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儒道至圣_分节阅读_第322节
小说作者:永恒之火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6.3 MB   上传时间:2019-07-26 18:20:20

  “此事我也有所耳闻,不过你们放心,我不会莽撞。到了宁安县后,我会找当地官员问清楚状况,然后再随队前往前军。”常东云道。

  乔居泽突然轻咳一声,道:“若我没猜错,计知白今年必然能成我景国状元,真是羡慕啊。”

  方运一愣,立刻想起来,计知白现在就是宁安县的代县令,而计知白是左相的人,乔居泽这是在提醒常东云,千万不要与计知白来往。

  方运还记得自己在书山三山二阁经历幻境的时候,被李文鹰带入宁安县,无论在环境还是现实,宁安县都是战略要地,是景国前将军的强大保障和枢纽。

  常东云恍然大悟,道:“的确,计知白今年的状元十拿九稳了。既然计知白在宁安城,那我自然应该拜会。不过若是公务繁忙,我就只能去找军方之人。”

  “嗯,如此便好。”乔居泽道。

  方运道:“边关现在的形势如何,谁是兵家之人详细说说。”

  乔居泽微笑道:“我主修兵道。我就简单说一说吧……”

  众人继续一边走一边说,很快来到学宫大门外。

  此时送行的队伍人数已经超过三千。

  众人走出学宫大门,早起的路人好奇地看过来。

  常东云停下脚步,道:“多谢各位相送,送到这里已经足够,诸位请回,千万不要为我耽误了时间。”

  乔居泽笑道:“不耽误时间。按照惯例,送别前应该要写一首诗词送行。若是方镇国不在,我便当仁不让,可方镇国在此,‘仁’就被他抢走了。方文侯,你来吧,这次跟着来的人,至少有半数是在等着你的送别诗。”

  “我觉得是全部。”常东云打趣道。

  方运回头扫视后面的三千余人,看着那一双双殷殷期盼的目光,微笑道:“那好,我就写一首送别诗,祝东云兄一路顺风。”

  方运说着,从饮江贝中取出桌子和文房四宝。

  墨蛟笔洗与龙脑砚台一起出现。

  墨蛟飞天又回到水中,引得许多人低声惊呼。

第430章 三反诗

  一人高声道:“可是您在昨日重阳文会上赢得的墨蛟笔洗与龙脑砚台?”

  “正是。”方运道。

  “可惜啊,‘送’您砚台和笔洗的人不在,要是他们也在,那真是皆大欢喜。”

  许多人笑起来。

  方运拿出漆黑的贡品墨锭,正要往龙脑砚台里倒水,就见墨蛟携带一身水花再次飞出笔洗,飞到龙脑砚台的上空,洒下清水。

  墨蛟飞回笔洗,懒洋洋躺在笔洗的边缘,看着方运。

  那墨蛟如同水墨而画,精致唯美,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方运笑了笑,手持桐油烟墨锭放入砚台内,然后缓缓磨墨。

  正常研墨需要好一阵,但方运把墨锭放入的时候就感觉不对,那龙脑砚台好像有神奇的能力,在墨锭碰到砚台的一瞬间,墨锭就少了一分,少的那些墨迅速融入水中,形成浓淡适度的墨汁。

  在黑色的墨汁中,隐隐有极为细微的血丝,正是龙脑砚台蕴含的力量。

  方运铺开白纸,用毛笔沾满浓浓的墨汁,想了想,道:“我本想单纯写一篇送别诗词,但东云兄此去并非是游学,也并非仅仅是远离,更重要的是报效人族,杀妖灭蛮!所以,我更希望东云兄在战场上有一番成就!”

  说完,方运提笔缓缓书写题目:“送常东云赴边关。”写完后开始书写正文。

  “边烽警榆塞,进士过宁安。”

  在书写的过程中,纸页上竟然浮现战诗宝光。

  因为是战诗,方运的书法达到一境笔落有声,所有人都听到烽火点燃后呼救的声音,然后是清晰的马蹄声。

  “送别出战诗?要么毫无用处,要么非同小可啊。”一人道。

  “常东云可能有福了。”

  乔居泽却不在乎战诗,而是道:“当年蒙恬大将军驱逐妖蛮,种植榆树为屏障,所以榆塞泛指边关。此两句说边关刚刚出现烽火,进士就过了宁安城前去支援,好,仅仅两句就展现出东云兄急公好义的精神。”

  众人纷纷点头。

  “柳叶开银镝,落花照玉鞍。”

  又有一进士评道:“第一句借用养由基百步穿杨的典故不提,而这两句却是倒置之句,应该为‘银色的箭头射穿柳叶,快马奔驰的时候,闪亮的马鞍照在落花上’。明明是军中征战,却能把骑射写的如此美轮美奂,让参战的进士更显俊逸潇洒,没有丝毫战场的血腥和残酷,让我们看到另一种不同的战场边塞诗词,佳句!”

  方运继续书写。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乔居泽猛地一拍掌,轻叹道:“真不愧是方镇国,一首诗竟然被他写出花儿来!前两句是语序倒置,而这两句更是意境倒置。原本应该是拉弓如满月、剑出似星光,可他却反其道而行,写因为壮士弓术太高超,拉满弓后引得月亮效仿变圆,接着说剑术太厉害,引得天上的星辰投入剑中壮剑术之威。怪哉,方运真有是一颗七巧玲珑心!”

  “如此一写,整个场面都如同活了一般,美到极点,又把进士的厉害写到极致。你们瞧,常东云都乐得合不拢嘴,换成谁被夸成这样都会笑。”

  众人纷纷看去,那常东云果然笑容满面,完全忘记此生再无法入孔府学宫和圣院学习。

  方运笔锋一转,书写最后两句,而常东云看后笑容消失,随后露出感激之色。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乔居泽再度叹息,道:“此诗真乃一绝啊,八句中,除去前两句交待背景不得不写正,颔联、颈联和尾联共六句,处处有反!先是语序反,随后是文意反,最后却是史评反。偏偏反得自然,反得有道理!若是前两句也反,这首诗必然位列‘绝诗’,与那首字字列锦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同等镇国。不过,我从未读过三联连反之诗,方运除了‘字字列锦’,又创出语序、文意和史评‘三反’,不愧镇国之称啊!”

  常东云感慨道:“前两反无论怎样精妙,都只是‘术’,是小道。可最后一句‘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就不一样了,这可不是普通的警示之句,荆轲刺秦,人人称赞,可这两句却直指荆轲剑术不精,从更深的层次分析荆轲刺秦的失败,虽然这种说法不能说完美无缺,但却如晨钟暮鼓让人警醒。我看前面几句的时候,踌躇满志,自信洋溢,可这最后两句如闷棍临头,彻底把我敲醒。”

  此时,这首战诗和纸页缓缓燃烧。

  常东云感激地看了方运一眼,继续道:“我突然明白,无论我的骑术多么高明,无论我在战场多么潇洒,无论我的唇枪舌剑多么强大,哪怕引动星辰下凡,若是失败,一切也只是虚妄泡影。此诗教给我两个道理,其一是不能骄傲自满,其二则是想清楚杀敌的方式,不然悲壮万倍于荆轲,也只是失败。”

  方运微微点头,心中却在赞叹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之才,若只论诗,他毫无疑问冠绝初唐,可惜初唐之时唐诗并未得到完全的开拓,他身为开拓者终究有局限性,要是他能晚生百年,在唐诗发展的巅峰横空出世,不知道会不会成为李杜之下第一人。

  “可惜这首战诗没有传世宝光,只有方运一人能用出。”

  “不知这首战诗是何等效果。”乔居泽好奇地看着纸张燃烧。

  战诗完全燃烧,竟然出现诗中所写的一幕,化为点点星光冲入常东云的体内。

  常东云一愣,随后面露喜色,最后紧闭双嘴,生怕有什么东西从嘴里飞出来。

  乔居泽惊道:“难道是诗中的‘连星入剑端’?难道是能增强唇枪舌剑?没想到除了孕剑诗词和开锋诗词,竟然有举人诗词能做到这一点?原本只有大儒使用微言大义才能做到啊。”

  常东云笑而不语。

  “混蛋,你倒是说句话啊!”常东云的一位好友急了。

  常东云始终不说话,方运也不管他,就要清洗笔墨,哪知那条墨蛟直扑而来,尾巴一扫,笔头的墨汁消失不见,剩下干干净净的白色兼毫笔头。

  随后,墨蛟冲进龙脑砚台里打了一个滚,里面的墨汁消失不见。

  “呃……”一指长的墨蛟打了一个饱嗝,愉快地飞回笔洗中,沉入水下睡觉。

第431章 逐学宫

  “龙脑砚台,墨蛟笔洗,方文侯真是一步快,步步快啊。哪怕是半圣世家的举人,能得墨蛟笔洗已经是极限,这龙脑砚台太珍贵,哪怕半圣世家的翰林都难有。”乔居泽羡慕道。

  “自然要感谢简铭和童侍郎。今日若方运成功通过凌烟阁五亭,就能得到雷家的登龙石,还要再谢谢他们。”

  “这都不算什么,此诗才是重点。不知道日后文侯大人还能创出什么特别的奇诗绝诗,我真是无比期待。”

  “的确,颠颠倒倒反得太妙了。你们瞧,常东云这家伙还在笑!”

  方运把桌子和文房四宝收入饮江贝中,看向常东云,道:“既然你不想让我们继续相送,那我们就此别过,祝东云兄一路顺风!”

  常东云下意识地拱手回礼道:“谢……”

  在常东云张口的一刹那,每一个人都感到一种只有战场上刀剑才能散发出的冷意袭来,包括方运在内所有有文胆之人本能地外放文胆之力,要抵挡这力量。

  “嗤嗤……”

  数不清的布匹裂开声响起,而与此同时常东云闭上嘴,诧异地看着周围。

  除了方运的衣衫完好无损,附近所有人的衣服都出现密密麻麻的细小裂痕,如同被数百把刀剑掠过一样,只要稍稍撕扯就会全部碎掉。

  乔居泽惊道:“藏锋!乃是大儒真言的藏锋之能!原来这是极为少见的藏锋诗!以战诗为剑鞘,封存唇枪舌剑的锋芒,一旦外放唇枪舌剑,第一击的威力至少是平常的两倍甚至三倍!怪不得常东云闭口不言,直到最后才不小心说话。藏锋如进士孕剑一样,最好不要说话,要说也必须少说,所以刚成进士叫慎言境。”

  “可惜啊。这首诗不是传世,若能传世,我十国进士的唇枪舌剑威力大增!”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传世战诗词太难得了。不过藏锋诗用处极大,若方运对一位大学士使用藏锋诗,那他的唇枪舌剑一击足以杀死本来同层次的妖王,方运的作用接近半个大学士!”

  “心服口服,心服口服!”

  一些人景仰地看着方运,也有一些人羡慕地看着常东云。这首诗除了有原作、首本宝光,还有笔墨的宝光,威力足足是正常的四倍,那么常东云接下来的唇枪舌剑第一击,威力恐怕不下于普通翰林。

  常东云面带歉意向众人弯腰致歉,然后无奈地指着自己闭着的嘴,表示自己现在实在不便说话。

  乔居泽立刻道:“你不用愧疚,这是好事。就算藏锋完毕,你也要少说话。以后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用唇枪舌剑,只有在特别危险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或许能救你一命。”

  常东云点着头,继续拱手致歉。

  “东云兄你走吧,记得经常传书……不,你那里传书不方便,记得写信,讲述一下边关的事情,好让我可以更了解边关,我成进士后,必须要到那里走一走。六月送张破岳将军的时候还答应他,若是他的前军有难,我必然前去救援。”

  常东云用力点头,然后重重一抱拳,果断转身离开。

  等常东云坐上马车离开,前来送行的数千人才陆续离开。

  那些举人或举人之下的学子走得最快,而三十余进士则一起跟在方运后面,慢慢往回走。

  读书人中进士后,一般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踏入仕途当官,二是进入学宫深造。

  两者都有缺点和优点,前者的缺点是在官场中一不小心就会文胆蒙尘,圣道无望,而后者的缺点是若不能成翰林,则无大成就,年纪大了再当官会被同榜的进士官员远远落下。

  直接入朝为官的好处是可以不断获得世俗的力量,一位进士再不济,也有影响一府的能力,退休前也至少能获得从四品的加封。而进入学宫深造的好处是一旦突破成为翰林,地位完全不同。

  景国无论怎样,进士的数量可以用旱涝保收来形容,每年必然出现几十位进士,但翰林的数量却不确定,平均一算,景国每年的新翰林连五个都不到。

  众人往回走,乔居泽在方运身边轻声道:“昨夜小国公串联多人,妄图让上舍之人同意共上凌烟阁,一旦有六人同意,此次上凌烟阁就会一起前往,节省才气。小国公找到我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便说今日再答复,等找人一问才清楚是要为难你,便回绝了。小国公可以拉拢三个上舍之人,而另外七人中,你我自然回绝,观海社的一人已经明确回绝,而文相一脉的一位进士自然回绝,所以就剩下那三人的态度。其中一人与雷家走得近,估计已经同意。”

  “那另外两人呢?”

  “一人是豪门之家,出身虽高,但在学宫十分低调。一人是寒门子弟,此人偏偏不学墨家之技而专墨家兼爱,平日里最喜以兼爱非攻之理调解学子间的矛盾。不过此人确实有一颗兼爱之心,处事公正,保护弱小,在学宫的声望极高。”

  方运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从进士开始,读书人就出现明显的百家分化,农家、工家和医家等等更加分明,而进士之下永远主修儒家。

  方运道:“那豪门之家的进士主修哪一家?”

  “杂家。尤年此人一向目标清晰,他曾对朋友说过,志在一国之相,要以自身所学治国安邦,走的是杂家权术圣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29页  当前第3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2/20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儒道至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