再议南征之举的,如果再加上典令庸藏,准备一雪前耻的主战派还是不少的。

  看来都等着自己这个“苦主”出头啊。

  吴升对自己被拿出来当做借口并不在乎,只要最后的战利品能够拿到就好,而且既然是为自己报仇,想必战胜后分给自己的补偿绝不会少。

  就是不知庆予是怎么考虑的,他当年是主战派,如今成了国君,是否还会主战?至于寺尉庸季所说的“兄妹之情”,这个反倒不是问题。

  正在思索间,国老庸子夫亲来拜会,吴升连忙出迎,将其迎入正堂。

  “国老深夜而来,是出了什么事吗?”吴升疑惑。

  庸子夫叹了口气:“大夫可知,鸠兹军前,又是一场大战,楚军虽然略占上风,伤亡却重。”

  吴升点头:“我也是刚刚听说,国老心忧鸠兹大战,却是何意?”

  庸子夫道:“我听说武王灭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旧都,武王薨后,遗命其弟周公旦辅佐幼成王,权势显赫。武庚为复旧朝,与管叔等散布流言,称周公谋反,流言之下,周公只得引退。其后周公追索流言,发现武庚与管叔反叛之象,于是作《鸱鸮》进于成王,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趁着天没下雨,要赶紧修补门窗啊!今楚人久战必疲,定向附国征召,前已逾次茅贡,又征丁壮,焉知明年之贡,逾次后年乎?茅贡也就罢了,若再征丁壮,小小附庸,如何当之?”

  吴升问:“国老之意?”

  庸子夫道:“当早为绸缪,人财皆备,以为明年之虑。”

  吴升道:“诸位大夫皆如是,何不谏言君上?”

  庸子夫叹道:“前日已然试探,君上不应,今大夫遇刺,可为良机!大夫受君上信重,诸卿皆望大夫项背。”申大夫你最得君上之心,我们只能在后面看你的背影,不敢比肩,这件事情,只能请你去进言了。

  吴升又问:“君上之虑,国老可知?”

  庸子夫道:“君上忧急,不在九真,而在鱼国。”

  今夜庸仁堂当真忙碌,正谈论时,冬笋上人又报,有司徒钟固门客求见。

  吴升召他上堂,冬笋上人下去之后,很快又折返回来:“那门客走了。”

  吴升诧异:“这是什么缘故?”

  冬笋上人道:“那门客听说国老在,便称不再叨扰居士了。”

  庸子夫闻言,捋须而笑。

  好吧,事情已经明了,在自己闭关炼丹的这些日子,这帮卿大夫们都不约而同谋算好了,要以自己遇刺为由头,鼓动国君南征。

  但庆予却担心鱼国趁虚而入,因此始终没有同意,而大夫们却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或者认为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4页  当前第1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5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品丹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