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儒道至圣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永恒之火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6.3 MB   上传时间:2019-07-26 18:20:20

  方运微笑道:“昨夜下雨路滑摔倒,都是小伤,不影响考试。”

  葛小毛担心地说:“都伤成这样还不碍事?真的能行?”

  方运半开玩笑道:“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在临考前遇险阻,又遇老师教诲,可见天必将降大任于我。”

  “老师?孙先生特地指导过你?”梁远好奇地问。

  “不是孙先生,是另一位你们不认识的老师。不说这个,我们排队进文院。玉环姐,书箱我来背。”

  人高马大的梁远却抢过书箱,说:“我帮你拎,走吧。”

  另一个同窗陆展扶着方运,辞别杨玉环,排队进文院。

  方运四处打量,那个方运去年也考过童生,可他还是第一次来。

  葛小毛小声埋怨:“我才十二岁,来了也是浪费钱。做个歪诗还行,可‘请圣言’太难了。除了十三经,还有一些众圣的著作。自孔夫子封圣至今已过千年,封圣者数十,‘请圣言’选考多位先圣的著作,我上了五年私塾,不过背诵了《论语》《孟子》《易经》《周礼》和《春秋》,怎么也考不上童生啊。”

  方运知道所谓的“请圣言”类似后世的问答、填空和默写,让考生根据提示去补写前文或后文,有的甚至要默写一整章。

  这让方运想起了唐朝的科举。

  中国唐朝科举考“帖经”,帖经是录取考生的重要科目,就是抄录经书中的几句话,然后遮住几个字,让考生填上,比请圣言还要简单。

  唐诗之所以兴盛,主要原因是唐朝科举还考词赋,而且所占比重极大。

  在圣元大陆,圣院发现诗词和才气最为契合,尤其是能传世的战诗战词,影响人族兴衰,所以科举必考诗词,而边塞诗是重中之重。

  梁远笑着说:“你年纪小,让你来不是为功名,而是为了长见识,尽力而为即可。童生试的‘请圣言’一出就是三十张试卷,府试考秀才的‘请圣言’更是达到一百张,戏称考百页死耕牛,怎么可能全答对?”

  陆展道:“小毛你不要气馁,除了四大才子,没人能答对童生试所有的‘请圣言’,我们也不能,更何况你。好在童生试要考的范围较小。秀才试的‘请圣言’才刁钻古怪,科举数百年连历代才子都无一人答对,哪怕那些最终封圣的先贤。”

  葛小毛松了口气,说:“梁远,这次童生试全靠你了,孙先生的弟子这些年一直没人中童生,别的私塾的人都笑话我们。咱们比不上那位过目不忘的神童方仲永,可不能被别人比下去!希望列祖列宗众圣保佑。”

  “你呀!”梁远失笑摇头。

  方运听到方仲永这个名字稍稍一愣。

  就在这时,附近有人突然大声说:“方仲永来了。”

  众人立刻循声望去,就见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年从一辆马车上下来,少年面容严肃,没有丝毫的稚气,目光没有丝毫神童应该有的灵动,看着比同龄人稳重。

  随后一个身穿华丽锦袍的中年人得意洋洋从车上下来,不少父母立刻上前恭维那中年人。

  文院面前的考生和考生亲友足有三四千人,方仲永父子一到,大部分人停止说话,看向方仲永父子。

  方运没想到同是姓方,这对父子竟然这么耀眼。

  方运认得方仲永和他父亲方礼,那是他的远房亲戚,论辈分方运是神童方仲永的叔叔,只不过两家关系太远,没有来往过。

  葛小毛羡慕地说:“方仲永的神童之名在济县还要超过玉环姐的美名,他不仅过目不忘,吟诗作对也远超我等。他父亲说他在十岁那年就能考上童生,之所以在今年第一次参加童生试,是厚积薄发,为了争童生第一当‘案首’。”

  “此次案首非他莫属了,案首可免试入大源府的府文院,那可是一府之内最好的学堂,比咱们的私塾不知道好多少倍。”梁远说。

第5章 入考房

  陆展不悦地说:“他只是才思敏捷,离过目不忘差得远,那可要到进士才能做到。再说江州下辖九府,大源府文院不过是其一。他倘若真是天纵奇才,州文院的‘院君’李大学士必然破格收他入州文院,以童生的身份和全州最顶尖的秀才举人一起读书!你们认为可能吗?李大学士可是和州牧一样是三品大员,文位甚至还要高,负责一州数千万人的教化,没有他的认可,谁也不配当神童!”

  众人暗笑,去年方仲永去过陆家镇,恰逢陆家镇举办一个小型诗会,结果方礼就让方仲永在诗会作诗,力压在场的读书人,让陆家镇的学子脸上无光。陆展就在其中,不止一次对方仲永不服气。

  梁远低声说:“陆展说的也有道理,方仲永毕竟年纪太小,最好的一首诗也不过是‘出县’的层次,还没有到‘达府’的层次,不过假以时日,或许会有更高的成就。”

  陆展又说:“对!他至少有一篇诗文超过达府到‘鸣州’才算神童,至于‘镇国’乃至更高的境界,那就不是我们可以谈论的了。”

  县,府,州,国,一级比一级大,这是圣元大陆通用的行政区域划分。

  葛小毛小声说:“其实诗文出县也不错了,很多秀才一辈子都写不出出县的诗文,就算举人能诗成出县,也足以举办一次宴会庆贺。”

  一直没说话的卢霖沉声说:“蛮族作乱,庆国虎视,与其争名夺利,不若苦思抵御外侮!”

  陆展和葛小毛露出惭愧之色,梁远微笑说:“卢石头,我们不过说说而已,你不要这么正经。”

  “唉,边兵跟草蛮的战事屡屡失利,柳……某些人却为一己私欲置国家危难于不顾!我若能考中秀才,必然持笔从军,不为报效朝廷,只为我人族子民!”

  卢霖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附近鸦雀无声,除了少数人嘲笑,大多数人都面带敬佩之色。

  圣元大陆有三蛮,分别是草蛮、沙蛮和林蛮,而三蛮又有各族,诸如狼蛮、虎蛮等,相传是妖族和人族杂交的后裔。

  方运仔细看了一眼卢霖,浓眉大眼,国字脸方方正正,这人也是私塾里最有正气的人,当年方运刚入私塾的时候有人欺负他,多亏卢霖伸出援手。

  五个人里卢霖虽然话不多,但最让人敬重。

  不过,哪怕是他也不敢当众骂左相柳山。

  卢霖说完看了看方运。

  方运一愣,意识到自己出了纰漏,以前的方运虽然不如卢霖这么刚正,但因为家境贫寒,深知人间疾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然后安邦定国,是个铁杆的主战派。

  方运立刻说:“卢霖说的是,男子汉当志在沙场,马革裹尸!”

  卢霖露出赞许之色,梁远笑道:“方运你拍马屁的水平越来越高了。”

  其余人轻笑。

  众人一边聊着,一边随着队伍向前,方运很少说话,他一直在消化记忆。

  走到文院门口,两个面无表情的士兵站在那里,其中一个向方运伸出去。

  “考牌,文书。”

  梁远把书箱递给方运,方运打开书箱,先拿出最上面的木质考牌和身份文书递给一个士兵,又把书箱递给另一个士兵。

  右面士兵接过书箱翻看,里面有毛笔、墨锭、砚台、笔筒、笔架、镇纸、盛水竹筒、糖饼布包等物,士兵点了一下头,把书箱递给方运。

  左面的士兵看了一眼考牌,又看着身份文书,上面画了一张方运报考时的画像,又用文字描述了方运的体态外貌,他看着方运对照,最后目光落在包裹方运头部包扎好的药布。

  “怎么回事?你就是那个坐牛车来的?”士兵一脸严肃问。

  方运答道:“昨夜遇四个大源府口音的歹人袭击,幸好捡回一条命,包扎伤口的是慈生堂的李大夫,他可以为我作证。”

  士兵点点头,说:“每次科举都有三位先圣坐镇圣院,俯察天下,无人可以瞒过圣目,你自己知道后果。”

  “小生知道。”

  士兵把考牌和文书递给方运,放方运进去。

  方运的好友这才知道方运竟然被人打了,非常生气,可这里是文院,不敢作声,只能把愤怒压在心底。

  文院正门之后的广场宽阔,方运稍稍抬头,就见近处的天空蔚蓝无云,这片蓝天呈不规则的圆形,圆形之外乌云密布,依旧在下雨,仿佛有一种恢宏的伟力驱散附近的乌云,保证考试顺利。

  等两千名考生全都进入圣院后,一起走到圣庙前,考生两侧站着士兵衙役,前面是本地官员,众人最前面是县令、县文院院君、府文院学正共三位县试考官。

  在圣元大陆上,“文院”是极为重要的体系,和军方、文官并称各国三大体系,负责教化万民,负责科举,也是各地最好的学校,一旦和妖蛮交战,文院的师生会赶赴战场。

  在县级或府级,院君地位大都略次于县令或知府,但在各州,州院君论官位和州牧等同,论文位往往超出,整体地位也超过州牧。

  国文院又称“学宫”,掌管学宫的必然是内阁四相之一的“文相”,又称“代夫子”,因为有资格称“夫子”的只有孔子一人,乃天下师。

  所有文院学宫的真正掌管者只有孔子一人,院君也好,文相也罢,不过是代孔子管理文院学宫。

  文院是圣人讲经之地,而各衙门只是国君朝廷的一部分,在许多读书人心里,文院地位更高。

  三位考官之前立着一座半人高的铜香炉,三支粗大的香正冒着青烟。

  铜香炉之前是圣庙,红墙黑檐,朱门赤柱。

  最里面有一尊孔子立像,孔子立像之下是较小的六位亚圣立像,分别是周文王、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颜子。

  在两位亚圣立像下,则竖立着几十位半圣的圣牌。

  方运诧异地看着圣庙,他可以清晰地感应到这座建筑散发着一种实质但无形的力量,有山岳之威,碧海之阔。

  “那恐怕就是圣庙蕴含的才气,也是驱散乌云的力量。”方运暗想。

  县令高喊:“拜圣人!”

  所有人弯腰行礼参拜。

  县院君高喊:“拜亚圣!”

  众人再鞠躬。

  “拜众圣!”府学正高喊。

  众人第三拜。

  接着县院君诵读《祭众圣文》。

  方运记忆里有这篇文,原为半圣董仲舒所作,文中列出每一位众圣的名字和一句概括,董仲舒去世后由孔子的嫡系后代“衍圣公”添加。

  接着,府文院学正宣读考场规矩。

  最后,县令宣布开考,众考生在衙役的带领下根据自己考牌的号码步入考房。

  方运仔细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上面写着“地丁辰三”,然后背着书箱慢慢寻找。

  考房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小屋子,每两排之间的道路足够两辆马车并行。

  考房坐北朝南,屋高不足一丈,方运如果进入里面平伸两臂就能碰到东西两面的墙壁,非常狭窄。

  里面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马桶,桌子上有个盛着清水的笔洗,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方运找到自己的考房,站在门口看了看,从坐下开始,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一旦离开考房就视为考试结束,不可重新进入考房。

  方运不由得紧握双拳,慢慢走进考房。

  “我一定可以!”方运在心中坚定地说。

  方运静静地坐着,抬起头看向天空,由于被屋檐挡着,只能看到小半个太阳。

  文院内的阳光变得格外柔和,方运哪怕直视太阳也没有任何不适。

  方运想起圣庙的才气气息,对这种神秘的力量更加渴望。

  东面传来马车声,越来越近。

  不多时,一辆马车缓缓出现在考房前,一个人从马车上拿出一叠微黄的纸递过来。

  方运站起来,双手接过试卷,说:“谢谢。”

  那送卷人点了一下头,看了一眼方运,继续给下一个考生发卷。

  方运把试卷放在桌子坐下,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试卷,露出古怪的苦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29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0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儒道至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